牟平县(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5&rec=11&run=13

牟平县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地处东经121°9′一121°56′,北纬37°4′一37°30′。境域东西最宽53.9公里,南北最长41.3公里,总面积1737平方公里。1994年9月撤县改为牟平区。
东周以前,县境为隅夷之地,春秋为莱子国地,西汉初始置东牟县,后几经废置。南北朝宋时属东莱郡牟平县地(治所在今福山区古现村)。北齐时属光州长广郡文登县地。唐麟德二年,析文登移置牟平县于东牟故城(今牟平县城),金、元时属宁海州。明洪武初省入宁海州,辖文登县,属登州府。清沿明制。民国二年改州为宁海县,次年复称牟平县。1941年牟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7年lO月分为牟平、牟东二县,1948年6月合并,1958年11月并入烟台市,1959年11月复县。到1993年共辖15镇、2乡,682个村民委员会,706个自然村,总人口58.22万人。
牟平县境内地势中部高,南北低,山地占54%,丘陵占36%,平原占10%。
境内大小河流160余条,全属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谷,河短流急,涨泄迅速。全县河网密度为0.61公里/平方公里,径流量为3.69亿立方米。
县境海岸线长75.18公里,有大小岛屿3个,海湾2处。海岸多为泥沙,海底平坦。沿海滩涂约3267公顷,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1.2万公顷。近海深度多在20米以内。最大岛屿养马岛长7公里,宽1.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1984年列为省级旅游开发区。
牟平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1月平均温度一2.8℃,7月平均温度24.9℃,年平均温度11.6℃,无霜期为180天,年降水量为880毫米。有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
牟平县土地面积17.42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15.3万公顷。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8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3.6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2.1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6亿立方米。矿藏资源主要有金、铜、铁、钼、钠、铜、硫、石墨、滑石、石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石英砂等十多种。海陆水域渔业资源主要有鲐鱼、鲅鱼、缇鱼、比目鱼、中国对虾、鹰爪虾、梭子蟹、日本蝇、紫石房蛤、刺参、海带、石花菜等海水生物340种,鲤鱼、草鱼、沼虾、中华绒螯蟹、甲鱼、菱、藕等淡水生物112种。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獾、貉、鸽、雉、鹈鹕、鸬鹚、蛇、蝎等5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木本286种,草本650余种,其中药用、纤维、油料、淀粉、牧草、饲料、工业原料、食用、观赏、建材、蜜源、编织、家具用材和水土保持等各类植物样样俱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农、工、贸齐头并进,同步发展,使农业结构从过去自给经济的单一种植结构逐步向开放式商品经济的多元结构转变,推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199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40.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87亿元,比改革前的1978年分别增长12.2倍、16.7倍,跻身于全国县市区百强之列。
一、农业
牟平属山区县,是粮油、林果、渔牧、蚕业综合农业区。现在耕地4.73万公顷,人均占有0.08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为主。耕作制度多为2年3作或1年2作,复种指数为149%。1949年粮食总产5347万公斤,花生总产919万公斤,果品总产122.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414万元(1980年不变价)。改革开放15年来,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村庄实行了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大幅度增产增收。1989年夏粮总产.12.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全国夏季粮油创高产活动达标县,受到国务院的表扬。是年水利建设投资2977万元,完成水利建设项目3480个,全县灌溉面积扩大6667公顷,被评为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在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实现了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调整了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适当缩减了粮田面积,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发展创汇农业。建设良种繁育基地467公顷,建设花生出口基地6667公顷,改造低劣老化果园1000公顷,蔬菜、茶、桑、药材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亦有增加。1993年,全县粮食总产32.2万吨,花生总产4.3万吨,果品总产6.9万吨,蚕茧总产368吨,比改革前的1978年分别增长32.5%、12.6%、36.9%和下降59.7%。
牟平畜牧业正向着商品化生产发展。县政府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建起各类饲养场197个,发展各类饲养专业户142户。1984年县政府对专业大户实行优惠政策,提供无息贷款,全县生猪存养量回升到15.95万头,鸡、鸭、鹅存养量达105.14万只,是1949年的5.5倍和4.2倍。90年代以来,全县建立了畜牧防疫服务体系,更新改良品种,巩固提高了4个畜牧基地。1993年全县大牲畜年末存养量为1.28万头,年内生猪出栏量为17.19万头,分别是1984年的 O.93倍和1.14倍。
牟平沿海盛产鱼、虾、参、贝。建国后,县政府组织个体渔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增置机动渔船,更新网具,改进捕捞技术,渔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6年全县水产品总量2459吨,比1949年增长73%。50年代末,开始发展水产养殖业,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起海珍品试验场、对虾养殖场、罗非鱼温泉育苗场等。注重科学养殖,紫石房蛤和刺参育苗的研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1991年县政府实施建设"海上牟平"战略,坚持"以养为主,养捕并举"的方针,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广筹资金,开发浅海滩涂,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600公顷,养殖总产量达到2.26万吨,其中对虾总产1852吨,获省水产系统对虾生产丰收杯奖。远洋捕捞得到长足发展,宁海镇文化里村投资1000万元在养马岛修建了500吨级的全国第一家村办渔货两用码头,购置了一艘735千瓦200吨的外贸冷藏运输船,购置了4艘588千瓦的冷冻渔轮,组成全国第一家村办远洋渔业捕捞队,直接与莫桑比克政府合作,开赴南非海域作业,填补了我国在南非捕鱼的空白。1992年全县捕捞总产量1.75万吨,产值2400万元,年内完成冷藏加工2.84万吨,完成出口总量1000多吨,实现出口交货值1000余万美元,被评为全国水产工作先进县。1993年完成水产品总量7.82万吨,较1992年增长48.7%。
建国后40余年,县政府指导全县人民发展林业生产,在育苗、植树造林、护林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全县0.4万余公顷海滩已绿化成百里海岸防护林带,泊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山区形成水土保持林和地堰经济林,四旁绿化已成规模,全县现有林地4.85万公顷,林木覆盖率为34%,林业收入1.53亿元,林木蓄积量34.01万立方米。1984年省林业厅授予牟平县育苗先进县称号,1990年烟台市政府授予牟平林业先进县称号。
二、工业
牟平县工业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已开始冶铸铜、铁,明清时期“宁海绸”驰名中外。建国前,工业生产发展缓慢,到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10万元,手工业占72%。建国后,县政府重视了机械工业的发展,到1978年,工矿企业已有164处,从业职工25147人,工业总产值1.24亿元,是1949年的112倍。改革开放以来,县政府坚持"以机械工业为基础,轻纺工业为重点,创汇工业为方向"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先后投资1.5亿元,对233个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用汇982万美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5项。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承包、租赁、股份等多种形式和经济责任制,同时积极开辟对外交流的窗口,加快经济合作。至1984年,对外经济合作成交162项,成交额3230万美元,其中利用外资项目21项,成交额2609万美元,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投资330万美元。县政府还加强了电力、矿山等重点工业建设,开发了纺织、化工等新兴工业。1990年,全县已形成机械、纺织、一轻、二轻、化工、建材、黄金、盐业、丝绸九大系统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柴油机、脱谷机、收割机、电度表、棉纱、棉布、针织服装、饮料酒、抽纱、等80多种。特别是汽车发动机、农用柴油机、旅游鞋、棉纱、棉布、丝织品、烤果等产品,均以几倍、几十倍的速度增长。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290处,从业人员8.6万人,工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17.4亿元。
牟平乡镇工业起步早、基础好,是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柱。现已形成十几个行业和门类,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5%。1990年宁海镇总收入达10亿元,在全国乡镇百颗星评比中,被评为全国最佳乡镇,名列群星之首,获大地杯奖.。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促进了整个牟平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度的发展,自1985年以来,全县工业总产值以平均35%的速度递增,1993年,全县三级工业已发展到2062处,其中县属工业135处,乡镇工业133处,村办工业1068处。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92.08亿元,较上年增长107.4%,其中县属工业完成16.02亿元,乡镇工业完成11.38亿元,村办工业完成58.46亿元,合作及个体工业完成4.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3.3%、102.9%、132.7%和749.3%。完成销售收入73.1亿元,较上年增长89.8%,其中乡镇工业完成6.1亿元,村办工业完成49.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9.6%和119.2%。完成利税7.54亿元,较上年增长92.9%,其中县属工业完成1.1亿元,乡镇工业完成1.0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0.8%和95.5%。
三、第三产业
1993年全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10.56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3%。全年共投资3600万元,新建改建各类市场9处,新增各类商业网点1618处。现有商业零售网点9670处,饮食业网点935处,服务业网点1672处。社会商业零售总额9.29亿元,是1949年的160.1倍,是1978年的9.3倍。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92亿元,较上年增长80.7%。对外贸易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牟平有上百家企业,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正常的经贸关系。1993年共批准利用外资合同90个,合同总金额1.65亿美元,合同外资额8897万美元,外贸出口收购总值4.81亿美元,连续7年位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
以养马岛为重点的"山、岛、泉"旅游开发取得较大进展,1993年新上旅游景点8处,岛上实现了水、电、暖、路"三通一平",修建了赛马场、海水浴场及众多的旅游景点,国家和省市有关单位相继建起了16座风格各异的休养所和培训中心,岛上宾馆客房总床位2800个,共接待国内外旅客204万人次,还承办10项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经济总收入8643万元。
四、交通、城建
1993年交通、城建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城市公用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全年投资1.38亿元的重点工程建设,80%的项目已按期竣工。全年完成路基改造及铺筑沥青路面32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20公里,完成了烟(台)威(海)一级汽车专用线牟平段的路基建设任务。港口5000吨级泊位建设已成规模。至大连客货航线即将开通。城区基础建设开通道路6条,硬化路面7.58万平方米,绿化道路3条,植树1.14万株。城区住宅开发总量9.02万平方米,向社会提供住宅1100套。完成了日供水量5万吨的第二水厂工程,改革了液化气供应办法,放开了销售价格。完成了3个乡镇的规划修订任务,硬化村级道路21条,面积7.2万平方米,建小康住宅300套。建筑行业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完成施工产值3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五、电力通讯
全县共有35干伏及以上变电站8所,10千伏开关站2所,主变总容量73200千伏安,35千伏安及以上送电线路9条,147.3公里,10千伏安配电线路63条,1159.3公里,年售电量达2.56亿千瓦小时,是1978年的5.7倍。电力供应的大幅度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建设,方便了城乡人民生活。
全县16处邮电支局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支局邮电业务处理微机化,邮政通信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新增长途数字电路96条,全县达到256条。1993年儿月撤销了人工长途台,结束了全县人工转接的历史。市话总容量达到8000门,农话中继线达到600端口,长途中继线240端口,市话装机4107部,铺设市话电缆管道12.48公里,全县电话普及率为4.87部/百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农话实现了县乡(镇)交换数字化,传输光缆化,共安装开通数字局用交换机15台,容量达3968门,农话交换机增容6379门,总容量达到22714门,居全市第一。1993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471万元,比上年增长55.01%,是1978年的12.8倍。邮电业务总收入2173万元,比上年增长60.98%,是1978年的43倍。连续两年跨入全国百强县局行列。
六、财政金融
1993年完成财政收入1.24亿元,较上年增长46.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05亿元,其中农业居民储蓄余额11.48亿元。
七、文教卫生
1993年末各类学校422处,在校学生7.25万人,教职员工2608人,其中专职教师469人。当年考取大中专学生1733人,较上年增加65.8%。县以上卫生机构91处,卫生技术人员1187人,较上年增长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