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4&rec=88&run=13

【综述】年内,全市纺织系统取得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的好成绩。
产销两旺,稳定提高。全系统完成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4%;
完成销售产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7%,产销率达91.9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化学纤维6735吨,比上年增长127.92%;纱37710吨,比上年增长30.75%;布
17096万米,比上年下降1.54%;印染布10099万米,比上年下降1.62%;针棉织品折纱8958吨,
比上年增长8.75%;针棉织品折化纤长丝1635吨,比上年下降6.87%;毛线3596吨,比上年增
长1.75%;服装3957万件,比上年增长4.19%。
外经外贸发展迅速。全系统通过兴办三资企业、扩大“三来一补”、利用国外政府贷款等形式,
全方位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年底:累计利用外资项巨57个,合同总投资额1.36亿美元,
合同外资额5419.5万美元。年内实际利用外资额199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4.89%。投产三
资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仅直属已投产的6个三资企业,完成产值1.87亿元,实现利税3754.18万
元,利润1282.1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比上年有较大提高。外贸出口生产开始向家家出口、户户创
汇方向迈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出口交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已达20个,比上年增加8个。其中
2000万元以上的6个;5000万元以上的3个。全系统完成出口收购值5.96亿元,比上年增长33.36
%;其中外口岸出口9411万元,比上年增长26.51%。
技术进步效果明显。一是产品开发有成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氨纶优势,不断开发适销对
路产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年内共完成技术开发项目30项,其中新产品28项,新品种198个,
新产品产值2.19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12.9%。消化氨纶裸丝64吨,占氨纶总产量的20.4%,
氨纶新产品产值5059.54万元,占新产品总值的23.1%。二是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有22个单位取
得QC成果104个,直接产生效益195万元。20类主要纺织产品质量,18项稳定提高,稳定提高率
90%;省级以上质量抽查合格率100%。三是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有进步。全系统运用新工艺14项,
新材料9项,新技术28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31.58万元。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利用
纺织部在烟台召开的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会的有利时机,将科、工、贸结合于一体,有24个企业和14
个院所达成各种意向76项,对推动技术进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三产业逐步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已由过去单纯的安排富余人员,转变到调整结构,扭亏增盈,
发展纺织的战略上来,努力跳出纺织工业的老框框,相继建成了一批供销、服务、机械、加工等项目,
逐步向跨行业、多元化的经营路子迈进。年内新发展的第三产业已达44家,从业人员567人,年收
入达4914万元,创利税377万元,利润253万元。
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全系统突出重点,强化责任,落实目标,狠抓扭亏增盈不放松,使经济效益
大幅度增长。年内实现利税62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3.27%;其中直属企业实现利税3198.7
万元,比上年增长23.34%。实现利润2177.7万元,比上年增长36.08%;其中直属企业实现利
润1265.7万元,比上年增长15.28%。亏损企业由上年的15户降为7户,亏损面下降46.7%,
亏损额由上年的1711.4万元下降为1171.3万元,减少31.5%。10个县市区有9价盈利,其中7
个县市区无亏损企业。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系统围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暴露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
集中精力,加大力度,始终把企业内部改革摆到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使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发生
了新变化。一是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管理体制开始向高效、灵敏、精干转换。二是实行上岗、
下岗、待岗、试岗制,企业用工开始向全员岗位合同制转换。三是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企
业人事制度开始向能上能下转换。四是拉开分配档次,加大活工资比重,内部分配开始向按劳取酬转
换。五是完善经济责任制,责、权、利三挂钩,生产经营体制开始向划小核算单位转换。六是实行领
导干部奖惩制度,企业领导体制开始向激励和约束机制转换。直属企业职能科室由改革前的335个精
简到271个;非生产人员由改革前的3612人压缩到3184人;管理岗位解聘下岗128人,其中国家正
式干部32人;企业活工资比重达30%以上。通过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给企
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全市纺织工业形势的明显好转。市纺织工业公司以及烟台第一
染织厂、烟台宽幅布厂、烟台毛纺厂的改革经验,先后在全市进行了交流。
【合资项目利用外资1年超8年】全系统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兴办三资企业,使
合资项目利用外资额超过前8年的总和。年内已被批准的三资企业17个,合同总投资额4814.14万
美元,注册资本2680.3万美元,合同外资额1562.9万美元,利用外资额是前8年总和的110.37
%。其中被批准的直属三资企业6个(4个合资,2个增资),合同总投资2933万美元,注册资本、1385
万美元,合同外资额1086.5万美元,利用外资额是前8年总和的104.69%。截至年底,累计兴办
三资企业34个,合同总投资额11174.62万美元,注册资本6304万美元,合同外资额2979.8万美
元。
【技术改造步伐加快】 纺织系统积极实施科技兴纺战略,把加速技术改造作为摆脱困境,增强后劲,
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来抓。围绕宽幅布、灯芯绒、氨纶深加工、服装等重点产品,以出口大户和大中
型企业为主体,争取和落实了一大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为培植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创汇、高效
益的产品,形成全系统的领航企业奠定了基础。同时,加速淘汰旧纱锭。争取“压贷挂钩”部专项4
个,淘汰旧纱锭1.9万锭,总投资3779万元,其中部专项贷款2880万元。至此,全市预算内棉纺
织企业淘汰陈旧落后细纱机的技改项目已全部列入计划。年内,全系统技改项目42个,总投资3.34
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7个,完成投资7490万元,已竣工17个项目;新立项的有15个,总投资8348.9
万元。
【兼并烟台织布厂、烟台西服厂】 年内,纺织系统从实际出发,对2户亏损严重,且扭亏无望的企
业,大胆实行企业兼并。原烟台织布厂是生产色织布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原值2598万元,职
工1050人,企业连续2年亏损,总负债达2276.5万元。原烟台西服厂,总资产原值676.8万元,
职工304人,企业连续3年亏损,总负债达762.2万元。为改变这种状况,经市体改委批准,7月6
日,由烟台第一染织厂对烟台织布厂实行“行政划转式”兼并;10月12日,由烟台服装鞋帽工业公
司对烟台西服厂实行“成建制”兼并。为使兼并工作顺利进行,市纺织工业公司领导带领机关工作组,
先后深入2个企业,与兼并双方的干部职工一起,从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从思想工作到人员消化,
从组织生产到资产评估,从落实政策到资金到位,环环相扣,重点突出,交叉进行。经过4个月的时
间,保证了兼并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兼并,较好地解决了2个企业严重亏损的问题,促进了企业间
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与流动。
【2个企业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 烟台宽幅布厂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引进了
48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2米宽幅剑杆织机,一条特宽印染生产线和两台平网印花机。同时,调
整营销策略,转变经营机制,先后开发出15个高支、高密、印花特宽幅布品种,与16个外销口岸建
立了固定的供货关系,产品70%以上畅销美国、日本、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完成销售收入
7931万元,比上年增长30.44%,其中完成出口交货值5311.21万元,比上年增长34.85%;实
现利税1021万元,比上年增长52.59%。烟台氨纶厂在国内独家经营的局面被打破,国外氨纶丝又
大量进口的情况下,围绕市场变化,从企业内部改革入手,实行全员岗位合同化管理,建立了一套适
应市场需要的内部运行机制。为占领市场,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运用先进检测手段,
对每个生产过程实施质量跟踪,并根据用户需要,研制开发出140D扁筒氨纶丝、空气喷射包覆纱等
新品种6个。同时,强化销售,拓宽渠道。先后在上海、广州、沈阳等地设立了办事处,扩大了市场
覆盖面,使经济效益显著增长。全年完成产值7126万元,比上年增长24.04%;完成销售收入5586
万元,比上年增长37.21%;实现利税1706万元,比上年增长27.17%。
【烟台华润锦纶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居全市投产三资企业之首】 1991年8月,以生产锦纶产品为主
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烟台华润锦纶有限公司全面试生产,并一次试车成功。1992年,仅一年时
间,完成产值1.36亿元,实现利税3578.53万元,实现利润1243.51万元,经济效益居全市投产
三资企业之首,获省双优三资企业称号。
(王连民)
【烟台光明染织厂】该厂已有40多年的历史,系全民所有制企业,现有职工1280人,其中工程技术
人员95人。主要产品有色织纯棉布、纯(涤)棉泡泡纱、纯(涤)棉府绸、涤棉细纺等,年产量500万
米,产值1600万元,利税190万元,外销量占80%以上。技术开发有相当进展,涤棉色细纺创部优
产品,纯棉色织布创省优产品,1990年投产的60S纯棉色织布和涤棉色织府绸,获省级新产品开发奖。
地址:芝罘区西大街40号 电话:246406 电挂:1512 厂长:王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