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4&rec=195&run=13

丁焕相
1941年生,莱州市神堂镇西丁村人,现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兼宏祥电器集团总公司总经理。1982
年,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克服种种困难,组织筹建了滑石粉厂和轻烧镁厂,当年盈利31万元,
以后又连续上了理石厂、涂料厂等7个项目。1985年,建立起宏祥实业公司,1986年,该公司新上
压力容器一煤气罐生产项目,生产的煤气罐现已达到国优、部优标准。1991年,公司以煤气罐为龙
头,新开发高档次、高技术的电冰柜、热水器、空调器等系列家电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打入百姓家
庭。1992年公司形成拥有压力容器、制冷设备、多用燃气设备、空调生产等4大骨干企业、6个工厂、
8大公司的规模,完成产值21590万元,实现利税2193万元。
自1988年以来,该公司一直被莱州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企业。1991年,该村获得市委、市政
府亿元村企业称号,公司成为全国各省乡镇十强企业之一,并在全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中名列第
19位。被烟台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百颗星”企业之一,被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文明
单位”称号。他本人先后多次被授予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和省级优秀农民企业家等称号。
于奎南
1940年生,莱阳市石河头乡人,大专学历。曾任莱阳市商业局秘书科科长、莱阳市百货大楼经
理兼党支部书记,现任莱阳市五金交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经济师。
他富有开拓进取精神,自1986年担任五交化公司负责人以来,大胆改革内部管理体制,破除旧
的经营机制,采取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劳动组合制、工资奖金与经济效益挂钩、方针目标管理等措
施,着力培养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干部职工队伍,企业规模不断壮大,1990
年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第一轮承包经营,实现利润357.5万元,占承包基数的200.8%,相当于
该公司1965~1981年实现利润的总和;完成利税512.6万元;销售额11849万元,相当于公司1965~
1983年销售额的总和,超承包基数64.51%。近年来他团结带领总支一班人,为争创一流企业,创
造一流效益,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新建改建仓库5000平方米,新增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为企业经
营上规模、上水平奠定了基础。为造就一流的人材,投资近10万元培养大中专生60多名,各类专业
人才46名。为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修建了职工浴池、食堂、托儿所和卫生室,解决了60多户职工的
住房问题。
1992年7月,该公司与国资局实行国有资产承包经营后,系“无主管企业”,计划单列。9月,
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改建为“莱阳市五金交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设6个职能部门(会统科、
企管科、审计物价科、保卫科、经理办公室、业务办公室)、11个业务部门(家电分公司、交电分公
司、五金分公司、化工分公司、中意商场、五交化商场、津阳批发公司、综合经营部、地产品开发部、
维修服务中心、金桥信息公司),企业营业面积4000多平方米,仓库面积8100多平方米。1992年他
带领公司干部职工在竞争中开拓市场,在改革中发展壮大,认真落实“四放开”和《转换经营机制条
例》精神,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健全了企业内部的激励、约束、竞争机制,进一步发展了生产力。
在新增80多人的情况下,冲破重重困难,完成了各项承包任务,销售额4713万元,实现利税160万
元,取得了自1988年以来连续5年利润过百万的好效益,被烟台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贯彻《条
例》深化改革的样板企业”,被莱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明星企业。
于祥金
1940年,山东茌平县人。历任福山钢窗厂会计、支部副书记、厂长兼总支书记,现任烟台华龙
门窗实业总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近年来,他带领华龙集团总公司1500名干部、职工,在市场
竞争的大潮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经营机制,摸索出一条按经济规律运筹、树立竞争与激励
机制的新路子。在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同时,他果断地对集团公司11个厂、4个公司实行经济承包责
任制,办法是“一级法人代表、二级承包核算、统负盈亏”。由于在集团总公司内推行了“无缝承包”
制,充分调动了集团总公司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度提高,1992
年完成产值5500万元,利税520万元,产值和利税比上年分别提高了56%和67%。在经营战略上,
他将封闭经营转向开放经营,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同山东齐鲁石化联营开发总公司合资开发了
50系列、80系列塑料门窗,投放市场以来,产品供不应求,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他还投资300
万元,同中国科技大学合作,从上海引进仿意大利多辊轧机,生产35系列双玻密闭彩板窗和70系列
镀锌咬口组一角推拉窗,使金属门窗产品向高档次、新品种、多功能发展。为了加快对外开放、招商
引资的步伐,先后投资800万元,同港商合资兴办了“烟台永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烟台福享服
装有限公司”,现已正式投产,预计年可创产值14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公司先后获“烟台
市利税大户”和“明星企业”等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获得烟台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
号。
王成谦
1942年生,中共党员,山东省齐河县人,中专文化。1962年毕业于山东省轻工业学校酿造专业,同
年分配到山东省莱州市酿酒厂工作至今。历任技术员、生技科长、副厂长,1985年12月任厂长,1990
年任厂长兼党总支书记,1984年以来连年评为莱州市优秀党员,1987年被选拔为烟台市级专业技术
拔尖人才,1989年莱州市委、市府为其记大功一次,晋升工资一级,1990年被烟台市委授予优秀共
产党员称号,1991年被授予烟台市优秀企业家称号。他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全厂职工坚持改革,锐意进取,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做
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就任厂长以来,企业完成利税平均每年以23.6%的速度递增,1992年完成
利税1228.6万元,比1985年净增950.3万元,1987年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1988年获轻工
部质量管理奖,1988年以来,连年被评为烟台市双文明单位,1991年被授予烟台市明星企业称号。
他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积极研制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他研制的莱州特曲具有无色透明、酒香浓郁、饮
后犹甜、回味悠长等特点,形成了绵田爽净的独特风格,1988年获烟台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首届
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在连续3年被评为山东“十佳”白酒的基础上,1990年被命名为山东名酒,
同年在轻工部组织的全国浓香型白酒评比中以92.5分的最高成绩压倒全部参评产品,获第一名。1991
年,获第二十九届布鲁塞尔世界优质产品评比最高金奖,1992年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优质酒”称
号。近几年来,由他领导或主持开发新产品数十种,均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还大力
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推广的母菌液、回沙发酵等工艺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消耗都起
到了较好地作用。他注重加大投入和技术改造,1986~1992年共投入技术改造资金近千万元,先后
改造了影响生产发展的包装车间、散酒库、锅炉房等,新建了3座优质酒生产车间。莱州特曲年产量
由过去的200吨,增加到1000吨,形成了规模经济,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固定资产由1985
年的444.6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1565万元,企业也由小型一类升为中型二类。实现利税连续5年
居烟台市同行业之首。他积极推行企业内部改革,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引入竞争机制,在全厂进行了
以“人事、劳动、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在原有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重新测算承包基数,对生
产车间和主要行政科室进行主任、科长招标上岗,公开竞争,择优选聘,班组实行优化组合;在经济
效益分配上,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档次拉开的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广大
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的原材物料消耗明显下降,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仅煤耗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
资近20万元。广泛进行了“十八个一”的节约活动,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了产品优质品率,
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的投入到产品的出厂层层把关,道道设卡,并将各种质量指标分解落实到车间、
班组、工序和个人,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形成了一级保一级的质量保证体系,
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他指导完善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制定了工厂质量政策,
加强了职工全面质量管理教育的普及工作,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QC活动,企业先后有36
个QC成果获省市级奖励。1987年以来,企业有8种产品先后获省部优质产品称号,优质产品质量占
全厂总产量的91%。企业也于1988年获轻工部质量管理奖
王积勋
1938年生,牟平县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烟台市优秀企业家。1958年参加工作,1984年
调入市粮油储运公司任主持工作的副经理,1987年起任经理至今。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优
秀企业家的胆识、魄力,勤奋耕耘,开拓创新,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强化粮食流通功能和培植主导
产业三个主攻方向上取得了跳跃式、突破性的进展,使一个长期落后企业的面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
化:1984年固定资产原值不足500万元,1992年年底已突破5000万元,1984年甩掉了连续30多年
政策性亏损。1989年~1992年累计填平市财政核定政策性亏损1100万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年
人均创利税超万元;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粮油经营,发展到粮食、电子、化工、医药、印刷、食品、饮
食、建筑、运输等行业,企业跨入全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之列,并跻身仓储运类前十位,成为省、
市“明星企业”和全国“文明经营示范单位”。
1984年上任伊始,针对当时企业面临的困顿境地,他全力勾划和实施自己的旨在迅速扩大接转
进口油脂规模和能力的“一罐二线三运四配套五管理”的“地域工程”蓝图和“流通工程”的构架。
短短几年,公司钢板油罐便增至25座、3.5万吨,先后投资并融进台资铺设了连接烟台港、站和各
生产、作业现场的地下输油网4430米,实现了生产全程的管道化。把微机管理引入经营,与航天工
业部联合开发了油库全程、封闭式微机管理监控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视、红外线自动报警、内部通
讯电话和计算机静动态自动计量四大功能,还为其设计配套了公司最新开发的高技术智能化计量仪
表,被法国专家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他注重“流通工程”建设。正式组建了全市第一家
粮油批发服务中心,组织开发了多品种和系列填补全市空白的精制小包装制品;广设销售网点和代销
点,鼓励职工离职兴办国营、个体粮店,鼓励市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及在职职工在在业余时间、
或退离休及厂退职工为企业牵线搭桥,从事推销活动;抓住玉米出口这个“牛鼻子”,仅1992年一年
就累计出口玉米24船,总计25.3万吨,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他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通过多条途
径和渠道,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保障的实业网络和体系。不惜高薪延聘专业人才,
开发出了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高技术智能化液体动态计量自控装置,并正式成立
了商业部系统唯一的一个机电一体化专业生产厂家——烟台计量仪表厂。两年来,他一手抓设备、研
制和预研,一首抓新产品、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先后有近10种新型仪表问世,产品遍布28个省
市自治区,1992年共实现利税近50万元。这些产品先后获国家级奖励,并赴外参展,被省经委列入
全省“八五”工业腾飞计划,被商业部定为“八五”期间重点推广的15项重大科研成果之一,全部
产品均打上了商业部技术开发中心的监制标牌。他还组建了烟台粮油电脑服务中心和山东省液体流量
计检定中心。利用商业部商科院的的专利技术,设计建造了一座年产万吨的精炼厂,主产国际流行、
填补省内空白的高档食用油系列产品。为提高产品档次和知名度和为出口创汇创造有利条件,他还积
极促成了与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两家跨国公司金额达850万美元的合资,现已正式投产开业。并与商业
部科研部门联合,于1991年研制开发出两种填补国内空白的生物新药——“金蕈”口服液和“金菌
灵”胶囊。他建立了以事业发展为需求导向,以自荐、他荐和双向选择为引进形式,以内培、外培相
结合的企业“人才链”,现公司大中专以上人才比重已占到职工数的4成以上,成为经营发展的生力
军。
王锡纯
1942年生,莱州市西由镇诸冯村人。中共党员。任栖霞液压件厂(栖霞活塞厂)厂长。14年来,
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把一个资产不到200万、产值不过400万、利润不足18万的小型农机修造
厂,发展成为资产超1000万、产值4000万、利润400万的国家二级企业,机电部定点企业。1988
年以来,产值、利润分别以33.5%和42%的速度递增,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为争创一流产品,他一手抓产品开发,带领全厂干部职工创新上新,向高技术、多品种、系列化
方向发展,一手抓质量升级,建立健全从产品开发、样品试制到批量生产、售后服务各阶段的质量控
制方法和程序。经过不懈努力,先后开发生产了中凸活塞、镶环活塞等50多种新型活塞、20多种液
压齿轮泵。其中,1989年开发的“CBQ—F400系列齿轮泵”填补了国内空白。1992年研制的“95系
列中凸变椭圆新一代节能活塞”属国内同行业首创。企业主导产品6102QA活塞连续8年保持了“省
优”称号,1991年活塞、齿轮泵优质品率分别达到85.3%和97%。
他善于奉献。1988年生产主要材料铝锭供应异常紧缺,为此,他一方面东奔西走,托亲访友。
求援铝锭;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在全国同行业率先采用“废旧活塞代替铝锭”浇铸活塞。一年
来,他本人计划外购回铝锭和废活塞近百吨,按厂制定的奖励规定可提成2.6万元,但他却分文没
取,全部献给了企业。1989年、1990年,为了加快资金回笼,稳步发展生产,他带领全体供销人员,
组织党政工团各方面力量,一方面登门催要货款,一方面通过推销用户产品回笼资金。两年来,仅推
销用户产品就回笼货款380多万元。
他坚持以改革推动企业发展。从实行计件计时奖励到全方位落实经济责任制和承包责任制,一步
步建立健全并不断改革完善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体系。1992年又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了以转换经营
机制为主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1~8月,全厂已完成工业产值3162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3.2%,比上年同期增长44.4%;实现利润34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5.3
%,比上午同期增长55.9%。他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优秀企业管理者”、“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模
范”、“烟台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冯绍增
1951年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经济师,栖霞县大柳家乡町夼村人。现任栖霞县联社副
主任兼桃村供销社主任。196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过业务员、经理、公司副经理等,1986年9
月任桃村供销社主任至今。他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抓住机遇,大胆改革,拼搏创业,使
该社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供销社系统的前列。1992年该社固定资产总值达800余万元,自有
流动资金500余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了6倍和4倍,干部职工由1986年的200人增至500余人,
经营门店由1986年的34个增至64个,形成了以6大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综合经营格局。1991年商品
总销售额达4530万元,实现利润134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比1986年增长3倍和4.5倍。
该社先后被商业部授予科技兴农系列化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和全面质量管理奖。成为全国3.2万个基
层供销社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单位。该社还连续4年被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0年晋升为省级
先进企业,被市政府授予“最佳流通企业”称号,连续3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超级明星企业”称
号,连续6年被县委授予“模范党支部”荣誉称号。他从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总体经济实力入手,不断
调整经营布局,逐步走上了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路子。几年来,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兴建了7座大楼
——百货商店、日用工业品公司、人民商场、二生资经理部、彩扩中心、两幢宿舍楼,办起了罐头厂、
纸箱厂、针织厂、配肥厂、汽车大修厂、彩色扩印中心等10多个加工服务项目,购置各种运输车辆
14部,营业面积由4986年的8000平方米发展到27600多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供销、加工、贮藏、
运输、技术等综合服务中心,先后分解和组建了经营网点34个,使该社的经营单位增加到64个,初
步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的农资系列化服务体系,以果品为重点的多种经营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消费
层次需求的生活资料服务体系,以推销为主线的商办工业服务体系。固定资产总值较1986年增加600
多万元,自有流动资金增加300多万元,其中职工奖励基金增加100多万元,从业人数增加300多人,
营业面积增加20000多平方米。
多年来,他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素质,采取不同形式的分配制
度和激励政策,挖掘职工的内在潜力,制定完善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开展“遵纪守法”和“一票否决”
活动,教育职工牢记供销社的服务宗旨,把经营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上,重点开展以科技为
先导的农资系列化服务及多种经营服务,取得明显效益。先后获商业部“科技兴农系列化服务先进个
人”、省经委等五部门“质量管理标兵”、省财贸工会“劳动模范”、省市联社“文明职工”及县委、
县政府授予的“模范共产党员”、“当代企业家”、“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司继双
1945年生,蓬莱市登州镇司家庄村人,历任村团支部书记兼民兵连长,副业大队长等职,197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至今,蓬莱市振兴实业总公司总经理。
多年来,他重视科技和专利工作,先后与蓬莱市科委合作成立了蓬莱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任所长),
与烟台专利处联办烟台振兴专利开发处一处(任董事长),为依靠科技进步,引进发明专利,为发展企
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本人1987年l0月获烟台市科技情报成果奖,1990年12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他与科技人员研制的PN1620TZS一6停水自闭水嘴于1987年12月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1989
年获山东省星火计划银奖,国家级新产品奖。与科技人员共同研制的CJY一303程控颅脑降威抢救仪,
于1989年9月通过鉴定,该科研项目先后列“火炬计划”和“国家级新产品鉴定计划”,1990年获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负责研制的市话多用测试仪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银奖。公司运用现有设备,
通过技术和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提花床单,该产品购销国内外,取
得经济效益显著,年创外汇60多万元。他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先后申请专利ll件,引进专利11
件,实施专利19件,1991年专利实施产值达1500多万元。1992年全公司依靠科技,把企业推向市
场,创产值8700多万元,利税900万元。为此他本人被评为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专利工作
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全国农民企业家、中国改革功勋企业家。总公司被评为省专
利工作先进集体,所在村被国家专利局授予“烟台市专利第一村”称号。
刘志成
1942年10月出生,栖霞县桃村人。中共党员。文化程度进修大专。1958年参加工作,曾先后担
任福山铜矿采矿二车间党支部书记、矿党委副书记,孔辛头分矿党总支书记和矿长职务,现任福山铜
矿总矿矿长。
担任孔辛头分矿党总支书记和矿长期间,他通过大胆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靠承包起家,靠老
井挖潜发展壮大的振兴矿山之路。1983年,当他上任之际,总矿预计分矿当年亏损60多万元,经过
他的苦心经营,实现扭亏为盈。其后的几年里,他领导孔辛头分矿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调整产品
结构,使该矿由单一的铜矿生产发展成为拥有铁精矿、金精矿、铜精矿、钼精矿、锌精矿等多种产品
的生产经营。现已形成年产铁精矿6万吨、铜精矿(金属量)260吨、黄金100公斤的生产规模。企业
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从1983年至今,实现利润年平均增长40%以上。1992年该分矿实现利润350万
元,由1983年以前总矿的包袱发展为总矿所有二级厂矿中的盈利大户。孔锌头分矿曾被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总公司评为“七五期间发展金银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刘志成被评为先进个人。该
分矿采矿车间曾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集体”称号。
吕国清
1934年生,莱阳市人。中共党员。曾任莱阳肃反办公室调查员,饮食服务公司副经理,武装部
助理员、参谋,饮食服务公司经理、书记等职,现任莱阳市糖酒副食品公司书记兼经理。他积极投身
改革,对企业管理及经营工作进行大胆的探索。编写了公司企业管理细则8章106条计2.2万多字,
使企业干部职工人人有岗有责,这在批发行业尚属首创。他主持建立了一整套企业管理制度,并进一
步完善了企业内部承包机制,推行双层承包、双层落实的网络体系和统一领导、三级管理、二级核算
体制,从而使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1992年,根据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他及时调整了商品结构
和库存结构,增加适销对路商品和名、优、新商品的经营,拓宽了经营渠道,大胆开展直购直销、深
购远销“两头在外”的业务,先后与大同糖厂、广东怀集糖厂和哈尔滨糖厂建立了联营联销基地。逐
步与全国名、优商品厂家建立了以联营代销、总代办、总经销为主要形式、一步到位的工商联合。并
与兰陵美酒厂联合建立了散酒分装处,彻底解决了兰陵酒长途运输的困难,增加了企业经济收入。他
还注意发挥企业内部优势,建起了印刷厂,做到了厂商并举。他还提出了“人有我有,人有我优,人
优我多,人多我转,人转我快”的方针,不断更新商品品种,推动和扩大销售工作向纵深发展。公司
曾被莱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明星企业称号,公司党员活动室并评为山东省先进党员活动室。他本人曾
被烟台市委、市政府评为“为老干部服务”先进工作者,被评为莱阳市企业管理先进工作者和烟台市
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并被莱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企业家称号。
曲延胜
1942年生,牟平县高陵镇上潘格庄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山东工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
现任烟台铜材厂厂长、高级工程师。他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和经营决策能力,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
感,注重民主管理,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他带领职工发扬“团结、拼
搏、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快节奏”的铜材作风,深化企业内部改
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他始终坚持以市
场为导向,不断强化经营决策,狠抓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开发工作,并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经营
策略。在经营方针上,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南方市场和流通领域为重点,进一步开发国外市场,同
时还采取“灵活经营、区别对待”“让利不让位、降价不赊销”以及“随行就市、适时调整”的经营
策略。通过这些经营方针、策略的实施,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992
年实现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59.6%,其中铜材产品销售收入和铜材设备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实
际增长25.13%和112.2%,创企业历史最高水平。近几年,在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他坚持“你
无我有、你有我精、你精我转”的经营思想,不失时机地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提高应变
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先后开发了技术附加值高的钢管、电力机车线等新产品为企业赢得了可观
的经济效益。他本着“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的原则,通过不断改进上引连铸机质量和性能,进一步
加强售后服务和产品宣传,上引连铸机呈现出旺盛的销售态势。该设备1991年曾做为中国有色金属
行业成套设备首次、首家进入国际市场后,1992年又再度走出国门,远渡重洋销往泰国等国外市场,
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和知名度,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重视现代化管
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在财务、供销、综合统计、设备管理、节能等方面推广应用微机管理,并逐步形
成网络化。1992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080万元实现利税880.8万元,实现利润688万元,创
历电最高水平,人均利税居市机械系统第一位。
在他任职期间,企业先后获得省级先进企业、国家二级企业、省机械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和
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其黄铜棒材、黄铜板材产品获省优称号、¢3无氧铜线获部优称号、上引连铸机
获省1991年十佳专利产品称号。
孙万升
1957年生,莱州市人。大学文化、工程师、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山东省建筑工
程公司技术员、党委办公室秘书,烟台市建筑工程公司技术员、技术队长,烟台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副经理、经理兼党委书记。
从事技术工作期间他先后负责施工过石岛万吨冷库的安装技术工作,组织过龙口5000吨中转冷
库和海军1014冷库的试车工作,负责过山东齐鲁宾馆工程、山东省委冷库、烟台开发区空调厂房、
烟台电讯大楼、烟台化工技术培训中心等大型项目的安装技术工作,在工程施工中,解决了许多较复
杂的技术难题,创出了一大批部优、省优和市优工程。
1988年,任烟台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副经理时,分管生产,他带领职工奋力开拓、坚持以安全
生产为基础、质量为保证,综合协调公司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科学组织、周密安排,使公司承担的
施工项目,如烟台百货大楼、亚细亚大酒店、烟台四水厂、市中地下变电站等工程,速度快、质量高,
赢得了比较高的社会信誉。1993年3月任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后,除继续奉行“质量第一,用户至
上”的企业宗旨和“改革求实,团结奋斗”的企业精神外,还团结带领党政工领导班子,提出“换脑
筋,转机制甩包袱;抓管理,务实事争效益;树形象,创一流做贡献”的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调动
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四大和八届人大会议精神,建设国际性大烟台,振兴四建做
出贡献。
孙乐祝
1941年生,莱州市东宋镇东宋村人,1962年毕业于山东交通学校,中共党员,工程师。1985年
任烟台轴瓦厂厂长至今。他克己奉公、勇于开拓创新,以优秀企业家的长远发展思想来指导企业的生
产、经营及决策,致力于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使全厂的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形
成“高新汽车轴瓦、农机配件、社会维修”的高、中、低产品生产格局。近几年,相继开发出有较强
生命力的大柴6110A、D495QB、370、375、斯太尔、488、490等新产品;开发成功了新型无油自润滑
DU、DX塑料复合材料及产品;试验成功了新型、高强、重载、耐磨的轴瓦三元电镀新技术;他注重
企业长远发展,亲自参与企业“七五”“八五”规划,为全厂形成“钢带生产一轴瓦加一微机监测”
全新生产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根据系统管理思想,提出了“企业产
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整体优化,整体优化的关键在于优化基础管理,基础管理的关键又在于现场管
理水平的提高”的大管理模式。1992年,该厂废品率大幅度下降,仅废品损失就降低20万元。他善
于运用灵活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以量大补利小,以优质创高效”的经营方针;
同时,构筑了“内调整、外协调、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全面发展”的管理新框架。在机电行业不景
气的形势下,他千方百计抓资金、跑项目、尽力消除原材料涨价、市场不稳、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
素的影响,克服了重重困难,使该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2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304万元,
产量1712万件,销售收入2210万元,利税总额351.1万,比承包指标增加29.6万元,加入了烟
台市百家利税大户行列。在他的带领下,企业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
业,计量、节能、档案、设备、安全等项管理工作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主导产品95系列轴瓦多
次获部优产品称号,160A、6110A、6102QA等系列产品被评为优质产品。他本人先后多次被省市有关
部门评为优秀企业管理家、优秀知识分子先进工作者及劳动模范。
孙毓香
1933年生,栖霞县桃村人。1955年参加工作,历任生产大队长、党支部副书记、书记等职,现
任桃村三行实业总公司董事长。他善于经营,勇于开拓,先后带动村民办起了58个企业。他注重高
新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开发与运用,先后研制开发新产品10余个,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其塑料厂
研制的多功能除草地膜参加了东南亚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展览,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化学品厂自行
研制成功的三、三′、二氯连苯胺电解法生产工艺可部分替代进口产品,为油墨、染料生产提供了充
足的中间体原料;塑料厂自行研制的矿山双抗充填袋,主要用于矿山井下充填袋作立柱,解决了采矿
留立柱的问题,已在全国推广。以上产品均填补国内空白。他注重发展横向联合,与全国10个科研
单位,大专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联合。他还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产品出口,
形成了以化工、建材为主的5大系列的出口阵容。1992年总公司实现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1700
万元,全村人均分配1700元,达到市政府规定的小康村标准,被烟台市授予“亿元村”和“文明村”、
“小康村”称号。他本人先后被授予市、省劳动模范,市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并当选为烟台市党代
会代表和人代会代表。
谷传香
1952年生,山东兖州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分配到烟台氯碱厂工作至今。历
任技术科副科长、副厂长、党委书记,1991年4月任该厂厂长至今。自参加工作始,她一直致力于
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工作,亲自参与指导采用“液相加氢法生产邻氨基对甲苯酚”的技术革新,并获
1982~1989年科技成果三等奖,1991年完成引进了美国RCI公司的设备和技术,形成了国内最大的
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并主持完成了新型增白剂DCP的研制和2万吨烧碱扩建工程
的设计施工,对片碱和离子膜碱进行了技术开发和引进。就任厂长以来,她大胆进行企业内部改革,
逐步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在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股份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经营责
任制,实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承包责任考核办法,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她针对实际
情况。着重加强了对销售工作的管理,制订了新的销售政策,促使职工转变观念,让企业真正面向市
场,放眼世界,变纯粹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型,为使企业逐步向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化工企业发展。为在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资金严重短缺,原材料、燃料却不断涨价的困难,注重加强了财务、审
计工作,严把经济关,增收节支、革新挖潜,针对化工企业的有毒、易腐蚀、易燃的特点,狠抓生产
的现场管理和劳动纪律,注重设备维修保养,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使设备完好率保持在
97%以上,受伤率降低到0.095‰,获一级无泄露工厂、清洁文明单位和化工环保先进单位称号,
设备管理工作为省优胜单位,节能、计量达到国家二级水平,安全管理创部优。她本人先后被评为市
化工局先进工作者、省化工环保带头人、全省化工科技先进工作者和市优秀女企业家及“三八”红旗
手。迟建国
1955年生,荣成市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历任文书、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经理等职,
现任烟台中国化工物资交易市场总裁、烟台化工轻工总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市第八届政协委员。
自1990年担任公司总经理以来,他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公司的发展建设中,使公司的两个文明建
设取得了明显成绩。销售和利润等项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公司先后被评为
“全市最佳流通企业”、全省“先进物资企业”、“明星企业”、“文明单位”,并晋升为“国家二
级企业”。
1992年,化工物资市场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滑坡,化工产品价格大幅度持续下跌,使全国化轻公
司的经营陷入了困境。面对这种情况他处变不惊,依靠正确的经营决策,带领全公司职工齐做驾驭市
场的大文章,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扩展对外贸易、增加经营品种、加大经销量、强化企业内部管
理等措施,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一年来,先后组织进口化肥11万多吨、橡胶1万多吨,纸浆5000
多吨、其它化工轻工物资1万多吨,从国内大型化工生产企业拿到的物资是上一年的1.86倍,物资
经销量是上年的两倍多,销售覆盖面达20多个省、市、自治区,物资外销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全
年公司共实现销售5.3亿元,创利润526万元,在全国化轻公司中遥遥领先。
为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他积极争取和筹建了国家级的烟台中国化工物资交
易市场。面对竞争对手如林的实际情况,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他先后11次赴京靠上做工作,
申请创办市场,筹集市场建设资金。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争取到了在烟台创办国家级化工市场
的权力,并争取到了410万元资金,为创办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市场筹建过程中,他带领工作人
员吃住在公司,加班加点,昼夜奋战。经过3个多月的辛勤努力,市场按照国家化工部、物资部的要
求圆满开业。化工市场创建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受到了“两部”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化工市
场的建成,不仅为全国大型化工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和规范化、现代化
的交易场所,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对搞活市化工物资流通,促进全市经济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他还积极争取外商投资,与台湾凯鹏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合资兴办了金海湾酒店,与四川省长江企业集团公司联营,取得了直接进口权。
张国增
1945年生,莱州市西由镇光明村人。1959年初中毕业后因贫辍学,参加农业生产,历任生产队
长、生产班子负责人等职,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任原沟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与沟东
村合并后,被选为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莱州市光明实业总公司总经理。
他一贯重视农村经济建设,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本村村民办起了全省第一个玻璃钢厂,为全
市第一个村办企业,并陆续发展成以玻璃钢产品为主,兼营机械加工、铸造、电器、制冷食品等多门
类产品的综合生产厂,使村办工业规模逐年扩大,效益逐年提高。
1984年下半年他赴无锡市考察当地乡镇企业经营情况,回来后立即着手本村工业的体制改革,
果断地对原有综合性工厂按行业性质实行分厂法人经济责任承包,放权经营,使眼看陷入亏损不能自
拔的原玻璃厂起死回生,各厂在三自主经营下,1985年产值、利润均成倍增长,铅笔芯厂产值、利
税翻了三番,创造本村有史以来的工业发展奇迹。以后逐年健康发展,形成群体规模优势。
他善于公关工作,在争取村办企业发展各基础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企业均能在较好的外部
环境中发挥自我优势,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也善于通过各方面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市场动向,抓住发
展机遇,1983年得知细铅笔芯将作为活动铅笔配套产品随活动铅笔兴起,并将在近年大发展的信息,
立即决定筹备资金招聘人才兴建莱州市铅笔芯厂,实行边开发细铅芯这一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边建厂
房,购买设备,使细铅笔芯产品迅速研制成功,率先批量生产并试销该产品,后来发展成光明村的支
柱产业。他积极引进外资,建成国内第一家铅笔行业的中外合资企业——莱州市光明铅笔芯有限公司,
并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既引进了外资,又取得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出口自主权。组织技术
人员搜集国际先进产品生产标准和各测试数据,并以“出口铅笔芯多品种系列开发”列省“星火计划”
项目,使企业从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转变为按国际标准生产,产品大部分升级换代,远销18个国家
和地区,仅1992年就出口各类铅笔芯400万罗,创汇112.6万美元,创造了“一厘米钱产品走遍欧
亚美”的奇迹。
他富有战略眼光,1992年投入200万元,建成莱州市光明制笔总厂、莱州市柔性石墨制品厂、
莱州市工艺玻璃厂3个新厂,新开发出各类铅笔、柔性石墨制品、吊顶装璜玻璃3大类20多个规格
品种新产品,全部适销对路,前景广阔,3个新上项目均做到了当年考察,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
年获益。3个厂年新增产值800万元,利税近百万元。对新建的莱州市光明制笔总厂业已找到日商做
为合资经营伙伴,已立项签约。
他除抓工业发展外,还重视发展本村的“两高一优”农业,致力于果园的规模经营和蔬菜研究所
的优秀菜种培育和开发,使新培育出的掖福一号大葱品种性状、产量均优于著名章丘大葱,连同近年
来开发培育的其他20多个蔬菜良种已辐射全国推广种植2500亩,创社会效益16亿元,为丰富菜蓝
子工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举群
1940年生,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采矿高级工程师。
196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分配到冶金部沂南金矿工作,历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生产
副坑长、矿办主任、科技科科长等职,1982年6月,调到冶金部新城金矿工作,任坑长兼党总支副
书记。1983年9月任生产副矿长,并于1984年11月主持矿部工作,领导解决了困扰该矿生产的采
充失调、充填欠帐和氰化冶炼投产工作,并使该矿于1984年实现达产。1985年10月,他任新城金
矿矿长以后,一手抓井下生产,一手抓基础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水平和整体素质。1986
年,他果断决策,克服重重困难,集中全矿人、财、物力,建成选矿第三系列和金银分离工程,当年
投产并使选矿处理量超设计水平18%,当年收回全部投资,实现了生产、效益的双飞跃,为该矿连
年增产,一年一步新台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1987年领导体制改革后,他把矿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
建立在全民参与的民主基础上,依靠群众的力量,坚持“自力更生办企业,技术进步求发展”的内涵
式发展道路,通过抓技术改造,抓内部挖潜、抓企业升级,使企业自1985年实行两金工资含量包干,
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以来,黄金产量以年均11.45%的速度递增,8年迈出了8大步,产量实现了翻
两番,经济效益也有显著提高,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之一,并被评为山
东省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新城金矿被国务院黄金领导小组授予“七五期间为我国黄金工业发展做出
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称号,被山东省黄金工业局授予“金星企业”称号,1992年,该矿继续保持
行业产量第三、效益第一的地位,并创产量新纪录。
他从大局着眼企业的发展,发挥资源、人力优势,在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同时,为把新城金矿
建设成为“产量最高、效益最佳、为国家贡献最大的现代化黄金企业,从1986年开始,他积极筹备
了二期改扩建工程,并使这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89年12月正式动工。该工程1994年10月竣工投
产后,新城金矿将成为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产量最高的特大金矿。他本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88
年被授予“烟台市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国家黄金管理局授予“黄金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
并被吸收为山东省企业家协会会员,1992年,他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的专业技术人员。
季庆洪
1943年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5年南京工学院工业热工业专业本
科毕业,在热工监测和自动控制方面颇有建树。历任技术员、分场副主任、副厂长,1985年出任烟
台发电厂厂长,1990年烟台黄海热电有限公司成立后兼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他具有较丰富的电力生产、基建和经营管理经验。任职8年间,工厂的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技
术进步、经济效益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获得省级先进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十几项荣誉称号。
他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大胆引进外资,成立了省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电力企业。——烟台黄海
热电有限公司,兴建了一台10万千瓦热电组。该机组于1992年12月20日投产发电,整个建设工期
只用了15个月(国家规定工期为21个月),市委、市政府和中银集团把这种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精
神和建设的高速度赞为“黄海精神”和“黄海速度”。同时,他又签约筹建烟台渤海热电有限公司,
为了探索电力建设新的融资渠道,他与外商签订了转让烟台发电厂的部分股权,组建“烟台东海电力
有限公司”的意向书,给老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郑凤臣
1947年生,莱州市人,中共党员。烟台卷烟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烟台烟草分公司副经理,经济
师。多年来,他注意团结和带领全厂干部职工狠抓企业内部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振兴企业,使工厂在
困境中迅速崛起。他注重根据国内外卷烟市场的发展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发新产品,靠新、奇、特在
竞赛中取胜,赢得了生产经营工作的主动权。该厂生产的“民丰”机制雪茄烟深受胶东城乡和东北地
区消费者的喜爱,先后获省优和部优称号,是国内目前唯一获此荣誉的机制雪茄烟。“蓬莱阁”牌烤
烟型系列卷烟具有吃味圆润、香气充足等特点,在全省同类产品评比中获总分第一名。畅销国内20
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巴拿马、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他注重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卷烟工艺
及技术,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先后引进了日本、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卷烟机械。
在生产过程中,他制定了卷烟生产工艺纪律及实施细则、设备管理实施条例等十项规章制度并严格实
施与检查,保证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同时,他还非常重视技改工作,先后建起了两座面积为
5000平方米和1万平方米的高档烟生产车间,扩大了中高档卷烟的产量,使这个厂的产品一直供不
应求,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1992年在产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税金5600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48%,增长幅度名列全省同行业首位,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建厂以
来最高水平,连续3年跻身全国500家最佳效益工业企业行列,多次被省市烟草公司评为先进企业,
连续多年被烟台市政府和栖霞县政府评为明星企业,他本人也多次获市、县企业家称号。
姜树明
1935年生,莱州市人。1951年参加银行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出纳员、会计员、
营业所副主任,中心支行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分行副行长等职,现任中国工商银行烟台市分行行
长、党委书记,高级会计师。
自任行长以来,他刻意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努力探索银行工作新
路子,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丰硕成果。该行先后被评为省信贷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培训四有职工先进单
位和先进基层党校等荣誉称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1992年,他率领全行职工改革创新,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恢复使用了银行承兑汇票和同
城托收无承付结算方式,增强了服务能力,全年签发银行承兑汇票992笔,金额1.8亿元,解决了
一些企业的燃眉之急;二是放宽了工资基金和现金管理,为企业正常业务交往提供了方便;三是争取
上级同意,对外贸出口产品收购贷款和有自营出口权企业的贷款执行了优惠利率;四是进行了储蓄柜
员制改革试点,均取得明显收效。
他善于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之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提高职工
素质和服务质量。该行牢固树立“存款第一”观念,将储蓄存款增长幅度列入承包方案,扩大了代发
工资范围,为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在所辖13个基层行处的25个储蓄所开办了外币储蓄业务,制订
了对公存款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并多方与全国各大金融市场联系,引入资金,还代理企业发行债券,
极大缓解了全市资金供求矛盾。在固定资产清欠中,累计争取到专项清欠规模和资金3745万元,共
帮助企业清理收回18个技改项目和2个基建项目的拖欠款,清理“三角债”11.37亿元。对三资企
业重点倾斜,实行拿单、送单、改单三上门服务。增强了国际业务服务功能,开办了代理美国花旗银
行办理台湾私人汇款业务、外币兑换业务和私人外汇调剂业务。加快了电子化建设,市区电子化网点
达到156个,计算机处理柜面业务覆盖面达70%以上,并利用计算机开办了银企对帐、代发工资和
自动取款业务,极大方便了客户。1992年全年该行存款余额达38.52亿元,比上年增加5.86亿元,
其中储蓄存款增加4.15亿元,刨历史最高水平。
赵德成
1938年生,莱州市金城镇石虎嘴村人,中共党员。中专学历,高级经济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生产大队长,主管会计,公社磷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盐场场长兼党支
部书记,马塘金矿副矿长,金城金矿红布金矿矿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现任金城
金矿长兼党委书记,市黄金(集团)总公司副经理,烟台市人大代表。
1986年,在原各分矿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他负责筹建了金城金矿,并被任命为矿长兼党委书记,
针对原各分矿基础不同、各存疑虑的情况,他首先从思想教育上入手,多次召开职工大会,并争取银
行贷款120万元,给工人发了欠发的工资,打消了职工们思想上的顾虑,在稳定了职工情绪的基础上,
对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通过民意测验,裁减下30多名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和160多名
行政管理人员,列入岗位竞赛机制,实行选聘与招聘相结合,他大胆任用青年干部,先后从一线选拔
了20多名青年担任领导职务,并建立了以矿长为中心的高效统一的生产经营决策机构,实行了“十
统一”管理,本着“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打破了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推行了“一保一包
一挂”和“五定一保一挂”的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经济责任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工人
的生产积极性。另外,他重视科技兴金,主持参与各种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其中“尼龙袋装尾
砂垛矿柱全尾充填法”科学适用,年可节约资金66万元,“预先混凝土置换底柱新工艺”,年可增
加效益107万元等,1992年,省市立项的18个科研项目均圆满完成,共可创效益300多万元。其中
他主持研究的“粗碎前预先筛分技术”在全国居首创,已在全国推广。自1987年,他先后投资120
多万元,选送了93名生产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并建起了职工学校,培训人数1480多人次,
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技术水平。1992年,他加强了矿外联营工作,同深圳金科研究所联合成立了深莱
敏感电器有限公司,并试行股份制。另外,他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冷藏厂、食品加工厂、
捕捞队、养殖厂、缝纫组等,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在他的领导下,金城金矿成为全国重点矿山企业之一,烟台市、莱州市利税大户,1987年,黄
金产量突破1万两,打破原各小矿总产量4000两的局面,其后一年一个新台阶,1991,在全国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及行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排序中,列有色金属采矿业第16名,1992年,黄金
产量达到2.85万两,实现利润1018万元。自1986年以来,他连续3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优
秀企业家、劳动模范、企业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自1990年以来,他先后有10项科研项目获烟台市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一项获国家黄金管理局技术革新奖。1991年他被山东省黄金局、省黄金公
司授予省黄金系统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被国务院黄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七五’期间为黄金工
业做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蔡镇冈
1934年生,乳山县人。毕业于山东青岛土木建筑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先后于省建工局、
烟台专署建筑工程公司、烟台专署建委、计委、经计委、计办、“五、七干校”及栖霞发电厂、烟台
地区建筑公司设计室任职,现任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党支部副书记、高级工程师;主要社会
兼职为中国建筑协会华东协作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勘察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二届建筑协会理事,
烟台市建筑业联合会副会长,烟台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烟台市勘察设计协会电气专业委员会及
电气情报网主任委员。1984年以来,同全院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使该院跻身于全国甲级设计
院之中,经济效益连年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一直位于全省勘察设计行业前列,使全院固定资产由
2000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他本人曾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市政府嘉奖。1992年,蔡镇冈带领全院
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以高质高效赢得用户信誉,完成各种收入700
万元,创省优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优11项,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简介
牟平一中是烟台市规范化学校。该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
把教学作为中心,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该校发扬“严格管理、严谨治学”的校风,提倡勤奋、进取、
严谨、求实的精神。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学生勤奋刻苦,认真学习。该校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一,严格管理,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求干部教师做到四个必须:
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工作态度必须认真,执行工作必须坚决,工作效果必须明显。首先,加强了领
导班子建设。重视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作为必修课,要求干部每周学习不少于10小时。与此同时,落实干部职责,要求干部对待工作小事
当作大事来抓。干部要开好民主生活会,每月的第一天为学校领导例行的民主生活会时间,围绕勤政、
廉政、思想工作作风等,人人述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素质。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研组建设,是该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
要环节。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了党小组,实行党小组长责任制。建立政治学习和生活会制度。把教师
的职业道德纳入考核之中。对占教师总数72%的青年教师加强了培养。在工作中大胆使用,在使用
中培养。
第三,对学生的德育工作,采取了正面疏导和行为规范强化落实相结合的形式。一是理论上加强
灌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国情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渗透。二是思想上注重疏导,做耐
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三是强化行为规范,狠抓养成教育,实行以法治校。学校加强了督导评比,开展
争创先进班、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举止文明,严守纪律,遵守公德
的精神风貌。
二、瞄准培养目标,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教改
的重点一是努力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大学生,二是努力为国家培养高、尖、精人才,三是积极为社
会生产第一线培养合格的后备军。为了完成这艰巨的任务,该校加大措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
学重点放在后2/5学生身上,把打好基础,培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把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作为教
学原则,把指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严谨治学,认
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授课,最大限度地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
该校注重培养高尖精人才。在全国各级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1992年省奥林匹克化学竞
赛中,烟台市6名学生获一等奖,该校占了3名,其中1名是烟台市的第一名。1992年第五届全国
中学生物理竞赛山东赛区的比赛中,该校的4名学生获省一等奖,其中1名是省第一名,1名是省第
三名。有3名学生组成省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选拔赛,该校占了2名,通过决赛取得了国家二等奖和
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两人都被清华大学提前1年录取,其中宋传胜同学被选拔到国家在北师大办的实
验班学习,将参加1993年国际奥林匹克物理选拔赛。该校被评为烟台市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
学校。该校教育质量逐年全面提高,自1989年以来,连续4年,每年考入高等院校400多人,1992
年达454名;连续6年每年有8~9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占清华大学在山东省招生总数的1/7。
该校十分重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以增强学生主动适应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投资开设了缝纫、机械制图、英文打字、科技制作、微机等12个劳技课
堂,有专兼职教师,有具体教学计划,从理论到技能进行教学和指导。学校要求,经过3年学习,每
个学生既有较强的劳动观点,又能初通3~4种以上的劳动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改造校舍,改善办学条件。该校1980年被定为烟台市重点高中,1984年学校制定了校
改规划,对原有校舍进行彻底改造。先后建成了两幢高质量的教学楼和实验楼,面积为9600平方米,
可容纳40个教学班和16个实验室。通过勤工俭学的收入自筹资金303.4万元,建起了四幢教工宿
舍楼,总面积为9100平方米,为91名教师解决了住房;又投资269万元,建起了一幢面积为3900
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兼礼堂的综合大楼,并修建了围墙、校门,改建了伙房及一系列配套工程,学校已
初具规模。
该校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馆、理化仪器已达到省一类配备标准,是烟台市实验室建设第一个达
标学校,电化教学设备有摄像机、电影放映机、投影电视、语音微机等,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现
代化教学手段。
四、加强领导,改善管理,发展校办产业。该校想方设法多渠道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投资350多
万元办厂店,提高了经济效益。已办了仪器厂、包装器材厂、印刷厂等9个厂店,并实行了厂长承包
责任制,使责、权、利相结合,有力地调动了厂店干部职工两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显著
提高。每年交学校利税达100多万元,有力地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校连续7年被评为县勤
工俭学先进集体,两年被评为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90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
体。该校连续10年被评为文明单位,1992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最佳文明单位,并竖碑表彰。连
续7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该校校长赵善夫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2
年获山东省科技兴鲁先进工作者称号。
(奕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