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年鉴》董事会会员简介副董事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4&rec=194&run=13

王郁基
1947年生,文登市人。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烟
台地建公司机械施工队财务负责人、副书记、队长兼书记,烟台市建筑工程公司党委委员、党委办公
室主任,烟台市建筑服务公司经理兼书记,烟台市建筑工程公司机械处处长兼书记等职。现任中国房
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烟台公司(烟台市城建综合开发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他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
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任地建公司施工队财务负责人期间,他从实际工作出发,建立起《各类车辆单
车经济核算制度》,打响了全省建筑业车辆改革的第一炮,在全省推广,受到省建委的高度重视并给
予通报表彰。1977年,他担任历年亏损的机械施工队队长,锐意改革,大胆治理,调整和强化了劳
动组合,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上任当年即扭亏为盈,实现利润40万元。1988年,他调任烟台市
城建综合开发公司经理,狠抓管理,健全制度,关心职工生活,得到职工的拥护。当年5月,组织了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民生小区的开发建设,从动迁、拆除旧房到1974户居民回迁新居,仅用295
天的时间,以其速度快、工程质量好开创了烟台市城市建设的新局面,获中房总公司1988年度工程
质量管理优秀奖金奖。他到任公司5年来,公司经济效益显著,累计完成施工面积115.71万平方米,
竣工69.92万平方米,向社会提供各类房屋1万多套,先后为教育部门提供了2800多平方米的幼儿
园及其配套和福利性设施,使公司以良好的的信誉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公司还连续7年被市建委
授予“文明单位”的称号。在他主持领导下,公司承建了祥和、东沟和奇山小区,工程质量优良率达
到了73.11%,3个小区被中房集团公司评为1991年优秀住宅小区,祥和小区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
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工程。1992年房地产市场放开后,他与公司领导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共同研究
制定了增强开放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应变能力的十条措施,成立了两个房地产合资公司、装饰
公司、供销经营公司和住宅设计研究院,适时地转变了观念和机制,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由于成
绩显著,公司被评为省建设系统“明星企业”,他本人被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评为优秀经理。
王奎元
1934年生,栖霞县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栖东县寨里乡团委书记、乡长、乡
党委书记,栖霞县桃村人民法庭庭长,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栖霞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烟台
市煤炭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1987年调任烟台市交通局任局长兼党委书记。1958年任桃村法庭庭
长期间,被烟台地委、行署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被授予全国、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称
号,1964年被特邀参加国庆15周年庆祝观礼。1972年因农业工作突出,受烟台地委奖励。1975年
任栖霞县城镇公社党委书记期间受山东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1984年负责组建了烟台市煤炭工业局,
并协助有关部门创建了烟台煤炭经济学院和山东省地方煤炭培训中心。1987年任交通局长后,他大
胆开拓,科学地确定了交通事业发展的方向,使全市交通事业得到全面迅猛发展,至1992年,全市
通车里程达424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85.5公里,二级公路648.5公里,共有沥青路面1435公里,
境内的公、铁、海、空运输已基本形成立体发达的交通网。1992年,他带领全局职工完成公路货运
量2650万吨,货物周转量16.4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3453万人,旅客周转量23.1亿人公里;办
理联运货物15万批,计148万吨;发售公、铁、海旅客联运票21万余张;完成港口吞吐量764万吨,
旅客发送量91万人,开通烟台至韩国运输航线,为烟台市对外经贸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树波
1942年生,龙口市龙口镇人。中共党员,工程师。1967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1970年分配到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1977年任船长,1988年调入龙口港务局,1989年担任该局局长至今。1990年被
选为龙口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到龙口港务局以来,他把优质、高效、优良服务作为港口
生产经营发展战略,不断开辟新货源,先后组织建立了燃油码头,成立了第一、第二港埠公司,组织
出口散装水泥,开通至秦皇岛等港客、车滚装运输航线。1992年他带领全局职工,把生产经营着力
点放在发展市场经济、强化货源组织上,新增货源110万吨,占港口吞吐量的18%,贷款1500万元
建造大功率拖轮,自筹1150万元购置50余部(台)先进设备,投资4800余万元用于仓库、公用设施、
职工住房建设,改善了环境,提高了竞争能力。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62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4
%;外贸吞吐量达129.6万吨,比上提增长14.1%;实现利润1351万元,比上年增长58.3%。
安全生产成绩突出,杜绝了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一般事故较上年下降43%。
王景瑞
1941年生,1963年毕业于青岛纺织专科学校。历任黄县油泵油嘴厂技术员、副厂长、党委书记,
1987年调任莱阳动力机械总厂经营副厂长,1991年任厂长、总经济师至今,兼任烟台、香港昌隆动
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善于经营管理,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促进495柴油机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加强了技术质量
攻关活动,重点解决了20多个质量难点,并通过推行“总装工序流程卡”制度,保证了整机质量的
稳定性。产品在第二次达标检查中,再次被评为一等品。他负责制订了新的《检查员岗位责任考核办
法》,首次推行了检查员岗位合同制,增强了检查员的责任心,使195柴油机整机性能合格率达到100
%。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1992年,他发动全厂职工开展“岗位创一流,班组创纪录,管理创
先进”的竞赛活动,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495柴油机首次达到月产800台,全年生产4335台,
相当于上年产量的7倍,是过去6年产量总和的2倍多。
他还重视新产品的开发。该厂2个月完成了 LDIll0型柴油机的图纸设计、样机试制工作,创全
国同行业少见的高速度,现已具有批量生产能力。该厂单缸机产品共有3个功率22个品种,是目前
国内单缸柴油机最全的生产厂。
他善于把握市场动态,成立了专门销售小组强化销售,年内出现了用户竞相订货、预付货款、生
产多少销售多少的好形势。
他还积极组织产品出口。相继开发1100A、695—1、695C等产品试销委内瑞拉、秘鲁、巴西、智
利等国,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全年出口交货值达1625.4万元。
由于他和全厂其他领导、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该厂199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439万元,较上
年增长8.1%;生产各种柴油机251.66万千瓦,增长15.7%;销售收入29387万元,增长6.3
%;实现利润1665万元,超承包指标10.04%;职工人均收入3485元,比上年增长15.6%。工厂
被国务院经贸委批准为大型一档企业。
孙守官
1933年生,牟平县人。中共党员。1951年10月参加工作。历任文登人民银行业务员、会计、会
计股股长、人事秘书股股长,烟台地区保险中心支公司副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烟台地区中心支公
司营业部主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烟台市芝罘区办事处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威海市
分公司党组成员、副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烟台市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等职务。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他一直负责烟台市支公司的保险业务,带领干部职工克服困
难,艰苦创业,积极开展各种保险业务。1992年,他带领全市广大保险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
全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央政治局会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
精神,群策群力,振奋精神,勇于开拓,使保险业务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创历史同期收入的最高水
平。共为全市承担各类经济风险责任323亿元,国内外业务总收入达24457.6万元(其中保费收入
16437.3万元,储金性收入8020.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227.9万元,增长41.95%;完
成上级下达2.24亿元计划的109.19%。他还带领全市保险干部职工为全市处理各类赔案46319起,
使各类业务支出达15226.5万元。在大力发展保险业务的同时,他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年
内,使这个公司在全市获卫生达标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被区政府授予“治安达标单位”称
号。同时,还获得市政府下发的“治安安全先进单位”的牌匾。年内先后两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积
极支持烟台经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芝罘区、长岛县还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保险先进县(区),海阳县
被省政府授予国家级保险先进县称号。
孙利强
1947年生,福山区人。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历任福山区磷肥厂党委副书记,区工业局
副局长,县委副书记,福山化工厂副厂长,烟台第二酿酒厂厂长兼书记,烟台发酵工业公司经理、书
记兼味精厂厂长,1989年8月任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总经理至今。1986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
称号;1988年被授予“烟台市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86~1988年先后受到福山区委、区政府晋级、
记大功、通令嘉奖等奖励和表彰,是烟台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自任张裕公司总经理后,1990年就
实现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利税2554.3万元。此后公司经济效益一年一大步,1991年实现利税3177
万元,1992年实现利税3539万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经济效益综合指标数
一直位居市直工业企业榜首。他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小公司核算单位,制定适度放权
的管理规定,对各分厂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将奖金分配、内部劳动人事等权
限下放给各分厂,把分厂搞活,并针对分厂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同时运
用厂内银行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方法进行调控和监督。他还主持对公司原有职能处室先后进行两次
撤、并、转。撤销和组建了一批生产单位,并先后兴办各类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的经济实体17个,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1991年下半年和1992年上半年,先后与法国、
香港等地客商谈判并最终签订合同,兴办了中法神马白兰地有限公司、中法金裕达酿酒有限公司、中
港裕海酒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个合资合作企业,总投资4900万元,分期实施。这些项目为提高张裕
公司的产品档次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
他十分重视产品销售,提出了产品高档化、开发珠江三角洲、重点开发长江三角洲、全面开发各
地市场、重点占领150个大中城市、积极开展自营出口、挤占国际市场等战略,并根据经营工作需要,
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使产品覆盖面由原来的30%猛增到70%。自营出口也迅速增长,新开辟国外客
户6家。他还十分重视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在他的倡导和主持下,在科研所实
行科研、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承包形式,把科研人员推向市场,并制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奖励条
例,对科技人员实行课题承包。先后研制新产品18个,改进包装27个,并优化了产品结构。通过改
进传统工艺和采用先进新工艺,年创经济效益近300万元。他十分重视技改工作,本着“领先性、高
水平”的原则,先后贷款1500万元用于扩大中高档产品产量和原有技改项目的配套,并针对公司的
薄弱环节,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1992年公司共完成基建技改项目8个,项目投资额
1106万元。
朱贵谦
1939年生,中共党员。历任技术员、党支部书记、科长、副厂长等职,1985年任莱阳发电厂厂
长至今,高级工程师。他重视思想建设,充分发扬民主,一切重大问题均履行民主程序。他团结一班
人共同协调工作,实行领导班子对工作齐抓共管,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1992年该厂完成发电
量12503.8万千瓦时,超计划6003.8万千瓦时;供电煤耗率完成555克/千瓦时,比计划下降65
克/千瓦时;厂用电率完成8.28%,比计划下降8.22%;供电成本157元/千千瓦时,比计划下
降23元/千千瓦时;实现利润841.575万元,超计划191万元。消耗指标和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全省同类机组中名列前茅。他注重工人的技术培训,年内组织工人参加技术考试晋级,工人参考率
为100%,及格率达98%。他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取得了4个百日无事故记
录。年内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07天。在他的带领下,该厂两个文明建设均取得好成绩。几年来,该厂
先后被评为莱阳市明星企业、省电力系统先进单位,莱阳市、烟台市文明单位,烟台市民主管理先进
单位。他本人严于律己,身先士卒,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疾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坚持科
学管理,从严治厂,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标准,先后取得了国家二级计量合格证书,并先后获山东省和
能源部节能先进单位称号,他本人连续多年被授予莱阳市企业家称号和山东省电力系统先进工作者称
号。
陈祥武
1954年生,莱州市珍珠乡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6年毕业于山东省水产学校,1988~1992
年1月任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副主任、主任,1992年1月至今任齐鲁海宇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总
经理、中国烟台海洋学会理事。
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率先领导组织一班人成立了经济实体。他充分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一个仅有5万元流动资金、8名职工的小单位迅速发展为有46名正式职工、
固定资产270万元、流动资金80万元,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经济实体。1992年该中心实现利润185
万元,资金周转率65%(达到和超过国家一级企业水平),资金利润率27.70%,5年内提供经费200
多万元,创利税880万元,连续5年被市科协评为先进集体,两年被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誉”
单位,被农行评为“一级信誉单位”,1992年被省人事局、水产局评为水产系统先进单位。
九年来,他自学了全套财务理论、公司综合管理、管理思维经营技巧大全等有关书籍,参加了经
济法规学习班、青岛海洋大学海洋渔业管理专业大专班,并取得了合格证。撰写了符合实际情况、5
万多字的《工作条例实施细则》、《综合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等条例、规章制度。1987~1992
年他被烟台市科协评为先进科技咨询工作者,被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评为先进工作者。1988年、1991
年受到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记功奖励。1992年被省海洋水产所记大功一次,并被省水产局授予“优秀
经营工作者”称号。
陈德祥
1933年生,福山区臧家乡小陈家村人。中专毕业。曾任小学教员、生产队长、村长等职。1977
年任臧家乡农场场厂,创办起福山颗粒饲料厂。1980年任臧家乡橡胶厂厂长兼书记。1983年重返福
山颗粒饲料厂,仅3个月即扭亏为盈。1985年成立烟台渤海联合有限公司,担任经理兼书记至今。
他的最大特点是讲求时效和信誉。1986年,为解决市土产进出口公司急需,他往返众多城市,仅用
10天时间即将1万吨地瓜干如数购进,并运到港口装船,创下了高效率。1988年,公司共出口饲料
23万吨,装船43条,没发生一次船等货滞期或索赔事故或事件,他还先后帮助香港吉泰公司等众多
单位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社会各方的信赖。他注重发展外向经济,先后出访香港、新加坡、马来西
亚、泰国等国,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1990年以后,他注重加强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改造工作,
先后与新加坡合资成立了烟台华新饲料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对虾饵料;与韩国合资兴办了烟台渤海联
合高能电池有限公司,生产全封闭高能铅酸蓄电池;与香港合资兴办烟台渤海工艺木制品有限公司,
生产工艺精细的红木家具等,为企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李东序
1954年生,文登市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任烟台第一砖瓦厂团总支
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烟台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烟台市黄务公社管委副主任,芝
罘区建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莱山机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烟台市建委副主任、建工委副书记,
烟台市房地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1992年10月任烟台市建委主任至今。1983年参加省乡镇企
业局与山东省工业大学在济南合办的为期三个月的企业管理学习班学习,学满结业。1984年9月至
1986年6月在山东大学经济系学习,获大专文凭。1988年12月参加由国务院特区办组织的加拿大市
长协会主办的“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市长考察研修班”,在加拿大考察了八个城市。粗通英语,可借工
具书阅读一般英文资料。经过多年学习与实践,他掌握了理论知识,对城市经济管理、基本建设管理、
城市建设与管理以及房地产综合开发和对外招商工作得心应手。在第一砖瓦厂工作期间,担任青年突
击队队长,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1970年任原烟台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期间,参加
全区建筑大会战,具体负责施工任务,完成工作出色,受到领导表扬。分管建材工作期间,在建材十
分紧张的情况下,深入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砖、瓦、水泥产量,扭转了建材紧张局面。任黄
务镇管委副主任时,他组织办起了木钟壳厂,强化了建筑行业的统一规划领导,社办工业发展较快,
两年内利润接近翻了一番。任莱山机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期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争取到了上
下各方的支持,协助市长圆满完成了机场的组织建设工作,为烟台市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做出了重
大贡献。在分管建设工程质量期间,促进了全市工程质量的提高,在全省工程质量检查评比中,连续
多年总分第一。1987年被评为市级机关先进工作者。1988年组织有关方面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
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民生小区一期改建工程,实现了4个“当年”,从动迁、拆除旧房到1974
户居民回迁新居,仅用了295天的时间,创造了城市建设的高速度。民生小区1992年被评为国家十
大优秀居民小区。1990年以来,在创建卫生城、争夺“齐鲁杯”城市“三上”活动中,科学决策,
周密组织,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充分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为烟台市1990年获得“全国十佳卫生
城市”称号、连续三年夺得“齐鲁杯”、1992年获得“国家级卫生城市”称号和市区建设各项任务
的圆满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上下一致的称赞。1991年,组织城市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在居
住稠密的市中心区开辟修建了两处广场,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休憩和娱乐场所。1992年兼任市房地产
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以来,配合分管市长先后组织了烟台、北京、香港、青岛4次新闻发布会,
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开发烟台的房地产业。正式接待洽谈外商700多人次,涉及到港、澳、台、美国、
日本、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批准成立独资、合资房地产开发企业30家,合同协议预约
的土地共72幅,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烟台发展成外商在北方投资房地产业的热点。由于政绩突出,
他先后受到烟台市人民政府记功1次,记大功1次。
李有达
1936年生,蓬莱市刘家沟镇李茂村人。1952年参加工作。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工作
以来相继从事财政、税收、金融等工作。先后在山东省莱阳专区干校、山东省财政干校、财贸干校、
烟台地委党校和辽宁财经学院进修,并以优秀成绩结业。曾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烟台分行科长、副行
长,烟台财政局副局长,税务局副局长等领导职务,现任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行长,高级经济师。李有
达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具有较高的综合、
决策、指挥能力。1987年7月,受命组建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当时一无资金、二无专业人才、三无
办公地点、四无可借鉴的经验,要在短时间内成立起中国第一家住房金融机构,担负起住房制度改革
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双重试点任务,难度很大。他不畏困难,勇于开拓,根据改革的要求,在短短的3
个月内成立起全国第一家住房金融机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于同年
12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他注重加强业务管理,建立了烟台住房基金制度,制定了为住房制度和房
地产业服务的一套切实可行的结算程序和核算办法。在全国率先开办了居民个人住宅储蓄和购房贷款
业务,开创了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合作投资开发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住房金融新路子。
他多次参加全国房地产金融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经常发表文章。近年来先后接待过
各省市来烟考察住房金融的银行界和十几家国内外新闻机构人士956人,多次与世界银行和亚太经济
发展中心的专家洽谈业务,促进了住房银行的业务发展。目前,该行已发展成为一个下设11个支行、
2个办事处、11个科室、523人,资产总额达8亿元的金融企业,已成为烟台房地产业信贷、结算、
出纳的金融中心。1989~1990年连续2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他本人也3次被市委、市政府记功、
记大功。
李孝省
1938年生,即墨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9月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历任技术员、技术科长、
生产技术处长、矿长等职,1984年任龙口矿务局局长至今,高级工程师。在他任矿长期间,该局原
煤产量持续大幅度上升,全员效率多年被原煤炭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评为“整组提效先进单位”,
多年被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评为“支护材料低耗局先进单位”,连年被国家和省主管部门授予“安全
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并相继建成质量标准化局、省先进企业、现代化矿务局、国家二级企业。1992
年,他同矿务局领导一起,很抓生产、建设、安全和经营等各项工作,围绕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
活力这个重点,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地制订改革方案,对梁家矿实行生产、服务两条线管理,
通过了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等,战胜了洼里煤矿综采面突水造成的严重困难,主要生产指标完成了年度
计划。狠抓了梁家煤矿的基本建设工程,使之胜利投入生产,并做到了热电厂同步供热。以开展“三
个会战”(通风三防、顶板、机电运输),推广“四项经验”为主线,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控制了重大事故的发生。狠抓了减亏增盈工作,完成了全年的亏损指标。其中北皂矿减亏320万元,
梁家矿帮助矿务局弥补了洼里矿超亏900万元的亏空。他还坚持管理与开发并重的方针,实行以煤为
主,多种经营。全局出现了21个产值过100万元、12个利润超10万元的骨干厂点。他还同厂领导
班子一起,坚持狠抓文教卫生、后勤服务等工作,使矿区各项事业总体推进。1992年,全局完成原
煤产量225.646万吨,掘进总进尺完成24781米,其中开拓进尺完成2955米;产量、总进尺、开拓
进尺分别提前44天、31天和22天完成了国家计划。全员效率达到1.19吨/工。商品煤灰分达到
21%,含矸率0.48%,分别比计划降低13.6%和52%。全局在消化了1958.2万元增支因素的基
础上,完成亏损3975.8万元,比退库指标减亏145.2万元,比考核指标减亏67.2万元。安全生
产百万吨死亡率O.53%。多种经营完成产值6277.02万元,实现利润277.94万元,较好地完成
了两年延续总承包任务。
张国林
1936年生,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交通银行烟台支行行长、党组书记;山东省科协会员、山
东省会计学会会员、烟台市会计学会副会长,烟台市机械工会会计学会顾问。1953年参加工作以来,
先后担任过教师、会计员、财务科长、副总会计师、信托投资公司经理等职务。1987年2月受烟台
市委、市政府指派负责组建交通银行烟台支行。同年10月该行正式对外营业时,被任命为交通银行
烟台支行行长。五年来,他团结行领导一班人,率领全行职工艰苦创业,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层
层阻力,使交通银行烟台支行的各项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五年间各项存款增长了9.05倍,累计放
款214521万元,累计实现利润5310万元,为烟台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他领导的交
通银行烟台支行,已由开业初的1处营业网点发展到1个营业部、3个办事处、6个代办所、5个储
蓄所、3个专柜、22个内部科室,形成了本、外币结合,银行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业务并举的综合性、
多功能的服务格局,成为烟台市唯一的股份制社会主义商业银行。
张宗仁
1952年生,招远市招城镇阎家庄人。中共党员。1970年高中毕业,历任罗山金矿会计、矿部办
公室主任、矿区主任,夏甸金矿矿长、书记等职。1984年7月参加招远县党政干部中专班学习,伺
时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87年底获大专毕业证书。1986年8月调招远化工总厂任第一副
厂长。1990年10月任厂长,1992年12月任招远市精细化工集团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兼招远化工总
厂厂长、党委书记。
张宗仁任招远化工总厂副厂长期间,主要负责化工部立项由国外引进的PVC复合稳定剂项目。
1987年,他先后到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10个省市调查研究,并与美国福禄公司、西德伯劳夏
公司、奥地利 BBL公司、瑞士汽巴嘉公司进行了技术交流,编写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化工部评审
批复。1990年上半年建成PVC复合稳定剂分厂,产品质量达到美国福禄公司标准,对国内塑料加工
业产品档次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出任总厂厂长以后,他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难点,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销售清欠工作,
进一步完善落实销售经济责任制;二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在全厂广泛开展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劳动竞赛活动;三是不断强化企业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四
是狠抓新产品研制开发;五是加强与外经外贸部门联系,迅速打开国外市场,使招远化工总厂很快走
出低谷。
1991年以来,他围绕改革大做文章,一是压缩机构,裁减非生产性人员;二是在全厂实行了全
员劳动合同制,打破了用工界限,减少了用工层次;三是实行干部聘任制,搬掉了铁交椅;四是实行
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技能工资制;五是大胆推行“一厂两制”,对全厂4个生产车间进行产供销一体
化承包;六是大胆引进外资,先后与香港添宇公司合资办起了招远尤尼康化工有限公司,与台湾六和
化工有限公司达成合资生产DSD酸协议,与香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达成合资生产分散红 FB协议;七
是在全厂实行股份制,使职工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一系列措施的不断落实,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
力,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1年被列为山东省工业经济效益排头兵,并被省委、省政府命
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2年,全厂完成工业总产值6380万元,实现利税940万元,利润410万
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26.5%、47.3%、80.4%。被命名为烟台市样板企业。
杨百清
1948年生。1967年5月参加工作。1967~1985年在烟台铁厂工作,先后任党支部书记、铁厂副
书记、副厂长;1985年5月至1987年5月在县黄金局工作,任招待所所长;1987年5月至1992年
11月在王格庄乡工作,先后任党委副书记、乡长、乡党委书记;1992年12月任宁海镇党委书记。
王格庄乡,是牟平县南部较贫困的乡镇之一,远离城区,条件差,开展工作难度较大,他抱着振
兴山区,致富人民的强烈愿望,一直在王格庄乡工作了6个年头,尽职尽责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完成
了脱贫开发工作。他带领一班人,始终坚持“全党动手,大办农业”的指导思想,积极增加农业投入,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科技兴农意识,保证了粮油生产的稳定增长。1992年尽管受到历史上罕见
的自然灾害影响,粮油生产仍然夺得大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190.85万公斤,花生总产达到206万
公斤。同时,他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通过推行立体种植、保护地栽培等多种增植方式,
鼓励农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到1992年底,全乡保护地栽培已发展到150多公顷,塑料大棚种
植蔬菜、食用菌、香椿以及地膜覆盖花生、地瓜、西瓜等已有较大突破;他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搞
山区综合开发,确立了“以开发荒山为突破口,围绕林果奔小康”的发展思路,规划和实施了以香椿、
板栗、柿子、樱桃、银杏等四个经济林方的希望工程,累计投工132万元,投资36万元,完成造林
面积2800多公顷,其中经济林1530公顷。他充分发挥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牛、羊、兔食
草型畜牧业,走“以草促养、农牧结合”的路子。1992年,全乡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500万元,比1989
年增长329%;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工作思路,以振兴乡办工业为重点,
他重视开展横向联合、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及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较好成效。1992
年,乡办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00万元,较1989年增长244%。对村办企业则采取条件成熟一个,发
展一个的原则。1992年全乡村办企业发展到16个,完成工业产值1237.6万元,比1989年增长188.2
%。在他的带领下,王格庄乡的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92年,农民人均收入995.05元,人
均占有集体积累212.09元,人均占有集体生产性固定资产243.44元,均高于全县平均增长速度。
王格庄乡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开发目标。
调任宁海镇党委书记后,他迅速把工作思路从山区开发转到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上。从全国乡镇
百颗星年会年内将在宁海召开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年会促发展,以发展迎年会”的工作纲领,确
立了“巩固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开辟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方针,制订了创建亿元村
和千万元企业、人才开发、体外发展、全方位开放、经济区域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六大工程的具体
实施意见,确保宁海镇经济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力争1993年全镇经济总收入突破40
亿元大关。
林岱
1943年生,牟平县大窑乡蛤堆后村人。中共党员。中专肄业。先后担任村渔业队长、民兵连长、
党支部副书记等职,现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兼贸工农联合总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动下蛤堆后村由一个
落后的村发展成农、工、贸并举,养鸡、冷藏、建筑、运输、林业等各业齐头发展的现代化文明村庄,
跨入县、市先进行列。到1992年,公司已拥有企业32个,职工1500名,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公
司在养鸡基础上,先后建起了种鸡、孵化、育雏、商品鸡、饲料加工、宰杀、冷藏、包装、运输等配
套项目,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村办养鸡场和外贸出口肉食鸡的生产基地之一。产
品畅销北京、内蒙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等国。1992年产肉食鸡150万只,产值1500
万元,利润70万元。并建起了年产1000吨的饲料添加剂厂和年产800吨的肠羽粉厂,当年实现产值
1360万元,利润65万元,其中生产的肠羽粉可部分代替进口鱼粉。他积极引进外资,成立起双林包
装材料有限公司。在大胆引进新项目的同时,他对冷藏厂、养殖厂、运输公司等老项目也进行了改造
和扩建,增加了资金投入,加强了经营管理。1992年该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纯收入1550
万元,成为县、市利税大户。
杯冶才
1938年生,文登市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潍坊电校,历任技术员、电建指挥部工程处副
主任、电业局副局长、工程总指挥。现任山东龙口发电厂厂长。1981年,他受命兴办全国第一个集
资办电企业——龙口发电厂,任厂长兼党委书记。他以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一手抓生产建设,
一手抓队伍建设,不失时机地先后进行了企业整顿、职工培训、现代化管理、企业升级、治理整顿和
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活动,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多种经营的稳定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企业跨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获“能源部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企业”称号。
他先后被授予山东电业先进生产工作者、山东电业优秀企业家、烟台市优秀政工干部、烟台市劳动模
范、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优秀经营管理者、山东省劳动模范、能源部优秀企业家和能源部劳动
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92年被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树为“十佳百面红
旗”之一,获最佳干部称号。
姜长起
1936年生,海阳县盘石店镇桃李村人。中共党员。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教师、教导主任、校
长、公社文教助理员、公社管委副主任、海阳县建筑公司书记、书记兼经理,现任海阳县市政工程公
司书记兼经理。自1988年上任以来,他带领市政公司全体职工艰苦创业,4年迈了4大步。1989年,
公司仅用2个月时间即完成投资180万元的海园路石拱大桥的承建任务,打响了海阳市政建设史上的
第一炮,当年完成施工31桥4路。1990年,公司仅用7个月时间即完成路面硬化 11万平方米,硬
化率由原来的68%上升到95%,为海阳县创建省级卫生城做出了突出贡献。1991年公司完成总投资
265.7万元的海阳县第一座斜抗板钢筋混凝土大桥(文山桥),完成路面硬化14800平方米,完成产
值801万元。1991年,他亲赴加拿大,进行投资和劳务输出考察,与外方签订意向书,争取承办全
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标牌厂。1992年,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各项工作均有新的发展,完成产值930万
元,实现利税8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9万元,分别比上年提高16%、21%、15.6%,工程合
格率为100%,优良率为40%,全年无任何伤亡事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姜泽欣
1946年生,大专文化,经济师。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同年入伍,曾任济南军区守备25
团工程参谋,长山要塞后勤部管理员等职,1979年转业到烟台市建工局,历任党委秘书,基层党支
部书记等职;1984年赴山东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86年任烟台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经理至今,兼
任烟台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等职。
自任二建公司经理以来,他从抓管理基础工作入手,团结一班人,群策群力,坚持以改革管理为
主导,以生产经营为主体,以深化质量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方向,以提高效益为目的,进行了一系
列卓有成效的改革。1992年他带领公司干部职工,继续树立与发挥“开拓求实,团结奋进”的企业
精神,发扬“勤俭节约,优质高效”的企业作风;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诚实服务”的企业宗
旨,强化管理体制,提炼出博采众长、变通古今、外圆内方、务实创新的管理细则,增强了企业的凝
聚力。
他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生命,坚持抓好现场施工管理。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速度求发展,以
创优良工程求社会信誉”的经营目标,全面建立了“质量、效益、速度、安全”的保证体系,使工程
合格率始终为100%。1992年工程成优率猛增到71.7%,比1991年提高24.4个百分点,合同履
约率三项指标均达100%;完成了新世界商厦、通力外贸大厦、政法大楼、毓秀街综合楼、三中教学
楼、一中教学楼等一大批优良优质工程,使企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使职工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企
业技术力量和施工质量跻身于全市先进建筑行列之中。
他大胆开拓,改革职工工资、用工、财务以及管理制度,精简机构,实行基本工资、岗位工资、
效益工资和政绩工资相结合,闯出了集体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一条新路子,取得成效。
经营方面,他注重拓宽门路,积极招商引资,外引内联。1992年创立了省内建筑业第一家中外
合资企业——烟台中雄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同日侨合资兴办第二个合资企业——烟台华日建筑机
械有限公司;他积极倡导并探索老集团经营的路子,与金融企业、设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关单
位组建了“烟台市土木建筑工程总承包集团公司”和“中宇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并探索股份制道
路,率先兴办了“新新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企业深化机制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众多举措使二建公司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施工总产值连续五年以平均25%的速度增长,1992
年完成产值806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5710元/人,比上年增长18%,完成利税970万元;
1992年公司获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芝罘区明星企业、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及市、区思想政治工作
优秀单位、优秀企业、优秀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等荣誉称号。他本人自1988年以来,先后获“中国
新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家”、“山东省集体建筑业企业家”的光荣称号,1992年又被授予“烟台市优
秀企业家”称号。
柳敦盛
1944年生,胶南县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任烟台市冶金工业公司总经理
兼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
他曾领导组织烟台小钢联1.5吨转炉烟气净化和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在国内首家采用磁
盘法处理污水新工艺和全部闭路循环,净化率达98%以上,烟气净化率达99%以上。该项目获烟台
市1981年科技成果三等奖。他还组织实施了新建¢500轧机工程和¢400轧机开坯及角钢生产线改造
工程的论证设计施工,使年开坯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9万吨。他承担的在5吨炼钢化铁炉上试验成功
用废钢、铁屑代替部分生铁炼钢新工艺,使吨钢耗生铁由1262公斤降到444公斤,年产钢量由7854
吨增加到3.45万吨,扩大了炼钢原料来源,使钢产量平均年递增23.5%。
1986年7月任烟台冶炼厂厂长后,积极进行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认真落实资产经
营承包责任制,实行计件工资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仅一年多时间即扭亏为盈,1988年创产量、
质量、利润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税504万元,增长122倍。同时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
的开发能力,企业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他本人也被授予市劳动模范称号。
1989年11月任市冶金工业公司总经理以来,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确立了以效益为中心,以科
技为先导,以管理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构筑冶金工业“大高外”新格局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
略,组织各厂矿广泛开展了“八赛八比”劳动竞赛、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精心组织了强化销售、挖
潜降耗,扭亏增盈三个攻坚战和“三、二五”成本工程,狠抓了黄金、电铜、水泥、焊管等重点技术
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深入进行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和扩大开放工作,全面加强了企业内
部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冶金工业三年迈出三大步。三年中,签订合同外资1460万美元,内资1410
万元;利用外资980万美元、内资420万元;完成基建投资1.35亿元,建成黄海钢铁有限公司一期
工程;完成技改投资2936万元,开发新产品、新品种20多个;生产钢21.79万吨,年平均比1989
年增长31.42%;钢材27.92万吨,增长21.96%;生铁18.08万吨,增长13.53%;水泥31.77
万吨,增长13.8%,萤石粉16.88万吨,增长25%;电铜1.75万吨,增长34.48%;黄金3489
公斤,增长60.07%;白银18.5吨,增长27.06%;铜材5792吨,增长27.35%;出口产品交
货额7683万元,增长57.06%;创汇1530万美元,增长41.38%;工业总产值11.78%亿元,年
平均递增17.17%;利税1.17亿元,递增15.9%;利润5793万元,递增7.66%。公司先后获
省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先进管理部门、市节能节水先进管理部门、市利用外资先进
单位称号。辖属5个厂矿中,创国家二级先进企业1个,省级先进企业3个,国家二级节能先进企业
3个,国家二级计量单位4个,国家二级省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各2个,省设备管理优秀单位5个,
省、部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先进企业3个,省技术进步先进企业1个,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各2个。
凌丽华
女,38岁。1990年1月任蓬莱市文化局副局长,1992年3月任蓬莱阁管理处处长。
在文化局分管业务工作时,她就成功地组织举办了首届文化节。任处长后,她敢闯、敢试、敢干,
带领职工为振兴仙阁,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她大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取得明显效果,蓬莱阁原为受黄牌警告的文明单位,在她与职工们的共同努力下,10月份被省文明
委再次批准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和烟台市评为职业道德先进单位;被烟台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拥工
作先进单位;被烟台市委宣传部评为文化系统职工思想教育先进单位。在古建筑维修和新建项目方面,
她筹集资金230万元(无偿40万元,周转20万元,集资120万元,贷款50万元),对阁内7处古建
筑进行了维修和保护,即抢修了东炮台,维修了苏公祠、宾日楼等6处景点,修筑了防浪堤;铺设了
大阁、天后宫等五个殿院;新塑了八仙塑像,开发了隐仙洞、修缮了田横山海市亭,新建、扩建项目
7个,即水果摊、商业长廊、车库、处长办公室、水井,饭店和蓬莱阁索道正在建设中,使蓬莱阁以
崭新的面貌迎接来往游客。在经济效益和职工福利方面,她抓管理,重效益,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
1217995人次,创收275.5万元,比上年增长9.45%,第三产业创收66.7万元,比上年增长62.6
%。为职工解决了住房、工作服、洗澡、液化气、鸡蛋等。创收和福利创蓬莱阁历史最高纪录。在职
工队伍建设方面,她结合全处的实际,建立健全了从干部到职工的不同层次的责任制,并印刷成书,
规范了全处的各项工作,年内全处无违法乱纪,无上告控告,无不良倾向,被市评为综合治理、治安
保卫和消防先进单位,被省评为文物管理先进单位。在自身作用方面,她率先垂范,出满勤、干满点,
没休一天班,没请一天假,在岗上不搞特殊,外出不乱花钱,为管理处节约开支近万元,并通过各种
关系为文化系统引进资金180万元。年内被评为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烟台市对外宣传先进工
作者。
秦兆鹏
1943年生,中共党员。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施工队长、科长、副经理等职。现任烟台市建筑
工程公司经理、恒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曾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建
筑企业家、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建设部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2年当选为市政协委员。
自1984年担任市建公司经理以来,他注重企业管理素质的提高,使企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公
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建工系统前列,并入选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企业,
多次被省、部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1992年,在经营机制的转换过程中,他会同企业党政工领导班子抓住机遇,大胆决策,在企业
的生产经营上走出了几步“新招”。企业大胆改革,按国际通行的概算总包形式承接了烟台白卡纸工
程,在自己的国土上,使企业乘上了“国际列车”,并创下了6万平方米工程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
优异成绩。在加强巩固建安主业的同时,致力于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成立了全市建工系统第一家中
外合资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公司组织人员两次赴韩国考察,承接了中国驻韩使馆修建工程;扩大了对
日本出口混凝土构件业务;与外商达成了在国外设立合资工程承包公司的意向;企业第三产业的规模
不断扩大。1992年公司企业总产值、施工产值、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创企业成立40年来最高水平。
黄新禧
1939年生,江苏省苏州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南京电力学校。曾任烟台电厂供电所技术
员,烟台地区输变电指挥部工程处负责人,烟台供电公司生技科长、总工程师、副经理、经理,1983
年,烟台供电公司与烟台市电业局合并后改任烟台电业局副局长,现任烟台电业局局长,高级工程师。
30多年的电业工作,使他对城市供用电技术和供用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和高深
的造诣,曾在多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富有开拓进取精神,锐意创新,勤恳敬业,无私
奉献;注重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全面推动技术进步,健全完善了全局目标管理、安全质量监督和经济
责任制体系。该局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到电
网调度、负荷监控、安全生产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他亲自组织加快烟台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
强化电网运行管理和设施管理;完善了电力社会化“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使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安全质量、物质消耗和经济效益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企业标准。1990年以来,该局曾连续被评为全
国供电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计量先进单位、能源部节能先进集体,被授予国家一级节能企业
和国家一级计量企业称号,他本人被市政府记大功一次。1992年该局被能源部评为电力营业先进集
体,他领导的全局三项制度改革在全国电力系统中率先通过能源部的参评认定,并被评为山东电力系
统三项制度改革先进单位。
程玉阁
1946年生,龙口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参加邮电工作。1976年起历任黄县邮电局副局长、局
长和党支部书记,烟台市邮电局副局长,现任烟台市邮电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经济师。1989~1990
年,在石家庄邮电专科学校学习。他长期从事邮电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水平和丰富的业务
管理经验,在黄县邮电局主持党政工作期间,该局连续8年被评为“大庆式企业”。1982~1985年,
该局党支部连续被评为全县“先进党支部”。他本人多次受到省、市局、县委的表彰。1984年,被
省局通令嘉奖,并晋升一级工资。担任烟台市邮电局局长以来,他带领全市邮电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
认真贯彻落实“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积极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多
渠道地筹集资金,加快了邮电通信建设的步伐,使烟台通信建设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根本性的改
观,固定资产.原值达到3.79亿元;市话交换机达到71628门,农话交换机达到95748门,长话电
路达到3350路,电话普及率达到2.31%,市话普及率达到8.12%。邮电通信技术装备发生了质的
变化,邮政运输和内部处理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主要通信网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的转变,并
正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过渡,电信传输从明线为主发展到电缆、光缆和微波的综合利用,跨入全国
先进行列;通信能力的增强,带动了邮电业务的蓬勃发展,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突破2亿元大关,
创历史最高水平;技术、物资、基建、教育等部门的支撑作用逐步加强,推动了全市邮电产业系统的
形成和完善。他十分重视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和内部改革,在全市邮电部门推广采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
法,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整体优化和动态管理,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调整充实了承包经营责
任制,较好地解决了人事、财务、物资管理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
他关心职工生活,加大工作措施,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职工福利
有了较大提高,邮电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烟台市邮电局先后被授予“建设烟台成绩卓著”先进
企业、市级文明单位、省级先进企业、部省模范职工之家、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并获省质量管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