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4&rec=148&run=13

【综述】 年内,全市人事系统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一是突出为经济建
设和对外开放的重点服务,确定了五个服务重点:(1)为对外开放镇村服务,制定了《鼓励专业技术
人员到外向型企业工作的意见》,下发了《促进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通知》,在重点开放乡镇普遍设
置了外经办事机构和人才服务站,为其调整充实干部人才320多名。(2)为五区建设服务,调整了经
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编制,为其下放了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权力,为保税区设置了机构,充实加强
了其他开发区的力量。全年为“五区”调配交流干部400多人。(3)为重点工程项目和大中型骨干企
业服务,进行了现场办公,制定了辞职、争议仲裁、职工流动后住房管理等意见和规定,建立了调配
交流干部人才卡片,强化了指令调配、举办了30多场市、县人才市场(其中专场18次),全年为其调
配交流各类人才1000多人。(4)为“三资”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服务,制定了《三资企业中方干部管理
办法》,下发了《三资企业接收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意见》,对流动到三资企业的中方人员的档案加强
了统一管理。(5)为重点开发乡镇服务,抓了已制定扶持政策的落实、下派人员的管理和多种形式的
人才智力服务。二是强化了人才工作,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急需人才。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制定
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科技带头人
的意见》、《加强引进人才管理的意见》,组织了56个招聘团组到全国大中城市引进人才;成立了“中
国留学生服务中心烟台分中心”,并到瑞典、日本招聘引进留学生;开办了常年开放型人才市场。全
年从市外引进调入科技人才1634名,接收计划外大中专生865名,以借调和兼职等形式引进人才5368
名,市内调整交流7247名。在多种形式引进的干部人才中,高新技术人才1245名。三是加强了专业
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召开了继续教育会,制定了教育规划和实施细则,全年举办培训班840
多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万多人次,培训中突出了外语和涉外人才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
培训涉外干部4500多人,进行外语培训2万多人次。还借回国专家休养团和上海专家休养团来烟之
际,组织了讲学联谊活动。四是强化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激励机制。在目标责任制管理中,加大了对
各部门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服务业绩考核的比重,制定下发了《奖励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做出突出贡
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暂行规定》,市直对12名专业技术人员给予了重奖,全市共重奖50多名。
人事工作改革方面。主要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机构改革。抓了招远、海阳两个县市和23处乡
镇的试点工作。召开了全市机构改革座谈会,改革中突出了“简政放权、兴办实体、转变职能、搞好
服务”的指导思想。据统计,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共精减机构1062个,兴办实体3750个,有7447名
机关事业人员离岗兴办实体(其中机关l006名);有32个经济主管部门转建了集团公司。县级政府共
向乡镇下放分支机构3121个,涉及人员31027人。全市机构改革试点年底前进入总体推进阶段。抓
了市县两级政府机关的“三定”和建档工作,对事业单位按财政开支渠道实行了分类管理。二是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定了《深化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对企业管理人员
和技术人员实行了聘用制,打破了干部与工人的使用界限;对事业单位,补充干部全面推行了聘用制,
进一步完善了具体实施意见和办法。对市县机关,完善了考选办法,拟定了辞退工作人员的意见,对
新进机关人员实行了考选制、试用制,进行中层干部聘用制试点,对违纪和不称职人员实行了辞退制。
在乡镇机关完善了干部聘用制,改进了审批办法。三是职称改革,召开了全市职改工作会议,按照省
里统一部署和有关规定,圆满完成了对11841个单位的设岗工作任务。新组建了24个中级评委和263
个初级评委,认真抓了11982名外语考试人员和28875名以考代评人员的资格审查和考试组织工作。
制定了《择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意见》,规定在企业内部职称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可以低职高聘,
也可以高职低聘,同时选择部分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了评聘分开试点。四是工资养老保险制度改
革,在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了试点,探索实行股份制、计件制等分配制度,对档案工资不打破,内部分
配可以形式多样,主要以效益来衡量。进行养老保险改革调查研究,拟定了实施方案。
日常人事管理方面:一是认真抓了机关岗位目标管理工作。年初,对1991年度岗位目标完成情
况进行了考核、评比和反馈,并进行了总结表彰;完善了1992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制定了在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考核奖的意见;全市党政群机关普遍进行了制定工作规范工作;在全市事业单
位全面推行了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转安置的新路子。狠抓了安置培训和有
关待遇的落实,妥善安置了296名年内转业干部及其170名随调随迁家属子女,并对其中101名进行
了为期2个月的培训。三是认真做好工资福利工作。按上级统一部署和政策规定,为全市机关事业单
位有关人员先后2次增加了职务(岗位)津贴,为14万多名有关人员提高了工龄津贴,对机关事业单
位部分职务变动人员工资偏低和工作表现突出人员增加了工资。四是加强了退离休干部管理工作。按
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先后2次为全市2.2万多名离退休人员增发了离退休费和生活补贴。会同
有关部门举办了离退休干部学习班20多期,2万多人次参加,组织了2000多个离退休干部服务组织。
五是狠抓了信息调研工作。根据新形势要求,针对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抓信息调研,解决
群众和基层关心的问题,全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制定了40多个意见、方案或暂行规定,大
都投入实施并收到良好效果。六是注重自身建设。重点抓了思想、业务、作风、廉政等四个方面,为
各项人事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一年来,市县两级人事部门共被评为县以上各类先进单位
60多次,被评为县以上先进个人96人次。
(郝风利 纪文民)
【人才交流】 年内,全市人事部门紧紧围绕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全面实施人才工作“4118”
工程,取得较好成绩。全市共从市外引进各类专业人才7867人次,其中正式调入1634名,接收计划
外大中专毕业生865名,以借调、兼职等形式引进5368人次;市内调整交流人才7247名,其中调动
1999名。在引进国内人才方面,先后8次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刊发了招聘启事,组织了56个招聘
团、组到20多个城市招聘,邀请外地人才到烟台举办11次供需见面洽谈会,还就如何接收外地辞职
辞退高新技术人才和自费走读的大中专毕业生来烟工作制定了措施。全年引进调入人才总数比上年增
加了1.6倍。引进调入高新技术人才687名。比上年翻了一番。在引进国外人才方面,争取国家教
委设立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烟台分中心,参加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赴瑞典、日本招聘团,广泛开展
了对外宣传工作,吸引了250多名留学生来信来访,引进调入留学回国人员11名。市人事部门还先
后起草了“深化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人才流动争议仲
裁”等9个政策性文件,并分别以市委、市政府和人事局的名义下发执行,较好地完善了市场机制。
开办了常设型人才市场,并探讨了专场型、日常型和集市型开放形式。全年共有1100多个单位进入
市场选才,12450多名人才到市场洽谈交流,其中流动成功的达2390人。在加强市级人才市场建设
的同时,还在6个县建立了人才市场,其中常设型市场2个。
为保证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人才需要,市人事局还制定了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外向型经济
重点乡镇和鼓励高科技人才到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意见。全市全年共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输送人才
6320多名,其中调入1720多名,通过邀请专家教授调研巡访、聘请顾问,利用举办“葡萄酒节”、“樱
桃节”等形式,组织了市内外近2000名专家、学者解决技术难题和技术承包1350多项,引进项目
160多项,提供技术、经贸信息2650多条。
(迟加强 钟方新)
【干部调配与录用】 年内,市人事局调配工作坚持“保证重点,解决急需,面向基层,服务干部”
的原则,积极为全市经济建设调配干部。共调整调配干部1258名,其中市内调整调动651名,市外
引进调入225名,调出。干部202名,审批中央省属驻烟单位调入干部180名。调配工作中,把大中
型企业、三资企业及农业基层第一线做为重点。建立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调配登记卡,先后调配干
部100余名。为250多名两地分居或身边无子女的干部解决了困难,及时办理了21名随军家属的安
置,为来烟落户的老干部解决了安排子女等困难。
根据省人事局的政策规定和下达的名额,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把关,
认真审批,共吸收录用干部1476名,其中办理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876名;从省级以上先进企业优
秀工人和省级以上优秀农民企业家中录用干部137名;面向社会为中国银行烟台分行招收录用干部
36名;录用分配计划内电大、自费、函授普通专科班毕业生400名;录用任职满3年副科级选聘干
部28名。为市外贸局考选14名机关工作人员。
(于茂清 丛晨日)
【职称改革工作转人经常化】 4月16日,根据全省职称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烟台市召开了职称改
革工作会议,对职称改革工作转入经常化作了全面部署。会后,市职改办按照有关规定抓紧组建了
24个系列(专业)中级评审委员会,组织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组建初级评审委员会263个(其中市直
126个,各县市区137个);指导全市11841个企事业单位,设置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213569
个,其中高级7834个,中级47519个,初级158216个,涉及专业技术人员209264人;先后组织进
行了26个系列11982名外语考试人员、28875名以考代评人员的资格审查和考试组织工作。在做好
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于11月23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市职称改革工作会议,至此,市职称改革工作
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入了评聘阶段。在转发上级有关文件和规定的同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结合烟台实际制定了贯彻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1991)鲁职改字第7号文件的具体意见和《关于企业择
优聘任专业技术人员的试行意见》、《关于机关部门转为或兴办经济实体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意
见》、《关于择优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试行意见》、《关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中有关问题的
处理意见》、《烟台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职称)评审工作通则(草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保证了
职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办理了调入本市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认定审批564人;办理正规全
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见习期满后确定任职资格6707人;为1055名考入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后分配工
作的民办教师和876名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中小学教师办理了职称套改审批;配合市委宣传部
完成了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政工专业职称评聘工作,共评审政工专业职称6415人,其中高
级政工师221人,政工师2741人,助理政工师和政工员3453人。
(毕见森)
【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给部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
特殊津贴的决定和国家人事部的部署要求,6月,通过层层选择,向省里推荐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
全市有54人享受政府1992年特殊津贴,其中每月享受100元特殊津贴的有14人;每月享受50元特
殊津贴的有40人。政府特殊津贴从10月起发放。烟台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为全市54名享
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发放津贴及荣誉证书。
(穆国山)
【积极组织专家为经济建设服务】 7月19~31日,国家人事部安排了30多名具有相当造诣的回国
定居专家来烟休假,市人事局提前准备,成立了由局长牵头的专门班子,拟定了具体方案,于5月
20日专门向市直各单位、各大企业和各县市区人事局发了通知,掌握了各单位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和需专家讲授的讲座内容及咨询项目。专家在烟期间,有针对性地举办了4次涉及纺织、机械、化工
等5个方面的学术讲座,听讲人数达1000多人次;组织专家27人次深入全市10多个企业实地考察,
并提请专家就20多个疑难问题进行咨询和“会诊”,其中有9个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市人事局还发
挥专家与海外保持广泛联系的优势,安排专家与有关单位交流联谊,为企业牵线搭桥办实事,通过专
家推荐引进了包括建材、化工、轻纺等方面7个意向性项目。同时为一些单位提供了有关引进资金、
技术、人才和设备更新改造的信息,受到科研、生产和经营单位的欢迎。
(穆国山)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5月,市人事局结合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与中国机械电子工
程进修大学烟台分校举办了首期工程技术类培训班,开设了现代设计、机电一体化等11个专业53门
课程,培训人员2700多人次;配合全市万家企业对外开放,还与烟台电视大学举办了朝鲜语、英语
等8个不同级别的脱产培训班,培训人员300多名;为增进科技人员对当前世界科技水平的纵横了解,
组织全市62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全省统一组织的《90年代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10期电视讲
座,使其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快速发展全市科技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配合发展高效
农业,6月份会同农业局举办了“高产高效农业研讨班”,组织60多名专家对市创汇农业的现状及
发展对策进行了认真研究探索,为全市高产优质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配合全市职改工作,广泛开
展了考前培训工作,共培训应考人员12000人。年内共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530多期,
培训各类专业人员51000多人次,其中高级5000多人次,中级15000多人次,初级31000多人次。
(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