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妇女联合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3&rec=57&run=13

【综述】 年内,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抵御和反对和平演变,市妇联狠抓了各级妇联宣讲骨干
的培训,参加培训达1.5万人,宣讲5000多场,受教育妇女150万人次。全市建立健全了1.5万个
送温暖小组,坚持常年为10万户老干部、老工人、烈军属服务,全市妇女共做好事15.5万件。广大
妇女干部、群众还纷纷解囊,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共捐衣服100多万件,捐款1 lO多万元。市妇
联被省妇联评为“抗灾赈灾先进单位”。市妇联和市委组织部联合召开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座谈
会。会上传达了全国、省会议精神。会后,建立了妇女人才库,对全市1603份人才档案逐一进行审
阅汇总。年内有223名妇女走上领导干部岗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其中科级214名,县处级9名。9~
10月,市妇联又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女领导干部培训班,促进了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全
年还狠抓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积极开展“达标升级,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考评验收,全市一类妇
代会达53%,二类妇代会占43%。市妇联及5个县市区妇联、8个乡镇妇联被省妇联评为妇女工作
先进单位,76名妇女干部被评为省优秀妇女干部。继续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一是抓了技术培训。
各级妇女组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7000多期,培训项目26个,培训妇女20多万人次,15724名妇
女成为农村技术员,1099人获初级职称,442人获中级职称。85%的妇女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
二是开展了四赛活动,即种植业中以粮油生产为主的“双千双百”赛;养殖业中的多项能手赛;加工
业中以艺品生产为主的创汇状元赛;庭院经济中的增百创千赛。三是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把“双学双
比”竞赛活动引向深入。10月21日,在莱州市召开了全市“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经验交流会。在城
市开展巾帼建城杯竞赛活动,全市34.3万妇女参赛。市妇联还积极做好以家教为重点的儿童工作。
一是抓了市、县、乡三级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领导机构的建设。二是抓了儿童少年工作总体规划的制
定。三是抓了优生、优育、优教宣传咨询活动。“六一”节,组织卫生、教育、计划生育、新华书店、
烟台大学、烟台师院等8个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在文化广场举办了大型“三优”宣传日活动,解
答了数千名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四是抓了家庭教育工作。6月成立了烟台市
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充实调整了家庭教育研究会,举办了全市家教培训班,培训家教骨干250名。10
月20日,在莱州市召开了全市儿童少年工作会议。市妇联还深入开展了家庭文化建设活动。3月6
日,在毓璜顶宾馆举行了“最佳家庭”一新闻发布会,隆重表彰了全市推选的20户“最佳家庭”。
市妇联决定把1991年定为“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年”,并在全市开展了评选50户“满堂红”家庭活动。
全社会掀起了一个大力倡扬文明新风,人人争做家庭好成员、社会好公民、岗位好职工,户户争创“满
堂红”家庭的热潮。
市妇联全年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内,烟台市被评为全国儿
童少年工作先进市,获“热爱儿童”荣誉奖章;在全国儿童绘画工艺品展览中,获作品一等奖及优秀
组织奖;在全国“恩威杯”大奖赛中,获宣传普及妇女卫生保健知识优秀组织奖;市妇联还被省妇联
评为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双学双比”活动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组织建设被省妇联评为先进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维权、儿童工作、妇运史、宣传发行、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等工作都受到了省妇联的表
彰。
【全国妇运史工作研讨会】 lO月28日~11月3日,全国妇联组织在烟台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召开。
各省市自治区妇联妇运史室主任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关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期间,代表们到蓬莱、龙口、牟平等地进行了参观,关涛书记对烟台市的妇女工作给予很高评价。
【全国儿童营养培训班】 9月13~22日,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与市妇联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合
举办。培训内容有营养学概要、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饮食卫生与预防食物中毒等,40人参加培训。
【中国妇女报发行会及全国首届女性题材电视专题片评奖会】 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报社组织伞国各
省市自治区妇联宣传部长,于7月2l~25日,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召开了1991年度《中国妇女
报》发行工作会议,对全年《中国妇女报》的发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7月26日~31日,进行了
全国“雪城杯”首届女性题材电视专题片的评选。福山区的《八女戏潮》获“雪城杯”全国首届女性
题材电视专题片优秀奖。
【外事活动】 9月11~13日,市妇联接待了以女盟副委员长为团长的朝鲜妇女代表团一行9人,
代表团参观了蓬莱、牟平等地。10月13~15日,市妇联接待了来访的突尼斯妇女代表团一行4人。
(林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