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年鉴》董事会会员简介副董事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3&rec=199&run=13

王丽华
女1941年生,荣成市人。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烟台市信托投资公司经理,党支部副书记,中
国证券业协会理事、烟台市财政学会副会长。1961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财政、金融工作,曾任
烟台市财政局预算科副科长,烟台市财政驻厂处副主任,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财税检查等方面经验
丰富。
1988年7月,她受命组建全省唯一一家由财政管理的信托投资公司烟台市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副
经理(主持工作)。从组织资金、调配人员、选择办公场所,到建立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报表、帐
簿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全面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并开始对外试营业。到1989年初,已先后开展了
信托存款、贷款;委托存款、贷款;融资租赁、经济担保和证券交易等业务。几年来她克服种种困难,
不辞劳苦,多次到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累计达2亿多元,有力地支持了烟台市国营大中型企业和
社会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烟台市财政收支平衡,为烟台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1
年,公司向全市304户企业发放各类贷款38264万元,实现利税855万元,人均30多万.元,一举成为烟
台市利税大户。
截至年底,该公司已拥有营运资金3.6亿元,共为财政创收3500多万元,连续3年被评为市财政局
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她本人也多次获记功、记大功表彰,两次被评为烟台市"三八"红旗手,1991
年又获烟台市"优秀女领导干部"和山东省"齐鲁女杰"称号。
王郁基
1947年生,文登市人。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先后任烟台地
建公司机械施工队财务负责人、副书记、队长兼书记,烟台市建筑工程公司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
任,烟台市建筑服务公司经理兼书记,烟台市建筑工程公司机械处处长兼书记等职,现任中国房地产
开发集团公司烟台公司(烟台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经理,高级经济师。他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能
力和经营决策能力。任地建公司施工队财务负责人期间,他从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起《各类车辆单车
经济核算制度》,打响了全省建筑业车辆改革的第一炮,在全省推广,受到省建委的高度重视并给予
通报表彰。1977年,他担任历年亏损的机械施工队队长,锐意改革,大胆治理,调整和强化了劳动组
合,亲自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上任当年即扭亏为盈,实现利润40万元。1988年,他调任烟台市城
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经理,狠抓管理,健全制度,关心职工生活,得到职工的拥护。当年5月,组织
了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民生小区的开发建设, 从动迁、 拆除旧房到1974户居民回迁新居,仅用
295天的时间,以其速度快、工程质量好开创了烟台市城市建设的新局面,获中房总公司1988年度工
程质量管理优秀奖。他到任公司4年来,公司经济效益显著,累计完成施工面积91.86万平方米,竣工
60.32万平方米,向社会提供各类房屋9200余套,先后无偿为教育部门提供了2800平方米的幼儿园及
其配套和福利性设施,使公司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公司连续4年被市建委授予文明
单位称号。1991年,在他的主持领导下,公司续建了祥和、东沟和奇山小区,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优良品率达73.11%,3个小区被中房集团公司评为1991年优秀住宅小区,其中祥和小区被列为全
国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工程。公司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省建设系统明星企业,他本人被中国房
地产开发集团公司评为优秀经理。
王奎元
1934年生,栖霞县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栖东县寨里乡团委书记、乡长、乡党
委书记。栖霞县桃村人民法庭庭长,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栖霞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烟台市
煤炭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1987年调任烟台市交通局局长兼党委书记至今。1958年任桃村法庭庭长
期间,被烟台地委、行署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分别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
部(厅)授予全国、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参加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因工作
成绩突出, 1964年10月1日被特邀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 1972年因农业工作突出,受烟台地委奖励。
1975年任栖霞县城镇公社党委书记期间受山东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1984年负责组建了烟台市煤炭工
业局,并协助有关部门创建了烟台煤炭经济学院和山东省地方煤炭培训中心。1987年调任烟台市交通
局局长以来,一心扑在交通事业上,积极开拓,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科学地确定了交通发展
的方针和方向,使全市交通事业得到了全面高速发展。至1991年末,全市通车里程达4234.3公里。其
中新建一级公路180.5公里,有二级公路634.7公里,除海岛外,全市100%的乡镇通车,93%的农村
通车。年内完成烟威一级汽车专用路烟台东出口9.2公里路桥工程、飞机场路有桥工程、门楼水库两
期道桥工程建设和扶贫乡镇开发等任务。并在公路运输中,认真贯彻上级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意见,统
一了党委一班人的思想,掌握了交通企业现存的困难,制定了"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的实施意见20条。
提出专业运输要向"专、特、快"方向发展,以适应工业生产"高、精、尖"的需要。从而再现了专业运
输企业的骨干作用。1991年直属企业全面完成计划、实现利润1189.8万元,比上年增长62.1%。同时
提出发挥沿海优势,大力发展海运业和海上旅游服务事业。年内组织创建了全省首家海上旅游服务公
司和第一座海上游乐场所"海上世界"。并先后开辟了秦皇岛至龙日煤炭专运航线及龙口至秦皇岛车、
客滚装运输航线,同时首次开通了国际近洋货运航线。结束了市属海运企业无国际运输能力的历史,
使亏损达299万元的市轮船运输公司一举扭亏为盈。在港站建设上,1991年完成蓬莱新港建设工程投
资1400万元,新建的砣矶岛、桑岛码头已建成投入使用。栖霞汽车站竣工投产,招远汽车站完成主体
工程,被列为全市十大重点项目之一的烟台汽车站扩建工程破土动工。交通综合大楼创造了当年立项,
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完成主体工程的纪录。在以交为主、交贸工综合发展的基础上,他还着眼
于国际运输市场,组织专门班子为参与国际运输市场的开发,为做好与韩国通航前的准备做了大量工
作。由于成绩突出,他先后受到烟台市人民政府记功、记大功、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
王树波
1942年生,龙口市龙口镇人。中共党员,工程师。1967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1970年分配到上
海远洋运输公司,1977年任船长,1988年调入龙口港务局,1989年担任该局局长,1990年被选为龙口
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到龙口港务局任职以来,他把优质:高效、优良服务作为港口生产
经营发展战略,不断开辟新货源,先后组建了燃油码头,成立了第一、第二港埠公司,组织出口散装
水泥,开通至秦皇岛等港客、车滚装运输航线。1991年,在他的带领下,全局职工刻苦努力,使港口
吞吐量突破500万吨大关,达515.5万吨,比上年增长22.7%,外贸吞吐量达113.6万吨,接近前3年之
总和,营业收入4079万元,实现利润853.89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货损、货差、万元收入赔偿额
均为零,保证了港口信誉。
王景瑞
1941年生,1963年毕业于青岛纺织专科学校。历任黄县油泵油嘴厂技术员、副厂长、党委书记等
职,1987年调莱阳动力机械总厂任经营副厂长。1991年任厂长、总经济师,兼任烟台、香港昌隆动力
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善于经营管理,围绕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狠抓了产品质量、品种发展、技
术进步、产品结构调整、现代化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际性工作,使企业内部管理在全员、全方
位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企业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
称号;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199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869万元,生产柴油机217.6万千瓦,销售收入
达276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8%、29.6%和38%。
他善于把握市场动态,先后组织发动了3次全厂性的生产竞赛高潮,使195柴油机年产达23.3万台,
创造了产值、产量、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利润5项历史第一。
他注重提高产品水平,对发展型产品495、1100柴油机的工艺文件进行了系统的整顿,围绕"工艺
突破口"工作,修订、完善、贯彻了《工艺纪律考核细则》,增强了全厂职工的质量意识,使零件一
次合格率达95%以上。车用D495柴油机达到了国家。货兰"标准,被评为一等品。 LDll00柴油机获取
了生产、推广、出口许可证。同时首次在全厂质检人员队伍中推行了岗位合同制,为确保产品国优水
平奠定了基础。
他积极组织"八五"改造资金的筹集落实,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完成了铸造、机械加工设备的
引进谈判任务,为"八五"投资1亿元人民币改造计划的实施打晌了第一炮。1991年成功地组织了对四
个重点车间的设备调整和搬迁,完成技改投资2000万元,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跃上了新的台阶。
在深化内部管理过程中,他坚持党政工密切协作,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打破"铁饭碗",实行活工资,推行了干部,工人"双向"考核制度,建立了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增强
了企业应变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91年,车间经费及管理费195柴油机单台成本含量较上
年减少了13.27元,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全年平均仅为29天。目前,企业以试行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线的
内部改革正向纵深发展。转换经营机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新思路已经形成,莱动正向集国内外先
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挺进。
刘永桢
烟台合成革总厂厂长, 党委委员, 高级经济师。曾任化工部直属企业总工程师、副厂长等职,
1985年任该厂厂长。他多年从事化工技术工作和工厂领导工作,有着纯熟的化工生产技术和丰富的企
业管理经验。任职7年间,工厂的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技术进步、质量、效益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
长足进步,成为我国初具规模的聚氨酯工业基地,发挥了骨干企业作用,他被授予1990年度山东省二
轻系统优秀厂长,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该厂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1亿元,1991年比上年增长24.45%,累计实现利税2.39亿元,1991
年比上年增长60.26%。1987年产值利税率和产值物耗率分别被评为全国250家最佳企业之一,1988年
人均创利税居全国塑料行业第4位,1988年和198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500家全国利税最佳企业之一,工
厂1987年升为山东省先进企业,1988年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他具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几年来坚持内部改革,年年有变化。始终把技术进步作为企
业发展的途径,亲自抓引进装置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狠抓新产品的研制,原料国产化等工作,几
年来已有20余种新产品通过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工厂创造了效益,为
国家节省了外汇,工厂先后被评为轻工部科技先进单位,山东省技术进步先进单位。
针对新建企业的实际情况,他从基础管理人手,从班组建设抓起,从难从严要求,强化管理意识,
制订出一整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在落实"六基"基础上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
从而使计量、档案、会计、节能、设备、安全、质量等都先后分别实现达标、创优和升级。企业连续
几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重视职工民主管理,
尊重党委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使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发挥了一班人的作用。
吕道龙
1937年生,福山区门楼镇塔寺庄人,中共党员。1970年任塔寺庄村党支部书记,1984年组建烟台
市福山实业总公司,后改称烟台西苑(集团)总公司,任总经理至今。1990年、1991年分别获得省劳动
模范和省优秀共产党员及农业部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还被评为市优秀党员。先后担任市人大代表、
市农民企业家协会常务会长,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吕道龙富有大胆创新精神,1979年,他带领9辆马车出村搞起了副业,用挣来的钱加上部分贷款
开办了塔寺庄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工厂低压锅炉厂,并奔波于清华、北大、山大等一些高等院校,求技
术、求人才。考虑到村里电力不足、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诸多因素,他决定离开村庄,到城镇里去
开办企业,以充分利用城镇的优越条件。1984年,他在福山城区建起了作为"信息窗口"的西苑宾馆。
成立了烟台市福山实业总公司。先后带领干部工人开办了福山散热器厂、能源设备厂、安装公司、西
苑医疗器械厂、西苑制药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经济开发公司等。
他注重企业管理,把产品质量问题列为头等大事,低压锅炉获得省优称号,该厂也成为山东省E
级锅炉首批制造资格定点厂家;散热器厂生产的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家用热水器涂层获第15届日内瓦
国际发明展览金牌,该产品可全年提供40~70℃的热水;西苑制药厂生产的感冒通填补了省内空白,
1991年被评为省优。藻酸双酯钠(PSS)新药系国际首创,曾获南斯拉夫第15届国际博览会新发明金奖。
他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特别是高技术方面的合作,1991年开办了总公司下属的第一个合资企业,
即与香港思维电脑软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合资的烟台思维电脑有限公司,生产销售AMT-525型超级彩
色打印机。此外,他还开办了福山成人中专学校,成立了烟台乡镇成人大学筹建处,从而使企业能自
我完善,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农民企业家兴办教育,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在他的带领下,企业经济迅猛发展,1991年,全公司产值超亿元,实现利锐1100万元。
孙永珊
1935年生,荣成市人。1961年毕业于淄博工学院机电专业,历任烟台机床厂、烟台电机厂、烟台
电器厂技术员,烟台第二机床厂技术组长,烟台市机械局科研所副所长,烟台市机械局生产科副科长。
烟台市机械局电器仪表公司副经理,1985年任外贸烟台包装器材实业公司总经理至今。高级工程师。
上任尹始,面对外贸包装器材厂发展速度慢、效益差、水平低的局面,他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积极
推行现代化管理。在他的主持下,器材厂重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自下而上落实岗位责任制,改革分
配上的平均主义,率先搬掉中层干部的"铁交椅",对他们实行聘任制,打破工人干部之间的界限,提
拔工人任中层干部,对原4名中层干部摘掉了"乌纱"。在生产车间展开全方位二级核算制,开办了"厂
内银行",将车间一切经营活动纳入了商品化管理。其经营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
走"科技兴厂"之路,确立"老产品在生产新产品在试制,未来产品在设计"的战略方针,不断调整产品
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主导产品包装机械由原6个品种发展到36个,铝质扭断式防盗瓶盖由原14个
规格品种发展到近300个。他还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的目标管理,做到党政职能分工不分家,同
心合力齐抓共管,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艰苦创业,使企业面貌发
生了根本性变化,新增固定资产达1100多万元,占公司固定资产总值的46.92%。1991年工业总产值、
实现利税分别比1984年增长8.36倍、9.44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92259.6元/人,人均利税13303元,
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公司8种老产品有7种被评为部优,5种获经贸部科技进步奖,4种被指定为国家替
代进口产品, 5种分别获北京国际国内食品机械博览会金、 银、 铜牌奖,其BZ27轻型纸箱生产线和
BZ35封口机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公司历年被评为市经贸系统先进单位,1988年被命名为市
级文明单位,1989年升为省级先进企业,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1年被经贸部评为科技进步
先进企业、全国经贸系统企业管理先进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市明星企业。他本人连续2年
被经贸部授予全国经贸系统优秀经理称号,被外贸局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还被市委授
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评为市科技拔尖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孙守官
1933年生,牟平县人,中共党员,1951年10月参加工作。历任文登人民银行业务员、会计、会计
股股长、人事秘书股股长,烟台地区保险中心支公司副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烟台地区中心支公司
营业部主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烟台市芝罘区办事处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威海市分
公司副经理、党组成员等职务,现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烟台市分公司经理、党组书记、高级经济师。
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后,他负责烟台市支公司的保险工作,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积极开展
业务。在担任芝罘区保险办事处主任期间,芝罘区的保险业务迅速发展。1986年保险费收入854万元,
1987年突破1265万元,名列全省区县保险业务前茅。1987年11月调威海市保险公司任副经理,分管业
务工作,积极带领保险干部职工深入农村、厂矿、企业调查研究,大胆开展工作,1988年保险费收入
3074万元,1989年达到4307万元。1990年担任烟台市保险分公司经理、党组书记,带领全市广大保险
干部职工坚持改革,勇于开拓,强化经营管理,优化保险服务,大力开展各项保险业务,国内外业务
收入14036万元,保险费收入居全省首位。1991年,他又带领全市广大保险干部职工努力拓宽服务领
域,使国内外保险业务再上新台阶,达到17229万元,保费收入仍居全省之首。同时,按照"主动、迅
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及时赔付国内外各种案件3.15万起,支付各种赔款近7000万元,对发
展烟台经济,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孙利强
1947年生,福山区人。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历任福山区磷肥厂党委副书记、区工业局副
局长、县委副书记、福山化工厂副厂长、烟台第二酿酒厂厂长兼书记、烟台发酵工业公司经理、书记
兼味精厂厂长。 1989年8月任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总经理至今。1986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1988年被授予"烟台市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86~1988年先后受到福山区委、区政府晋级、记大功、
通令嘉奖等奖励和表彰,是烟台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在其调任张裕公司总经理时,公司正处于低谷,
陷入困境。他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方向,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
职工, 积极开拓,使公司在困境中前进,1990年转亏为盈,199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630万元,产量
24668吨,销售收入13027万元,实现利税3177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他十分重视产品销售,始终把
销售做为企业工作的龙头,深入市场,调查研究,亲自参加各种订货会议,走访用户,年出差达100
多天,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提出了产品高档化、开发珠江三角洲、重点开发长江三角洲、全面
开发各地市场、重点占领150个大中城市、积极开展自营出口、挤占国际市场等战略,并根据经营工
作需要,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使产品覆盖面由原来的30%猛增到70%。自营出口也迅速增长,新开辟
国外客户6家。他先后在公司内部推行4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厂内银行,划小内部独立核算
单位,制定适度放权的管理规定,对各分厂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将奖金分配、
内部人事调动等权限下放给各分厂,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长期亏损的三厂、药酒
厂扭亏为盈。 在他领导下组建的纸箱厂、 酒精厂和机修厂充分发挥了内部消化增支因素,年创利润
271.6万元。在科研所实行科研、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承包形式,把科技人员推向市场。并制定新
产品、新技术开发奖励条例,对科技人员实行课题承包。现已研制新产品8个,改进新包装14种,并
优化了产品结构.通过改进传统工艺和采用先进新工艺,年创经济效益近300万元。他十分重视技改工
作,本着"领先性、高水平"的原则,先后贷款1500万元用于扩大中高档产品产量和原有技改项目的配
套,并针对公司的薄弱环节,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他还重视同国际葡萄、葡萄酒局的合
作,积极探索同法国葡萄酒、白兰地生产企业的合资、合营渠道,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1991年12月
同世界闻名的法国卡姆斯公司签订了合营"烟台中法神马白兰地有限公司"的合同,为提高张裕公司产
品档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贵谦
1939年生,中共党员。历任技术员、党支部书记,科长、副厂长等职,1985年任莱阳发电厂厂长
至今,高级工程师。他重视思想建设,具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能够正确处理党、政、工三者关系,团
结一班人共同协调工作,一切重大问题履行民主程序,实行领导班子对工作齐抓共管,使各项工作取
得突出成绩。
几年来发电厂先后被评为莱阳市明星企业,省电力系统先进单位,莱阳市、烟台市文明单位,烟台市
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疾苦,只拿职工的平均奖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他具有比较全面的管理能力,在发电厂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标
准,先后取得了国家二级计量合格证书、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合格证书,1989年该厂获省级节能先进单
位称号,1990年获得能源部节能先进单位称号。1991年供电煤耗达到576克/千瓦时,超过国家二级
节能标准,在同行业同类机组中处领先地位。同年,新上2台1.2万千瓦机组投产,使该厂装机容量增
至3.6万千瓦,固定资产增至5000多万元,成为山东地方电厂装机容量最大的电厂,全年创利税730万
元。他本人连续3年被授予莱阳市企业家和省电力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祥武
1954年生,莱州市珍珠乡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6年毕业于山东省水产学校,现任省海洋
水产研究所主任、齐鲁海宇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前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技咨询服务处,1991年末改
现称)总经理、中国烟台海洋学会理事。
自担任经理以来,他负责的科技咨询服务处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众多的客户,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为胶东半岛办公现代化和现代渔业电子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出色的贡
献。1991年,在市场疲软,流通渠道不畅,党政、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紧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大幅度压
缩,同行竞争十分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他团结全处37名员工,以"正视现实,分析形势,巩固优势,
开拓前进"的企业精神,积极调整政策,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优质技术服务,从而获得了
各项工作的全面丰收。全年共销售、安装各种仪器设备600多台,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期,学员达300
余人;产值,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将服务处建成胶东地区科技服务中心
的奋斗目标。
1990年,他把按合同规定应分成的40万元毅然为研究所购置固定资产。通过艰苦奋斗而获得的良
好的经济效益,使服务处成为研究所的经济支柱,从而为全所的一系列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
础。1991年,他领导的服务处被烟台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被烟台市农业银行授
予"一级信用企业"称号,被省、市两级科协评为科技咨询工作先进集体。
陈德祥
1933年生,福山区臧家乡小陈家村人。中专毕业。曾任小学教员、生产队长、村长等职。1977年
任臧家乡农场场长,创办了福山颗粒饲料厂,产品销往日本。1980年到任臧家乡橡胶厂厂长兼书记。
1983年重返福山颗粒饲料厂,仅3个月即扭亏为盈。1985年成立渤海联合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兼书记
至今。他在经营过程中注重时效,讲求信誉,牢牢抓住交货时间、交货质量两大要素,为企业赢得了
声誉,开创了广阔的路子。1986年,为解决市土产进出口公司出口急需,他往返潍坊、淄博、泰安、
青岛等地,仅用10天时间即将l万吨地瓜干如数购进,并运到港口装船,创下了奇迹。1988年出口饲
料23万吨,装船43条,没有一次船等货滞期,没发生一次索赔事件。他还先后帮助山东省巨野县外贸
公司、香港吉泰公司等单位于危难之际,赢得了各方的信赖。他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此,先后出
访香港、 新加坡、 马来西亚、泰国等,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与设备。1988年出口饲料23万吨,创汇
500万美元。1990年,与新加坡新兴栈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烟台华新饲料有限公司。1991年,接
待了4批共300人的外国观光团,并与韩国联合成立起烟台渤海联合高能电池有限公司,将生产PW系列
铅酸蓄电池,销往国内外市场。当年克服1989年以来对外贸易的不利局面,生产经营饲料5.4万吨,
直接和间接创汇700万美元。他还注重地方事业的发展,先后向教育、文化和社会福利等部门伸出了
援助之手,得到社会各方的称赞。
李世平
1949年生,栖霞县占瞳乡东安村人,中共党员。1967年在县机械军工厂工作。1974年任县磷矿生
产科副科长,1979年到栖霞金矿任副矿长,1985年到栖霞县百里店金矿担任书记兼矿长,他带领全矿
干部职工艰苦创业,使矿山建设飞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显著增长,已成为全县
工业企业和同行业中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他个人先后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模范,连续3年被县委、县
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1990年被评为省、市黄金系统劳动模范。
李世平具有艰苦创业精神。建矿之初,他冒着刺骨的寒风,放弃节假日,整日与李明福矿长在荒
山野岭测量、打桩,精心设计,想方设法保证金矿工程建设计划顺利进行,结果仅用1年半时间即完
成需3年完成的工程设计计划建设。1987年该矿在省召开的黄金基建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基本建设先
进单位"称号。
他重视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一是实行责任制,加强定额管理,对各类人员制定了"七定、
三挂钩、一奖罚"制度,建立健全了劳动物资、能源、设备、资金等各种定额,扩大了定额面,主要
定额指标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40项主要技术指标全部达到省级先进企业标准。其二是推行现
代化管理。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各类标准化体系共162项、743
条,覆盖率达95%以上。全矿推广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已有3项获市最佳成果奖,有3项获市优秀成
果奖。设备管理连续3年创省优,档案管理为省级先进,计量达到二级计量标准。为解决分离选矿难
度大、 成本高、产量低、处理量少,且生产的铅锌精粉不好销售问题,李世平3次外出,跑遍了全国
20余个大小冶炼厂,掌握信息,运用市场调查与经营决策配套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编写了调查报告,
确定了决策目标,拟定了实施方案,改变了产品结构,由原来的分离选矿改为混合选矿,打开了产品
销路,使产品难销转为供不应求,仅此一项成果可提高经济效益80多万元。这项成果还获得了中国黄
金总公司1986~1990年度黄金科学进步技术革新奖。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他还非常关心群众疾苦,搞好职工福利事业.为职工建起了1440平方米的宿
舍楼;办起了职工子弟学校和托儿所,职工子女全部免费入托上学;投资l万多元建起了卫生室,解
决职工就医难;为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在矿上安置家属80多家,又在县城购买了一幢商品楼,20多户
职工家属迁居城里;为职工食堂购进了冰柜、冰棒机、烤箱等,职工就餐实现了餐馆化;投资20万元
建起了男女浴池,一线职工的宿舍冬天用上了暖气;办起了蜂窝煤加工厂,解决了职工生活和取暖用
燃料。除上述外,他还倡导添置设备,成立起业余艺术团,建起灯光篮球场等,丰富活跃了职工的文
化体育生活。1990年艺术团参加县级汇演,3次获奖。这些做法,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陶冶了职工
的情操,受到广泛好评。
李有达
1936年生。蓬莱县刘家沟镇李茂村人。1952年参加工作。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工作以
来相继从事财政、税收、金融等工作。先后在山东省莱阳专区干校、山东省财政干校、财贸干校、烟
台地委党校和辽宁财经学院进修,并以优异成绩结业。曾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烟台分行科长、副行长,
烟台财政局副局长,税务局副局长等领导职务,现任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行长,高级经济师。李有达在
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具有较高的综合、决
策、指挥能力。1987年7月,受命组建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当时一无资金、二无专业人才、三无办公
地点、四无可借鉴的经验,要在短时间内成立起中国第一家住房金融机构,担负起住房制度改革和金
融改革的双重试点任务,难度可想而知。他不畏困难,勇于开拓,根据改革的要求,在短短的3个月
内成立起全国第一家住房金融机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于同年12月1日正
式对外营业。他注重加强业务管理,建立了烟台住房基金制度,制定了为住房制度和房地产业服务的
一套切实可行的结算程序和核算办法。在全国率先开办了居民个人住房储蓄和购房贷款业务,开创了
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合作投资开发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住房金融新路子。他多次参加
全国房地产金融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经常发表文章。近年来先后接待过28个省市来
烟考察住房金融的银行界和十几家国内外新闻机构人士,多次与世界银行和亚太经济发展中心的专家
洽谈业务,促进了住房银行的业务发展。目前该行已发展成为一个下设5个办事处、9个科室、260余
人, 资产总额达4.4亿元的金融企业, 已成为烟台房地产业信贷、 结算、出纳的金融中心。1989~
1990年连续2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他本人也3次被市委、市政府记功、记大功。李孝省
1938年生,即墨人。中共党员。1962年9月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历任技术员、技术科长、生产
技术处长、矿长等职,1984年任龙口矿务局局长至今,高级工程师。他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比较丰
富的生产管理经验。自任局长后,锐意改革创新,使矿区的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984~1991年, 全局原煤产量平均每年以18.2%的速度递增。 1991年在困难的形势下,他带领全局
1.4万余名职工,抓思想统一,协调发展,抓生产调整接续,求生产稳步增长,抓增产节支、开拓新
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抓基建计划落实,促调度平衡和现场施工管理,使各项经济计划指标圆满
完成,分别提前33天、66天和95天完成原煤生产、掘进总进尺和开拓进尺计划。在他的带领下,全员
效率多年来被原煤炭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评为"整组提效先进单位";商品煤灰粉、含矸率、坑木
消耗等大幅度下降,多年被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评为。支护材料低耗局先进单位。;企业政策性亏损
在连续增支几年消化了大量增支因素的基础上,年年完成亏损包干指标,连续6年被国家和省主管部
门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1988年矿务局建成质量标准化局、晋升为山东省先进企业;1989年
又建成现代化矿务局,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1年按照上级颁布的质量标准化、现代化和基
建单位的文明施工管理新标准,进一步提高"两化"管理水平,洼里煤矿已按要求自检达到部特级矿井,
北皂煤矿由原规划部一级跃为部特级矿井标准,工程处现场面貌也达到了文明施工单位标准。
张国林
现年55岁,高级经济师,交通银行烟台支行党组书记、行长;山东省科协会员,山东省会计学会
会员,烟台市会计学会副会长,烟台市机械工业会计学会顾问。1953年毕业于青岛工业会计学校并留
校任教。1958年秋从上海财经学院教师进修班深造归来后,到烟台钢铁厂参与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
进行成本管理、核算规程、资金本票管理方法的设计,获得成功并在本地区推广。1962年被调往烟台
市机械工业局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他自编教材,为工业系统的财务主管人员和银行信贷人员开办了"
经济活动分析学习班"。1963年后,又在地区行政干校兼职授课,主讲了工业会计全部课程。1964年,
上调烟台地区机械工业局,负责综合统计、生产调度、物价管理等多项工作。1968年进入"五·七"干
校。1970年返回地区机关,参与地区农业机械大会战总体部署工作;1976年参与农用汽车大会战的总
体规划安排;1979年受山东省机械工业厅委托,主持了东方红--20拖拉机全部零件价格审定会,获得
了全国各厂家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及物价管理部门的好评和肯定。1980年2月,就任地区机械工
业局会计师,后升为副总会计师。他从西方管理会计教材中选出"量本利分析",编写教材,全面讲述。
1981年又介绍了"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并于1980年和1983年先后为地区举办的大中企业厂长、县(市)
各工业局长企业管理学习班和地委常委、县委书记读书班讲授经济管理课程。1984年7月奉命组建烟
台市开发投资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在一无资本、二无场地、三无人员、四无经验的情
况下,开创局面,于1986年创建了全省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1987年2月,受命负责组建交通银行烟
台支行。10月交通银行烟台支行高质量完成筹备并对外试营业,张国林被交通银行总行任命为烟台支
行行长。
张铎保
1948年生,牟平县大窑乡尹宋周村人。大专文化程度,经济师。历任牟平县修造厂车间主任,牟
平县体委干事, 牟平县水道镇党委副书记、 书记,牟平县黄金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
1990年1月调任牟平县宁海镇党委书记到今。在水道镇任职期间,他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从
山区实际出发,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把水道这个远离
县城的山区乡镇建成全县闻名的富裕镇。在县黄金工业总公司任职6年间,他锐意进取、勇于开拓,
使全县黄金企业由3个发展到16个,固定资产由300多万元发展到近亿元,黄金产量由不足7000两发展
到4万多两,成为全国第三产金大县,为发展牟平黄金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本人连年被上级黄金
系统和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受到晋升工资和记功奖励,1988年还被国家黄金总局授予全
国黄金系统优秀企业家称号。调任宁海镇党委书记以后,针对镇村企业基础较好,并已成为整个农村
经济主要支柱的实际,他从"巩固、调整、提高、发展"人手,按照"抓两头、压中间、再上新台阶"的
总体工作思路,采取"人员上素质、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内向转外向"等措施,使宁海镇的经济
实现了新的腾飞。1990年,全镇经济总收入突破lO亿大关,在首届乡镇百颗星评选中,从全国5.8万
个乡镇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最佳乡镇,并名列十佳榜首。199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14.19亿元,
纯收入2.15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1.43亿元,上缴国家税金3100,万元,农民人均分配1213元,镇村
集体企业发展到540处,固定资产总值达5.79亿元,从业劳力4万人。全镇还涌现出一大批骨干村和骨
干企业,经济总收入过亿元和千万元的村分别为5个和28个。在抓好农村经济的同时,他还狠抓文教、
卫生、社会福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医院门诊大楼、中学教学楼、职业中
专学校、初级实验中学和高标准养老院,从而把宁海镇初步建成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安定、富裕文明
的社会主义新型乡镇。1990年和1991年,因为工作突出,他再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记功和晋升工资奖
励。
林岱
1943年生,牟平县大窑乡蛤堆后村人。中共党员。中专肄业。先后担任过村渔业队长、民兵连长、
党支部副书记等职,现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兼贸工农联合总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蛤堆后村由一
个落后的村发展成农、工、贸并举,养鸡、冷藏、建筑、运输等各业齐头发展的现代文明村庄。1991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0093万元,比上年增长61%,比1985年增长56.5倍,纯收入达1400万元,比
上年增长17%, 比1985年增长12.8倍, 公共积累达到813.7万元, 比上年增长63%,比1985年增长
268.5倍,人均分配达1400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以来,村支部连续5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
部称号,林岱本人连续10年被县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90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林岱坚持以农为主,牧副渔并举的发展方针。将全村耕地划出1700亩作为群众的口粮田,余下的
1100亩统分给村里的4大企业, 作为企业下设的农业车间。在农业投入上,他舍得下本钱,先后投资
120余万元,用于农田水利、机械建设,并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
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充分利用本村的海滩和荒山资源,大造林田,开发苹果、葡萄园800
亩,养殖对虾500亩,并建成10多处养鸡场兼养牛、养猪场。
林岱具有艰苦创业精神。1986年,他确立了以养鸡为主的方向后,亲自规划鸡舍场地布局、办理
手续、购买鸡苗,亲自观察饲养情况,并根据需要,建立了包括种鸡、孵化、育雏、商品鸡、饲料加
工、宰杀、冷藏、包装、运输等配套项目,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从饲料加工到卫生防疫,全面采
用国际先进技术和标准,成为全国最大的村办养鸡场和外贸出口肉食鸡的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北
京、内蒙、江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日本等国外市场,深受好评。
林治才
1938年生,1961年于潍坊电校毕业后分配到烟台电业局任技术员。1966年参加局电建指挥部,主
要负责汽机、 锅炉的技术工作, 在荣成、威海、乳山、莱阳等发电厂的筹建和安装中做出了贡献。
1974年烟台电厂新上两台5万千瓦机组,他被任命为电建指挥部工程处副主任。翌年担任电业局副局
长。1976年,接任烟黄、烟文、烟徐3条总长278公里的线路工程指挥,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地委领导
的表彰。1979年接受潍招220千伏线路工程施工任务,指挥队伍半年完成138公里长的线路工程,创造
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纪录,烟台行署为此专门召开了庆祝大会。
1981年受命兴办龙口电厂,任厂长兼党委书记。以后11年间,他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廉洁奉公,
一手抓生产建设,一手抓队伍建设,不失时机地先后进行了企业整顿、职工培训、现代化管理、企业
升级和治理整顿等一系列工作,保证了生产经营的稳步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企业跨入
国家二级企业行列,双达标工作受到能源部检查组的高度评价。他先后被授予"山东电业先进生产工
作者"、"山东电业优秀企业家"、"烟台市优秀政工干部"、"烟台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企业家"、
"山东省优秀经营管理者"、"山东省劳动模范"、"能源部优秀企业家"和"能源部劳动模范"等称号,并
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姜长起
1936年生,海阳县盘石店镇桃李村人。中共党员。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
公社文教助理员、公社管委副主任、海阳县建筑公司书记、书记兼经理,现任海阳县市政工程公司书
记兼经理。自1988年担任市政公司经理后,他带领公司职工艰苦创业,3年迈出3大步。1989年,公司
仅用2个月即完成投资180万元的海园路石拱大桥的承建任务,打响了海阳市政建设史上的第一炮,当
年完成施工31桥4路。1990年,公司仅用7个月时间即完成路面硬化11万平方米,硬化率由原来的68%
上升为95%,为该县创建省级卫生城做出了突出贡献。1991年,公司完成总投资265.7万元的海阳县
第一座斜抗板钢筋混凝土大桥(文山桥),完成路面硬化14800平方米,完成产值801万元。他率领职工
立足本地,面向世界,先后开辟了东营、青岛、烟台等地市场,以其优良的工程受到各方赞誉。1991
年,他亲赴加拿大,进行投资和劳务输出考察,与外方签署意向书,争取承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标
牌厂。在他的带领下,职工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一步一个台阶,社会信誉越来越高,公司加入了
烟台市市政联合体,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被市工商局誉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他本人也获
得烟台市先进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
姜泽欣
1946年生,乳山县人。大专文化,经济师。1964年入伍,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转业到
原烟台建筑工程局,历任技术员、党委秘书、基层党支部书记等职。1984年调入山东大学经济管理专
业学习,1986年任烟台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经理至今。他勤奋工作,开拓求实,锐意创新,不断深化
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挖内潜、练内功,顺利完成了第一轮承包任务,各项指标均创
历史最高水平.他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组织和倡导了"开拓求实、团结奋进"的
企业精神和"勤俭节约、优质高效"的企业作风以及"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诚实服务"的企业宗旨,主
持制定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度"和"栋号经济责任制施行办法"等,超前破"三铁",调整内部管
理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各专项基础管理工作均超前达到省级和国家级管理标准,公司于1989年被
山东省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91年被烟台市授予"明星企业"称号,在山东省国营土建施工企业
综合经济效益评价中名列总分第二名,在省、市劳动竞赛中分获铜牌。他还审时度势,积极开展外向
型经济,1991年同俄罗斯签定了住宅承包合同,同旅日华侨共同投资建立烟台中雄建筑机械施工有限
公司。公司全年完成总产值6401万元,实现利润323.1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1817元/人,工程
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为100%,优良品率为47.33%。1988年他被中国建筑业联合会集体建筑业协会授
予中国新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家称号,1989年被山东省建筑业联合会集体建筑业协会授予山东省集体建
筑企业家称号,1991年被烟台市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
柳敦盛
1944年生,胶南县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任烟台市冶金工业公司总经理兼
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
他曾领导组织烟台小钢联1.5吨转炉烟气净化和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在国内首家采用磁盘
法处理污水新工艺和全部闭路循环, 净化率达98%以上, 烟气净化率达99%以上,该项目获烟台市
1981年科技成果三等奖。他还组织实施了新建0500轧机工程和0400轧机开坯及角钢生产工艺线改造工
程的论证设计施工,使年开坯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9万吨。他承担的在5吨炼钢化铁炉上试验成功用废
钢、 铁屑、工业废钢代替部分生铁炼钢新工艺,使吨钢耗生铁由1262公斤降到444公斤,年产钢量由
7854吨增加到3.45万吨,扩大了炼钢原料来源,使钢产量平均年递增23.5%。
1986年7月任烟台冶炼厂厂长后,积极进行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认真落实资产经营
承包责任制,实行计件工资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仅1年多时间即扭亏为盈,1988年创产量、质
量、利润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税504万元,增长122倍。同时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的开
发能力,企业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他本人也被授予市劳动模范称号。
1989年11月任市冶金工业公司总经理以来,在市场疲软、部分原材料严重短缺和大幅度涨价、资
金匮乏的困难面前,确立了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为根基,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构筑
冶金工业"大高外"新格局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组织各厂矿大力进行30万吨钢厂一期工程、黄金、
电铜、水泥、焊管扩大等重点工程建设、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科研攻关,广泛开展以"八赛八比"
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精心组织强化销售、挖潜降耗、扭亏增盈三个
攻坚战,深入进行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全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困
境中保持了冶金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两年中累计完成基建投资5732万元,技改投资2276万元,开
发新产品、新品种27个,25种主要产品有15种创历史最好水平,10项主要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达到90
%,创省优产品5个,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61.62%;45项主要消耗指标稳定降低率达到82.64%,节
约总额888万元;出口产品交货额5044万元,创汇1047万美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39亿元,分别比上
年递增13.4%和12.1%;实现利税6195万元,比前两年增长3.54%。公司先后获省设备管理优秀单位、
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先进管理部门、市节能节水先进管理部门、利用外资、实施环境保护"538"系统工
程先进单位称号。辖属6个厂矿中,创国家二级企业1个,省级先进企业3个,国家二级节能先进企业3
个,国家二级计量单位4个,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2个,省级档案管理先遘单位2个,省设备管
理优秀单位5个,省部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先进企业3个,省技术进步先进企业1个,省级文明单位2个,
市级文明单位2个。
娄维川
1941年生,莱州市土山镇人。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车间主任、供销科长、副厂长、厂长等职。
现任山东烟台市塑料包装材料厂厂长,莱州华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莱州市华鲁港塑料有限公司董事
长,工程师。
他先后研制、发明、改造了发动机气门,东风12-拖拉机盐压池机、铲车、拖内配件等产品,并
相继创建了掖县橡胶厂、山东烟台市塑料包装材料厂、金岭鸡厂、莱州市华鲁港塑料有限公司、莱州
市华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5个企业。
1991年,在开拓国际市场中,他审时度势,果断决策,lO月与香港大起贸易公司合资,投资295
万美元,成立了莱州华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合营公司从立项到批复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合营公司
的成立,使企业具备了进出口自主权,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大搞外向型经济的同时,他还重视企业的内部制度改革,首先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在车
间实行计件工资的基础上,制定了周密的制度措施,做到了奖罚分明,使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产品质
量明显好转。其次是对进品设备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企业成立了以厂长带头的"进口设备消化吸收
小组",小组对进口设备进行了细致的测绘,研究改进,到目前为止,已对全部零件测绘完毕,已自
制零件800多种,使进口设备的国产化率大大提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年内,他带动企业完
成工业总产值4200万元,利润320万元,出口交货值20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5%、6.7%、34%。
秦兆鹛
1943年生,龙口市人。中共党员。1958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材料组长、施工队长、支部书记、科
长、副经理等职,1984年任烟台市建筑工程公司经理至今,高级经济师。曾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全
国优秀建筑企业家、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建设部劳动模范等称号。近年来,他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改
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1991年他提出并主持了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产值、利润双控工资分配
办法,即以国家给企业核定的产值工资率为基数,向基层分配时,按6:4分开使用,6成与实际完成
产值挂钩,以保证职工付出劳动后所应得的报酬,4成与单位实现利润额挂钩,以效益定奖金,其工
资总额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10项考核指标挂钩。该办法的实施,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在施工管理中
的比重,提高职工的效益意识,消除单纯按产值定工资时出现的重产值轻效益的弊端起到了关键性作
用,加快了公司向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的步伐。全年实现利润844.52万元,比承包基数增12.6%。在
全国房屋建筑质量大检查中,公司得分居全省施工企业之首,位列全国第4名,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
命名为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成为全国施工企业和烟台市唯一获此荣誉的企业,还被建设部命名为全
国施工先进企业,被省、市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
黄新禧
1939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南京电力学校。曾任烟台电厂供电所技术
员,烟台地区输变电指挥部工程处负责人,烟台供电公司生技科长、总工程师、副经理、经理,1983
年烟台供电公司与烟台市电业局合并后改任烟台电业局副局长,现任烟台电业局局长,高级工程师。
从事电业工作30多年来,他对城市供用电技术和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
曾在多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担任生产副局长期间,他领导组织加快电网建设与技术改
造,加强电网运行管理和设施管理。1983年以来,全局新建变电站11座,高压输电线路538.2公里,
供电能力增长3.4倍,曾创造70天完成安装调试一座220千伏变电站的全国最高纪录。供电布局日趋合
理、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1985年以来,企业实现了16个连续安全百日纪录,较好地解决了全市工
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担任局长后,他又领导全局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整顿安全文明生产,
推行科技进步,全方位深化优质服务,使企业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质量、物质消耗和经济
效益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一级企业标准,跃入全国先进行列,1990~1991年,该局连续被评为全国供电
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计量先进单位、能源部节能先进集体,被授予国家一级节能企业和国家
一级计量企业称号,他本人被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程玉阁
1946年生,龙口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参加工作。历任黄县邮电局副局长、局长和党支部书记、
烟台市邮电局副局长。现任烟台市邮电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经济师。1989~1990年,在石家庄邮电
专科学校学习。他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工作作风深入扎实,为政勤勉廉洁,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在
他主持黄县邮电局党政工作期间,该局连续8年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企业,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
大庆式企业"。1982~1985年,该局党支部连续被评为全县"先进党支部"。他本人多次受到省、市、
县委的表扬。1984年,被省局通令嘉奖,并晋升一级工资.担任烟台市邮电局局长以后,他带领全局
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开拓前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狠抓两个文明建设,
使该局在增强通信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管理和局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