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3&rec=14&run=13

[建设业] 1991年,市区全面完成了"三五"系统工程,各县市区普遍加强了供水、交通、供热、污水处理、绿化等项目建设,全市城镇的整体容貌水平和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在全省开展的"齐鲁杯"城市"三上"活动竞赛中,市区以总分第一当选为地级市第一名莱州市夺得第三小组第一名,龙口市成为新的夺杯城市,栖霞、蓬莱获得县城齐鲁杯,莱阳市继续保持先进城市称号,招远和长岛县被评为先进县。建筑工程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名,实现了五连冠;县以上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4171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954元,分别比上年提高18,4%和16.7%,全行业实现利税1.4亿元,比上年提高40.3%。
土地管理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的方针,在对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继续实行总量和项目用地双重指标控制的同时;大力组织开垦土地后备资源,连续两年实现了各类建设古用耕地与开垦耕地面积增减平衡或稳中有增的目标。全市普遍推行了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同时开展了乡(镇)企业用地有偿使用试点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出让试点。城镇地籍调查共完成权属调查10.46万宗,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8.36万个;村庄地籍调查共完成权属调查和宗地勘丈170万宗,颁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t62万个,占应调查宗地总数的95%以上,建立了初始地籍档案。
公用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城市供水实施利用奥地利政府间贷款建设5万吨净水厂工程;全年节水2040万吨,比上年增长5.3%;年供水4677余万吨,比上年增长30.6%。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5%。安装管道煤气民用户23341户,社会福利用户26户,置换点灶23392户。城市集中供热建设,完成了市府街、东沟等小区的供热工程,至年底,供热普及率达125%。城市道路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将长5000米,宽15米的南郊路拓宽至41米,形成6车道的一级道路,至此,市区东、西、南3个城市出入口全部打通;投资500万元新建了机场专用路;拓宽改造了西南河、胜利路南端两个路口;新建成新世界;工商银行两个停车场;;集资200万元对市区"黄土源"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整治。新建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品率达68.8%。新增公共绿地126.75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2.04%,人均公共绿地;5.38平方米,绿地率29.86%。
房地产管理工作1991年夺得全省房管行业唯一的优秀服务杯,获省建设系统优质服务优胜奖牌。为市区公益事业单位的部分困难户、无房户和拥挤户解决了住房。全年完成维修工作量674万元。全年新接管房屋13万平方米,拓宽了统管面.全市确权发证工作基本结束,产权产籍管理达蓟部颁标准;年内完成房产交易1903户,占年度计划的100.16%。全省率先理顺了拆迁管理关系,使拆迁管理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房屋综合开发突出了危房区、涝洼区的改造,全年施工面积12.2万平方米,竣工5.5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49.1%。
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城乡一体,整体推进的环境综合整治。"538"系统工程和市长环境保护责任书按年度计划实施,共完成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项目196项,实现投资2.7亿元,各县市区和古柳、龙口、风城、养马岛镇的城镇建成区全部建成了烟尘控制区,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总覆盖率达99.3%;11个城镇饮用水源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夹河、庵里水库、罗山河、抹直口湾等4个流域综合整治提前实现了本届市政府规划目标.在全省省。市(地)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中,烟台市再次夺得总分第一名。在全国和全省环保创优括动中,全市共获4项全国先进、7项全省第一和先进。
(延 年)
[工业] 1991年,全市工交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全市乡镇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2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晶外贸交货值(含外口岸):达到2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全市外贸收购总值的90.59%。
全市乡镇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2.0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实现利润5.79亿元,增长0.3%。
全市重点考核的183种产品;205项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为95.92%,优质品率达到25.12%,分别比上年高出1,31个和1.04个百分点, 全市重点考核的29种产品、50项耗能指标,比上年同期降低的34项,占可比项目的68%。万元产值耗能1.6吨,实现综合节能率为6.98%,千瓦时产值比上年提高4.38%。
全市地方交通完成客运量2089.6万人,;比上年增长5%。完成货运量835.8万吨,增长15.8%。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3621万元,比上年增长3~38%。
全市工业企业发生事故起数比上年减少3.2%,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2.5%,千人死亡率比省规定的考核指标减少11.3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计划.
1991年,全市工业生产在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资金紧张的形势下,保持了稳定增长,首先在于理顺了工业发展思路,构筑起工业发展的新框架。其次正确分析形势,抓住中心工作,实现重点突破,主要有四项工作.一是以质量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质量、晶种、效益活动;二是以科技进步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三是强化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四是强化销售措施,开拓国内外市场.第三,发挥政策威力,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第四,培育总结典型,运用先进经验推动工作。
(张清林)
[农业] 年内,全市农业及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粮食总产达到291.1万吨,单产623公斤,分别增长5.2%、4.7%,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花生总产38.4万吨,增长5.I%;水果总产51.2万
吨,增长10.4%;水产品总产量54A万吨,增长18%,创历史最高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改革传统灌溉方式,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逐步向粮田管灌化、果园微灌化、渠道防渗化、灌溉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全市完成粮田管灌面积208万亩,果圆徽灌面积101万亩,浆砌渠道3508公里,水的利用事由1989年57%提高到60%,每年约可节水2亿立方米。
林业提前1年超额完成省、市两级绿化责任状任务。全年完成造林17万亩,新增封山育林11.6万亩;育苗3.4万亩,被省林业厅授予"育苗创先进绿化第一功"称号;实施"三长绿化责任工程"被部、省誉为"领导抓林业的新创举";被省委、省政府、省绿委授予"市长专员三年绿化责任状初评先进单位"称号;森林覆盖率达到24.8%。
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机耕作业面积671万亩,增长0.2%;机播面积373万亩,减少2.7%;机收面积201万亩,增长18%;机械铺膜面积12万亩,增长7%;机械精少量播种182万亩,增长3%。
1991年全市水产部门积极开发建设"海上烟台",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4.39万吨, 比上年增长18.1%;渔业产值25.04亿元(1990年不变价),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2.8%.
乡镇企业各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187亿元,利税18.6亿元,出口商品交货值达9.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8%、19.4%和38.5%,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7%,占全市财政总收入39.6%,占全市外贸收购额的41.4%。并涌现出了15个产值超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村庄和企业。
科教兴农工作进一步得到发展。市政府实行了农业经济技术参事制、驻烟院校科技开发联谊制、科技开发基金制,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经济主战场的进程;市县乡村科技管理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种衣剂拌种、秸秆还田、玉米施用钾肥、小麦施用微肥、增产蓖施用,地膜覆盖面积均比上年增加。全市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80%以上的果园实现品种更新或技术改造;结合科技进步年活动,全市推广农业科技成果130项。实施"星火计划"创产值10亿多元,投入产出比为1:5,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方经济的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明显。吨粮田开发、吨粮乡镇开发、荒山荒滩开发、重点乡镇等开发全部达到或超过年初计划目标。开发以"红富士"为代表的新品种苹果园5万多公顷(80多万亩);海水养殖面积达到1.6万公顷(24万亩),,海洋捕捞产量达到33.5万吨,比上年增加6万吨;35处吨粮乡镇粮食总产、单产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的乡镇为25处,粮食总产、单产都提前完成1992年计划指标的有13处;26处重点乡镇农村经济收入达到4.84亿元,比开发前增长44.4%,增长幅度比全市高11.7个百分点;集体积累8121万元,比开发前增加72%,增长幅度比全市高2.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所得681元,比开发前增长36.4%,增长幅度比全市高19个百分点;已有12个乡镇达到或接近本县市区的平均水平,实现了基本脱贫。农业开发的突出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对外开放。据统计,几年来全市农业部门共引进外资5000多万美元,兴办"三资"企业70多个,全年农副产品出口收购额达7.2亿元。
科技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县、乡、村、示范户4个层次,科技管理和服务机构基本健全。全市90%以上行政村建立了科技领导体制,基本扭转了以往农村科技"网破、线断、人散"的不良状况;民办科研机构247处,农民科技示范户发展到10万多户。
{徐孟贤)
[交通 邮电]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共计4234.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增至180.5公里,占全省一级路的24.6%,二级公路634.7公里.沥青路面增至1414.9公里,占公路总长的1/3烟台一威海一级公路东出口段,于9月建成通车,路长9.2公里。现市区东、西、南3个出口路,已全为一级公路.一年来,新增民用汽车8000余辆,现有5,37万辆。全市公路客运量3232.9万人,旅客周转量20.9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9%、4.1%货运量2399.3万吨,货物周转量15.1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3.9%、5.6%。新设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站于11月开业,进一步方便了开发区的交通。
铁路年客运量223万人,比上年增长0.4%,货运量505万吨,比上年增长9%.在建的桃(村)威(海)铁路工程,;进展顺利。新建的烟台火车站综合大楼,已接近完工。
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448.9万吨,比上年增长29.5%。其中烟台与龙口港分别突破800,500万吨大关。客运量207.4万人,比上年增长21%。其中烟台港107,2万人。10月,首辟龙口秦皇岛客货滚装运输班轮航线,加速了两地的经贸往来。
烟台民用航空的客货运量增长显著。 客运量达6.3万人,比上年增长43.5%。货、邮、行运量800吨,比上年增长了10.8%。6月建成机场新路,长1,6公里,投资500万元,接于烟青一级公路。机场的道路交通明显改观。
联合运输事业持续发展。烟台联运总公司与民航烟台站联合开通了航空联运业务;还与烟台邮电港等联合开辟了烟台至大连(并中转东北各地)和烟台至广州的定班海运航线。全年共办理公、铁。水、空联运货物11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41.3%。共发售联运客票21.6万张,比上年增长了71%。
全市邮电部门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狠抓两个文明建设。在增加通信能力。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不断登上新台阶.1991年各项经济计划全面超额完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和邮电业务总收入实现了双过亿,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54.79%,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52~64%。:全市邮电通信建设迅速发展。年内,共改建,扩建邮电支局、所14处,新增邮储点9处,完成了烟台邮政枢纽楼分拣作业场地的改建工程;开通了牟平、蓬莱,龙口、黄城、招远5点各3000门市话程控交换机和数字微波电路,完成了长途1000路和烟台市话24分局1.2万门扩容工程,新建烟台市话21分局1.5万门程控交换机也开通投产。全市长途电路比上年增加1348条,市话交换机总容量比上年增加24249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比上年增加8234门。
市局工会被省邮电工会授予1991年度"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全国邮电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市局获全省邮电优质服务杯。
(张宜人 景兰芳)
[商业 外贸] 1991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69.7亿元,比上午增长17.86%;国合商业国内纯销售额完成34亿元,实现利税1.51亿元,分别增长19.2%和23.2%。城乡市场跃出低谷,步人比较正常的轨道。日用工业晶市场货源充裕,品种丰富,价格稳定,是1988年市场疲软以来的最好年份之一。"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城乡蔬菜副食晶市场保持了繁荣丰富的良好发展势头.控制物价工作得到加强.全市零售物价指数涨幅为5.7%,比省下达钧控制目标低1.3个百分点。全市市场建设总投资达8897万元,相当于"七五"期间市场建设投资总额的1.68倍;商业网点建设投入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
1991年全市对外经济工作各项指标均比上年大幅度增长,"大高外"经济格局初现端倪。利用外资突破两亿美元。全市共成交利用外资项目243项,总投资40489.43万美元,合同外资颧20806.6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164.9%和128~6%.实际利用外资7383.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7%.全年新投产三资企业82家、累计达183家全年共实现产值121946.58万元,实现利税9312.49万元,创汇9603.8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208%和176%。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基建投资3,7亿元,增长2.73倍;基建开工面积23万平方米,增长2,46倍;签订外引内联项目49项,创开发区建区以来最高纪录,其中利用外资项目30个,总投资4665.3万美元,合同外资额1357.8万美元;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3%。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进一步扩大,共签定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43项, 合同总金额443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64%,营业额188万美元,实现利润35.07万美元,外汇净收入70.84万美元,外派各类劳务e68人次,年末在外执行合同597人。批准到国外办企业2家,中方投资28.25万美元.批准国外企业在烟台市设立常驻代表机构10个。日本政府援助的黄海水产增养殖中心项目双方已签订事前调查协议,德国政府援助龙口电厂技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全市对外贸易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出口商品收购完成24亿元,超额17.1%完成省年度计划,超额9.2%完成国家计划,比上年增长11.31%.自营出口创汇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地方自营出口创汇9233万美元,此上午增长34.7%,分别超额98.13%和94.8%完成国家和省年度计划上缴中央外汇3598万美元,超基数114.6%。出口换汇成本由上年的5.66元,下降到5.43元。其中, 地方承包外贸企业的出口换汇成本由上年的5.76元下降到5.39元。平均费用水平由上年的6.31%下降到5.9%,全市外贸当年经营实现扭亏为盈,达到了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预期目标
(延年)
[财税] 1991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13579万元,财政支出92050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收支相抵,当年结余88万元,其中市级结余168万元。同时,预算外结余485万元,增加各种专项基金等后备资金6081万元。,财政工作在收支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保证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全年收入预算为110084万元, 实际完成113579万元, 占年度预算的103.17%, 比上年增长9.75%分项目完成情况是:工商税收完成101162万元,占预算的102.94%,比上年增长11.06%;企业。收入完成--611万元,比预算的一822万元增收1万元,比上年的398万元减少1009万元;农业税完成2806万元,占预算韵99.43%,比上年增长4.35%;农林特产税完成3068万元,占预算的94.93%,比上年增长7.57%;耕地占用税完成919
万元,占预算的87.61%,比上午下降4.96%;其他
收入完成1127万元,占预算的111.81%,比上年下降22.6%;排污费、水资源费收人完成2366万元,占预算的119.98%,比上年增长12.88%;教育费附加收入完成1463万元,以港养港收人完成1254万元。
另外,发行国债8316万元, 占省分配任务的109.6%,其中国库券6836万元,特种国债1480万元。
1991年的支出预算,为95685万元,实际完成92050万元,占预算的96.2%,比上年增长2.27%。几个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生产建设性支出15834万元,占预算的833%,与上年持平;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66482万元,古预算的99.18%,比上年增长13.71%;财政价格补贴支出9734万元,占预算的99.54%,比上年下降。37,82%,其原因,主要是国家调整粮油政策,加价款支出减少。
年内全市税务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13.1683亿元.其中工商税收入库1,0377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入库数为,1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4%,增收1.06亿元;国营企业所得税入库10464万元;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入库4769万元;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入库4023万元;省重点建设基金入库178万元;教;育费附加1464万元;烟酒专项收入20万元。
工商税收入库额占年度计划的103.43%,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收入计翅。其中按收入级次划分:中央级完成4328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2.79/o,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海关代征比计划短收大和出口退税超计划所致;省级收入完成4889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1.02%,比上年增长8.84%,增收397万元;市县级收入完成10.1162亿元,占年度计划韵103.39/o,比上年增长11.06%,增收10071万元。
全市税务部门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一手抓促产,一手抓征管,通过组织促产增收活动,为企业增加产值6.4亿元,增加利税7200万元;开展清理欠税活动,共清理入库以前年度的税款6200万元;加强税收检查,堵塞"跑、冒、滴、漏",查补税
款入库2000多万元;抓个体税收征管,共完成个体工商业户税收18994万元;强化税法宣传,提高公民纳税意识,个人收入调节税入库842.5万元,比上年增长33.03%,增收209.2万元;积极抓好涉外税收征管,年内组织涉外税收入库2776.9万元,比上年增长95.4%,增收1355.8万元。实现子生产增长,税收递增,财政收支平衡。
(董新杰 贾广进)
[科教文l 1991年,全市全面实施"科教兴烟"发展战略,扎扎实实地开展"科技进步年"活动,取得了科技丰收,共实施各类科技发展计划658项,比上年增长41%,总完成率为108%;获得科技成果310项,比上年增加15项;获得国家、省科技成果奖励50项,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推广科技成果175项,新增产值6.23亿元,利税1.16亿元。当年专利申请量368件,比上年增长21%。国家级"引进国外智力综合试点"全面实施,引进外国专家17人,派出5人。技术市场日趋活跃,登记技术合同536项,技术交易额1975.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40%。情报信息微机处理系统实现了与匡际联机。培训"星火"及各类人才10多万人次.依靠科技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农业推广了10大类54项先进技术,主要农作物品种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增产粮食2.4亿公斤,花生7654;万公斤,果晶、瓜菜、肉类和水产品.2.3亿公斤;:实施了19大农业技术开发项目,其中50万亩吨粮用开发连续3年达标,1991年亩产达1067公斤;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课题143项,获得科技成果95项,为今后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储备了技术后劲;实施星火计划118项,创产值3.5亿元,利税7000万元。工业实施技术改造249项,开发新产品677种,其中35种被鉴定为国家级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到8.3%。完成了22项"重大新产品"开发超前调研,为今后"大、高、外"工业储备了一批基础项目。实施火炬计划38项,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企业已达66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70种,年产值6.2亿元,利税1.55亿元,创节汇3000万美元。烟台科技园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8家,科技大厦正在建设中。确定了全市30家骨干企业为高新技术嫁接改造试点企业,其中7家为省试点企业。全市教育、文体、卫生、城建、环保、交通、邮电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通过加快科技进步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达到41.8%,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全市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出台了一批科技政策,科技工作体系日臻完善。
教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小学入学率达99.6%,88个乡镇实施初等义务教育,111个乡镇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初中段教育普及率达97%,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47.7%,普教与职教双轨并行局面初步形成,招生比达1:1,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当年招收本专科生4423人,接收大中专毕业生7168人,成人高教招生1302人,较上年下降62.3%。全市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民技术培训网络,脱盲率达99%,组织社会自学考试27467人次,累计毕业生7245人。社会力量办学242班,受教育者11687人。教育投入不断增加,财政支出17149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7500万元,勤工俭学收入2837万元。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建成市级花园式学校998所,50%的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仪器设备配套达部颁二类标准,市重点中学达部颁一类标准.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业务培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分别达83%、28%、36%。350人获。全国、省、市优秀教师或教育工作者称号14人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教改步伐逐步加快,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广,初中四年制教育扩大到81个乡镇的199所学校,占全市初中总数的45%。职业学校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了10大类56个专业。理顺幼儿园管理体制,从妇联移交教育部门主管。并建成3所省级实验幼儿园。督导制度进一步健全,市教育局聘请了13名兼职督学。全市有8个课题被列入国家"八五"教育科研计划,4个课题被列入省"八五"教育科研计划。
1991年,全市文化事业比较活跃。在文学创作方面共发表、出版作品250万字,其中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100余篇,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近10部.各类艺术活动丰富多彩,举办有全市专业剧团新创作剧目调演、建党70周年文艺庆祝晚会与书画展览、全国篆刻艺术展等。在各级展览与评比中,美术、音乐、舞蹈,剪纸等获全国奖18项、省级奖56硕、获大区奖2项。京剧演员王晓燕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大赛青衣花旦组最佳表演奖。文物,图书和电影工作稳步发展,举办有市近代史文物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建党70周年电影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群众文化生活健康发展,莱州、长岛被命名为省首批社会文化先进县,莱州市还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地区。文化市场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市文化部门先后制定了多种规范性文件,对电子游戏机、个体酒吧和私设的卡拉OK厅进行清查,使文化市场管理走上了依法治理轨道。
(王永波 黄亚林 詹仁中)
[卫生 体育l 1991年,全市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共完成门诊量1010万人次,收治病人韶万人次,业务总收入达2.34亿元。11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到138.62/10万,比上年下降了11.79%,婴儿死亡率为16.82%。,孕产妇死亡率为16.45/10万.在医疗市场整顿方面,初步建立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经营新秩序,制定了市医疗服务规章制度,继续推广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专家门诊、超劳业务服务及各种预防保健服务,并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农村卫生工作全面加强,全市行政村卫生室建室率达100%,其中甲级率70.5%。完成生物制品174万人次的接种任务,计划接种地四种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单苗接种率分别达到97%和98%以上.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脊灰、白喉、疟疾等疾病连续多年无当地病例发生,流脑、百日咳、乙脑发病率分别比上年下降了4.64%、55.1%和60%。卫生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好成绩,市卫生局、莱州市妇幼保健站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莱阳卫校等8个单位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另有24名个人被评为部、省级先进个人。
1991年内,全市各项体育事业也有新的进展,共向省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后备体育人材43名,输送数列全省各市、地之首。市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共获国际比赛金牌3枚、银牌5枚、获全国赛金牌12枚、银牌17枚、铜牌5枚、获全省比赛金牌92枚、银牌70枚、铜牌64枚,武玉华破1500米蹼泳和800米器泳2项世界纪录。在全国第二届城运会上,烟台市获团体总分第26名。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市常年参力D体育锻炼的人口达35%.在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中,全市有24个乡镇被评为全省先进乡镇,牟平宁海镇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学校体育进一步普及,94.3%的学校开展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达标串达90.5%,全市对外体育交流开始起步,先后接待来自美国,西班牙;委内瑞拉、韩国及台湾韵体育界人士30多人次,并成立烟台国际螳螂拳联谊会,达到了弘扬国粹和提高烟台知名度,振兴烟台体育的目的。
(张林源 刘希钦)
[人民生活] 1991年,城市居民货币收入稳步提高。全市职工工资总额达1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职工平均工资2228元;比上年增长4.2%。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951.2元,比上年增长i.63%.农民货币收入达1410元, 比上年增长10.5%,农民牧人来源逐渐由以农业为主体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食品消费向高能量、富含营养方面发展.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为885.48元,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为34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9%,城乡居民主食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4.1和2.6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方面向追求高档次,式样新方向发展,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分别为307元、91.4元,各比上年增长24.3%和23%。居住条件有所改变,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8.02平方米,辅助面积3.79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11.8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2.38平方米。住房消费的重点转向室内装饰,美化庭院,追求舒适典雅方向。耐用消费品大幅度增加,高档耐用品拥有量达到较高水平。每百户城市家庭拥有彩电92台、冰箱94台、录像机17台、摩托车3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7.9%、19%、325%、50%,农村每百户拥有彩电32台、电风扇52台、洗衣机21台、摩托车4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0%、15.5%、7.7%、33.3%。文化生活支出增加,城市居民的人均文化支出为106元、农村为63元,城市居民用于文化服务消费支出人均为96.5元,农村为36.8元,标志着城乡居民消费方面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逐步推进。
(李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