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2&rec=200&run=13

【建国后人口发展概况】 建国40多年来,全市总人口由1949年末的380.75万人增加到1990年末的
625.57万人,净增244.82万人,增长64.3%,平均每年递增1.22%。其中,农业人口由361.79
万人增至535.35万人,净增173.56万人,增长48%,平均每年递增0.96%,占总人口的比例由95
%下降为85.6%;非农业人口由18.96万人增加到90.22万人,净增71.26万人,增长3.8倍,平
均每年递增3.88%,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上升为14.4%。全市人口密度由1949年的每平方公里282
人增至1990年的463人,其中,市区人口密度由410人增至965人,芝罘区人口密度由755人增至2200人。
40多年来,全市积极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努力提高人口素质。首先,文化水平显著
提高。与1982年相比,全市总人口中受小学以上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由71.8%提高到77.2%,其中,
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由0.3%提高到1.1%,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由7.8%提高到10%,初中文
化程度人口比例由24.1%提高到32.5%,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由16.1%升到16.3%。1990年每
干人拥有的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是:小学336人,初中325人,高中100人,学11人。其次,死亡率下降,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全市人口死亡率由五;六十年代的12~21%下降到1990年的6.99%,1981年全
市人口平均寿命达71.4岁,比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30~35岁提高1~1.4倍。三是劳动技能增强,生
产率大幅度提高。1990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达215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1949年增长
12.4倍,人均国民收入1918元,增长11.8倍。
【第四次人口普查】 7月1日,烟台市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市
总人口6262556人,其中男性3162952人,占总人口l的50.51%;女性人口3099604人,占总人口的49
.49%。普查登记后的市级质量抽查表明,总户数、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四项指标的差错率
为零,总记录项项目差错率0.15%,低于国家规定的3%的质量控制标准,其他各项差错率均大大低
于国家制定的《人口普查各阶段质量控制的验收工作细则》的质量控制标准。普查登记各阶段的质量
经省级验收,全部合格。1991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授予烟台市等6个地市第四次人口普
查优秀单位称号,全市3个县市、11个乡镇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149人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111
为全省优秀普查员或普查指导员。
普查工作大致有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分的准备工作。1989年10月中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专门就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进行研究,决定成立烟台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副市长王树建
任领导小组组长。10月下旬,从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抽调的28名工作人员陆续到位,并着手开展工作。
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相继成立了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牟平县成立了由县普查办统一管理办公室
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等"实体型"的办事机构,在全省独树一帜。到1990年2月,全市市、县、乡、
村四级普查机构达916个,人员29065人。
1989年12月,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在芝罘区展开,历时半个多月。公安部门按照人口普查
的要求,在普查登记前开展了户口整顿工作。继之又进行了划分普查区、调查小区、编制地址代码工
作。
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市共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宣传人口普查28761
次,电视广播197次,电台广播445次,有线广播22228次,文艺演出1178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21126
份,专题黑板报35519块,张贴标语34万多条,放映幻灯9763场,中小学生宣传83万多人次,悬挂横
幅标语1328幅,设立咨询宣传站495个,出动宣传车4721辆次,编写简报307期,创作书画、摄影作品
1464幅。领导和群众称之为"十几年来未见的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二是扎扎实实的登记工作。7月1日,全市6803个普查区同时开始了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一广大
普查员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入每一个家庭和单位,逐人逐项询问登记,认真填写每一张调查表。各级
普查办公室深入登记现场检查指导,严把普查登记质量关。此外,还狠抓对流动人口的清查、补漏工
作。全市共出动普查工作人员。11592人、公安干警2764人,治保干部和民兵3861人,调用车辆648部,
对全市4995处车站、码头、旅店、桥洞、空楼房等进行清查,共查出了应登记的流动人口1730人,并
发给"已登记证明卡",同时还查处了11名违法犯罪分子,解救被拐卖妇女1名。普查登记初战告捷后,
各级普查机构立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复查工作上去。从基层开始,逐级对普查表进行自查、互查、议
查。其次,重点抓好出生、死亡人口的复查、补漏工作。各县市区着重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是
到医院、保健院、肪疫站等单位了解出生情况,重点查清出生后不久即死亡的婴儿数。经过10天艰苦
细致的工作,全市共查出出生后不久即死亡的婴儿1062名。其二是到火化场抄录所有死亡人员的名单,
重点查清外地人员在烟台居住一年以上的死亡人员。经过对出生、死亡人口的复查补漏工作,全市已
普查登记的出生人口比摸底数多12817人, 死亡人口多5351人, 1989年出生人口比公安统计年报多
7714人,死亡多1625人,做到了出生、死亡人口的不重不漏。
三是快速的手工汇总工作。手工汇总是将人口普查的主要数字,采用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的方法,
及早提供社会使用,是准备工作、普查登记之后的第三阶段工作。市普查办及各县市区也相继制定了
实施方案,规定了手工汇总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等问题,强调了以普查区为
单位的调查小区之间的互相审查,提出了必须坚持"五必须、五不准"和"四个平衡"的原则,即手工过
录必须在乡镇一级集中进行,不准由普查员独自分散进行;必须在过录前对普查表进行认真复查,不
准未经复查,仓促上阵;必须两人一组,不准一人进行汇总;必须将过录表的主要数字与公安统计年
报逐户核对,不准未经核对就进行汇总;发现问题必须查清原因,据实更正,不准搞人为的调整;"
四个平衡"是;各表内的项目之间平衡;过录表与汇总表平衡;过录表与普查表封面平衡;各所辖单
位数字与全辖汇总的数字平衡。注意严把过录汇总关,确保过录汇总的质量。并采取会审汇编的方法
搞好逐级汇总。
四是认真细致的编码工作。编码属人口普查第四阶段的工作,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前提。各县市
区成立了编码专业队伍,制定了编码工作方案。市普查办公室制定了《烟台市第四次人口普查编码工
作实施方案》,对各县市区编码骨于进行了3天的专业培训。同时,还采取了加强质量控制、反复检
查、逐级验收、短线反馈、奖罚严明等措施,保证了编码工作的质量。
五是严密的数据处理工作。1990年6月,市普查办数据处理组的7名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到位,9月,
完成了48名数据录入人员的选调、培训工作。9月20日开始,按照国家统一编写的计算机汇总程序,
至11月8日,完成了10%人口普查资料的数据处理工作。全部普查资料的数据处理将在1991年6月完成。
六是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11月23日,市统计局发布了《烟台市第四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第l
号公报》,至12月,共发表了5次公报。12月编印了《烟台市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的小册
子发至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结束后,将印发内容丰富的《烟台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
料》,并进行深层次的专题分析研究。
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乡镇一级人口普查工作于1990年结束,县市级人口普查工作将于1991年结
束,地市级人口普查工作将于1992年结束,结束之前将要继续完成档案整理、资料交接等善后工作。
这次高质量的全市人口普查工作,基本经验有4条:领导重视是关键,宣传发动是基础,队伍精
干是前提,"质量第一"是核心。
(李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