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2&rec=164&run=13

【1990年综述】 年内,全市共实施科研开发计划472项,总经费2854.4万元。科技计划总完成率达
107.6%。取得较大科技成果29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5项,国内首创及填补国内空白的65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20项,获国家、省奖励43项,列全省各地市之首。专利申请305件,比上年增长
21%,实施专利165件,累计专利申请1.073件。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获国家批准实施"引
进国外智力综合试点",年内承担引进项目19个,引进外国专家22人,外派出国培训21人。科技进步
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全市大面积推广了47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实施了十大
农业综合技术开发和一批科研攻关项目,增产粮食5亿公斤,花生2500万公斤,果品1500万公斤,水
产品1000万公斤。全市在工业企业共安排实施科研开发课题290项,推广科技成果27项,制订发布了
《烟台市技术进步先进企业评选办法》,开展了"重点新产品开发超前调研"。全市103个"科技兴厂示
范企业"基本建立健全了技术进步运行机制,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组织实施国家、
省星火计划项目62个,创产值2.48亿元,利税4960万元,创节汇1700万美元,促进了3个地方支柱性
产业、2个星火产业集团、1个星火密集区(蓬莱县)的发展。年内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实施国家、省火
炬计划28项,建立了烟台科技园,并被省政府确定为首家高技术开发区。全市开发高新技术产品55种,
产值达4亿元。在推动科技长入经济的同时,全市注重科技体制的改革创新,突出抓了科研机构内部
改革和放活科技人员,民办科技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科技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管
理逐步走上法制轨道。市科委组织力量,在深入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市"八五"期间科技
发展计划纲要及配套计划、规划。12月,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科教兴烟动员大会,确定1991年为市"
科技进步年",标志烟台市科技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钟锦芳 王贵春)
【市科教兴烟动员大会】 市委、市政府12月29日召开,在市政府礼堂设中心会场,各县市区设分会
场。市委、市纪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机关干部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负责
人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代表l万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杜世成主持,市委书记陈
建国讲话,题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烟台的全面发展和振兴而奋斗》;市
委副书记巴忠鼎、王军民,分别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决定,和关
于科教兴烟的决定。大会动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科技、教育在经济和社
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烟发展战略,大力开展1991年"科技进步"活动,真正把经济与
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为全面振兴烟台、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
个翻番而努力奋斗。大会最后向125名科技拔人才和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授奖。
【市政府"科技日"】 为提高领导层的科技意识,加快科技兴烟发展战略的实施,3月,市政府建立
了"科技日"活动制度,并确定3月29日为市府首次"科技日",以后每两个月一次。由市科委人员及有
关专家向市长,秘书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讲授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动态趋势、科技兴烟战略构思
以及电子、家电、机械、农业各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对策意见。年内已举行"科技日"4次。在年底召开
的全市科教兴烟大会上,"科技日"制度得到肯定,市府决定1991年在市、县两级政府中继续开展。
(王贵春)
【科技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加强和充实市、县两级科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全市197处乡镇
普遍建立了乡镇科委,配齐了科技助理员,79处乡镇招聘了科技副乡镇长,146处乡镇建立了农技推
广综合服务组织,占乡镇总数的74%。村级科技管理服务组织发展迅速,全市有5502个行政村成立了
科技综合服务队和村级科技领导小组,并配上了村委科技副主任,占行政村总数的83.2%,从事农
业科学实验的农民技术员3.15万名,拥有各类试验田17.17万亩,试验室1.1万间,科技示范户3.
63万户。 全市有技术承包集团113个,参加技术人员1759人,承包面积126.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17.2%。建立民办农业科研机构45处,通过技、农、贸一体化的形式,对农业生产实行科研、开发、
经营综合服务。全市101个大中型企业全部落实了总工程师或技术厂长技术负责制,并设立了总工办
公室和技术开发机构。
(孙克正)
【烟台市科技园】 为促进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5月,市政府下达《关于兴办烟台市科技园的决定》。
7月,省政府下文确定烟台市科技园为首批省级高技术开发区。科技园设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
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八五"期间首批开发10万平方米,作为科技园的起步区,兴办高新技术企业20
个,将已纳入国家"火炬"、"星火"计划的市高技术项目引入科技园;"九五"期间完成全部建设,创办
高新技术企业60个。全部工程完成后,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8亿元,利税3.6亿元,出口创汇产品占50
%以上,外向型企业占80%以上。届时,科技园将成为全市高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产业基地。科技
园把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技术领域作为发展的重点,并将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制定优惠
政策,吸引国内外有关单位前来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园内高新技术企业将在贷款、税收、土地使用、
工资奖金、人事管理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有关部门制定了《烟台科技园发展纲要》、《烟台科技园
高新技术企业核定审批办法》和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已认定12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发
了15种高新技术产品。
(王毅)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年内,市县两级40处独立科研所普遍落实了所长负责制或所长任期目标
责任制。在经营管理上,实现了人员优化组合、课题招标、指标到人的承包管理,并对内对外开展有
偿服务制和按劳分配制。全市新建科技开发企业51处,科研所科技开发实体22处,合资企业5个,取
得科研成果46项,转让技术230余项,技术投入680万元,共有5个科研所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省改
革试点单位莱州市、烟台市农科所、烟台木钟厂科研所年底全部通过了验收,并获得省改革试点银牌
奖。市科技情报所的一所两制试点,市机械工艺所的科工贸一体化试点,市化工所的核减事业费的试
点等都取得了实效并推动了面上改革的深化。
(孙克正)
【菜州市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点通过验收】 9月,经省科委验收确定,莱州市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
点达标合格,被授予试点奖。该市自1987年试点以来,莱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
领导,实施了"科技兴市"发展战略,制定了科技"双放"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引进外地人才1600多名,
招聘科技副市长3名,科技副乡镇长5名。29处乡镇普遍成立了乡镇科委,乡镇科技组织发展到159处,
村级科技组织1478处,民办科研机构36处,培训各类人才10万余人次。全市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60余
个,在全国28个省市推广种植,并在全国首次出口玉米良种55吨。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创办的莱
州市玉米研究所培育的"掖单13号"亩产达到1096.19公斤,"掖单2号"在全国累计推广使用l亿多亩,
增产粮食50多亿公斤。全市初步建立了科技进入企业的运行机制,3年中取得优秀科技成果88项,推
广新技术65项,专利申请79项,签订技术合同119项,建立了10个"科技兴厂示范企业"。莱州市科委
加强自身建设,创办的科技实体3年中创收500多万元,连续3年被评为莱州市机关先进集体和省科委
系统先进集体。
(温培杰)
【烟台市农科所改革试点达标】 6月,在全省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总结表彰会上,该所的改革试点经
验得到省科委、省纪委、省体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获得"三委"颁发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奖。
1987年该所开展试点以来,在领导体制上实行党政分开,建立了以所长负责制为中心的业务行政指挥
系统,加强了党委的政治领导和保证监督作用。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了以"破三铁"(铁工资、铁交椅、
铁饭碗)、"立两制"(新的劳动人事制和分配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
有组织地进行了逐级聘任和优化组合的双向选择。在分配制度上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根据人
员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工作实绩进行定量评分考核并与报酬挂钩。在财务管理上推行了新的会计制
度,建立了完全核算制。在科研生产上全面推行了承包责任制。通过以上改革,充分调动了全所科技
人员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了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步伐,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该所连续3年被评为市先进科研单位和文明单位。
(王福斌)
【中国发明协会第二届全国代表会议】 6月26~28日在中国专利局烟台专利干部进修学院召开。各
省、市、自治区发明协会及部分省、市、自治区科委和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烟台市市长杜世成到会对代表到烟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烟台市矿产资源、工农业基本概况及风土
人情,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兴趣。大会通过了全国发明协会工作报告、基金工作报告及财务工作报告,
选出了以武衡为会长、李沛瑶、高卢麟、张铁铮等为副会长的第二届全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会。莱州
市科委副主任、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当选为本届全国发明协会委员。
(张世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