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5&rec=93&run=13

【概况】2005年,全市农机总投入27.6亿元,农机总值达到43.3亿元,总动力达到67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1.2万台、172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5万台;各类机引配套机具保有量达到24.9万部;农用运输车保有量达到18.6万辆;联合收割机达到3634台。全市机耕地面积达到334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0%;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18千公顷、188千公顷,占种植面积的58%和34%。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6.7亿元,其中纯收入7.1亿元。

【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提出了建设八大农机化技术创新示范区的工作目标。即花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示范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区、果蔬生产管理机械化示范区、旱作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设施农业温室大樱桃机械化示范区、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示范区、葡萄生产机械化示范区。依托示范区建设,筹备召开了全市玉米机械化收获暨保护性耕作现场会,邀请了山东玉丰、福田重工、中国一拖等国内12家生产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型拖拉机及大型耕作机械的骨干厂家参加了作业演示。引进推广、研制开发了葡萄施肥、喷药和埋藤机械,大姜收获机械,以及气肥增施、温湿度控制等设施农业装备,使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市共完成玉米机播47.5千公顷,机收15.7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16%;花生机播50.4千公顷,与上年持平,机收15.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机电灌溉面积达到317.9千公顷,机械植保面积189.9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30%。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共完成机械化深耕深松160.3千公顷,占机耕作业面积的48%;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15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

【农机购置补贴】全市共争取省以上购机补贴及创新示范项目资金3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30万元,省财政230万元。加上市财政的200万元,补贴资金总额达到560万元,为历年来最高水平。补贴资金直接拉动农民投入3000多万元,全市农机总投入达到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广大农民投资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争先恐后报名购机,报名人数与补贴机械限额比例最高的县市区达到10:1。大型农业机械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全市新发展各类大型农业机械1300多台套,其中,新增大型拖拉机34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4台,小麦联合收获机328台,均为近年来最大增幅。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了《烟台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标准》,对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筛选了部分服务组织及专业户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培育农机服务“龙头”组织。农机补贴资金的发放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重点向专业化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作业公司和农机作业专业户倾斜,在同样条件下,农机合作组织优先安排补贴。到年底,全市新改造培育符合建设标准的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135个。全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27.4万个,其中,农机户27.2万户,农机作业专业户1.6万多户。莱州西由农机服务合作社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在市政府召开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验交流会议上做了书面发言。

【农机安全生产】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农机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以拖拉机专项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宣传,严格执法,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共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6400多份。出动宣传车180台次,印发安全知识宣传材料8万多份,受教育人数达到26万人次。共检查拖拉机等农业机械59000台次,纠正违章行为3600多起。拖拉机年检率、驾驶员年审率均达到95%以上。全市共建成农机安全示范县3个,农机安全示范镇21个,农机安全示范村1980个。

【农机跨区作业】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进一步提高。作业领域从小麦机收向玉米机收和三秋耕整地等领域拓展,作业方式也由单一的机收作业向“一条龙”作业模式发展。由农机合作组织开展的三夏小麦机收、秸秆打捆和玉米机播“一条龙”作业和三秋玉米机收、机械耕整、小麦机播“一条龙”作业模式,既方便了农民群众,又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玉米机收跨区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招远农机专业户陈旭茂带领一个机组远赴吉林开展作业,首开烟台市跨省玉米机收的先例。据统计,2005年,全市参加跨区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10000多台,跨区作业总收入1.5亿元以上。

【农机市场管理】各级农机部门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对全市农机生产、销售和维修三大市场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不法行为,努力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严格对农机销售和维修单位的“三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充分发挥各级农机投诉机构的作用,及时帮助农民协调处理农机产品质量方面的投诉,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2005年,共受理农机投诉案件5起,处结率达到100%,涉及金额20多万元,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万元。

(杨先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