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烟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5&rec=273&run=13

郭显德在烟台
  郭显德(1835~1920)外国名字为亨特·考尔贝德(HunterCorbett),美国宾夕法尼亚人。1860年毕业于美国捷弗森大学。1862年秋入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神学院,后受美国长老会派遣来华传教。郭显德夫妇于1864年3月到达烟台。到烟台后,克服了语言、居住、生活、疾病等种种困难,逐渐的适应烟台的生活习俗,创建了烟台长老会,首任牧师。1920年病逝于烟台,郭显德在烟台度过了56个年头。
  郭显德为烟台的公益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发展教育。1866年12月在烟台创办文先小学(男校)和会英小学(女校),这是烟台开埠后首创的新型学校,除设立圣经课外,还开设数学、史地、化学、英语等,传授西方科学文化知识。1886年郭显德又用募款扩建校舍,设立中学。1896年“文先”、“会英”两校合并成立会文学校,校内设寄宿生宿舍,盛时中小学生达200余人。郭显德逝世后,该校与实益学馆合并,定名为私立烟台益文商业专科学校,即今烟台二中前身。在郭显德的支持下,其夫人苏紫兰在毓璜顶创办烟台第一个幼稚园,每学期收学生六、七十名,1919年又增设了师范训练班,培养幼儿园师资。郭显德还在中、美助手帮助下,先后在福山、牟平、栖霞、莱阳、海阳、即墨、胶州及烟台创办小学共40余所。(二)创办医院。郭显德在烟期间,由他的夫人苏比兰于1890年在毓璜顶开设了一个小型诊所,既为传教士服务,也为烟台当地人开药治疗。但郭显德并不满足,深感创办一所医院之必要,于是在1906年回美国休假时,向美国长老会提议,并找到刚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科毕业不久的奥斯卡·嵇尔思医生(Dr.OscarF.Hills)寻求帮助。1908年嵇尔思夫妇被美国长老会派到烟台筹建医院,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14年建成毓璜顶医院,嵇尔思为首任院长。医院分南北两楼,约300余间、90张床位,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耳目鼻喉科、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三)创办博物院。1875年郭显德由在烟台的广东富商李载之资助,购买了位于当时烟台云龙街与同乐街之间的一处房舍创办起“博物院福音堂”,计平房27间,楼房10间。该院属自然博物馆类,藏品及陈列品从各方购得,共分三部分:太平洋底所产珊瑚、藻类及矿产等;各种动、植物的标本;近代科学仪器。博物馆进门处安装有旋轴计数器,以记录每日前来参观人数。据1936年教会报告记载:博物馆年参观者约7.5万至10万人次。新编《山东省志·文物》卷称,这所博物院是山东境内第一个博物院,也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院之一。(四)赈灾济贫。据史料记载,郭显德在烟期间,参加较大规模的赈灾济贫活动有两次。第一次是1876年,黄河发大水,致使小清河决口,老百姓遭难。在郭显德等的主持下,在美国募捐一万美元,并亲临灾区现场放赈救灾,长达6个月,涉及村镇380个,被救济的人数约3.2万人。第二次是1889年,山东虫旱两灾并生,郭显德参加募捐共集款20余万银元救济灾民,救济期长达10个月,村镇400余处,受惠者5万余人。民国以后,还有类似灾年救济活动。
  郭显德在烟台从事社会公益事业长达半个世纪,成绩突出,受到当时美国社会和中美两国政府的赞誉。1886年美国捷弗森大学授予其神学博士学位,1902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授予其法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被选为纽约长老会总会主席,1907年在白宫受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接见。1913年,民国政府颁发给郭显德“双龙嘉禾”奖章一面。

徐镜心的革命活动
  徐镜心(1873~1914)又名文衡,字子鉴。黄县(今龙口市)徐家村人。5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青少年时期即以品学兼优、胆识过人而名扬乡里。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屈膝媚外,北洋海军覆没,徐镜心极为震惊,遂萌发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政治改革的思想。1903年他东渡日本,考入福田大学政法科攻读法律。是时,国内反清民族运动日益高涨,会党暴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留日学生创办的《NFDB3书》、《钟声》、《猛回头》等进步刊物,抨击时政,倡导革命,对徐镜心影响很大。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徐镜心被委为山东主盟人。在其主持下,山东籍留学生有50人加入了同盟会。
  1906年徐镜心回国,在友人协助下,创办了烟台东牟公学、端本女校,专门招收爱国青年,发展同盟会员进行革命活动。1907年徐镜心应友人之邀赴奉天,任《盛京时报》主笔。是年夏,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志士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徐镜心利用舆论阵地揭露清廷腐败,鼓吹革命,倡建共和。还秘密结识了杨国栋等一批富有正义感的绿林好汉,为推翻关外总督,建立东北根据地作准备。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徐镜心与丁惟汾等在济南联络同盟会员积极响应,迫使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但孙宝琦表面宣布独立,暗中却与清廷互通气息,出卖革命,山东独立不足20天即被撤消。徐镜心被迫出走,至上海拜会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授权徐镜心继续领导山东革命。在徐镜心离开烟台期间,烟台同盟会员于11月12日武装举义,先后占领道台衙门、都督府、海防营等,惊走道台徐世昌,临时推举舞凤舰舰长王传炯为司令,宣布烟台独立。王传炯是个骑墙派,暗中排挤革命党人,与山东巡抚孙宝琦遥相呼应。徐镜心到达烟台后,立即组织“北方共和急进会”,佯推王传炯为都督,而由革命党人接任司令,剥夺其兵权。王传炯此时宣布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扬言要处决徐镜心,消灭“共和急进”。幸有同情革命的日本友人桑名贞治郎和仓谷箕藏等从另斡旋,徐镜心才幸免于难。
  是时,有数百名参加关东举义的散兵云集大连,徐镜心得悉后,立即从海路北上,去大连搬兵。随去的同盟会员邱丕振慷慨解囊,购置了足够武器,在连承基的协助下,很快将队伍招募齐备。1912年1月5日,徐镜心、连承基等率五百余士兵乘日“输永田丸”和“龙平丸”号向登州进发,乘夜色登陆。生俘水师统领王步青,攻占老柏山炮台,登州府文武官吏数十人同时投降,一夜之间光复登州。次日晚成立革命军政府。同盟会员孙丹林推举徐镜心为都督,徐镜心谦辞曰:“连承基、邱丕振都有一定的民众基础,我们不要忘记孙中山先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教诲”,坚辞不受,结果选举连承基为都督,徐镜心副之。革命军攻克登州后,徐镜心提议:清政府已奄奄一息,革命军应立即西征,直捣济南。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徐镜心被选为国民党山东支部理事长,年底当选为国会议员。翌年春,徐镜心进京就职,偕同刘冠三走访袁世凯。袁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民国由先生缔造,由先生振兴。前程似锦,端在人为……。”徐镜心进言道:“总统,应是公仆,国民才是主人……,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袁世凯听后,沉默良久说:“昔闻子鉴,今闻子鉴矣!”而后授意以甘肃都督一职为饵,诱徐镜心就范,徐不为所动。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害,徐镜心在《泰东日报》著文,痛斥袁世凯倒行逆施,力逼查办凶手,以谢国人。袁世凯一心复辟帝制,国民党人群起抵制而惨遭迫害。亲友们都为徐镜心的处境担心,劝他出京暂避,他不以为然,表示要在北京继续进行讨袁斗争,并做好了牺牲准备。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3月4日,指示军法处密造伪证,将徐镜心逮捕下狱,严刑拷打十余次,终不可夺其志。4月13日,徐镜心英勇就义,时年41岁。

叶剑英元帅在烟台鉴赏古书画
  1979年8月,叶剑英元帅来烟台疗养,住在东山宾馆。一天,烟台专署办公室王韶华副主任来到博物馆对时任馆长史征夫说:“叶帅很想鉴赏博物馆收藏的古书画,但因年事已高,行动不适,能不能由你挑选一批精品,运往叶帅住处?”史征夫说:“可以”,于是史征夫便精心挑选了明、清时期二级以上书画珍品53件,装入特制的文物专用箱内,做好了准备。
  8月24日上午,专署派专车把这批书画珍品运到东山宾馆,史征夫也同车前往。车停在8号楼前,史征夫和工作人员下车把装书画的箱子搬进楼内。这时只见叶帅在张爱萍将军的陪同下走了出来,史征夫一见到叶帅,心情有点紧张,叶帅可能看出他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便把右手向他伸来,史连忙双手握住叶帅的手激动地说:“叶老您好”。叶帅问史:“你贵姓?多大年纪?”史回答:“免贵姓史,68岁。”叶帅紧握他的手和蔼地说:“史老你好”。史一听叶帅称他“史老”,真有点受宠若惊,寻常之人怎能让党和国家领导人称“史老”,况且叶帅还比他年长14岁呢,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
  接着开始鉴赏书画,叶帅看得非常仔细,先展开近看,再挂到墙上远看。当看到沈南苹的《梅花锦鸡图》时,叶帅说:“沈南苹的画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便向叶帅介绍:“沈南苹是浙江人,擅长花鸟画,雍正年间,曾受日本国王之聘,在日本住了三年,对日本画坛颇有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叶帅听后点了点头,高兴地说:“作为一个地区博物馆,能收藏这么多精品,很难得啊!”当展开唐寅的《灌木丛篁图》时,叶帅特别兴奋,看得十分入迷。史征夫向叶帅汇报了这幅画的流传经历:“这幅《灌木丛篁图》,是唐寅成熟期具有独创风格的作品,书画专家鉴定为一级品。原为掖县(今莱州市)大户赵家藏画,赵家先人赵焕,明嘉靖44年进士,万历14年曾在南京任右都御史,此时距离唐寅谢世只有60多年,赵焕便在唐寅的家乡获得这件传世精品带回掖县家中,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该画历尽沧桑,破损严重,1963年被烟台地区博物馆收藏,后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揭裱修复,才使这幅国画精品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叶帅说:“你们烟台收藏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书画精品,说明你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
  53件书画精品,叶帅看了整整两天,直到第二天下午五点,才全部看完。两天来,史征夫一直陪在叶帅身边,聆听叶帅对文物工作者的教导,最后叶帅反复叮嘱史征夫:“一定要好好保护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指示烟台地区领导:“要关心、支持文物保护工作。”
  叶剑英元帅虽已离去,但他老人家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地印在史征夫的脑海中,他老人家“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教导,将永远激励一代代文物工作者为之奋斗下去。
  (原烟台地区博物馆馆长史征夫口述,王焕理整理)

责任编校:王锡东

·小资料·
吕海寰
  吕海寰(1843~1927)字镜宇,掖城(今莱州市)西南隅村人,清末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历任工、兵、外务部尚书等职、“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到“大清红十字会”直至中国红十字会的会长;著有《奉使金鉴》60卷,补辑40卷《庚子海外记事》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