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5&rec=208&run=13

【推进药品放心工程】2005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扎实推进药品放心工程,深化“药品质量千里行”活动,抓好农村药品、医疗机构制剂、特殊药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邮售假药、非法回收药品等7个整治重点,开展专项检查。药监部门采取异地交叉检查、突击检查等方法,共出动执法人员13353人次,检查涉药单位7482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400起(其中制售假药案件83起,制售劣药案件206起),取缔无证经营32户。对查获的260余万元过期和假劣药品进行集中监督销毁,药品市场秩序和药品质量明显好转。全市对2100批药品抽验结果显示,生物、生化、化学药品合格率为99.1%,中成药合格率为96.9%。
  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年内全市批准开办药品零售企业586家,核准非处方药专营店251家;新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家、经营企业133家,对259家经营使用特殊药品单位进行清理整顿,逐一签订责任书。对全市药械生产、经营单位通过GMP、GSP认证进行全面规范。通过整顿,48家企业被取消药品经营资格,31家企业因不符合新颁布的特殊药品管理条例被取消二类精神药品零售资格,2家药品生产企业、7家医疗机构制剂室因整改不力停发许可证。
  强化日常监管工作。全市药监部门根据辖区企业数量和监管任务,结合地域经济、交通等因素分区、分片、分环节抓好日常巡查,对74家违规经营和使用药械单位实行重点监控。加强药品技术监督,增强抽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市共抽验药品2624批次,对药品生产企业、县级以上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抽样覆盖率达100%,对诊所、药店监督抽样覆盖率达95%以上。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责任制,实行每季度通报制度,全年共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400份。
  抓好安全用药主题活动。在全市主要社区开展以“清理家庭小药箱,安全用药保健康”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有近2万名市民主动缴出了家中过期失效药品,仅市区就回收过期失效药品2000多个品种、3.18多万盒(瓶),并集中公开销毁。在文化广场举办“为您饮食用药安全保驾护航”、“远离毒品 关爱健康”、“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公益宣传活动,丰富群众安全用药知识,增强其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销毁过期失效药品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年内烟台市被列入全国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试点城市,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实施“八个一”工程,即掌握一本家底账、编织一张监督网、建立一套工作制度、探索一套监管模式、打造一个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统一食品信息发布、抓好一批诚信试点,优化资源配置。市县两级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市与县、县与乡镇普遍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初步形成综合监管、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市协调委员会制定下发食品专项整治方案,组织有关部门重点开展辣椒制品、水产品、工地食堂、食盐、儿童食品、乳制品、农村市场等十几个专项整治,对“五一”、国庆节期间和旅游旺季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全市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投诉和重大事故。全市向社会发放《食品安全状况调查问卷》35万余份,联合新闻媒体开展“我为食品安全献一计”金点子活动;在媒体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专栏,发布各类信息180多次;联合有关部门公布2005年食品安全5件实事;受理群众来信、来电2200多件次,协调查处群众举报食品案件5起,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

【农村“两网”建设】药品供应网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支持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骨干企业参与农村药品配送。全市100%的乡镇驻地均设立了零售药店,40个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药品代购分发,104个乡镇和2380个村实现药品直接配送,96.9%的行政村完成药品供应网络建设。药品监督网络依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向村一级延伸,在福山试点的基础上推广借助计生管理网络构建农村药品监督网的做法,设有监管机构的县市区在乡镇一级的监督管理网络基本形成,未设监管机构的三区一县监管工作也安排专人负责。全市共聘请乡镇协管员949名,村信息员5757名,有91.5%的乡镇和96.3%的行政村构建了药品监督网络,初步消除监管盲区。

【医药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全市强化涉药单位的自律意识,把诚信教育纳入药品监管的各类培训规划中,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走访座谈等形式,培育以“讲诚信、创名优”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把诚信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强化刚性约束。为全市40家药品生产企业、1616家药品经营企业、1031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6038家医疗机构建立了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凡发现有违法生产、经营等不诚信行为的,在严处的同时,记入档案,并将该企业列为监管重点。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包材”企业实行诚信等级管理和违规计分制,企业的诚信等级经考核认定后予以通报。与市文明办共同开展“药品质量诚信单位”评选活动,从近万家涉药单位中评选出48家“药品质量诚信单位”,隆重表彰,强化典型带动作用。对当选单位进行动态监管,凡发现有违法违规经营、弄虚作假、失信于民的,一经查实,取消称号。

【建立药品联合打假机制】全市初步建立起部门联动、联合打假的工作机制,全方位整治药品市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门联合,对医疗机构制剂质量和特殊药品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与公安部门联合行动,使涉案金额近20万元的“人血白蛋白”假药诈骗案等26起大要案得到及时查处;与邮政部门联合行动,对邮售假药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先后调查可疑药品邮件100余批,查获制造邮售假药案件3起,涉案价值7万余元;与工商部门协作,整顿和规范药品广告发布行为,先后移交违法药品广告案件391起;与知识产权局联合,开展打击假冒名、优、新药品专项行动,保护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与外地药监机构密切联系,制发协查函48件,以协查结果为线索,使16起跨区域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得以突破。
【推进GMP和GSP认证】年内,市药监部门对认证工作逐一落实责任人,定期深入企业现场服务,提供政策和技术指导,争取国家认证中心派员多次来烟对认证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全市“两P”认证共投入改造经费近10亿元,已有595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GSP认证,26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并有1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提前通过认证。积极引导难以通过认证的企业走兼并联合、引资嫁接之路,先后使9家企业起死回生。以换发许可证为契机,对已通过认证企业普遍进行跟踪检查,巩固GMP、GSP认证成果。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年确定20个医药生产企业为重点帮扶单位,在立项、审批、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便捷服务。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市药监局创办了《药品生产信息简报》,为企业提供法规政策、新药转让、合作委托等信息390多条。全市药品生产企业已申请注册商标185件,申请国内外药品专利保护111项,有19个品种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全市申报各类新药131种,取得新药证书78个,其中麦得津制药公司研发的世界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恩度”获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证书。市中大生物药业公司研发的抗艾滋病新药F-苷肽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宏远氧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承担了神州5号、神州6号飞船模拟返回舱的部分研制生产和搜救演练任务。烟台市高压氧舱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打造医药经济支柱产业】年内全市把生物制药、传统中药、药品物流作为医药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大帮扶力度。重点培育以麦得津、绿叶制药为龙头的生物药剂基地,以中亚药业“三鞭”系列产品为主导的传统中药生产基地,以瑞康药业2.5万平方米配送中心为纽带的药品物流配送基地,努力把三大基地打造成全市医药经济的“隆起带”。以麦得津抗癌新药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制品和生化药品已上市;中亚药业“三鞭”系列产品二次开发进展顺利,中洲制药等企业新产品研发已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项目;瑞康公司2.6万平方米的现代药品物流配送中心一期工程库房和办公楼已完成内部装修。2005年,全市医药经济总量达到64.8亿元,同比增长54.9%。

【机构与队伍建设】年内各县市区纷纷成立食品药品监管局。1月13日,莱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挂牌成立。1月18日,招远、龙口、栖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挂牌成立。1月20日,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牟平区分局挂牌成立。1月21日,蓬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1月26日,莱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挂牌成立。1月27日,海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1月28日,福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挂牌成立。
  全市注重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全年共举办从业人员培训班30期,参训人员6000余人次,703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512人取得从业药师资格,3737名药品从业人员通过药工职业技能鉴定,持证上岗人数居全省首位。

11月7日,市文明办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新闻中心举行药品监管工作新闻发布会暨药品质量诚信单位授牌仪式。

(禹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