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综合防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5&rec=192&run=13

【概况】年内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紧紧围绕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地震综合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烟台地震监测中心台被评为全省文明台站。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获全省第一名,地震综合防御全省评比第三名。

【震情】据烟台地震台网测定:年内烟台地区共发生2.0级以上地震27次,其中3.0级以上8次。陆地最大地震为9月28日海阳西部(N36°51′,E120°37′)2.4级地震,海域最大地震为5月9日烟台东北海域(N37°37′,E121°50′)4.5级地震。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十五”规划,在莱阳、莱州、蓬莱、龙口、牟平、海阳、招远、栖霞等地开展了数字化地震遥测台、强震台和骨干宏观监测网点的建设。年底,烟台GPS卫星定位观测站建成。

【地震应急】1月18日,威海市乳山发生ML4.3级地震,烟台市海阳留格庄镇有5个村震感强烈,700余间房屋受到轻微损坏,部分房屋出现山墙、隔断墙、天棚、门楼等裂缝情况,个别烟囱震掉,个别人家家电摆放不稳掉落。5月9日,牟平东北海域连续发生ML4.5级、ML4.3级地震,牟平区、莱山区、芝罘区、福山区有明显震感,栖霞、莱阳部分人有感。震情发生后,市地震局迅速派出了地震现场工作队和宏观考察组,架设流动台,跟踪监测震情;及时判定地震趋势报告市政府,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不会有较大震情发生,社会公众情绪稳定。5~6月份全省“地震应急期”期间,市地震局对各项观测数据实行加密报送,并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市地震局先后两次被评为全省地震应急先进单位。地震现场流动台两次被评为全省先进流动台。

【地震安全性评价】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条例》,进一步加强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的力度。对重要工程、超高层建筑、生命线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通过地震安全评价,提出抗震设防要求。年内,先后对烟台市广播电视大楼、烟台二中南校区、天鸿大厦、银都广场、中石化天然气干线、招远体育场等重大工程项目场址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

【防震减灾宣传】一是通过因特网、电视、报刊、发放《地震科普》小报、宣传手册、明白纸、张贴橱窗等,开展日常宣传。二是3月1日防震减灾法颁布纪念日、“安全生产月”、“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期间,通过开展街头现场咨询和地震科学知识下乡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年内共发放各类地震科普宣传材料8万余份,开办培训班2期,培训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骨干50余人次。三是充分利用地震事件发生后公众对地震知识关注度较高的特点,适时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2004年底印尼海啸事件后,在烟台防震减灾信息网上发布“12·26”地震和海啸的信息动态和相关知识,回答了读者关于“山东沿海是否会发生海啸”的疑问。1月18日乳山4.3级和5月9日牟平东北海域4.5级、4.3级有感地震后,鉴于震感范围波及较广,市地震局在次日的《烟台晚报》、《今晨6点》发布了震情信息和防震避震知识,没有发生地震误传、谣传。

(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