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5&rec=188&run=13

【概况】中国航天驻烟五一三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建所40年来,曾先后参加中国导弹的发射试验任务,参与了中国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遥感卫星、返回式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现代小卫星等多种应用卫星以及“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研制工作,研制了近3000台套设备,基本覆盖了中国自行研制的所有卫星、飞船项目,均圆满完成了任务。
  五一三所是山东省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研制的唯一单位。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承担了飞船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的机构系统以及舱内十几个分系统中每船60余台套设备的研制任务,涉及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热控、数据管理、乘员服务、测控等多个系统,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所近40年来,共有90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及航天重大国防科研成果奖。五一三所还在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通信卫星和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嫦娥”工程等重大工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前期研究和研制工作。
  为适应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形势,在烟台市的大力支持下,五一三所正在建设烟台航天科技园区。该园区是国家重点国防技改工程,也是烟台市重点引进项目和形象工程。新园区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该所研发能力和批生产能力。

【参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工作】2005年10月17日,随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出舱,中国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五一三所研制的所有设备经受了空间条件下的严酷考验,均正常工作。其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中,有70%的电子设备出自五一三所,这些设备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其他设备一起,为航天员在太空工作与生活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结构与机构系统中该所研制的气、液路快速断接器,则是飞船各舱间连接与分离的关键机构,直接关系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及飞船的成败。该设备的可靠连接与成功分离,为飞船运行和安全返回提供了保障。

【参与第21、22颗返回式卫星研制工作】2005年8月,中国先后发射了第21、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五一三所承担了卫星遥测、热控等多个重要分系统相关设备的研制工作。遥测分系统是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星上遥测数据的收集、传输,用来判断卫星的工作状态、回收时的卫星姿态和回收的可行性;热控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用合理的散热措施主动控制整星的温度,确保卫星各设备在空间的使用温度满足要求。五一三所研制的各项设备在卫星在轨运行、返回地面过程中工作正常。

【航天技术应用】利用航天高科技优势,开展了微波测距定位系统、卫星应用通信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智能弱电系统(有线电视网络及电视监控、楼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计算及网络系统)及计算机软件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并在山东省范围内广泛应用。所属防火报警设备公司有两项新产品通过公安部沈阳质检中心消防电子产品检测室安全性能委托检验,获得产品检验证书;一项产品通过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现场认证;并顺利通过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复查。所属华宇公司主营项目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安全防范、楼宇自控、卫星电视、消防自动报警工程等)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航天科普工作】2005年,513所在完成所承担的型号研制任务的同时,还以多种形式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活动。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家以航天科普教育为主题的航天科技展馆,2005年共接待社会各界12000余人次。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山东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为契机,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在大众日报、烟台网站开辟了载人航天科普宣传频道,在烟台日报、晚报等地方主要媒体开展了科普知识连载及聚焦神六专题报道。
  12月,借神舟飞船返回舱在烟台进行海上漂浮试验的有利时机,在烟台开展了以“庆神六圆满成功神舟飞船实物展”为题的航天科普宣传活动,3天的时间里,吸引了烟台社会各界5万余人参观展览。此外,借用烟台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举办的读者节和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平台,积极宣传航天科技知识。通过各种科普宣传活动,扩大了中国航天在地方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民族自豪感。2005年,宋黎定所长荣获“山东科普奖”,成为两年一度山东省两名获奖者之一。

(张翠贤)

【航天科普知识】嫦娥工程2003年3月1日,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将对月球资源和能源以及特殊环境进行全面探测,预计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这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突破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
  实现月球探测是航天技术的一次飞跃,也一直是各国激烈竞争的科研领域。中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已建立了能研制、生产各类航天器及运载火箭的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根据中国的情况,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嫦娥工程将按“绕"、“落"、“回"3个阶段实施。
    “绕"即“环月探测"阶段。将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月空间的环境,并将图像与数据发回地面。这一方案跨越前苏联和美国早期的硬着陆、近旁飞跃等步骤,直接进入绕月飞行探测阶段。绕月轨道为极月圆轨道,可以对月球的所有表面进行控测。
    “落"即发射月面巡视车、自动机器人登陆月球,探测着陆区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岩石剩磁和月表的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控测或采样分析,为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环境、地形、月岩的化学与物理性质等数据。
    “回"即在实现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后返回。发展新型月球巡视车和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在月面分析取样、采集关键性样品后返回地面。同时,对着陆地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及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五一三所在探月卫星中承担了重要的研制工作。
  载人航天器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成功飞行,使中国跨入了载人航天技术强国的行列。航天员能够在太空安全飞行、圆满完成任务,为航天员创造了适宜于生活和工作的人造大气环境的飞船环境控制系统功不可没。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是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和生物卫星生命保障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除包括压力、温度、湿度、供气和空气分配等环境控制系统外,还设有航天员系统,即航天员的饮食、休息、睡眠、排泄等日常生活保障系统。此外,航天器与飞机的舱外环境不同,其环境控制系统也有差别。由于航天任务的内容不断扩展,续航时间增长,航天员不仅要长时间在舱内工作,而且还要出舱活动,在空间行走,直至登月探索。载人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的生命保障系统日趋复杂和可靠,已能满足多乘员、长时间、重复使用的航天任务要求。
  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由6个分系统组成: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系统、载人航天器气体贮存系统、航天员供水和水处理系统、航天食品、航天员废物处理系统和航天服。
  尼日利亚卫星即尼日利亚一号(NIGCOMSAT-1)通信卫星。为中国首颗卫星整星出口项目。尼日利亚一号通信卫星项目是通过国际公开竞标,由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宇航局(NASRDA)于2004年12月15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签订的。中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国的22家公司参与项目竞标。
  用于研制尼星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第三代通信广播卫星平台,与第一代、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平台相比,具有输出功率大、承载能力强、服务寿命长等特点,卫星整体性能达到了当今国际同类通信卫星的先进水平。
  尼日利亚一号通信卫星有5个特点,一是有效载荷非常复杂,有28个不同波段的转发器,7副天线。二是业务范围广,可用于通信广播、电视直播、互联网、导航等业务。三是服务区域广,可覆盖整个非洲,并实现与欧洲的互联。四是卫星寿命长,卫星重达5吨,寿命长达15年。五是研制周期短,仅仅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