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5&rec=173&run=13

【概况】市场主体登记管理。2005年,全市共登记内资企业14829户,其中企业法人7642户,营业单位7187户。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3303户,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643户,中外合作经营企业91户,外商独资企业1596户,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外方认缴额分别为20.70亿美元、15.11亿美元和12.46亿美元;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分支和办事机构实有796家;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实有364家。全市个体工商户122855户,从业人员24.5万人,注册资金34.06亿元。私营企业34012户,从业人员51.4万人,注册资金466.8亿元,分别比上年底增长9%、16.59%和24.59%。
  市场管理。2005年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15处,其中城市市场156处,农村市场459处;消费品市场588处,生产资料市场27处。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31处。
  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管理。2005年全市新发展注册商标1022件,新发展广告经营单位9户。全市注册商标累计达14120件,广告经营单位达764户。办理抵押合同登记665件,担保主债权金额79亿元。依法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77起、广告违法案件272起、合同违法案件102起。
  公平交易执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2005年全市工商部门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4572起,案值1632万元。全市工商机关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共受理各类申诉举报24000件,调解处结23145件,查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2293件。年内市工商局先后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机关”、“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在省局年终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

【强化监管执法职能】一是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在继续抓好大中型商场、超市“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商品质量过滤体系建设的同时,将监管领域和范围延伸到城区所有食品经营场所和农村食品经营者,实行“一制一账一票”制度,工商所备案,各辖区责任人结合日常巡查,对各经营业户实行动态监管。二是严厉打击各类经济违法行为。组织对民爆器材、电力、燃气、港口、殡葬等11个垄断性行业重点调查,对74家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帮助本市和外地知名企业打假265次,查处仿冒侵权行为112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对化学危险品、成品油、名烟名酒、海参、装饰材料、医药等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800多起。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生产企业68家,对14家挂靠企业和证件不齐全企业进行规范,查处盐业违法案件422起,没收盐产品181吨。认真组织了打击合同欺诈专项执法行动,查处合同欺诈案件138起。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防治禽流感工作部署要求,明确责任,严防死守,共设立检测点61处,检测员320人。三是从严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非法活动。抓住《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颁布之机,开展宣传活动,出动执法人员2500人次,车辆550台次,取缔传销窝点98个,驱散、遣返传销人员5100多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16人,基本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无规模性传销组织的预期目标。积极稳妥地处置了消费储值活动,全市43家消费储值代理商和近7000家加盟商全部停止经营行为,没有引发社会问题。四是加快消费者维权网络体系建设。全市开通1个指挥中心、13个县(市、区)局分中心、128个基层申诉举报站,全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24000多件,查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2293件。12315进农村工作进展迅速,已设立并挂牌“两站”等农村基层维权组织3984处,占行政村总数的61%;在农村经营者中发放12315提示牌25000块,农村消费者维权体系基本建立。同时注重消费维权方式创新,在全市组织实施消费者权益救济法律支持金制度、投诉披露制度、重大投诉公开处理制度等。五是狠抓执法办案规范化建设。按照“既严格执法,从严执政;又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总体思路,推行以案件主办人制和执法程序程式化、执法文书格式化、执法档案标准化、执法监督流程网络化“一制四化”为核心内容的执法办案规范化体系。5月份省局在烟台召开法制工作现场会,推广了这一做法。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全市工商系统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速增效,全年新登记注册各类企业8999户,其中内资企业820户,外商投资企业901户,私营企业7603户,个体工商户20191户。全市工商企业达53528户,其中内资企业15588户,外资企业3303户,私营企业34637户,个体工商户13万户。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得到落实。10月份召开“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专题会议,全市工商系统立足职能,围绕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加快推进实施农副产品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发展高素质农业经纪人、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等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全市“订单农业”涉及农户10多万户,年订单额超过15亿元,农产品商标总数达1125件,各类农村经纪人2000多名。建立起有效的农资市场监督体系,规范了化肥经营主体,理顺了流通渠道,共查处各类农资案件449起,没收假冒伪劣化肥450吨、农药8300多瓶、种子2250公斤。三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在赴闽经贸洽谈会上促成烟台企业与闽方企业签约项目36个,合同金额87.17亿元。四是名牌带动和诚信发展战略成效明显。全市1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9件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全市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7件,省著名商标达114件,商标发展基本形成“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良性结构。全市63户企业获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总数达到570户;36户企业获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总数达到278户;培育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发展对象10户,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达18户。五是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再上新水平。协调市场主办单位筹措资金近2亿元,新建农贸市场5处,改造4处,改造农村首集32处。全市城区农贸市场中,一级农贸市场20处、二级23处、三级2处,32处农村首集达到三级以上农贸市场标准。在全市农贸市场中设立43处农贸市场商品质量检测点,各县(市、区)工商局也都成立了商品质量检测室,坚持每天对上市蔬菜、食品等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公布检测结果。落实生肉、豆制品、面制品的“厂场联合”协议准入,有效降低了“餐桌污染”。

【“小局大所”改革】一是圆满完成工商所建设与改造任务。全市系统共投入3743万元,新建工商所34处,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改造工商所34处,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工商所建设和改造任务,顺利通过省局验收达标。7月份省局在烟台召开全省工商所建设和改造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烟台市综合评比第1名。二是调整工商所机构设置管理。对全市工商所内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设施配备、服务标准等进行新一轮规范和提高,统一建立监管室、纠察室和服务厅的“两室一厅”监管模式,实行岗位定责,明确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投入,为工商所增配汽车、微机、手提电脑等现代化执法装备和服务设施,建立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推动基层工商所以收费为主向以监管执法和服务为主转变。在人员调整上,分流机关人员,充实基层力量,基层所工作人员占县级局总人数比例达70%以上。三是科学赋予工商所更大监管权力。在认真落实省局9项下放权力基础上,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要求,将应当下放给工商所的注册登记、执法办案、区域监管等权力,全部下放工商所。

【信息化建设】将2005年确立为“信息化建设年",制定全市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任务、重点和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设立信息中心,全系统累计投入资金1055万元,增配电脑、服务器和打印机等设备1250台,市局机关人手1台微机,每个工商所平均4台以上微机。完成了市局与省局、县局与市局、工商所与县局之间的网络互联,系统内三级联网全面实现。广泛开展软件培训、数据库转换等相关工作,省局推广的各类业务应用软件全部上线运行,自主研发的基层收费信息管理系统、收费综合管理及查询系统、计算机考试、案件管理系统、公文处理、商标管理等软件也全部投入使用。在信息化建设支撑下,全市系统的财务、注册商标、广告规范化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7月和12月省局分别在烟台召开财务装备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广告监测捕捉卡现场工作会,推广了烟台市局在财务管理和广告监管方面的经验做法。省局对烟台市局自主研发的注册商标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也给予充分肯定,并准备在全省系统推广。

(车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