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掌故与传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4&rec=268&run=13

仁义胡同
  掖县城东门里大街路北,有一条小胡同,叫“仁义胡同”。传说,这里原来并没有胡同。是由于东西两邻各后退一墙基而让出来的。
  明朝嘉靖年间,这里住着两家一墙之隔的近邻。东邻户主叫方岳,西邻户主叫姜廷宝,二人原为嘉靖丙辰同科进士,后分别当了地方上的大官,姓方的在浙江作参议,姓姜的在陕西当布政使参议。
  有一年春天,方家子弟在家建房修院,占了姜家一寸墙基。姜家子弟心想:“你家官大,我家官也不小,你要欺负我,休想!”于是,一怒之下竟把院墙推倒,重新垒一墙占了方家近一尺地基。方家一看,大怒,随即又把院墙拆掉。方、姜两家你占我一寸,我挤你一尺,你建我推,我垒你拆,针锋相对,各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
  后来,方家叫工匠重挖墙基,索性向姜家这边挪了二尺,并派上人看守着,准备和姜家比出个高低来。姜家也不想当个熊的,便给姜廷宝去信,要求沟通本县官吏,借助官府权势压压方家的威风。不久,姜家收到姜廷宝的回信,信中没有写别的。只是一首诗:
  千里寄书为一墙,
  让他一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姜家人看后一时难以理解,埋怨姜廷宝太好说话。以后又反复琢磨了好多日子,终于领悟出姜廷宝的确用心良苦,心胸到底比一般人宽广。就主动向里让出一墙基,重把院墙建起。方家见姜家主动往后退,很是惊奇。等知道了姜廷宝的诗后,深深感动,也主动拆除了新筑的院墙,向里挪回了一墙基。从此,在方家与姜家之间便形成了一条胡同。人们对这种以礼相让、友好相处的邻居关系都伸大拇指。

打狗孙妈妈
  掖城西北海神庙西廊外,有一座小庙,名叫“孙母祠”。祠内塑有一个柱着拐杖的老妈妈,身旁蹲着一只白狗,当地群众称呼这个老妈妈为“打狗孙妈妈”。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尚未发迹的时候,是一个闯荡江湖的流浪汉。有一年,他流落到莱州一带,黑夜蜷宿城隍庙内,白天便斗牌掷骰子,赢了就买什么吃,输了就挨饿。那年正逢大旱,庄稼晒得起了火,土地干得冒了烟。第二年,闹春荒,眼看就要饿死人了,连命都顾不上,谁还有闲心去耍钱?赵匡胤没办法,只好走千家叩万户串街要饭吃。这年景要饭更难了。常言道:“万事好当,一饥难忍”。他常饿得眼前冒金星。
  农历四月初三这天,赵匡胤要饭要到了城西北庙户孙家(今海庙孙家)。这家只有一个吃斋念佛的孤寡老婆,听到自家的狗汪汪地叫个不停,忙从坑上下来,用拐杖打着狗,把来人让进屋里。看他这么条汉子,饿得那个样,怪可怜的。老妈妈就从橱里拿出了半钵吃剩的高粱米饭让他吃。他早就饿坏了,便狼吞虎咽地吃开了。不一会儿,半钵高粱米饭全给吃光了。临了问明老妈妈的姓氏,才千恩万谢地辞别而去。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整天肉呀鱼呀山珍海味地吃,吃多了也就吃腻烦了。有一天,忽然想起他在庙户孙家吃的高粱米饭来,就叫厨子给做。厨子用上等高粱米给他做好饭,赵匡胤一尝,觉得不好吃,又叫另一个厨子做。厨子什么好饭都会做,就是没做过高粱米,他怕龙颜震怒,吃罪不起,就慌忙逃出皇宫。这时候,有一个大臣,奏了一本说:“陛下何不就找那个孙妈妈来做。”
  赵匡胤差人把孙妈妈叫来了。孙妈妈煮了高粱米给他吃。他一吃,又碴嗓子,又不是味,赶快吐了出来,曲曲着脸说:“不对,不对,做差了”。孙妈妈说一点不差。赵匡胤问:“为什么不如那时吃着香?”孙妈妈想了想,慢慢悠悠地说道:“饥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啊!”他听了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是,给了孙妈妈好多财物,送她回家,并常派使者去探望。
  孙妈妈死后,大将郑子明正在掖县监修宏伟的东海神庙。赵匡胤遂命修建“孙母祠”,以报答孙母的恩德。
  后来,每年四月初三,这里都举行盛大的庙会,家家户户要吃高粱米饭。据说,是为了纪念这个孙妈妈哩。

唐太宗在蓬莱的传说
  相传唐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李世民率尉迟敬德诸将御驾亲征高丽,路经蓬莱南部山区一个村庄,村民有幸遇见皇驾,遂取名遇驾夼村。当时高丽人盖苏文得闻太宗东征的消息后,率兵前来阻击。百姓与唐军一起在遇驾夼村东2华里处的一个村庄护驾,后称这个村为护驾沟村。随后,唐军由此转移到村里集南崮山顶驻扎,与盖军在崮山脚下交战。盖军大败,逃到崮山北约15华里处安营扎寨,休整兵马,并在营寨周围筑起土城墙,后人们称此地为古城。后城东侧的村庄称古城东村;古城南侧的村庄多是苗姓,称古城苗家村;古城西侧的村庄多是李姓,称古城李家村。唐太宗的哥哥为大王,分兵马驻扎在山脚下的村庄里,列队操练骑兵,村中居民多为张姓,后取村名站马张家。太宗之兄与盖军交战阵亡,太宗为之在站马张家南修庙纪念,名“大王庙”。一次,唐太宗外出,途经峰山南坡,龙袍被棘子的弯钩挂破了,亲兵挥刀欲将棘子砍掉,他随口说道:“不必了,此地棘子不准再长弯钩就是了!”后来,这里的棘子再也不长弯钩了。太宗驻扎在崮山顶上,缺水,他焦急万分,从腰间拔出宝剑,朝一块青石奋力刺去,剑没入半尺,一股泉水随剑喷出。从此,水流不断,后人称其为“一剑泉”,至今泉水流量不减。一次,太宗带兵路过宋家村西山,人困马乏,干渴难忍,太宗传令休息,他随手拿过士兵手中长矛用力抛出,长矛在不远的地方插入土中,顿时泉水涌出,官兵大喜,忙用青石挡成一米见方的水湾,人马畅饮,后人取名“人马湾”,“人马湾”水至今不干。返回时,骄阳似火,热气蒸人,兵马在老崔家沟村头树荫下休息。太宗刚刚坐稳,就被刺娥刺了几下,他用手去摸,手也被刺中,疼得叫苦不迭,气愤地喊道:“该死的刺娥,呆在这里干什么!给我离村远一点”。自此始,老崔家沟村内村头再也没有刺娥了。兵马休息片刻启程返营,路过一个山坡,太宗发现桑树上结满果实,便随手摘了几个桑果尝尝,又甜又香,便封桑树为百树之王。后来,他又发现香椿味道鲜美,比桑果强得多,便改封香椿为百树之王。桑树一气之下,气崩“肚皮”。此后,桑树每长到成材之时,“肚皮”就崩裂开。
  太宗带领全部兵马下山北上,在村里集北2华里处与盖军交战,盖军大败。交战之村,后取名战驾庄村。太宗战胜盖军后,带领兵马进入龙山店乡境内,在龙山河处察看地形,仰头四处张望,后此处几个村庄分别称东扬头村、西扬头村、后扬头村。接着他又向东进发,行约数里,时值正晌午,太宗降旨驻驾,造饭用餐,后此地两村取名正晌村、驻驾庄村。太宗登上龙山,安营扎寨。一天他到民山东南的秃山上,请来一位棋艺高超年过七旬的白胡子老人陪他下棋,二个从早下到晚,太宗连输十七盘,老人为照顾皇帝面子,最后特意输掉一盘,随后老人飘然而去。太宗为纪念这次棋赛,御封此山为“十八盘”。一天,太宗下山巡视,行至黄泥川,天色已黑,迷失方向,万分焦急之际,忽一人出现面前,给太宗指明方向,经查询,知是龙山大王,太宗为感谢龙山大王,便在龙山上修庙一座,名“龙王庙”。太宗率军离开龙山,向东南方向进发,于潮水镇西南安营暂驻,这里后称上营村;另一部分兵马在其东2华里处驻扎,后称中营村。扎下营寨后,计划制造战船,准备渡海东征,造船需要精巧船工,于是张榜求贤。榜出之后,数日无人揭榜,太宗心中不快。一日,他无意中听见禁军议论一个外号叫“酒仙”的人会造船,其父原是造船监工。“酒仙”以能喝酒而得名,家住县城东60华里的一个小村子里,太宗听罢决定亲去拜访。他带领人马,臂挽弓箭,沿路一边询访“酒仙”住处,一边打猎向东而去,行至平畅河东不远处一村庄时,天降大雪,在此询访“酒仙”,无人知晓,此村后取名前大雪村。再往东走不远又见一村,雪仍然不停,这村取名后大雪村。转向南行,又见一村,这时雪小了,这村取名小雪村。再往前行又见一村,此时雪过天晴,进村询访“酒仙”住处,仍无人知晓,这村取名道(到)头村。太宗继续前行,这时天又下起大雪,在茫茫大雪中,忽发现路旁不远卧着一只梅花鹿,太宗挽弓搭箭,一箭射中,伤鹿带着箭疾奔而去。卧鹿之处,后取名卧鹿村。太宗驱马追鹿,雪越下越大,当追到只有几户人家的一个山沟里时,伤鹿突然不见,太宗在此寻鹿,这里就留下觅鹿夼这个村名。太宗找不着鹿,心中一时纳闷,他径直向村边的一所茅屋走去,进屋,见炕上躺着一位死去的老人,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船图。太宗令人将图揭下,又发现老人枕下有一本黄皮大书,翻开一看,尽是各种造船图形,太宗大喜,手捧所得“珍宝”,望着老人感叹不已。后知此人就是“酒仙”。太宗得到造船图,率军离开龙山,兴致勃勃奔往县城里,准备造船渡海。当行至南王村东北约5华里的一个村庄时,天色已晚,即住宿一夜,后这个村取名宿驾埠村。次日,行至离县城不远处,百姓得知太宗皇帝驾到,纷纷前来掺驾,因此留下遇驾沟、掺驾疃两个村名。这时盖苏文得知太宗从此经过,便在附近埋下伏兵拦截,后此地村庄取名拦驾疃村。当时正值夜晚,风雨交加,太宗战败,仓皇逃到县城南庙山脚下的沟夼里,躲藏起来,后这里取名来王沟村。天明后雨过天晴,太宗整驾起程,行至县城西南,渡河时,皇驾忽然落入河中,后来这里取名落驾河。起驾继续东行,于不远的一条河边上晾晒盔甲,后来这里取名晒甲河。
  太宗进入县城后大造船只,同时,太宗沿海岸寻找渡口,后听取丞相魏征的建议,渡口选在城西栾家口。时值深秋,太宗兵马从栾家口上船,乘风破浪,驶向辽东。

月季仙子的传说
  莱州月季花的来历,有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王母娘娘过生日,邀请各路仙人来天宫宴会。单说月季花仙子采了满满一篮子月季花,作献给王母娘娘的寿礼。她正驾祥云赶赴天宫,路过莱州云峰山时见此处山青水秀,风景诱人,便动了耍心,降下祥云,在山上玩耍起来。她很高兴,放下花篮,一边采集各种鲜花,一边扑蜂捉蝶。
  过了一会儿,忽然想起拜寿的事儿,赶快回到放花篮的地方。“天啊!”她大叫一声。原来那些月季花早已生根发芽了。她想上前把花拔起来,却被花刺扎了手。只好懊悔地来到天宫。各路仙人正在献礼品,轮到月季仙子了,她慌忙跪下,诉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王母娘娘大怒。大声喊道:“呔!大胆的月季仙子,耍心太大!来呀,把她赶出南天门,下凡去吧。待修练千年,方可再成仙子。”
  月季仙子下凡,到莱州找到了月季花,嫁给了一个年轻的穷花匠。从此,小俩口精心培育月季花。经她侍弄的月季,开花格外水灵,什么颜色的花朵都有。因为月季花月月开,人们都非常喜爱,莱州月季逐渐遍布全国了。

芙蓉岛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有一天铁拐李在沙门岛(今长岛的庙岛)的海神娘娘庙中,与娘娘下棋。不知怎么搞的,铁拐李连输两盘。第三盘眼看又要输了,铁拐李为一子与娘娘争了起来,娘娘说:“输了棋还不服气。”铁拐李本来输棋就很窝火,再加上一激将,非要给娘娘庙戴上帽不可。海神娘娘知道铁拐李是要在庙顶上压一座山,很害怕,便去求张天师帮忙。铁拐李一口气跑到太行山神那里,要了一座小山峰,用拐杖撅着,一瘸一拐地朝东海走来。走到莱州湾边,已是满头大汗,口渴的厉害,便用铁拐把山峰支在海面上,掏出葫芦来喝酒。喝足了酒,又打起盹来。张天师正驾云赶到这里,一看铁拐李睡着了,正是机会,便“掐脚念咒”,山峰就生了根,一直扎到海底。这时,八仙各神正沿海边玩到这里,看见铁拐李正在小山上酣睡,便都到山上游玩起来。等铁拐李一觉醒来,再也撅不动这山了。从此以后,岛上便留有曹国舅的“牙签”顶起的“神仙洞”;吕洞宾剑劈的“一线天”,铁拐李醉眠的“枕石”;韩湘子品笛的“坐矶石”;何仙姑化云为石的“莲花吉祥岩”;张果老的“栓驴桩”和八仙饮酒的“聚仙台”等。
  据传,明代大学士毛纪与正德皇帝下棋,赢得该岛。因慕其绚丽佳美,遂以幼女稚名“芙蓉”取为岛称。后来,毛纪辞官回到故里,还真在这岛上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