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4&rec=232&run=13

市委书记李树军人大主任李树军
市长邹长清政协主席徐国田
纪委书记苑文民

【市名由来】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

【政区人口】全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公里。辖11个镇,2个区,3个办事处,73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66.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万人。男女性别比103∶100。人口出生率8.16‰,死亡率7.56‰,人口自然增长率0.60‰。少数民族175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8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4.3亿元,增长24.9%;第三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8.5%。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6、51.5、23.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8.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7亿元,比年初增加5.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7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9亿元,比年初减少2.6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31.5万吨,增长7.1%;油料总产7.6万吨,增长16.9%;水果总产18.1万吨,增长25.1%;蔬菜总产58.3万吨,减少12.4%。肉类总产2.5万吨,禽蛋总产3.5万吨,奶类总产1.4万吨。水产品总产31.4万吨,增长4.0%。全年造林42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8.6%。全市农机总动力40.7万千瓦,减少2.6%。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6.2亿元,增长49.0%。产品销售率达97.5%,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4.7,比上年提高33.8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家,实现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9.0亿元,增长27.3%;实现利税8.1亿元,增长86.5%;实现利润4.6亿元,增长92.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86.1%,增长28.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3亿元,增长27.3%。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12.9%。

【建设环保】完成基本建设投资(城镇)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3%;更新改造投资1.9亿元,增长21.2%;房地产开发投资6.3亿元,增长699.1%。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4亿元,下降16.7%;实现利税7088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个,完成投资额659万元,增长-69.19%。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648.3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525万人、20794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7%、22.1%;公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244万吨、2448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2.5%和20.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8万吨,增长26%。民用汽车拥有量1.3万辆,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私人轿车293辆。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812万元,增长13.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507万元,增长15.4%;邮政业务总量2305万元,增长6.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9.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1万户,宽带用户3305户。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城乡商品交易市场76处,同比增加6处,成交额9.5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进出口总额17582万美元,增长55.5%,其中出口13853万美元,增长51.7%。合同利用外资34403万美元,增长96.4%;实际利用外资21591万美元,增长66.9%。主要旅游景点有招虎山森林公园、海阳万米海滩浴场、丛麻禅院、苏格兰高尔夫球场、云顶自然风景旅游区、千里仙岛、地雷战遗址、嘴子前春秋古墓群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2万人次,增长3.6%;实现旅游总收入4100万元,增长23.5%,其中外汇收入8.5万美元。

【教科文卫】有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27所,完全中学3所,高中在校生1.2万人,初中在校生3.6万人。小学128所,在校生3.4万人,其中私立学校3所,在校生0.1万人。有各类科技人员19800人,其中科研单位专业人员370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6项。专利申请量10件;授权专利6项。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业余文艺团队5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193张,卫生技术人员1345人,其中执业医师446人,注册护士327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7枚,其中金牌15枚。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5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278元,增长12.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1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060元,增长15.7%;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482元,增长9.5%;人均居住面积26.7平方米。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062人,比上年净增689人;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540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9159人,当年收缴保险金77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27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134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1400

海阳路示范街

人。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594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65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28634人,减少0.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509元,增长9.0%。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3518人,增长40%;其中城镇729人,与上年持平;农村2789人,增长51%

【培植支柱产业争创企业名牌】海阳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工业立市、质量兴市的同时,立足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出了“突出重点,培植支柱产业;突出主体,引导企业创名牌;突出特色,打造一流品牌”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4年10月,经过海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帮助和努力,方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JZC、JS系列混凝土搅拌机和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尔达牌地温中央空调,被山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2004年山东名牌产品。海阳市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牌产品,结束了没有名牌产品的历史。

【海阳警治联勤经验在全省推广】2003年3月份以来,海阳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分局、派出所推选了派出所(分局)民警与治安主任联合执勤的警治联勤制度,加强基层建设工作,提高了全局驾驭农村治安局势的能力,维护了全市稳定,海阳成为烟台市治安秩序最好的地区。2004年11月9日,省公安厅曲植凡厅长对海阳市公安局以警治联勤构建农村治安防控新体系的经验作出重要批示:“充分发挥农村治保组织的作用,是件大事,海阳市的做法值得总结推广。”11月10日,王献增副厅长批示:“请治安总队进一步总结,在全省广泛推广。”
【中国毛衫名城--海阳市】2004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海阳市被中国工业协会和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毛衫名城”称号。中共海阳市委书记李树军出席授牌仪式。2004年,全市共有毛衫加工企业3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6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家,还有个体加工户2000余家。有从业人员6万余人。全市毛衫企业拥有总资产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亿元,生产各类毛衫1.2亿件,完成工业总产值33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的28.2%;销售收入28亿元,占28.3%;出口交货值26亿元,占61%;实现利税3亿元,占23%。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已设计开发出“夭贝”、“芭林”和“齐鲁春”等品牌,并有多个品牌正在申报注册中。为了给毛衫企业创造更加优越的经营环境,吸引国内外客商到海阳发展毛衫事业,已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的镇级毛衫园区1处,又在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的市工业园区中,为毛衫企业规划了进一步扩大发展的空间。另外已建设了交通便利、设施完备的纱线市场1处。

【“十佳”文化广场】2004年4月29日,海阳文化局举办“首届海阳公益文化项目推介展”。文化项目推介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海阳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年内共与市内外50多个企事业单位联合在新元广场举办了80多场大型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在9月份山东省首届“十佳”文化广场评选中,海阳市的新元广场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十佳”文化广场,这是烟台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公路养护展示文明】海阳公路局坚持建养并重,养管结合,深入贯彻“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的思想,以实施“五大养护工程”为契机,狠抓公路养护管理。在业务上级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投资1000余万元对威青线、烟凤线部分路段进行中修改造,进一步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建设部级文明样板路15.6公里,市级文明样板路40.5公里。公路养护达到了路、景、物交织协调,设施安全,标志醒目,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要求。

【货物捆绑器填补世界空白】海阳司机宋春吉发明了货物捆绑器,连获3项国家专利,填补世界空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项捆绑机械的专利产品。只有4公斤重的捆绑器,最大拉力可达600公斤,捆绑牢固,省力省时,一人操作可顶替五六个人的工作量。该发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2004年优秀发明专利,并收编《中国优秀发明专利大全》一书。

【大阎家镇无公害鸡蛋生产基地】大阎家镇素有禽畜养殖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的大力实施,群众积极发扬传统优势,壮大无公害鸡蛋的养殖群体。2004年,全镇已发展养殖业户80余户,蛋鸡存栏量达30余万只,年产蛋量300万公斤,成为海阳市主要的无公害鸡蛋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1320万元。在扩大饲养范围的同时,加大产品的宣传、销售力度,产品先后打入济南、青岛、烟台等省内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无公害鸡蛋

方圆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书记包信勇主任于大永
概况总面积94平方公里。辖25个居委会(行政村),年底总人口646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491人。2004年经济总收入160772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1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9464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例7.8∶77.7∶14.5。第一产业从业人员5700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240人,实现利税23230万元,利润10159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030人,实现利税1351万元,利润622万元。进出口总值95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6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
特色产业以机械制造、电子产品、食品加工、纺织等为主导产业。其中方圆集团辖18个分厂,16个公司、1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集团与国际著名建设机械生产企业CIFA公司开展长期技术合作,2001年通过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实现利税1.7亿元,上缴各种税金8570万元;山东众冶集团下设7个分公司,总资产2亿元,拥有各种机械制造设备1000余台套,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洲及东南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境内有毛衫企业60多家,主要加工销售毛衫、手钩、绣花、棒针衫、针织内衣等,年生产能力3000多万件,产品出口世界各地。

东村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书记于军主任辛宗明
概况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35个居委会(行政村),年底总人口641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970人。2004年经济总收入85634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3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7000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例17∶59∶2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058人,实现利税4200万元,利润1015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800人,实现利税10860万元,利润2368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413人,实现利税6875万元,利润1860万元。进出口总值5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42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
特色产业规划发展了5平方公里的工业组团,发展企业88家,固定资产投资达8亿元。城区各村主要以工业为主,辖区内拥有羊毛衫加工、工艺品、建材五金、农产品加工等10多个行业,其中毛衫企业50多家,是全街道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畅销欧美、日本等多个国家。市郊各村盛产樱桃、板栗、葡萄、中华福桃等多种名优干杂水果及各类蔬菜,是远近闻名的樱桃之乡。以奶牛养殖业为主导的畜牧生产已成为全街道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已发展奶牛400多头,年产鲜奶近200万吨。

凤城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书记邹化安主任张寿光
概况总面积63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3.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72人。2004年经济总收入274733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2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2121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例21.6∶73.1∶5.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358人,实现利税7720万元,利润5400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557人,实现利税1100万元,利润8000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44人,实现利税6085万元,利润4350万元。进出口总值10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8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5万美元。
特色产业以毛衫加工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飞速发展。7平方公里园区内实现“五通一平”,设施资源共享。园内有注册毛衫加工企业60家,总资产4.2亿元,从业人员4.9万人,年加工毛衫4700万件。产品出口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上交税金3000万元,实现利润8000万元,出口总值800万美元。凤城成为华东及华北最大的毛衫加工和出口基地,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先进民营经济园区”。

二十里店镇
党委书记王浩镇长徐明国
概况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341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1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04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47.3∶39.6∶13.1。粮食平均亩产394公斤,总产277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7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0180万元,林果业总产值1976万元,畜牧业总产值4604万元,渔业总产值457万元。进出口总值162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6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00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4079元,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特色产业以蔬菜种植为特色产业,是胶东蔬菜第一镇和烟台市著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烟台市十佳专业乡镇。全镇有标准大棚6000余个,拱棚133公顷,大田菜67公顷,年总收入9000万元,主要品种有茭瓜、白黄瓜、西红柿、蘑菇及以色列辣椒、荷兰西红柿、网纹甜瓜。1997年建成海阳蔬菜批发市场,占地6.7公顷,吸引市内外客户2000余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蔬菜2000公顷,日交易量20多万公斤,交易额6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海南、黑龙江、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常年从业人员2000多人,是烟台市十佳专业批发市场。

行村镇
党委书记于乔文镇长李勇刚
概况全镇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辖52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551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98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4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5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59.8∶30.3∶9.9。粮食平均亩产411公斤,总产1948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034万元,林果业总产值129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428万元,渔业总产值13597万元。进出口总值519.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375.8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万美元。人均纯收入4085元,人均居住面积29.5平方米。
特色产业全镇大力推广滩涂及海上养殖综合开发,共有2667公顷养殖面积,各种水产品年产量3万余吨,有胶东半岛“虫益蛏、对虾养殖第一镇”之称。两个投资过千万元的海藻加工企业正开工建设,投产后将成为胶东半岛海藻酸钠、海带胶生产加工基地。胶东水产品批发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定点批发市场,现有冷库100座,总库容量1.4万吨,建有直达济南海产品批发市场的“绿色通道”。全镇发展蔬菜大棚3800多个,年产无公害蔬菜2万余吨。

辛安镇
党委书记纪刚镇长于福元
概况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522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28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7.14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57.7∶36.6∶5.7。粮食平均亩产433公斤,总产3120.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82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4900万元,林果业总产值2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7800万元,渔业总产值55300万元。进出口总值413.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353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51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4118元,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
特色产业针织、水产、果蔬生产是该镇三大支柱产业。园区内有50余家针织企业,固定资产2亿元,年产内衣5000多万件,有“申士”、“新雨”、“天晓”等18个品牌针织内衣,是国内外诸多品牌如“华伦·天奴”、“恒源祥”、“纤丝鸟”、“雅鹿”等产品的加工基地,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台湾、香港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境内海洋资源丰富,捕捞、养殖各种鱼类年产量1.4万吨,各种贝类6.3万吨,虾类1.1万吨,其中对虾8350吨,蟹类1910吨。已注册的“安香”牌无公害草莓、“南乡丁里”牌苹果,年产450万公斤,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与以色列专家合作建立了草莓新品种科技示范园一处。

小纪镇
党委书记修福程镇长姜仕田
概况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76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567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20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04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36.8∶53.3∶9.9。粮食平均亩产676公斤,总产304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1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760万元,林果业总产值11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4221万元,渔业总产值83万元。进出口总值168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28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3759元,人均居住面积21平方米。
特色产业小纪镇是海阳市果品主产区之一,主要品种有红富士、噶啦、爱宕梨、丰水梨、红巨桃、大小樱桃。银杏种植面积533公顷,年产银杏2万公斤,有50年以上银杏大树300多株,其中200年生以上大树120多株,有银杏茶厂1处,生产的“辛氏银杏茶”畅销省内外,年产量达5000公斤以上。黄牛年存养量近万头,是海阳市黄牛出口基地;生猪年存养量4万头,獭兔年存养量6800只,拥有占地2公顷的獭兔养殖基地。有企业20家,主要从事蔬菜、果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及机械制造、石材、皮鞋、布鞋、塑料鞋、服装、毛衫加工,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产品3.5万吨以上。

大阎家镇
党委书记张克强镇长赵培胜
概况总面积94.29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298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2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64.4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94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62∶25.7∶12.3。粮食平均亩产388.5公斤,总产1521.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2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4886万元,林果业总产值62万元,畜牧业总产值2078万元,渔业总产值5009万元。进出口总值9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7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4015元,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
特色产业境内海岸线长28.5公里,建有规划总面积40万平方米的海产品养殖、繁育基地,主要从事牙鲆、大鲮鲆、海参、鲷类、虾类等各类海产品的工厂化养殖与繁育,先后吸引了韩国、泰国、挪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客商来投资建厂。已建成投产养殖水面37.52万平方米;建成投产的海珍品养殖厂已成为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高技术研发基地;由科技部投资2000万元、列入国家“863”计划的海产品良种繁育项目部分工程已建成投产。

留格庄镇
党委书记王庆先镇长由庆军
概况总面积151.07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582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16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2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6.47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36.5∶57.7∶5.8。粮食平均亩产455公斤,总产330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6.1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0986万元,林果业总产值986万元,畜牧业总产值6870万元,渔业总产值41820万元。进出口总值39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26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9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3951元,人均居住面积31平方米。
特色产业花岗岩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是“海阳红”,矿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达1.5亿立方米。已建有占地100公顷的石材工业组团和5个石材加工小区。石材年开采量达11万立方米,主要加工各种规格的装饰板材、铺路石、门柱石、路沿石等,还可根据客户要求加工各类型的异型石、特型石。石材成品50%出口,远销德国、法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朱吴镇
党委书记徐英敏镇长姜立杰
概况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459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6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7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62.5∶29.9∶7.6。粮食平均亩产382公斤,总产313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5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2000万元,林果业总产值98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1952万元,渔业总产值56万元。进出口总值2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5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3910元,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特色产业农牧业生产发达,农产品资源丰富。全镇有干果面积1333公顷,水果面积933公顷,蔬菜面积1533公顷。板栗、银杏、红富士、樱桃等是传统特色产品,果品年产量达到1.5万吨。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优质品质的“石丰”板栗和“九岭红”大小樱桃为该镇的名优农产品。全镇奶牛存栏量2000余头,建立畜牧小区16个,规模饲养场60个。

郭城镇
党委书记张成龙镇长张春波
概况总面积158.6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448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28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4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5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36.4∶52.8∶10.6。粮食平均亩产390公斤,总产252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09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756万元,林果业总产值21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2068万元,渔业总产值22万元。进出口总值15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4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3928元,人均居住面积26.5平方米。
特色产业全面实施“以果为主,林牧并举,开创园区,奋战三五年,变郭城为果城”的发展目标。1994年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国家级万亩干果基地镇,1997年被烟台市政府列为市长干果科技示范园,烟台市干果生产规模乡镇,2004年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长苹果科技示范园。全镇苹果面积达到2000公顷,主要有红富士、新红星、玉林、噶啦等两大系列十几个品种。其中,该镇的“林峰”牌红富士苹果,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远销新加坡等地,2004年总产量4500万公斤。先后投资400多万元,从以色列引进设备,建成133公顷果园电脑自动化微喷工程,实现了从汲水、输水到田间灌溉全过程自动化。充分利用309国道和烟凤公路贯通全镇的优势,兴建了西古现果品批发市场。

盘石店镇
党委书记李建勇镇长杨晓文
概况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316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00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8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48.1∶34.8∶17.1。粮食平均亩产429公斤,总产2041.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97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9753万元,林果业总产值24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7076万元,渔业总产值503万元。进出口总值104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60.4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3938元,人均居住面积23平方米。
特色产业该镇自然资源丰富,“海阳红”、“海阳花”、“海阳绿”、“海阳灰”等石材储量大,质地好,色泽美,深受日本、韩国和欧洲多国客户青睐;长毛兔养殖在胶东地区久负盛名,存养量达55万只,良种化率80%,年产优质兔毛400多吨。工业经济拥有机械加工、石材加工、农产品加工、毛衫服装加工、建筑材料、建筑安装等十几个骨干企业。有云顶自然风景旅游区、丛麻禅院、平岚瀑布、嘴子前春秋古墓群等景点,旅游产业开发前景广阔。

发城镇
党委书记李富强镇长姜作慈
概况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465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6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33.1∶53.9∶13。粮食平均亩产358公斤,总产190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03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2331万元,林果业总产值2389万元,畜牧业总产值5611万元,渔业总产值16万元。进出口总值2158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558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3948元,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特色产业果业是该镇的主导产业,全镇有果园面积2067公顷,果品总产2.97万吨,以苹果为主,主要品种有红富士、红将军、嘎啦等,“皇家”牌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等果品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四届在中国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第一名、金奖、名牌产品称号,获绿色食品证书。全镇每年有1.2万吨果品远销俄罗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境内有果品保鲜库12处,储存能力3万吨,有发城皇家果品交易市场。

徐家店镇
党委书记孙武令镇长宋斌修
概况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497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83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9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7.2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14.2∶54.3∶31.5。粮食平均亩产588.3公斤,总产2022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23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7309万元,林果业总产值7608万元,畜牧业总产值7008万元,渔业总产值409万元。进出口总值807.4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799.4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人均纯收入4065元,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
特色产业徐家店镇培育了果蔬储藏加工、建材、针织、石材四大支柱产业。全镇拥有优质果业基地面积3333公顷,拥有津成泰、新华气调等企业20家,固定资产投资达1亿元,年冷藏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有石灰石储量1.5亿吨;滑石储量也非常丰富。建有建材企业9家,石材企业32家,纺织企业8家,纺织企业中的德益福制衣、六和家纺等采用先进的电脑织机进行生产,产品质量良好。

海阳碧城工业区
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李恩清
概况总面积16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62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2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1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8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0506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例6∶75∶19。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20人,实现利税24万元,利润900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20人,实现利税1150万元,利润1560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25人,实现利税92万元,利润448万元。进出口总值294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27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00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4万美元。
特色产业区内已形成以轻纺、皮革工业为主体,机械金属制造、建材五金、制药、食品加工为补充的产业结构。

海阳经济开发区
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海仁
概况总面积42.67平方公里。辖13个居委会(行政村),年底总人口236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万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731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41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67030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例4.9∶79∶16.1。第一产业人业人员3964人,实现利税249万元,利润38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153人,实现利税47623万元,利润9595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205人,实现利税457万元,利润55万元。进出口总值7835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700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745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67万美元。
特色产业自2000年以来,开发区对区内产业结构实施调整,着重选择高附加值、高产出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电子高新技术产业群体、新型材料产业群体、纺织服装产业群体、生物制药产业群体、机械产业群体、五金产业群体等六大产业集群。以建材市场和商贸城为龙头,加强市场型项目的建设,打造出叫得响、过得硬的品牌,促动人流、物流向海阳聚集,带动园区三产,繁荣商贸流通。

(安兴华孙春晓程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