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4&rec=218&run=13

【概况】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14个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位于烟台市区西部,北部临海,辖区总面积220.7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个社区管理处,共29个居委会、93个行政村。2004年,全区户籍总人口达到14.4万人。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2004年,生产总值达到202.34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05.3亿元,增长47.5%;第三产业增加值42.34亿元,增长43.5%。三次产业比为4.8:74.3:20.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5和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当年GDP增长1.3、33.5和9.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7332美元,增长38.4%,是全市平均水平的5.7倍。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4年,全区累计引进外商投资项目857个,投资总额达55.33亿美元。通用汽车、CSX、泰科、汉高、电装、丰田汽车、丰田通商、三洋电器、三菱商事、大宇集团、LG电子、现代集团、鸿海集团等26个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户。特别是引进的通用东岳汽车、浪潮LG手机、大宇数控机床、现代冰轮锅炉、富士康电脑零部件和美锦三菱能源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热点生产项目,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经济总量翻番增长,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全区经济总量以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机械汽车、电子通讯两大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产值已占全区总量的55%以上。依托众多的龙头骨干企业,全区不但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火车头”的带动作用,而且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投资环境日趋优化,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全区已累计投入60多亿元,建成并投用了一批高档次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已由传统的“七通一平”、“九通一平”向精准化、专业化发展,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家进行城市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的区域。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区容区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内国际学校、电子图书馆、涉外医院、星级酒店样样俱全,高尔夫球训练场、保龄球馆等各类休闲娱乐场所全天候开放,文化广场天天乐、社区文化晚会等群众性娱乐活动异彩纷呈,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同时,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全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工业】2004年,全区工业经济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产出总量新的突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4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为341.56亿元,增长42.7%。实现工业增加值125.71亿元,增长44.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106.64亿元,增长45.6%。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9.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8%,提高10.9个百分点。通讯电子制造业的迅速膨胀是拉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的增长点。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82%,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工业效益大幅上升。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5.99亿元,增长43.1%。实现工业利税35.23亿元,增长85.7%。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32.71%,提高33.7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上缴税金21.24亿元,增长48.2%。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62.1%;工业税收占全区税收的比重达到85.7%。
  支柱产业聚集度不断提升。全年食品加工制造业、纺织化纤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专用及交通设备制造业、电气电子及仪器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等6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8.2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1%。其中通用专用及交通设备制造业和电子电气及仪器制造业两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8.71亿元,增幅达39.7%,占6大支柱产业的67.7%,占全区工业的50.9%。
  50家重点企业拉动作用突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8.73亿元,工业利税28.16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的68%和79.9%。大企业的发展拉动工业经济的增长。东岳汽车全年生产轿车5.02万辆,比上年增加1.22万辆,实现产值35.3亿元,增长32.3%;LG手机全年生产手机307万部,比上年增加181万部,实现产值40.13亿元,增长87.4%;东方不锈钢产值48.17亿元,增长50.3%;东星集团产值达20.23亿元,增长74.7%;振河投资产值达7.02亿元,增长45.1%;正海集团产值达13.16亿元,增长52.3%。6家企业比上年增加产值58.8亿元,占全区工业当年新增加产值的53.5%。  
  投产一批新企业。全年新投产企业218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29亿元,占全区工业当年新增加产值的13.9%。其中,鸿富泰电子2004年3月投产,实现产值1.7亿元;大宇机床6月投产,实现产值0.4亿元。

【农业】2004年,农业经济在调整中实现了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农业产值2.28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0.05亿元,增长30.2%;牧业产值1.1亿元,增长43.7%;渔业产值12.9亿元,增长2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亿元,增长8.7亿元。渔业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产量1.76万吨,比上年下降了4.3%;油料产量0.5万吨,下降了3.8%;蔬菜产量2.9万吨,增长1.4-;水果产量2.28万吨,增长83.9%;水产品产量21.02万吨,增长17%。

【国内贸易】2004年,全区贸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注册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体商户达到3953家,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商户3764家,批发零售从业人员4.82万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08.6亿元,增长21.7%;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55亿元,增长21.9%。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增长19.6%,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7.5%。商贸设施投资8.9亿元,增长137.3%。彩云城、新东方商城、黄金商业城、长江国际商业广场、友谊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的相继建成使用,使全区购物环境显著提升,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扩大了就业领域,繁荣了城区经济。舒家福莱批发市场全年营业额达到11.48亿元,德胜商城全年营业额达到1.27亿元,家家悦超市营业额达到0.62亿元。

【对外经济】进出口贸易大幅攀升。2004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5.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进口总额15.82亿美元,增长41.2%;出口总额10.04亿美元,增长率50.4%。年内,全区进出口企业发展到216家,当年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2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18家,2000万美元以上的10家,5000万美元的4家。浪潮乐金出口额达到14575万美元。全区企业与国际上4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商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关系。全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达到106.1%,高于全市65.6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4年,引进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内资工业项目)753个,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41个,增长20.5%。合同外资额5.14亿美元,增长78.9%。实际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增长110.1%。全区累计引进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内资工业项目)2566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857个。累计合同外资额30.78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9亿美元,外资到位率(实际利用外资占合同利用外资额的比例)达到52.8%。前来投资的国家(地区)达到35个,其中韩国、香港、美国、日本和台湾的投资额列前5位,共投资项目718个,合同外资额24.21亿美元,分别占全部外商投资项目的83.8%,占全部合同外资额的78.7%。
  2004年国际旅游大幅度上升。接待海外游客2.5万人,比上年增长3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24万美元,增长47.4%。

【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全区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83.7%;其中生产性投资85.48亿元,增长140.1%,非生产性投资52.71亿元,增长42.2%。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293.1万平方米,增长120.7%;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87.2万平方米,增长84.3%。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完成投资28.66亿元,增长65.8%。206国道全线通车,管网配套和两侧绿化全面铺开;长江路西延工程已完成75%;东区19条道路70万平方米路面进行了升级改造;西区新铺设了18.5公里的沥青路和17.3公里的土基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增加。完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42个,比上年增加37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1个,增加6个,1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3个,增加5个。
  技术改造投资继续加大。投资项目40个,已完成投资额29.22亿元,增长138.2%,竣工项目27个。全区规划面积220.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5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75.33亿元;累计开工建筑面积1169万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856万平方米。

【金融保险】2004年,全区金融业健康发展,各项存款持续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31亿元,比年初增加7.36亿元,增长11.2%;储蓄存款余额29.91亿元,比年初增加3.58亿元,增长13.6%。各项贷款保持相当规模,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0.08亿元,比年初减少3.28亿元,下降7.2%。全区银行机构11个,营业网点40个。
  2004年,全区保险业发展减缓,实现保费收入0.81亿元,比上年减少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0.23亿元,减少8%,人身险保费收入0.57亿元,减少10.9%。全区保险机构2个,从业人员77人。

【财税】2004年财政收入继续高速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22.31亿元,增长48.8%;其中区级财政收入5.76亿元,增长33.7%。财政支付能力继续增强,实现财政支出8.75亿元,增长23.6%,其中生产建设支出5.61亿元,增长20.3%。
  全区税收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完成各项税收总额24.79亿元,增长44.6%,其中涉外税收17.12亿元,增长44.4%。国税税收19.96亿元,增长49.4%;地税税收4.83亿元,增长27.5%。

【社会生活】2004年,全区人口有所增加,户籍人口为14.4万人,增长4.7%;其中非农业人口7.2万人,增长1.5%;农业人口7.2万人,增长8.1%。出生人口1779人,死亡79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4‰。就业继续扩大,从业人员(不包括私营和个体单位从业人员)达到6.37万人,增长22.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394元,增长22.5%。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5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7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0604元,增长22.6%,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65元,增长13.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45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53元,增长20.4%,恩格尔系数为36.3%。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区4.1万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2917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年共征缴各项保险费19715万元,增长42.6%。全区环境质量继续提高。区域ISO-14001环境管理体通过监督审核;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有138天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优);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科教卫生】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各级各类学校103处,在校学生2.6万人,专业任职教师1691人。耀华国际学校、高级职业学校、高级中学、实验小学等学校已办成了当地较有特色的教育学校。科技工作成效显著。科技项目列入省以上计划的36项,科技成果获省以上科技成果奖的8项,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7项,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项目216项,经山东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4家。全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有各类卫生机构119个,床位366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536人,其中医生257人。区医院的眼科、皮肤科、疼痛科等学科已发展成倒地有特色的医疗专科。

【西区经济建设】2004年,西区三个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实现生产总值30.9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工业总产值44.49亿元,增长46.7%;工业利税3.24亿元,增长46.4%;出口额8010万美元,增长50%;地方财政收入2641万元,增长9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9亿元,增长52.3%。

八角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书记主任闫庆华

概况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辖23个居委会,2004年底总人口达161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1人。经济总收入为4.4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09万元,完成街道生产总值2.18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39:34:27。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668人,实现利税1300万元,利润1280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00人,实现利税1115万元,利润814.3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242人,实现利税620万元,利润550万元。年内完成进出口总额431万元,其中出口额41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77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8万美元。

特色产业浅海养殖面积400公顷,捕捞船只5400只,总动力5500马力。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海胆、扇贝、赤贝、鲈鱼、鲅鱼等海产品。八角湾是一个天然避风港湾,是该办事处所拥有的地域优势之一。该湾低潮时水深8~15米,湾内已建成一座可停泊万吨级船只、集加水、加油、加冰于一体的船泊码头。港内年吞吐量达1亿多吨。农业以主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苹果、大樱桃、葡萄、草莓、桃、杏等水果和干杂果。

招商优势八角办事处具有强劲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区位优势,地处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可直接接受中外知名大企业的投资;交通优势,境内206国道、轸八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系烟台市区到蓬莱阁、长岛等旅游胜地的必经之路。办事处距烟台港18公里,距烟台国际航空港15公里,距烟台火车站16公里;工业优势,随着八角工业园区的建设启动,化工、建材、冶炼、水产品加工等行业随之兴起,成为全处经济的有力支撑;传统优势,八角作为鲁菜的发祥地之一和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地早已声名远播,全处侨胞侨属众多,且联系广泛,这为八角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古现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书记刘厚波主任王龙庆

概况古现办事处辖区位于开发区西部长江路两侧,办事处驻所在古现东村,总面积76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13.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4公里,下辖38个居委会,2004年底总人口为26834人。经济总收入达99463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71.6万元,街道生产总值76152万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为22∶60∶18。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955人,实现利税3160万元,利润3100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374人,实现利税8147万元,利润6508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294人,实现利税6760万元,利润4120万元。进出口总额为62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2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1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1万美元。

特色产业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地瓜、花生等;适宜种植的果树主要有苹果、大樱桃、桃、李、梨、冬枣等。辖区种植草莓93.33公顷,平均亩产值6000元;种植优质大樱桃1000公顷,平均亩产值8000元左右。区内有8公里长的海岸线。对虾、海参、海带、扇贝等海产品养殖业和海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工业,有各类企业89家,从业人员5374人,实现利税8147万元,利润6508万元。其中,有山东金河实业公司保险粉生产基地;IT工业园及烟台市黄金冶炼厂;有集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和精细化工为主导地位的古现工业园等。基本形成了以化工、建材、冶炼、机械、水产品加工及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大季家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书记范吉宏主任闫猛

概况办事处驻所在大季家村北,总面积86.6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8.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0.6公里。下辖32个居委会,总人口为31927人。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辖区的经济发展。经济总收入35.8亿元,财政收入3182万元。年内完成街道生产总值20.9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36:43:21。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4045人,实现利税2亿元,利润1.5亿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98人,实现利税2.4亿元,利润1.75亿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452人,实现利税1.1亿元,利润8500万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1亿元,其中出口额达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960万美元。

特色产业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地瓜、花生、芦笋等;果树主要有苹果、葡萄、大樱桃、腾子、李、梨等。辖区果品、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533.33余公顷,其中芦笋300公顷,平均亩产值5000元。有各类企业310家,其中有21家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有海水养殖区5933.33公顷,围海、滩涂精养面积达120.93公顷,海上养殖企业32家,陆地海水育苗企业77家,水产加工企业46家。在养殖、育苗企业中,有三个企业承担着鲍鱼、海参、海带、多种贝类培育等国家863计划。主要养殖品种有大菱鲆鱼、海参、鲍鱼、虾夷贝、马粪海胆等。平均每年育成海参苗8000万头,鲍鱼苗4000万头,养成大菱鲆2000尾。在水产加工企业中,有6家企业实现欧盟注册,14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20家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产品有金枪鱼、鳕鱼、鱿鱼、贝类、对虾、海参等。这些产品主要通过冷冻、干制、腌制及蒸、煮、烤等方式,形成了四大系列120多个品种的特色产品,并全部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产干海带14万吨、海参2.6万吨、扇贝3.2万吨、海胆7000万个、鲍鱼3000万个。共有5个渔港,大小捕捞船只1000多条,总动力达64万马力,年捕捞量达14万吨。

(郑祖增韩正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