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园区专业化发展的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4&rec=215&run=13

烟台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一科

工业园区,是指工业企业相对聚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齐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国内外实践证明,园区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现代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控制土地、园区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走园区专业化道路,提高园区的集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市园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园区专业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启动实施阶段,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园区专业化发展的优势分析
  园区专业化,是指在园区中培育和发展富有效率的专业化企业集群,把园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集聚效应的特色工业园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和国际间分工合作的进一步密切,建设专业化园区和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专业化园区具有产业集群优势。在专业化园区内,相关产业的大量企业“扎堆抱团”,通过产业链紧密有机集聚在一起,以追求集群效应为目的,自发地形成生产协作体系。整个企业群体围绕特定产业生产,形成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在我国南方已经较为普遍,象江苏的电子产业集群、丝绸产业集群,广东的小家电产业集群等,都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国外成功例子也很多,象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电子产业集群等。
  二是专业化园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园区内大量相关企业分工协作,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输、交流等交易成本;园区专业化所拥有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各种生产要素流入园区;专业化园区可利用产业群体效应,集中宣传,形成区位品牌,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目前,江浙一带的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十分强大的竞争优势,如温州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皮革、打火机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采购基地,东莞市是全球最大的电脑零部件产地,因而也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销售市场。
  三是专业化园区具有招商引资优势。在当前产业集聚的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优势成为吸引投资的主导力量的形势下,产业聚集程度越高,投资吸引力就越强。特别是当园区专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就能够以关联度高、集聚度强的配套服务完善等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推出整体招商项目和联合招商项目,有利于引进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群。
  二、我市园区专业化发展情况
  我市自1984年建立第一个经济园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到目前已经拥有国家级园区3个,省级园区9个。这些园区已经成为我市对外开放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累计引进项目4545个,其中外资项目1495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9亿美元,占全市34.1%;2003年实现外贸出口17.9亿美元,提供税收42.7亿元,分别占全市53.6%和35.6%。园区已成为我市结构最优、活力最强、潜力巨大的经济板块,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加速器。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张,其结构层次也不断优化升级,专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市各园区基本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主导产业,并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企业群体,发挥出较好的规模和集群效益。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械汽车和电子通讯两大龙头产业,拥有项目237个,总投资22.2亿美元,预计到“十五”末,产值可占全区比重的70%;牟平区电子产业拥有企业近50家,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电视用偏转线圈生产基地,产值占园区总量的60%;龙口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40多家,产值占园区总量的56%;其他如莱山区的机电设备、海阳的纺织、莱阳的食品加工、招远的黄金、蓬莱的建材行业等,都呈现出明显的产业优势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我市园区专业化发展虽然取得较明显的成绩,但在当前集群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相对于南方先进地区,相对于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需求,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园区专业化定位不明确。部分园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不能从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立足本地市场、资源优势来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往往在引进某一个大项目后,仅仅因为项目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等原因,就把该项目作为园区主导产业。这种产业定位跟着项目走的做法,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被动性,不但不利于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而且会影响到已经形成优势的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聚集程度低。我市园区专业化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园区虽然确定了主导产业,但相关企业往往只有10多个,产值占园区比重也很低。即使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园区,相对于南方一些园区,规模也相差较大。象广东中山市古镇镇灯饰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东莞市清溪镇电脑机箱产量占全球份额的30%。而我市的产业聚集是相对聚集,是小聚集,目前还没有一个产业在全国形成左右局面的影响,更不用谈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了。
  三是企业关联度低。我市有的园区虽然有部分较大规模的同类企业集群,但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的“扎堆”,相互间联系合作不够密切,同一产业链上的纵向分工协作关系少,横向竞争关系多,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产业集聚能力相对较弱。
  四是龙头企业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推进园区专业化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市工业基本上是以中间产品为主,缺乏大的龙头企业,除开发区有东岳汽车、浪潮LG等和莱阳的龙大等大的龙头企业集团外,其他县市区几乎没有。没有龙头企业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园区主导产业就缺乏有力支撑和发展源动力,产业聚集也就没有核心和持久发展力。
  五是园区集约化水平低。目前,园区内项目厂房多为一层建筑,厂房建设不经济,厂区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有的项目厂房没有充分利用,造成土地浪费,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园区更大规模扩张、更加专业化发展的空间。
  三、园区专业化的发展模式
  专业化园区的发展不宜照搬某一模式,总的来讲应该是因地制宜、因区而异,根据各地在产业、资源、市场及其他生产力要素所具备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搞好引导、保护和培植,把潜力产业做大,把优势产业做强,推动园区专业化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一是当地资源开发模式。地区特有的各种资源决定了该地区的竞争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能够吸引大批生产、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并根据市场进行分工与配置,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分工协作企业集群。我市的黄金、石材、水产品、果蔬产品等资源丰富,发展与之相关的黄金制造、石材加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是建设专业化园区的有效模式。
  二是特色市场拓展模式。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市场往往是历史形成的,它就象巨大的吸盘,首先吸附众多的贸易企业集聚,这些贸易企业再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和刺激生产企业集聚。生产集群和贸易集群的并联耦合与联动发展是专业化园区发展的一种可选模式。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就是通过市场集聚作用,逐渐形成“前市后厂”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生产和贸易企业集群。我市可围绕招远黄金市场、莱州石材市场发展相关产业集群。
  三是骨干企业带动模式。骨干企业是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在实现其自身膨胀发展的同时,能够不断将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吸引一批中小配套企业围绕发展,在产业链上形成企业集聚,逐渐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园区。如我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为东岳汽车、浪潮LG等大企业搞好配套,目前已吸引配套企业200多家,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
  四是传统产业膨胀模式。企业集群有外生的,也有内生的。本地现有的或具有雏形的企业集群是园区专业化最基本的力量。通过增强支撑产业发展的独特地域优势,可以不断促进本地企业集群规模扩张、水平提升,发挥出较强的辐射和集聚作用。如海阳市毛衫加工、莱阳市食品加工,目前都已形成较大规模,海阳市毛衫加工企业达到90多家,产业比例达到41%,莱阳市则涌现出龙大、天府、鲁花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
  五是外商外企聚集模式。外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之一。外商外企出于乡土亲情及相互配套合作考虑,一般具有较强的集聚愿望,很容易在一个地区形成同一国籍外商投资、生活聚集区。外商外企聚集的专业化园区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外资企业的配套发展。青岛市在这一方面比较突出,在平度市一处不足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集聚着76家韩资企业,总投资达3亿美元,形成了电子、汽车配件和暖通设备等三大产业。
  四、园区专业化的发展措施
  目前,全市正在加快实施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这既为园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给园区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园区专业化建设的任务既重大,又紧迫,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专业园区,从而在我市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搞好规划引导。专业化园区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园区发展规划。当前要重点规划好产业发展、基础环境、公共政策三个方面:科学制定园区产业的发展方向,规范入园企业和项目标准,增强产业链发展的合力和张力,综合性开发园区可划分不同区域围绕不同的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加强对园区内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园区内公共资源的低成本共享;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专业化园区的做法,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园区发展的法规、金融、财政、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公共政策,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专业化园区,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规划应科学研究,慎重决策,一经确定就应坚持贯彻实施,切实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产业发展的持续性,使园区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实现既专、又大、又强的目标。当前,我市可围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四大支柱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二是开展国际化经营。专业化园区建设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树立国际化经营的总体思路。要引导园区企业积极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大企业发展产品互补,中小企业发展配套加工,构筑园区企业与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联系。园区产业的开发要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新一轮转移的机遇,积极吸引国际同行前来投资办厂,特别要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国际大项目,依托项目加速产业链的形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提升打下基础。当前,我市应抓住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有选择地吸引大的项目,集中发展形成集群优势。
  三是培育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特色产业是发挥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本地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聚合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尽快把企业群体做大,把产业链拉长,完善产业体系。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使之做强做大,成为集群的核心主体。积极发挥特色产业的整体效应,打造区域性品牌,营造竞争优势,为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和提升区域竞争力打下基础。专业市场与产业发展有着内在的共生关系,专业市场的兴旺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各地要创造条件,围绕特色产业办市场,强化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速产业集中,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
  四是抓好聚集整合。专业化园区主要特点就是相关企业的高密度聚集。要以特色产业为主,加强相同产业的空间整合,使量大面广、规模普遍较小的同类型企业聚集,更好地发挥产业群体的规模效益。要以主体企业、主体产品为核心,以专业化配套、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相对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配套体系,从而吸引主导型和配套型项目进园落户。要发挥好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作用,采取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和能力,拓展生产领域。
  五是完善发展环境。专业化园区的建设有赖于完善的发展环境和各项服务。要强化体制环境建设,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市场竞争的规则和制度,推进特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要完善各项服务,发展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传递、技术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特别是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要大力打造适宜外商居住的仿真化环境,建设外国语学校、医院、餐厅等服务设施,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营造出浓厚的乡土氛围,给他们一个在家投资的感觉。要开展各类特色商品展览活动,形成商品的产业区声誉,帮助特色产业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