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4&rec=21&run=13

  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3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经济增长速度创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高于全省和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平均增幅;人均GDP达到25183元,增长18.8%。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1.23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4.71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4.95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8∶53.57∶35.65变化为10.5∶56.7∶32.8,第一产业比重略降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8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达到9.25%,提高0.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3.91%,提高0.27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迈出较大步伐,一批大企业实现整体改制和部分国有产权向内部职工转让,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69%,改制涉及国有资产150亿元;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特产税已全部取消,农业税降低了3个百分点,直接减轻农民负担3.1亿元;行政审批制度、投资管理体制、市政公用事业、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项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农业】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业内部各业协调发展,农业产值140.64亿元,增长8.1%;林业产值4.01亿元,与上年持平;牧业产值54.14亿元,增长7.3%;渔业产值102.39亿元,增长2.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97亿元,增长3.2%。各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45.6%,林业1.3%,牧业17.6%,渔业33.2%,农林牧渔服务业2.3%。
  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产量197.61万吨,增长0.03%,粮食单产376公斤,增长4.4%;油料产量44.89万吨,增长8.9%;蔬菜产量279.87万吨,下降4.9%;水果产量308.66万吨,增长13.5%,其中苹果251.13万吨,增长13%。
  牧业生产增长较快。年末生猪存栏145.32万头,比上年增长11.1%;牛存栏37.45万头,比上年增长3.7%;羊存栏49.13万只,比上年增长14.5%;家禽存栏4351.36万只,比上年增长19.7%。全年猪、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187.45万头、12.65万头、41.87万只、8927.02万只,分别增长6.8%、15.1%、14.3%、6%。肉类总产量达到31.17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30.15万吨,增长6%;奶类产量20.22万吨,增长10.3%。
  渔业生产势头良好。名优新品种养殖和远洋捕捞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80.48万吨,增长5.7%,其中海水产品177.87万吨、淡水产品2.6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6.5%。在海水产品中,捕捞94.77万吨,养殖83.11万吨。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13万公顷,其中本年新育苗面积0.09万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6.4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8%。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630.64万千瓦,增长3.8%;农村用电量37.5亿千瓦小时,增长5.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4.73万吨,增长0.1%;有效灌溉面积26.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3%,其中机电灌溉面积23.38万公顷。年末,全市6555个村全部通电和电话,6554个村通汽车,自来水受益村4849个。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39.71亿元,增长2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2136户,比上年增长7.2%,实现工业增加值740.34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62.72亿元,增长16%;集体工业增加值132.55亿元,增长15.1%;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68.79亿元,增长4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09.89亿元,增长37.4%。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27.75亿元,增长19.7%。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重、轻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470.97亿元、269.37亿元,分别增长28.7%和33.3%。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0.28亿元,增长29%。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
│产品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       │    │    │±%    │
├───────┼────┼────┼─────┤
│原煤     │万吨  │707.75 │18.3   │
├───────┼────┼────┼─────┤
│食用植物油  │万吨  │34.34  │21.9   │
├───────┼────┼────┼─────┤
│葡萄酒    │万千升 │13.18  │20.77   │
├───────┼────┼────┼─────┤
│啤酒     │万千升 │54.98  │3.6    │
├───────┼────┼────┼─────┤
│果汁及果汁饮料│万吨  │17.89  │36.0   │
├───────┼────┼────┼─────┤
│服装     │万件  │15699.11│14.0   │
├───────┼────┼────┼─────┤
│其中:针织服装│万件  │13153.74│13.5   │
├───────┼────┼────┼─────┤
│轮胎外胎   │万条  │718.08 │40.0   │
├───────┼────┼────┼─────┤
│塑料制品   │万吨  │11.99  │21.3   │
├───────┼────┼────┼─────┤
│水泥     │万吨  │1234.39 │21.7   │
├───────┼────┼────┼─────┤
│花岗石板材  │万平方米│1828.55 │117.1   │
├───────┼────┼────┼─────┤
│铝材     │万吨  │12.32  │54.5   │
├───────┼────┼────┼─────┤
│锁具     │万把  │22624.24│1.1    │
├───────┼────┼────┼─────┤
│制冷空调设备 │台(套) │14885  │28.0   │
├───────┼────┼────┼─────┤
│汽车     │万辆  │5.29  │37.8   │
├───────┼────┼────┼─────┤
│其中:轿车  │万辆  │5.02  │32.2   │
├───────┼────┼────┼─────┤
│移动电话   │万部  │307.06 │144.2   │
├───────┼────┼────┼─────┤
│钟      │万只  │153.37 │0.1    │
├───────┼────┼────┼─────┤
│表      │万只  │124.18 │38.2   │
├───────┼────┼────┼─────┤
│发电量    │亿千瓦时│116.61 │18.8   │
└───────┴────┴────┴─────┘

  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1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18.25亿元,增长43.6%;实现利润199.5亿元,增长68.8%;实现利税285.58亿元,增长60.4%;亏损面为9.18%,下降2.6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7.66,比上年提高33.89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年末有资质建筑企业642家,职工年平均人数22.78万人,比上年增长15.9%。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5.7亿元,增长2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52.09万平方米,增长16.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19.52万平方米,增长8.7%。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5.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即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021.43亿元,增长49.4%。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50.55亿元,增长36.8%;更新改造投资201.22亿元,增长137.8%。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二产业投资601.41亿元,增长58.3%,其中工业投资581.07亿元,增长57.2%;第三产业投资383.19亿元,增长33.3%。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5.16亿元,增长32.6%,其中住宅投资69.63亿元,增长41.7%,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3.2%。房屋施工面积844.54万平方米,增长19.2%,其中住宅647.92万平方米,增长22.3%;房屋竣工面积226.66万平方米,下降9.7%,其中住宅168.33万平方米,下降12.3%。

【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城市零售额314.29亿元,增长17.9%;农村零售额126.13亿元,增长14%。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保持稳定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76.48亿元,增长16.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5.91亿元,增长20.1%。
  各种经济类型零售额呈不同的发展态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实现零售额59.29亿元,增长7.2%;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07.01亿元,增长14.7%;私营经济零售额62.88亿元,增长22.9%。
  通信器材、家具、家电音像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大类商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市场销售亮点。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7.2%,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4倍,家电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75.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53.7%。

【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9.94亿美元,增长35.7%。其中,出口44.95亿美元,增长35%;进口34.99亿美元,增长36.6%。在外贸出口中,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22.48亿美元,增长21.6%;加工贸易完成22.46亿美元,增长52%。按出口商品结构分,初级产品出口13.69亿美元,增长22.7%;工业制成品出口31.26亿美元,增长41.3%,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2.25亿美元,增长60.2%。按市场结构分,亚洲为主要市场,而欧洲市场增长较快。对亚洲市场出口和进口分别为28.02亿美元和22.2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进口总额的62.3%和63.5%,其中对日本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2.28亿美元和4.64亿美元,对韩国出口和进口分别为8.31亿美元和14.42亿美元。对欧洲市场的出口和进口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54.2%。
  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987项,增长5.2%;合同外资额42亿美元,增长84%;实际利用外资21.38亿美元,增长92.1%。合同外资中外商直接投资40.56亿美元,增长81.4%;实际利用外资中外商直接投资20.22亿美元,增长87.6%。
  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1.67亿美元,增长20.4%;完成营业额1.38亿美元,增长27.6%;外派劳务人员6643人次,增长20.1%;年末在外人数9892人,增长20%。

【交通邮电旅游】交通设施水平有新的提高。国道206线烟蓬段全线贯通,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390.6公里,比上年增27.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增87.5公里。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68.9公里,实现了市市通有高速公路。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全年全市旅客发送量8733.5万人,比上年增长12.9%,其中铁路和公路旅客发送量分别为231.3万人和8194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5.2%和13.6%;水运和民航旅客发送量分别达到257万人和51.2万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0.5%和增长36.2%。全市货物发送量12662.4万吨,增长15.1%,其中铁路发送630.3万吨,下降10.1%;公路发送10541万吨,增长14.3%;水运发送1490万吨,增长38.9%;民航发送1.1万吨,增长26.4%。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220万吨,增长49.6%;旅客吞吐量783万人,增长16.1%。全年共执行航线56条,平均每周有120个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100.2万人,增长34.2%。
  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03亿元,增长10.2%;电话装机容量315.29万门,增长13.9%;固定电话拥有量236.29万部,增长13.5%;移动电话拥有量229.16万部,增长28.8%。
  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92.34万人次,增长27.8%,其中,国际游客14.91万人次,增长30.8%;国内游客1177.43万人次,增长27.8%。旅游总收入92.93亿元,增长29.9%,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05亿美元,增长45.1%。

【财政金融证券保险】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达到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18.27%和24.06%,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20.07%和22.96%。在境内财政总收入中,国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102.3亿元,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49.2亿元。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全市财政支出92亿元,增长21.9%。
  金融平稳发展。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1463.55亿元和1022.35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18.12亿元和80.17亿元,其中本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14.68亿元和987.9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27.9亿元和86.94亿元。在本币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361.63亿元,储蓄存款893.32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35.04亿元和76.9亿元。在本币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644.01亿元,比年初增加35.85亿元,中长期贷款274.53亿元,比年初增加51.88亿元。
  证券交易恢复性上升。至年底,全市证券营业机构20个,股民开户25.3万户,下降2.3%。年交易额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商业保险机构达13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34.44亿元,增长2.5%;全年赔款支出4.94亿元,增长20.2%;赔付率14.4%,上升2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全市科技工作再上台阶。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35项,列入省各类科技计划107项,列入市科技发展计划90项。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9.88亿元,比上年增长50.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3.71%,比年初提高2.97个百分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累计达到380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232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61%。完成专利申请1852件,专利授权1260件,专利技术创产值80亿元,专利明星企业达到115家。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13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获国际先进的成果达30项,获国家奖4项,省级奖5:项,市奖5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占科技成果总量的54%,居全省首位,其中莱州农科院研究开发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选育和推广成果,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丛林集团完成的“100MN油压双动铝挤压技术与装备研制”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使烟台市成为全国为数极少的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地级市。全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荣誉称号,龙口、莱州、招远、蓬莱、莱山分别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7所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招生3.38万人,在校生规模继续扩大,达到10.1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7所(不含技工学校),招生3.65万人,在校生10.91万人;普通高中68所(其中社会力量和其他部门办11所),招生4.52万人,在校生12.73万人;普通初中300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1所),招生6.76万人,在校生33.66万人;小学1050所(其中社会力量和其他部门办8所),招生6.19万人,在校生34.0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2%,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为100.21%,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为87.6%,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为42.2%。
  文化广电事业继续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全年共出版各类报纸87482万份、计244981千印张,期刊162万册、计7519千印张。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广播电台1座,对国内广播节目10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6.34%。地市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节目12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5.05%。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96所(不包括诊所),拥有床位1.7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9万人,注册护士0.62万人。体育工作成绩辉煌。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烟台市刘春红、唐功红、魏宁等6名运动员参加了女子举重、女子双向飞碟射击、男子体操、女子手球等项目的比赛,全部闯入前八名,共夺得2枚金牌、1枚银牌,打破5项世界记录,创造了全市竞技体育的新篇章。省委、省政府授予烟台市“振兴山东体育突出贡献奖”。体育公园二期工程启动,成功举办烟台市第六届运动会。全民健身工程取得新的进展,一批新的健身器材和设施完成,建设了国民体质监测站,为群众免费测试体质、开具健身处方,开展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年末全市共有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人。

【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环境卫生治理取得新成果。全年共清运、处置建筑和生活垃圾65万多吨,无害化填埋处理垃圾31万吨,垃圾清运及时率达到99%以上;年末保洁公厕67座、垃圾容器4520个,保洁率达到100%。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全年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54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市区二氧化氮均值为0.032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68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市区降水PH年均值为5.79,降酸雨2次,酸雨频率为3.92%。全年八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全市饮用水源地除总氮外均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全市主要水库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主要河流基本满足各自功能区的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100%的测点达到近岸海域功能区要求。声环境质量:全年烟台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9.8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4.1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年中心市区完成滨海广场、南大街、滨海东路、海港路、二马路等新建和改造工程,区河、只楚路以及奇山、向阳两个办事处的综合整治也已完工。市区道路、路板等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路灯亮灯率在98%以上,新增绿地面积40公顷。居民住宅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完成4250户,煤气新增用户5400多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93万平方米,五区供热普及率达到47.9%,其中中心区达62.7%,在全省排名第一。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有较大改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入选“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分类别看,对价格总水平影响最大的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升8.8%,居住上涨4.7%,烟酒及用品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6%,而衣着类下降6.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1.3%,交通及通讯工具下降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3%。
  工业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其中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上涨。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6.4%,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升3.6%,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升9.3%;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升7.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升2.8%。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15.1%,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27.6%、黑色金属材料上涨25.7%,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也分别上涨15.2%、14.1%和11.7%。
  房地产价格上升。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升6.1%,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升6.8%。在商品房中住宅价格上升7.9%。房屋租赁价格与上年持平,其中住宅下降2.2%。

【居民生活和就业及社会保障】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03元,增长10.4%,其中工薪收入10433元,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054元,增长7.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003元,增长10.5%;衣着消费支出1128元,增长4.5%;家庭设备用品服务支出401元,增长6.6%;医疗保健支出639元,增长7.4%;交通通讯支出719元,增长6%;娱乐文教服务支出1199元,增长9%;居住消费支出672元,增长6%;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294元,下降1.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15.73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辆、摩托车22辆、影碟机58台、空调器38台、微波炉62台、电脑42台、移动电话143部、健身器材6套、钢琴3架。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60元,增长13.1%,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纯收入1970元,增长1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09元,增长12.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122.19元,增长21.5%;衣着消费支出226.44元,增长10.8%;居住消费支出351.3元,下降22.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39.44元,增长46.4%;医疗保健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54.54元,增长33.9%;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57.46元,增长5.9%;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410.11元,增长21.5%;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47.39元,下降2.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5%。全市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6.55平方米,增长1.3%。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汽车(生活用)1.46辆、摩托车51.08辆、影碟机30.32台、移动电话37.3部、彩电102.5台、电冰箱70.54台、洗衣机47.03台。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实现了社会救助帮困制度化、网络化和经常化目标,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年末,全市福利收养单位150个,床位8622张,全年收养6575人,社会救济14552人次;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45万人,比上年增长21.8%;城镇社区服务设施487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镇有94个;年内福利企业达247个,安置残疾职工4551人。
  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到年底,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达到636806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达15.68亿元,比上年增收2.15亿元,增幅为15.85%,征缴率达96.08%。全年13876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0.8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全年共有3.8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0.59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6万人和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9%,比上年减少0.0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66.36万人,比上年增长4.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446元,增长15%。
【重点园区建设】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继续跨越发展。全年实现GDP202.34亿元,增长44.5%,比2002年增长102.3%,实现了第一个“两年翻一番”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47.5%;第三产业增加值42.34亿元,增长43.5%。实现工业增加值125.71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106.64亿元,增长4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83.7%。实现财政总收入22.31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区级财政收入5.76亿元,增长33.7%。实现财政支出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完成进出口总额25.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进口总额15.82亿美元,增长41.2%;出口总额10.04亿美元,增长50.4%。全年引进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内资工业项目)753个,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41个,增长20.5%,合同外资额5.14亿美元,增长78.9%,实际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增长110.1%。
  烟台高新区(东区)快速发展。全年实现GDP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共批准进区项目370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21个;注册企业470个。引进项目总投资62.1亿元,增长120.5%;实际利用外资额1.95亿美元,增长117.1%。全年全区税收收入4.04亿元,增长36.5%;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51.3%;外贸出口3.07亿美元,增长27.9%。
  出口加工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引进项目10个,合同总投资2072万美元,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3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56万美元。全年实现进口8343万美元,出口926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7%和91.7%,其中加工贸易出口9061万美元,增长95.8%。
  注: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所列各项数字为初步统计数;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