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烟台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4&rec=209&run=13

烟台市交通局副局长船机修造学博士潘新祥

烟台是国家重点开发的环渤海经济圈内的重要城市,北与辽东半岛相望,东与朝鲜半岛相对,地理位置重要。半岛型的地域特征,决定了烟台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须以港口为枢纽,海运为主动脉,组合铁路、公路、民航,共同构筑完整的综合运输网络,服务于烟台市、周边区域及腹地的经济发展。
  一、我市交通运输体系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烟台市已初步形成了交通运输方式齐全、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综合运输体系,但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当前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不够平衡。我市公路发展迅猛,网络四通八达,处于全国前列;港口发展缓慢,港口的设计吞吐能力小,缺少现有的深水码头;铁路运力不能适应港口发展的要求;民用机场的发展受到限制;交通运输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分散经营,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服务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二是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港航及民航已陆续实行属地管理,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特点,重新对道路、港口及民航运输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完善,理顺先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环节。就目前而言,民航管理体系基本能与国际化管理方式接轨,重点是港口及道路运输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及完善。港口作为我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口岸、海事、港航及边防等管理部门的关系有待于协调,简化通关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城市交通的硬件、软件落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量的增加不相适应,公交车及各类私有车辆停车场严重不足,城市道路被非法经营占用现象严重,城市交通秩序有待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缺乏高级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二、烟台市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增长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交通运输需求的最关键因素,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决定着客流量及货物的运输量。其中与交通运输量相关性较高的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人口和外贸进出口额。对我市运量增长的预测可采用一元线性回归、二元线性回归及对数曲线等数值分析模型。利用这三种数值分析模型,按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人口的增长,并以我市1990~2001年以来的客货运量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数学预测,然后再利用客、货运弹性系数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最终得到烟台市客、货运量的预测结果。如表1、2:
  表1:烟台市客运量预测

单位:万人

┌──────┬──┬──┬───┬───┬───┐
│数值模型  │2001│2005│2010 │2015 │2020 │
├──────┼──┼──┼───┼───┼───┤
│一元线性回归│6841│8253│11872 │17147 │24486 │
├──────┼──┼──┼───┼───┼───┤
│二元线性回归│6841│8979│13716 │20620 │30227 │
├──────┼──┼──┼───┼───┼───┤
│对数曲线  │6841│7472│8375 │9222 │10006 │
└──────┴──┴──┴───┴───┴───┘

表2:烟台市货运量预测

单位:万吨

┌──────┬──┬───┬───┬───┬───┐
│数值模型  │2001│2005 │2010 │2015 │2020 │
├──────┼──┼───┼───┼───┼───┤
│一元线性回归│8176│10828 │16392 │24500 │35783 │
├──────┼──┼───┼───┼───┼───┤
│二元线性回归│8176│11869 │18420 │28132 │41909 │
├──────┼──┼───┼───┼───┼───┤
│对数曲线  │8176│9418 │11163 │12804 │14320 │
└──────┴──┴───┴───┴───┴───┘

采用相同的数值模型,并结合1990~2001年的发展情况,烟台港、龙口港的货物吞吐量预测结果如表3、4所示:
  表3:烟台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

单位:万吨

┌───┬──┬──┬──┬──┬───┐
│   │2001│2005│2010│2015│2020 │
├───┼──┼──┼──┼──┼───┤
│烟台港│1923│2940│4710│7100│10180 │
├───┼──┼──┼──┼──┼───┤
│龙口港│681 │1060│1650│2400│3390 │
└───┴──┴──┴──┴──┴───┘

表4:烟台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单位:万TEU

┌───┬──┬──┬──┬──┬──┐
│   │2001│2005│2010│2015│2020│
├───┼──┼──┼──┼──┼──┤
│烟台港│13 │55 │190 │450 │750 │
├───┼──┼──┼──┼──┼──┤
│龙口港│3.9 │12 │30 │62 │100 │
└───┴──┴──┴──┴──┴──┘

  三、烟台市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框架构想
  总的是要以我市确立的打造面向日韩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确立以港兴市目标以及建立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为契机,逐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航运、公路、铁路、民航运输有机衔接,县(市)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利用渤海湾烟大航线“黄金水道”,发挥客滚船及即将开通的铁路轮渡的作用,并争取开辟烟韩铁路轮渡,努力把烟台打造成连接东北、华东及西部内地,以及连接日韩的重要海陆交通枢纽城市;树立超前意识,立足高点定位,力争做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管理手段智能化、运输业务信息化;引领现代物流理念,抢抓机遇,尽快形成我市畅通、便捷、高效的物流系统,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一流的综合交通网络。
  发展目标:统筹考虑我市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区位特点及影响交通发展的因素,我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可分两步走:即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到2010年,远期目标到2020年。总体战略目标:以加快港口发展为中心任务,加快八角港区建设步伐,以启动烟大铁路轮渡建设及争取烟韩铁路轮渡立项为契机,实施铁路、公路与港口联网工程,将交通末端城市建设成为交通枢纽城市;构筑以港口为主枢纽,公路、铁路为主通道,海运、航空运输为两翼,城间与城市交通一体化,海运、公路、铁路、民航及管道运输方式齐备畅通、运输功能完善的立体化综合性交通体系。争取到2020年,我市的综合交通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连接东北与胶东半岛及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为建设东亚地区国际性交通枢纽奠定基础。
  分阶段实施建设目标:
  --到2010年:
  1.强化和完善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企业改革改制,实现政企分离、港航分离;适应WTO规则,修改有关交通规章,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与国际规则或惯例相适应的交通运输行业法规体系。
  2.加快建设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尽快投入营运;启动烟韩铁路轮渡项目;充分利用“同三”高速公路,发挥烟大客滚运输优势,扭转交通末端城市的不利形势。
  3.烟台港新港区(八角港)专用公路、铁路建成使用,并与腹地公路网、铁路网和航空运输网完成衔接;临港工业具有一定规模,根据需要建成部分生产用码头泊位并形成生产能力。龙口、蓬莱等其它港口根据功能定位进行改造升级和结构调整。
  烟台港八角港区到2010年发展为亿吨大港,为国家综合性现代化重要枢纽港口,东北亚区域性枢纽港口;大力发展以粮食、化肥、建材为主的大宗散杂货进出口,发展钢铁、石油化工、粮食加工、造船等临港工业及现代化物流产业。
  龙口港争取到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成为国家重要的区域性专业化港口,依托黄龙烟铁路,大力发展煤炭出口,争取成为全国第三大煤炭出口港;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矿石、粮食仓储等中转业务,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加工、电力、建材等临港工业;争取达到10万吨级船舶不乘潮进出港的航道通过能力。
  蓬莱港到2010年港口吞吐量争取达到1800万吨,成为地方区域性港口;稳固发展蓬莱--大连客滚运输,大力发展木材、建材、造船等临港工业;建成北方木材加工、批发中心。
  4.全市物流系统初具规模。在204国道与206国道交汇处建成以进出口加工贸易物流服务为主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在烟台港三期周边建成大型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在珠矶建成具有货物配载、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的配送中心;在黄务建成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综合性配载中心;同时在龙口、莱州、蓬莱、栖霞、莱阳建成一批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形成以港口商贸为依托,由物流配送中心及其它物流设施组成的综合物流系统。
  5.不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城市交通等各类大型数据库系统;基本建成管理控制、指挥调度、安全保障、客货服务等信息系统,全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2020年:
  1.全市的综合交通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烟大铁路轮渡与烟韩铁路轮渡,形成全国性乃至东亚地区国际性的交通枢纽,连结东北与山东半岛及华东地区,并实现中韩两国贸易运输一体化对接。
  2.在港口建设方面,烟台西港区八角港已建成,港区吞吐量达到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00万标箱;八角港区形成能承接原油、成品油、液化气、煤炭、矿石、粮食、集装箱等货种的功能较为齐全的综合性港区;龙口港吞吐量达到亿吨,蓬莱港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
  3.物流产业立足于渤海湾及中韩轮渡的跨海运输优势,成为烟台市的支柱产业;烟台、大连两地形成较大规模的港区物流集散地,客滚运输退出运输市场,取而代之的将是运输方式更为快捷、安全的客箱运输(集装箱或拖挂车)。
  4.交通智能化及信息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立起统一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网络信息量丰富、功能强大、专业化程度高;与交通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各类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相当完善。
  四、当前需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建设步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市的国有大型企业,应尽快实行政企分开,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国有交通运输企业的体制和管理创新。努力适应我市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交通运输的运力、运量、体制及功能结构等能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中小民营运输企业改变原始粗放式、分散型的经营模式,逐渐向集约式经营、公司化管理模式转变。尤其对近期实行属地管理的港航企业及民航企业,要加快改革改制步伐,实现资产重组,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要针对本地经济运行特点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港口、航运及民航、机场等建设规划,使烟台成为城市功能完备、现代化的国内一流港口城市,在国内具有相应地位的国际开放空港。
  二是提升交通行业的服务水平与质量。为营造良好的交通服务环境,交通、港航、海关、海事、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配合,积极推行口岸大通关管理,对海运、航空进出口业务实行全天候通关,努力提高通关效率。对企业的进口货物可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通关模式,缩短进口货物在口岸的滞留时间。海关、海事、进出境检验检疫、银行和保险等有关部门要实行联合办公制度,使货主一次申报即可完成所有通关手续的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将串联式通关作业流程变为并联式作业流程,缩短通关时间,节省通关成本,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加快通关信息化建设,进出口企业采用直接的电子申报方式,尽快实行无纸化通关,建立并完善港口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
  三是培养一支现代化人才队伍。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体系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此,必须重视培养和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相关行业经验、年富力强、具有敬业精神的管理人员,既能运用法律及行业法规依法行政,又能熟练掌握国际法规、条例及惯例;既擅长交通运输管理,又视野宽阔、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物流理念。同时,要加快引进一批交通信息化建设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信息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交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