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4&rec=168&run=13

【学校发展建设】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部分单体设计完成,开始前期工程招、投标工作,约20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教学楼已相继开工。烟台职业学院新校区的规划建设进展顺利,新校址确定,总体规划设计基本通过评审,正根据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和学院发展规划进行修改。已开始进行校产置换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校区土地征用前期准备工作。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海军航空航天工程领域技术和指挥管理军官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军事院校,是海军高等学历教育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在青岛市设立分院和航空训练基地。
  院本部创建于1950年8月,是新中国首批组建的军事院校之一。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9年被解放军总部列入全军12所综合院校之一,2001年被解放军总参谋部授予“全军教学优秀单

2004年6月5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举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揭牌仪式

位”,2003年被解放军总部列为现代化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并成为全军22所承担本科学历教育的院校之一。2004年,学院电子工程系通信与导航教研室党支部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党支部。
  2004年,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4个,工程硕士授权专业领域5个;生长干部本科专业27个,还有大专、士官中专、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现职干部任职教育培训和轮训以及外训专业等100余个。
  教学工作。2004年,现代化教学工程综合改革攻关项目37个,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年内获海军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评选出院校级教学成果60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5项。学院首届博士研究生毕业,首届《军队管理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组织学员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奖,获山东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组织学员参加解放军“八一杯”英语演讲竞赛,2名学员获全军优胜奖。1名教员参加全军物理课程教学观摩比赛获一等奖。11门课程被解放军总部和海军评为优秀课程或百门优质课程建设项目。6种教材被海军评为优秀教材,新出版的36种教材质量较好。学院首次组织了“两精一优竞赛”活动,评选出20门精品课程、20种精品教材、20位教学名师,成为教学中的示范和标杆。海军院校综合检查组于10月对海军航院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认为海军航院的教学质量仍保持在全军的前列。6月5日,海军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揭牌仪式在海军航院举行,填补了海军在通信和宇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空白,结束了烟台地区大专院校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历史,标志着海军航院学科建设达到新水平。通信与信息系统获山东省首次建立的“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海军航院博士后工作经验在山东省博士后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
  教学保障工作。2004年学院增加经费投入,新增教学装备设备、营具器材及图书资料等。18个教学条件建设项目中,15个取得阶段性成效,12个进行了阶段验收,8个项目具备成果鉴定条件,实现了年度目标,顺利通过海军院校综合检查组的检查。新建多媒体教室40个,使多媒体教室总数达到109个,提前实现全部教室多媒体化,达到现代化教学工程对现代化教室的要求。清查调整了实验室用房,开展实验室专项建设,新建成几个新专业实验室。坚持购买与自建同步,建成重点学科专业数据库,数据量达到1.7T。将学院城域网变更为公域网,并添置路由器。图书数字化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源建设,由原来的3.2T增加到9.78T。《机械制图》网络课程获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唯一的特等奖。经国家专利局推荐,海军航院网络集成教学仪获巴黎博览会金奖,并入选《向欧盟推荐的中国产品目录》。
  教员队伍建设。2004年,学院继续推进把青年教员培养成教学科研骨干为目标的“骨干工程”、把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培养成学科带头人为目标的“尖子工程”、把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在军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专家教授为目标的“名师工程”。加大“三个工程”经费投入,改革“名师工程”运行机制,名师培养对象许爱强教授获准进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培养导师制,31名在站培养对象效果良好;举办了学院第12期青年教员集训班,选派教员去军工厂学习新装备,资助一批教员攻读博士学位。表彰了72名学院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9名教师获“银奖”,20名教师被评为学院首届“教学名师”。许志强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授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秦兰悦、时宝等被总政治部授予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或全军优秀教师称号。
  科研工作。全年科研立项282项,年度总经费8900万元。有112项成果通过技术鉴定或验收,40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2项、四等奖11项,保持了比较高的获奖水平。某些研究领域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学院的特色优势,并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全年发表学术论文1161篇,其中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509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61篇。举办了3次全国和全军性的学术会议。海军航院学报被国家科技部评审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海军评为优秀期刊。

(周燕)

【烟台大学】招生情况。学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招生范围逐年扩大,文理本专科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其他省、自治区的第一志愿上线率也一直较高,绝大部分专业均为第一志愿录取。年内,在所有有招生专业任务的地区继续实行远程网上录取,面向全国27个省区招收本专科学生7750人,其中本科5725人(文经学院921人),专科2025(文经学院797人)。年内招收硕士研究生118人。
  学科建设。2004年,学校设有19个院系、4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9个学科门类。有19个硕士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为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学校构成法学、药学、光电信息技术、结构工程、海洋生物、环境监测治理六大学科板块,形成了学科建设新格局和新亮点。对优势和特色突出的学科给予“学科特区”政策,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加强学位点建设,积极规划、论证并组织28个学科点的硕士学位授权和5个学科点的博士学位授权申报材料。
  师资队伍建设。2004年,学校实施新一轮人才工程,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引进杰出人才实施办法》,年内投入人才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引进教职工188名,其中博士51名。教师培训层次提高,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师比达到17.2:1。有专任教师1100名,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1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73人,院士1人,硕士生导师6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首届高校全国百名教学名师”1名,任万忠等4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获“山东省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1人,房绍坤等4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33人,硕士学位者435人,占专任教师的51.64%;45岁以下的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达到56.74%。学校聘请了12位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275名国内外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知名人士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改善办学条件。年内,学校在抓好“二期工程”扫尾、南校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大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场馆、网络等硬件条件的投入。全年仪器设备投入5600多万元;逸夫图书馆的落成使用,加快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步伐;新落成3万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建成开放实验室17个,3个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省级立项;获省级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2项,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参加全国第四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取得较好成绩;推荐18项教学成果参加省教学成果奖,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其中2项被推荐参加全国教学成果奖的评选。
  人才培养。学校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有全日制在校生21671人(含留学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5000人。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行学分制,探索“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育人途径,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科技大赛成绩突出:1名学生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参加第五次“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大赛”,获第64名的成绩,成为山东高校唯一进入全国前100名的选手;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校参赛队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各1项,列山东高校前茅;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学院学生刘春红、唐功红勇夺女子举重69公斤级、75公斤级两枚金牌;01级学生苏艹作为唯一的本科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复合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议,用英语宣读论文,其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引起轰动;法学院学生张国臣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其长篇小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科研工作。年内,学校科研经费突破千万元,到位科研经费达1200余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大幅度增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在省内高校中排名第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第四;国防预研项目、总装备部课题6项,位居省内高校前列。纵向课题立项渠道大幅度拓宽,新增2个国家级纵向课题和3个省部级纵向课题的立项渠道。横向课题和科技开发成效显著,横向课题26项,到位经费比上年增加100余万元。高层次获奖数量大幅度增加,共获省部级奖11项,厅局级奖43项,是获奖数量最多的一年。对外科研合作取得标志性成果,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与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烟台艾潍龙环控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烟台大学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实验室”、“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高校首家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污染治理技术为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等优势资源的最佳组合,成为教学水平评估的亮点之一。
  全年三大检索收录论文达126篇,首次突破百篇。文科学报再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理科学报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年内,学校确定了“注重过程、规范管理、改善条件、提高质量、争取优秀”的迎评工作思路,在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领导重视、亲历亲为,全员参与、上下齐心,措施得力、制度健全,材料翔实、氛围浓厚。12月13~17日,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分析并肯定了学校的建设成就、发展优势和办学特色,对学校20年的办学成绩和本科教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整改建议。

(原秀红吴向民)

【烟台师范学院】烟台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年,现占地124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63.19万平方米,在建面积4.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6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价值1.14亿元。馆藏图书128.23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学校有汉语言文字学、专门史(文化史)2个省级重点学科,艺术美学1个省级艺术类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应用生物技术、原子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等4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学科(实验室),设有胶东文化研究中心等10个省级研究机构,公开出版发行《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烟台师院报》等报刊。

  2004年7月18日,“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胶东工作站”、“烟台市胶东文化研究会”、“鲁东大学(筹)胶东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烟台师范学院图书馆举行,标志着烟台师范学院成为胶东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志民(右)与烟台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建东(左)一起为“鲁文化研究中心胶东工作站”揭牌。

  学校设有16个院(系)、3个教学部、55个普通招生专业(其中本科专业49个,专科专业6个),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普通本专科生21449人,硕士研究生209人,继续教育在校生7963人;教职工1810人,在1157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21人、副教授319人,博士107人、硕士36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0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17人,硕士生导师94人。学校聘请3名院士为教授或客座教授,聘请兼职教师289名。
  学校是烟台市最早确定的“境外学生定点高校”,1989~2004年先后接收亚、欧、美三大洲十几个国家的280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间友好交流关系。
  2004年2月19日,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一行7人到校就学校申报改建为综合性大学进行考察。5月1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在烟台师范学院基础上筹建鲁东大学的通知》,批准学校筹建鲁东大学,筹建期为一年。
  教学工作。2004年,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2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并开展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第二轮校内自评工作,邀请教育部专家为教师作专题报告,提高了教职工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办学理念。加强专业建设,新增本科专业10个,使学校的专业总数达到55个,专业布局更趋合理。继续实施合格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同时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共验收合格课程35门,评选出校级优质课程40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教学研究方面,组织了学校第六届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共评选出43项教学成果,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4项;共有12项成果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在省教育厅第一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审批中,学校有2项课题被立项。教学管理方面,通过多种举措,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规范考试管理和教育实习管理,大力实施教学名师工程,2004年共评选出3名校级教学名师,其中1名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另有18名教师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改革方面,深入开展学分制建设与改革,完成了本、专科教学计划和高水平运动员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
  科研工作。2004年,学校新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5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星火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5项;获得科研经费662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522万元,横向科研经费14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7部,鉴定科技成果9项,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07篇,其中被SCI收录35篇,被EI收录20篇,被《新华文摘》收录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录14篇;年内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5项,厅市级奖励33项。全年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着力改善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科研和实验条件,新增艺术美学省级重点学科。
  研究生教育。硕士点申报方面,组织了第十批拟新增硕士点和教育硕士新增培养单位的申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尤其是教育硕士的申报业已通过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的评审。硕士点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各硕士点尤其是新增硕士点的建设,全面检查了各硕士点的建设情况和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并落实了2004年硕士点建设经费计划。研究生招生方面,2004年共录取硕士研究生92名,使研究生总数达到209人。研究生管理方面,修订了各硕士点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完成了第三批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上岗选聘、培训与师生互选工作,并制定了2004级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开通研究生处网站,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继续教育。2004年,学校共招收函授本专科生3200人。继续承担了烟台、威海、临沂、日照等4个地市近2万名中小学教师的自考助学辅导任务,并作为烟台市的主教学点,承担了近2000人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的组织、培训工作。11月,烟台师范学院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成立,大力开展物流师等7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工作,先后有200多人参加了培训和考试认证工作。继续教育科研方面,申报全国成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课题和全国自学考试科研课题各1项,组织各教学单位进行“继续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科研”第三次立项工作,共立项课题20个,其中重点项目4个,一般项目16个。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进一步加强人事规章制度建设,先后制定或修订了《烟台师范学院教职工考勤暂行规定》等5项管理制度,规范了人事管理工作程序。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共引进各类人才100余人,其中博士39人,硕士60多人;聘任兼职教授、共建人才31人,其中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1人。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职员聘任制,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严格聘任程序、标准条件与比例控制,完成2004年专业技术职务、职员聘任的先期评审工作。组织完成了1178名专业技术人员、职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和烟威地区1046名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考试工作。
  学生奖励与资助。2004年共有4000名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奖金总额达93.09万元。其中,2200名学生共获得专业奖学金37万元,1600名学生共获得单项奖学金11万元,70人共获得“国家奖学金”31.2万元,30人共获得省特困生奖学金6万元,5人共获得“山东教育报刊社奖学金”3800元,60人共获得“烟师兴隆奖优助学金”6万元,2人共获得“张敬塘奖学金”200美元,30人共获得“烟台电业局奖学金”9000元,3人共获得“山东移动通信奖学金”4500元;设有勤工助学岗位1400多个,参加者达2500余人次,共支出勤工助学工资近70万元;为4300多名学生发放困难补助78万多元;为15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减免学费9万余元,并开辟了“绿色通道”,使300余名经济困难的新生得以顺利入学。
  招生与就业。2004年,学校省外招生范围扩大到新疆、四川、陕西等12个省份,共招收普通本专科生6533人,其中本科4007人,专科1310人,专升本1216人。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年内共毕业学生5712人,其中研究生22人,本科生3408人,专科生2282人(含挂靠学校1129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7.7%,其中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100%、80.5%和69.1%;289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14人参加了团中央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3人前往西藏工作。
  教育经费收入与支出。2004年学校教育总收入22773.26万元,较上年增加1005.86万元,增长4.6%,其中财政拨款8066.04万元,财政专项拨款1151万元,基建拨款500万元,教育科技三项费用拨款36万元,教育事业收入12268.32万元,其他收入751.9万元。2004年实际支出25182.49万元,较上年增支3415.49万元,其中人员支出5831.59万元,公用支出4031.1万元,项目支出4876.4万元,基建拨款支出500万元,教育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4527.4万元,自筹基建支出5380万元。
  国际交流与合作。2004年,学校先后派出访问团5个,分别对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进行友好访问;共接待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友好访问团组28个;与韩国中部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美国全球教育学会(CGE)等11所国外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全年共有333人次留学生到校学习,聘请外国文教专家19人。
  后勤与基建。后勤管理方面,先后制定了《后勤工作管理监控意见》、《后勤工程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理顺后勤管理部门与各中心、实体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管理水平;大学生生活服务方面,在年内未增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情况下,完成了净增2380名新生的食宿任务,保证了全校2万多名学生的正常就餐和住宿,无一食宿事故发生,并顺利通过了省、市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食堂卫生分级量化管理评估;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方面,年内实现经营收入1296万元,同比增长11.2%;接待服务方面,本年度共接待各类会议、培训班30多个,为旅行团队、留学生等各类来宾提供住宿服务约5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200多万元。基本建设方面,投资9266万元,先后完成了西区教学实验楼、南区锅炉房重建、西区办公楼改造装修、10栋教工住宅楼等工程项目,年内共施工房屋建筑面积79828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2004年烟台师范学院本科专业一览表

┌────┬───────────┬───────┬─────────┐
│学科门类│专业名称       │设 置 时 间│所 在 院 系  │
├────┼───────────┼───────┼─────────┤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1     │政法学院     │
├────┼───────────┼───────┼─────────┤
│法学  │法学         │2000     │政法学院     │
│    ├───────────┼───────┼─────────┤
│    │社会工作       │2002     │历史与社会学院  │
│    ├───────────┼───────┼─────────┤
│    │思想政治教育     │1984     │政法学院     │
├────┼───────────┼───────┼─────────┤
│教育学 │教育学        │1998     │心理与教育学院  │
│    ├───────────┼───────┼─────────┤
│    │教育技术学      │2002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
│    │小学教育       │1998     │心理与教育学院  │
│    ├───────────┼───────┼─────────┤
│    │体育教育       │1984     │体育学院     │
│    ├───────────┼───────┼─────────┤
│    │民族传统体育     │2000     │体育学院     │
│    ├───────────┼───────┼─────────┤
│    │科学教育       │2004     │生命科学学院   │
├────┼───────────┼───────┼─────────┤
│文学  │汉语言文学      │1984     │汉语言文学院   │
│    ├───────────┼───────┼─────────┤
│    │汉语言        │2000     │汉语言文学院   │
│    ├───────────┼───────┼─────────┤
│    │英语         │1984     │外国语学院    │
│    ├───────────┼───────┼─────────┤
│    │日语         │2001     │外国语学院    │
│    ├───────────┼───────┼─────────┤
│    │朝鲜语        │2001     │国际交流学院   │
│    ├───────────┼───────┼─────────┤
│    │音乐学        │1993     │音乐系      │
│    ├───────────┼───────┼─────────┤
│    │音乐表演       │2002     │音乐系      │
│    ├───────────┼───────┼─────────┤
│    │美术学        │1995     │美术系      │
│    ├───────────┼───────┼─────────┤
│    │艺术设计       │1997     │美术系历史学   │
├────┼───────────┼───────┼─────────┤
│历史学 │历史学        │1989     │历史与社会学院  │
├────┼───────────┼───────┼─────────┤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1984     │数学与信息学院  │
│    ├───────────┼───────┼─────────┤
│    │统计学        │2004     │数学与信息学院  │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1     │数学与信息学院  │
│    ├───────────┼───────┼─────────┤
│    │物理学        │1984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
│    │化学         │1984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
│    │生物科学       │1989     │生命科学学院   │
│    ├───────────┼───────┼─────────┤
│    │生物技术       │1999     │生命科学学院   │
│    ├───────────┼───────┼─────────┤
│    │地理科学       │1989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    ├───────────┼───────┼─────────┤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3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    ├───────────┼───────┼─────────┤
│    │地理信息系统     │2001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993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续表

┌────┬─────────┬───────┬──────────┐
│学科门类│专业名称     │设 置 时 间│所 在 院 系   │
├────┼─────────┼───────┼──────────┤
│理学  │心理学      │1998     │心理与教育学院   │
│    ├─────────┼───────┼──────────┤
│    │应用心理学    │2003     │心理与教育学院   │
├────┼─────────┼───────┼──────────┤
│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1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    ├─────────┼───────┼──────────┤
│    │通信工程     │2003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04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9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网络工程     │20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信息工程     │20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交通运输     │2003     │交通学院      │
│    ├─────────┼───────┼──────────┤
│    │土木工程     │2004     │交通学院      │
│    ├─────────┼───────┼──────────┤
│    │生物工程     │2003     │生命科学学院    │
├────┼─────────┼───────┼──────────┤
│农学  │水产养殖学    │2002     │生命科学学院    │
├────┼─────────┼───────┼──────────┤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03     │数学与信息学院   │
│    ├─────────┼───────┼──────────┤
│    │旅游管理     │2000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
│    ├─────────┼───────┼──────────┤
│    │公共事业管理   │2002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
└────┴─────────┴───────┴──────────┘

2004年烟台师范学院研究生专业设置一览表

┌─────────┬──────────────┬────┐
│所在院系     │学科、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
│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
├─────────┼──────────────┼────┤
│心理与教育学院  │基础心理学         │理学  │
├─────────┼──────────────┼────┤
│心理与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理学  │
├─────────┼──────────────┼────┤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育学 │
├─────────┼──────────────┼────┤
│汉语言文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        │文学  │
├─────────┼──────────────┼────┤
│汉语言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  │
├─────────┼──────────────┼────┤
│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        │文学  │
├─────────┼──────────────┼────┤
│历史与社会学院  │历史文献学         │历史学 │
├─────────┼──────────────┼────┤
│历史与社会学院  │专门史           │历史学 │
├─────────┼──────────────┼────┤
│数学与信息学院  │运筹学与控制论       │理学  │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       │理学  │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理学  │
├─────────┼──────────────┼────┤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自然地理学         │理学  │
├─────────┼──────────────┼────┤
│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学           │理学  │
└─────────┴──────────────┴────┘

续表

┌─────────┬──────────────────┬────┐
│所在院系     │学科、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
│政法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教育学 │
├─────────┼──────────────────┼────┤
│心理与教育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评价)│教育学 │
├─────────┼──────────────────┼────┤
│汉语言文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教学论)    │教育学 │
├─────────┼──────────────────┼────┤
│历史与社会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科教学论)    │教育学 │
├─────────┼──────────────────┼────┤
│数学与信息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论)    │教育学 │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科教学论)    │教育学 │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学科教学论)    │教育学 │
├─────────┼──────────────────┼────┤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学科教学论)    │教育学 │
├─────────┼──────────────────┼────┤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学科教学论)    │教育学 │
├─────────┼──────────────────┼────┤
│音乐系      │课程与教学论(音乐学科教学论)    │教育学 │
├─────────┼──────────────────┼────┤
│美术系      │课程与教学论(美术学科教学论)    │教育学 │
└─────────┴──────────────────┴────┘


(于龙杰田其珍)

【山东工商学院】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12月,2003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

学校近知广场

  学校占地90公顷,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88万册。教职工873人,其中教师519人,教授60人,副教授16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51人,特聘岗位教授31人,兼职教授63人,外籍教师13人;研究机构专职研究人员3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百人工程”理论人才20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13600人。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部),有31个本科专业。有管理学科研究基地、煤炭经济研究中心等17个科学研究机构。建有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实验室、电子商务中心等9个现代化实验室间。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2个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等9个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教学和人才培养。坚持并积极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2004年通过了《山东工商学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决定》,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上,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评教、网上成绩登录、网上排课和学生网上选课。加强了考务管理和学籍管理工作。在质量监控上,健全和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2004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孟鸿志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师、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朱孔来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张云起获2004年度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奖,窦钰婷获山东省大学外语十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奖。学校先后有80余名学生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首届统计学专业优秀学士论文评选、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文学大赛、山东省“百灵杯”电脑知识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山东省大学生辩论赛等多项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科研工作。年内学校通过了《山东工商学院关于加强科研工作的决定》,制定了《山东工商学院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和清华大学等4所名校共同发起了2004管理论坛(中国烟台);法学院承办了“平安山东”法治理论研讨会。2004年获得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项目43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8篇,其中核心期刊221篇,在四大检索期刊上发表文章21篇,出版著作12部,获省部级奖励14项,地厅级奖励46项,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6项,其他奖励58项;通过鉴定课题12项,科研经费214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动了“125人才工程”,选拔出第一批“12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5人,第三层次人选4人。引进博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数量达到29人。圆满完成职称评聘任务,有12人晋升正教授,25人晋升副教授。
  招生和就业工作。2004年学校招生和就业工作继续取得较大收获。学校招生计划为3500人,涉及22个省市,其中山东省内招生2270人,外省招生计划l230人。实际录取本专科学生3900多人,录取新生的数量和质量较前几年有较大提高。河北、内蒙古、河南、湖北等省考生一志愿率均达到100%,山东、吉林、云南、陕西等省有一科类考生一志愿率100%,综合一志愿率达75%。2004年学校共有毕业生2288人,来源于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本科毕业生1474人,专科生814人。2004年毕业生中共考取研究生122人,专升本249人,签订就业协议1121人(份),灵活就业545人。毕业生总的就业率为90.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4.2%,专科生就业率为83.8%,就业形势良好。
  对外交流与合作。2004年,学校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加学院发展步伐,与新加坡联合成立了中新计算机学院,共同培养“软件蓝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与德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的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有5名教师出国留学,2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进修培训,3名教师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
  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教学四楼、教学五楼、三幢教工小高层住宅、综合楼、办公楼、23号学生公寓、U型学生公寓楼和青年教师公寓先后交付使用;新建了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人造草皮足球场等体育场地;三滩教职工小区完成了收尾工作;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正在加紧建设;成立了西校区建设指挥部,西校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建设了中加学院实验中心微机室、统计模拟实验室、数模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室、资料室。投资495万余元,对暖气管网、设备进行了改造,使供暖系统更为合理;投资57万余元,完成了自来水增容、变电室改造、办公楼电缆敷设等工程,实现双回路电源供电;4个食堂全部通过省教育厅标准化餐厅评估。

(范文斌于波)

【莱阳农学院】建有莱阳和青岛2个校区,总占地221.5公顷,建筑面积76.5万平方米,有47个本科专业,16个硕士点。全校有教职工1610人。在1010名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36人,博士152人,硕士35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1%。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9179人,硕士生325人,函授在籍生5047人。建有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和工程技术中心,8个省级研究所和研究室,仪器设备总值10046多万元。图书馆藏书129万册(纸本)。教育技术中心存储电化教学资料6000多部集,专业课电化教学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2004年,学院成功申报了朝鲜语、汉语言文学、动画、材料化学、药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7个本科专业。构建了3个层面的实验室构架,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办法,申报了7个实验室进入“山东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投资近千万元进行了生物实验中心和化学实验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中心的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得到加强,全年订购图书15万余册。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动物繁殖学》、《普通昆虫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中,《动物繁殖学》、《普通昆虫学》被推荐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有12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2项获一等奖。有4项实验技术成果获得省级奖励,其中1项获一等奖。研究生教学工作得到加强。增设了一个农业推广硕士点,丰富了研究生教育层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大学英语四级通考通过率为56.8%,高出全国高校平均通过率30.3个百分点。应届本科毕业生有69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3.35%。在山东省毕业生优秀硕士论文评比中该校榜上有名。2名同学在“正大杯”山东省大学生“立志、成才、报国”演讲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2004年共引进教师158人,其中博士21人,硕士116人,并有25名博士、16名硕士完成学业回校工作,有20人晋升正高,47人晋升副高,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王宝维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崔文善教授获“山东省高校百名教学名师奖”,柏学进教授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科研与社会服务。2004年学校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0多项,有44项已列入计划,其中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30项。课题鉴定工作取得新成绩,共有8项课题通过鉴定,其中“中国丛枝菌根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酸制汁苹果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在良种鹅选育中的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项目奖励再获丰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LN3”玉米新品种以100万元的价格向中国种子集团总公司转让了山东省外的生产经营许可权,开启了该校种子类成果转让的先河。2004年学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
  对外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年内承办了21世纪中国高校农林类数理化基础课程数学项目中期交流研讨会、全国节水农业理论与技术暨山东省旱作农业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全国农业高校科研协作组会议等全国性会议,提高了学校在全国学术界的显示度。受中央智力支边扶贫协调小组黔西南州“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实验区联合推动组的委托,开办了“莱阳农学院黔西南州畜牧技术人员培训班”,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积极开展对费县汪沟镇的科技扶贫工作,通过转化学校科技成果,为当地带来了一定效益。分别组团赴山东农业大学和南方兄弟高校学习考察,促进了交流,学习了经验。
  精神文明建设。2004年学校在山东省高校德育评估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全校深入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安全”四讲教育月活动,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做好辅导员进舍区工作,增强了舍区的育人功能。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强化校园的安全管理。成功组织第五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该校社会实践活动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招生与就业。2004年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收本专科生6216人;招收硕士研究生139人,函授生3295人。加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成功组织了两校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289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加强了就业网站建设,有600多家用人单位在该校就业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2004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0%。

(李敬锁)

【烟台教育学院烟台广播电视大学】1995年4月两校合并,2004年成为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用型高、中级人才为主要目标,兼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高等院校。主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师资培训、面向社会的各类技能培训测试四大类教育。全日制在校生面向省内招生,同时在其他省份安排部分招生计划。

  学校新貌

  学校设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10余公顷,职工391人,有普通高职、对口高职、电大专科在校生共4432人。设置经贸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教育系、计算机信息与科学系、自动化与环境科学系、应用工程系、体育教研室10个教学系(室)。开设有机电一体化、工程造价、广告装潢、财会、旅游英语、文秘等一批社会紧缺、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
  学校固定资产4370万元,有9个多媒体教室、7个微机室、18间钢琴房,各类实验室、实训室等62个。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百兆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教学、办公、交流平台,与山东教育学院、山东电大系统ATM宽带网相连接,具有双向视频、网上课堂、远程会议等功能,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现代化办学提供了坚实保障;教育技术中心“校园闭路电视教学系统”连接两校区全部110个教室,有8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及学校教育专题节目面向学生开放,加之以“演录播编辑系统”、“课件制作系统”、“微格教学系统”等几大系统的互联互通,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为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21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0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7%,这个比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非常少见;学校的《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较高,在工程造价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装潢设计、声乐指挥、训诂学、英语、法律等教学一线均储有一批当地颇有影响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师资队伍的整体高素质给办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证,每年毕业生的“专升本”率都占到毕业总人数的40%以上,平均每2.5个毕业生中就有1个“专升本”。2004年,中文系有1名专科在校生直接考取了研究生。
   为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和就业率,学校实施毕业生“双证制”,毕业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可以拿到“程序员”、“操作员”、“汽车驾驶证”、“职业经理人”等职业资格证和英语四级、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等技能证书。
  学校积极推动校企“联姻”,实施“订单”培养,与中国联通烟台分公司联合开办了“联通班”,入选学员在接受一学期的教育和培训且考核合格后,全部直接进入联通烟台分公司就业。学校与烟台冰轮、氨纶、三环锁业等20余家企业达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意向,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向输送人才。学校在当地专科院校中率先召开专科人才校园招聘会,吸引了包括“张裕”、“冰轮”等在内的120余家当地用人单位到会,为毕业生提供1000余个工作岗位。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层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年一直保持在85%以上。
    学校设有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烟台基地、烟台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烟台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烟台培训基地,设置职业经理人、保险代理人、普通话水平测试等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资格鉴定、技能考核机构。

(宿亚琳)

【烟台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公立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现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教职工近80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近300人,硕、博士及在读研究生110人,“双师”素质教师151人,另有兼职教授、副教授100余人。2004年学院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教学仪器的设置、实训设施的建设、增加图书及基础设施改造。馆藏图书60余万册,微机2300台,各类实验室、实训车间90多个。2004年完成招生4200人,比上年增加800人,全日制在校生1.1万人,成人教育在校生3000余人。
  学院设立了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会计系、经济管理系、工艺美术系、对外经济贸易系、建筑工程系等8个系及基础教学部、韩国语(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教学部门。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象制作、会计、电算会计、金融保险、证券投资与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文秘、商务英语、经济法律事务、企业管理、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国际商务、商务外语(英、日语)、应用英语、涉外财会、工程造价与管理等专业。2004年新增加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食品质量与检测、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应用韩语、鞋类设计与工艺、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大专层次的专业34个。2004年学院对市场营销、服装设计、会计3个专业进行了专业方向改革,制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营销、服装设计和会计4个重点专业的发展规划,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2个专业申报为省级改革示范专业。
  2004年,学院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得到专家组较高评价;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两年制改革方案实施顺利;申报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完成一期投资300多万元;利用奥地利政府320万欧元低息贷款项目得到了财政部及国家计委批准,进入商务交流、确定设备采购清单阶段;订单式培养成效显著,与烟台张裕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合作关系,2004级新生中订单培养学生达到620人;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和教研课题的研究;建立了“多证制”培养体系,2004届2781名毕业生中有4339人次获得20种证书;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在省教育厅、人事厅组织的就业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位居全省高校前茅,多次受到省、市大中专就业主管部门的表扬,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7%,70多名学生实现了境外就业。中外合作办学又上新台阶: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与韩国东明情报大学校、英国安格斯职业学院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多名教师赴英进修,首批赴韩国留学生已入校就读,第一个中韩合作办学班开班,聘请了外教。

(吴洪岩)

责任编校: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