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4&rec=162&run=13

【概况】2004年,烟台人事局围绕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年内,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表彰优秀人才100名,人才工作先进集体42个,重奖杰出人才10名。引进留学人员108人,创办留学人员企业31家。引进外国专家150人次,完成农业引智成果推广项目15个,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成果55项。选派230多人次出国培训,与部分国外培训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全面深化与中科院合作。与全国50多所重点高校签订了人才技术合作协议。为四大支柱产业和鸿富泰精密电子、东岳汽车等重点项目,引进各类人才5600多人,其中博士以上高级人才143人、硕士362人、本科近5000人。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深化了国有资产管理、经济调节、安全生产监督、食品安全等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理顺了市区公安和市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市区建设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改革意见,研究提出了莱山机场下放烟台市后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城建投资管理体制的意见。研究拟定了加快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和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对部分条件成熟的市属事业单位实施了具体的改革。加大了全员聘用制推进力度,在市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推行了考试考核接收人员。在市县两级组建了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人事争议仲裁工作顺利启动。
  不断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开考录了231名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者)。组织2万多人次参加了公务员任职培训和行政许可法、英语培训,选拔了69名公务员攻读公共管理硕士、72名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硕士全国统考。建立了平时考核制度、投诉举报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提高了行政效能。
  积极促进人才配置。举办了毕业生大型供需洽谈会、网上人才交流大会暨知名企业高薪职位网上展示会,推出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完善了人事代理内容,拓展了人才派遣空间,推行了人才“团体测评”。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大专以下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首位。
  科学评价选拔人才。建立了以工作业绩为依据,测试与评审相结合、本地评委与异地评委相结合的职称评审办法,完善了评聘分开、聘约管理机制,规范了市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推荐通过4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国务院特贴专家,居全省各市前列。改进了人事考试办法,较好地发挥了人事考试在评价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扎实做好军转安置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年内,接收安置军转干部784名,是2003年的两倍多。建立了条块结合、横到边、纵到底的稳定工作网络,健全了日常工作机制和应急工作机制,妥善化解和处置了群体性聚集上访事件。制定完善了有关政策,加大了稳定和解困工作力度,全市“三拖欠”清欠率、人员补贴兑现率、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等六个方面全部达到100%,圆满完成了上级规定的任务目标,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转变人事编制工作方式】一是狠抓人才规划。开展了建国以来烟台市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人才资源普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草拟了《烟台市人才奖励办法》等6个配套文件。二是完善人事计划。保持了总量稳定、结构合理,减轻了财政负担,适应了发展需要。三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拟定了《烟台市党政群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落实了四项管理制度,控制了人员编制的不合理增长。全市连续4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总量实现负增长。四是加强工资管理。根据烟台市经济发展情况,参照外地做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适当增加了津贴补贴。加强了政策外津贴补贴管理。按时为机关事业单位晋升工资档次、调整工资标准,适当提高了部分岗位的津贴标准。

【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强化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吸纳和载体功能,在全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中第一个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规划了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创业基地和近7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完善了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制,争取到260多万元科技资助经费,参加了省第三届海洽会,赴欧洲、日本、澳大利亚招才引智,全年引进留学人员108人,创办留学人员企业31家,注册资本5900多万元。加大了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参加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第十三届全国日本花甲组织项目洽谈会,引进国外专家150人次,完成农业引智成果推广项目15个,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成果55项,新增山东九发集团为省级农业引智示范园,全市省级示范园达到8处。拓宽了出国培训渠道,选派230多人次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和行政管理,与部分国外培训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构筑制造业人才基地】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为依托,举办了四次专场招聘会,参加了全国、全省大型人才交流会,特别是对鸿富泰精密电子、东岳汽车、核电等省市重点项目,进行了跟踪服务和全方位的宣传、支持,在国内外人才中产生较大反响,先后有近万人报名应聘。积极推进市校联姻,与全国12所重点高校签订了人才技术合作协议,同20多所高校达成共建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意向,与22所高校建立了毕业生供求信息交流平台,参加了10多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获取各类人才信息10万多条。全面深化市院合作,引进聘用张景中院士、赵尔宓院士等高层次人才20多名,选派骨干人才5名到中科院对口培训,促成烟台6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烟台500供热公司、龙口丛林集团等10多个企业与中科院合作,引进技术项目20多项,合作研究课题30多个。探索建立网站联盟,与近10个城市的人才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武汉人才市场联合举办了“烟台-武汉网上互动招聘大会”,吸引500多人长期为烟台市服务。举办了公务管理人员日韩语培训班,培养紧缺人才50多名。全市全年共引进博士以上高级人才143人,其中博士68人;引进硕士362人、本科人才4988人,为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智力保障。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研究拟定了《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分别筹备召开了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进行了具体部署,深化了国有资产管理、经济调节、安全生产监督、食品安全、新闻出版等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理顺了市区公安和市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明确了市区两级公安机构和县乡两级国土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拟定了市区建设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改革意见,较好地理顺了市区管理体制;研究提出了莱山机场下放烟台市后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城建投资管理体制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探索事业单位改革】研究拟定了加快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和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提出了市属事业单位撤销、压缩、整合资源、改企转制、剥离后勤服务职能五种具体改革形式,并对部分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实施了具体的改革。2004年以来,仅市直就撤销名存实亡和长期不能运转的单位8个,合并了两所职业学校;对11个职能消亡、运转不正常、经济和社会效益差的事业单位实行“重点管理”,冻结了其人员编制;对9个职能萎缩单位的建制规模进行了调整压缩。全年仅市直就压缩各类编制700余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市编办被评为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加强了对县市区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保证了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加快全员聘用制推进步伐,全市88%的事业单位和80%的人员实行了聘用制。在市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推行考试考核接收人员。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支持各类事业单位对能力强、贡献大的人员,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分配办法,为强化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增强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1月30日在烟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共设立摊位860个,组织招聘单位1500多家,吸引全国各地的毕业生2.5万人,初步达成工作意向的约1.2万人次。这次洽谈会设立摊位数量、需求人才数量、入场人数及洽谈成果均创历史之最。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4月1日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烟台市杰出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奖励。市委副书记、市长周齐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奖励了近年来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其中,李登海被授予“烟台市杰出人才特别奖”,奖励人民币50万元;丁建生等9人被授予“烟台市杰出人才奖”,每人奖励人民币5万元;孙利强等90人被评选为“烟台市优秀人才”,开发区工委、开发区管委等42个单位被评选为“烟台市人才工作先进集体”。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

(钟方新吕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