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4&rec=153&run=13

【概述】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3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比计划高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2亿元,增长7.2%,比计划高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24.7亿元,增长22.9%,比计划高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34.95亿元,增长12.2%,比计划低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10.5∶56.7∶32.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3.8%,比计划高14.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收入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地方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8.6亿美元,增长66.8%,比计划高39.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80亿美元,增长35.7%,其中出口45亿美元,增长35%,比计划高20个百分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加工贸易比重有较大提高,分别增长60.2%、130.3%和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5亿元,增长47.2%,比计划高25个百分点。1359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84.4亿元,633个项目竣工投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4660元,增长13.1%,分别比计划高1.4个和8.1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3亿元,比上年增加77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0.4亿元,增长16.7%,比计划高0.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高于控制目标0.4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4%,人口自然增长率1.4‰,均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

【中心工作】调控促进发展工作。市发改委严格执行上级清理园区、清理新开工项目等一系列部署,并结合本地实际,正确处理加强调控与加快发展、清理整顿与保护发展积极性的关系,全市纳入清理范围的投资项目1250个,绝大部分项目予以保留和实施,防止了投资大起大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5亿元,增长47.2%。为缓解项目建设的资金和土地压力,积极为银企对接牵线搭桥,推进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合作,努力向国家和省争取资金和用地指标。针对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跟踪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深入研究土地、信贷、物价、粮食安全、煤电油运和出口退税改革等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抓投资促发展工作。突出抓了1359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2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5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84亿元,633个项目竣工投产。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其中天然气供气项目基本完工;国道206线烟蓬段竣工通车;海阳核电项目进厂道路竣工投用,搬迁工作全面展开;烟大铁路轮渡一期工程紧张施工,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龙烟铁路、烟台港西港区、海水淡化等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企业建设项目不再审批,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对政府投资项目研究建立了科学决策程序,严把项目筛选论证关、资金使用管理关和组织实施关,已有25个项目纳入储备库管理。
  推动服务业发展工作。会同有关方面,对海港路商业街和上夼西路美食街进行了改造;筛选确定10家商场、10家夜宵酒楼、1处海鲜大排挡、1条美食街和13条公交线路作为启动发展夜间经济的主要载体,开展延时营业活动,并对夜间延时经营单位进行了补贴。自2004年6月1日夜间经济启动以来,城市夜生活明显繁荣,10大夜间商场、10大夜宵酒楼、美食街酒店延时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0~20%,有的酒店达到了40%以上。围绕扩大市区人流、物流,筛选确定了市区服务业10大重点工程和服务业利用外资重点项目,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推进。截至2004年底,烟台北方汽车配件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河滨公园项目部分工程已完工;烟台北方温州商城、市区休闲娱乐中心、烟台国际商城、澳柯玛商贸中心二期工程、雨岱山主题公园等正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调整或报批;日韩产业配套社区、南山旅游风景区等项目正在推进。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服务业发展重点和责任分工意见,并从财政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审批登记、规范价格收费等方面进行了扶持。
  国内经济合作。10月份举办的“烟台--上海经济合作洽谈会”,有20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73.8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国内资金330亿元,增长1.6倍,其中四大支柱产业和服务业到位资金251亿元,占89%。到2004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市来烟台市投资。
  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全年共向上申报项目110多个,争取到位资金38456万元,其中拨款26011万元,国债资金8445万元。绿叶制药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计划,安德利果汁等2个项目列入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项目数量、配套资金均占全省五分之一。间接融资迈出新步伐,烟台职业学院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烟台供热工程、辛安河污水处理二期利用世行贷款项目获国家批准并通过初步鉴定。为13户企业争取进口设备免税指标5000多万元,争取各类农产品进口配额9.6万吨。

【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筛选提出了重点推进的90个建设项目。下半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在四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培植10个优势产品集群的政策措施。全年全市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9家,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分别达到1329.1亿元、101.6亿元和144.3亿元,分别增长40.6%、65%和60.5%。90个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中有76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95.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1.1%。
  产业招商。组织参加了6批次国外招商活动,筛选论证了48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招商项目,积极推介招商。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占全市的60%。
  配套设施。经过争取,将北部滨海公路大通道、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八角港区建设、烟台机场扩建、海阳核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全省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
  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出“10万技工教育培训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培养和培训10万名中、高级技术工人,满足全市制造业基地建设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争取省下达烟台市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招生计划2.9万人,其中市属技工学校招生1.1万人。
  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门班子集中办公,加强了省市县三级和青烟威三市协调,强化了部门间的沟通和衔接,对出口退税补贴、高级商务人才和翻译人才引进等问题协调形成了一致意见。

(于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