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3&rec=76&run=13

【概况】2003年,全市克服低温寡照、冰雹和阴雨天气多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农业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元,同比增长7.7%。

【农业区域布局】各地围绕建设“42111”产业格局的总体要求,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压缩粮油面积,大力培植建设优势产业带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减4.67万公顷。油料作物面积11.8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果园面积达到12.8万公顷,同比增加0.3万公顷。蔬菜、瓜类播种面积7.8万公顷,同比增加0.7万公顷,其中名特优瓜菜发展到4万公顷,大中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3万公顷。饲料、牧草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到2.7万公顷。食用菌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初步显现,养殖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总产6.5万吨;食用菌规模生产基地发展到15处,生产加工企业达20余家。农业的特色化、区域化、集约化优势更加突出,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兴办农产品加工、运销及出口企业;选择优势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了新的活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066家,固定资产总值达130亿元,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带动市内外农户220万户,带动基地34.7万公顷。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壮大经济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企业集团。先后为7家龙头企业申请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1350万元,争取市里拿出500万元,用于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同时,在全市精心筛选了山东益生种禽有限公司、龙口复发中记冷藏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之首。2003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766家,其中过亿元的达到42家;有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定点批发市场。

【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市认真抓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市里重点抓了3个国家级、3个省级、12个市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各县市也立足当地优势,建设了一批县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市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达到13.3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初具规模。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全市已建立起8个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20个市场速测点。积极引导企业搞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总数达到168个;获得ISO9000、ISO9001、HCCP及日本、美国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100多家。

【农业经济国际化】全市农业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亿美元。积极应对绿色壁垒和“非典”疫情的冲击,调整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农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幅。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量78万吨,出口额达到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34.4%。

【开拓农产品市场】全市农业系统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松懈,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千方百计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县农业部门引导企业打破传统模式,创新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在各种网站发布招商信息6000多条,获得网上订单250多份。与公安、工商、防疫部门一起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联合办公,加强农产品采收、包装、储运等环节的卫生和检疫防范措施,对外地客户实行封闭运作、统一防疫,确保货物发得出,疫情防得住。6月初,组织16吨烟台苹果、8吨烟台大樱桃慰问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医护人员。疫情结束后,先后组织全市300多家果品经销企业到哈尔滨、上海、长沙、北京、德国开展了5次大规模果品推介洽谈活动,共签订果品购销合同134个,合同数量达36万吨,合同金额16亿元。同时,为加强对烟台苹果的宣传,投入300多万元,制作了烟台苹果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农业科技服务】围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各地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做好新品种的引进、选育。组织开展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0个、省级科技攻关项目3个、国家重大区域推广项目2个;推广农业新品种20个。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的规范管理,创新经营机制,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增强示范园区的生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建设各类规范化科技示范园340个,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及农民教育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抓好烟台农业高新区建设,采取外引内联的方式,积极引进大项目和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区内农业。引进花卉、苗木、蔬菜生产、食品加工及观光旅游项目8个,合同金额3亿多元。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周教育活动和科技下乡活动,培训农民130万人次;抓好绿色证书和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水平,全市培训绿证学员和新世纪青年农民19000人次。发挥好市、县两级农广校教育、培训职能,实行厂校联合,搞好农民转岗就业培训,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30多处,先后为34个企业、1600多名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了农民转岗就业技能。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运作新机制,开发项目建设一律实行招投标制、项目建设法人制;加强对项目从规划、建设到竣工的监督检查,使项目建设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档次和水平。2003年,国家立项的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和龙头企业项目、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均一次性通过省里验收。招远、莱州等7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共治理土地0.47万公顷,完成投资2151.2万元。完成招远金海缘果品鲜榨汁和莱州明德实业水产养殖2个多种经营项目,总投资7065万元;招远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60万元。积极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和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经过努力,莱阳市从2003年起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县。全市列入国家开发计划县达到8个,成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大市之一。新争取多种经营项目6个,总投资6462万元。全年各类综合开发项目共争取中央、省财政投资3246万元,比上年增长40%。同时,2000~2002年开发项目一次性通过国家级验收。

【农业执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行政执法综合试点工作,有6个县市区成立了农业监察大队,2个县市区成立了农药监督管理站,9个县市区种子管理与经营职能分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和理顺。开展了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义务观念。深入开展大规模的打假扶优护农行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查处各类违法案件988起,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664万元;核发农药、种子经营许可证1027个,取缔无证经营单位170多家,发布质量抽检和监督管理通告12期,抽检种子、农药、肥料样品460个,曝光不合格产品76种,监督转商处理种子1.5万公斤。积极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清缴、查处了一批制售毒鼠强的厂家、窝点,保护了人民的健康安全。

【政策落实】结合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抓好土地延包的后续完善工作,认真解决部分村承包地块、承包面积、承包合同和经营权证书“四不到户”问题,进一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加强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关于暂停收取乡村公益事业金和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的有关规定。芝罘、莱山、招远、龙口、开发区等5个市、区取消了农业特产税,所有县市区暂停了公益事业金的收取,全市直接减轻农民负担2.1亿元,人均43.4元。建立推行了涉农收费公示制和农民负担跟踪监督制度,增加涉农收费公正性、透明度。加大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力度,统一印制农民负担监督卡160万份,并发放到农户。组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全市开展了2次农民负担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决纠正,问题严重的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大力推广农村财务“双代管”和电算化管理,全市实行“双代管”的乡镇87个,实行电算化的镇84个,分别占乡镇总数的59.2%和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