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周齐在烟台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3&rec=4&run=13

(2004年2月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三个明显、两个高于、一个跨越”的要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齐心协力,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比全省平均增幅高4个百分点,在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的排名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17亿元,增长26.7%。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全市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优势产业带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1%。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加快培植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实现了工业经济速度效益的同步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772.3亿元,实现利税189.1亿元、利润123.6亿元,分别增长47.8%、65.7%和80.9%。制定了建设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总体规划和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四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和5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产值406.3亿元,增长48.7%。服务业积极克服非典影响,继续稳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1亿元,增长16%,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1.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168.8亿元和164.2亿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3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4.3%提高到56.1%。
  --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去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不放松,一手抓加快发展不动摇,自上而下建立了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健全了严密的群防群控网络和疫情报告网络,坚持严防、严控、严查、严备,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有效杜绝了疫病输入。与此同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了公共卫生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依法规范了卫生医疗市场和药品市场秩序。
  --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对外经贸取得新的突破。坚持以对外开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发动全社会力量开展招商引资,开拓国际市场,掀起了对外开放的新高潮。全市合同利用外资4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分别增长79.3%和70.1%。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8.9亿美元,增长31.6%,其中出口33.3亿美元,增长29.6%。外贸依存度由上年的33.3%提高到37.1%。积极支持各类企业“走出去”,劳务输出和工程承包均有较大增长。引进内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引进国内资金128.5亿元。园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出口加工区B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2个省级以上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市总额的34.8%和42.7%。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亲商、富商、安商的氛围更加浓厚。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及境内外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日臻完善。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进一步改革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有序进退、流转顺畅的营运机制初步形成。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企业改革,一批国有大企业成功改制,一批劣势企业顺利退出市场。全市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达到81.3%。通过企业上市、增发新股和配股,当年共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7.4亿元。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停征乡村公益事业金,5个市、区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大力推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港航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按照“年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水平。大规模增加城建投入,集中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用于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工程,全年市区完成城建投资45亿元。新建、改造了210多公里的城市主次干道,完成了连城路、山海路、塔山隧道、滨海东路等一批重点道路工程,“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的城市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开。滨海广场、机场改造、体育公园、养马岛跨海大桥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国道206高速公路烟台段全线贯通,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68.8公里,实现了市市通有高速公路。进一步改进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老城区和南大街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注重规划的先导作用,全面实施“阳光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大纲已全面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速推进。认真清理整顿土地市场,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对所有经营性土地一律实行“招拍挂”,全市实现土地纯收益21亿元。县级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持续加大有效投入,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注重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加强重点项目调度,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7.2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65.2亿元,分别增长75.8%和46.7%。总投资千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989个,完成年度投资439亿元,527个项目竣工投产。上海通用东岳汽车项目批量生产,当年生产轿车3.8万辆。南山铝材、万华16万吨MDI、玲珑橡胶工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烟大铁路轮渡、黄烟铁路和天然气城市供气工程进度加快。海阳核电、海上油气田陆上基地、胶东供水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高度重视各项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52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其中10项列入“十五”攻关计划和“863”计划。“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快速膨胀。深入开展建设体育强市活动,群众体育普遍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显著提高,在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和全省农民运动会上,均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开展“诚信烟台”建设活动,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烟台市、长岛县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环境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基层民主继续扩大,基层自治组织不断健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气象地震、史志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0元,分别增长10.3%和7.7%。年初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认真解决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狠抓信访和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有效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立足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对市区18个社区、25个居民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加大路网管线和绿地建设力度,市区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330万平方米,更新城市公交大巴262辆。对生活特困群众和弱势群体进行重点帮扶,新建经济适用房1000套、廉租房100套,对1000户残疾人进行脱贫帮扶,14多万人次家庭贫困中小学生得到就学资助,建设完善了20处老年公寓和80处老年活动场所。
  --努力创建“阳光政府”和“责任政府”,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大力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开通政府门户网站,创办政府公报,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次取消、合并、下放和变更审批事项105项,实现了政府工作提速增效。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部门和行业风气继续好转。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深深体会到,面对复杂局面和诸多矛盾,要战胜困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突破自我、高点定位,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立足烟台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抓好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集中用力、重点突破;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对重大决策和部署一抓到底,确保落实;必须认真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把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保持高昂的斗志、科学的精神和扎实的作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能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就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烟台跨越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开拓奋进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友好人士热情参与和积极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各阶层的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烟部队全体指战员和公安干警,向中央、省属驻烟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烟台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不够优化,第三产业相对滞后,民营经济不够活跃,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仍比较突出。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有些领域的改革措施还不到位。“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民增收困难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经济外向度低,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开放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政府工作的安排
  2004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国家宏观政策保持稳定,国际经济增长回升,我市加快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好,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热情十分高涨。尽管我们还将面临更直接、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尽管我们还会遇到更严峻、更复杂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实际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力争发展得更快更好。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工作重点:
  (一)全力推进对外开放,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继续把对外开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一是,大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紧紧围绕培育壮大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建设国际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和打造“中国食品名城”,集中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加大市政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利用外资力度,扩大商贸、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引导外资向采购、服务、营销和研发等方面延伸,使我市不仅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且成为重要的采购基地、服务基地和研发基地。创新招商方式和招商机制,重点开展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和代理招商,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特别要下大气力推动大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合作,使大企业率先进入跨国公司的生产和营销体系。办好APEC电子商务博览会、第六届国际果蔬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增强载体功能,培育产业特色,提高对外吸引力和项目集聚度。启动出口加工区B区的开发建设,实现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优势互补。年内,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二是,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按照国家出口退税改革的新要求,落实出口退税的地方资金和各项鼓励政策。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促进“落地生根”和转型升级。年内,全市外贸出口增长15%。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办厂、承揽工程、开展劳务合作,发展带料境外加工,建立资源开发基地和产品营销网络。四是,千方百计引进内资。坚持“烟台以外都是外”,主动承接先进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年内,力争引进内资165亿元。五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提升各类服务的标准、质量和水平,降低商务运行成本。加强口岸建设,完善“大通关”机制。重视外商投诉处理,提高对外商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二)全面深化市场取向的各项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统筹兼顾,规范运作,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年内,争取完成65户市级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张裕、万华、冰轮等企业部分国有产权的对外转让和整体改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国有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抓好上市公司再融资,培育上市后备企业,争取有新的企业上市。二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建立出资人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发展和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营运机制。三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快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就业管理体制。年内,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行生育保险,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理顺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规范市对下的财政分配关系。五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六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以激发活力为重点,加快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真正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人事和分配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实施意见,加快城市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
  (三)大力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以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总抓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努力把制造业做大做强。一是,集中培植壮大支柱产业。继续膨胀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努力使总量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大的突破。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船舶、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及制冷设备,加快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业,重点抓好IT产业园、软件园和信息产业城建设,大力发展通信终端设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电子元器件和新型电子材料,推进高清晰度荫罩、高速数据电缆等10个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食品加工业,重点抓好果蔬、酿酒、水产、粮油、畜禽五大行业,努力创建“中国食品名城”。黄金产业,突出抓好精深加工,扩大黄金交易规模,把我市建成黄金生产、加工、交易的聚集地。年内,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3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8%。与此同时,加快培植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实施名牌名企战略,积极推进企业强强联合和资产重组,大力培植张裕、万华、冰轮、南山等传统骨干企业,加速膨胀东岳汽车、大宇重工、浪潮LG、泰信电子等新兴骨干企业,尽快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争创更多的国家驰名商标。三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年内,全市力争完成技改投资200亿元,增长21%,重点抓好氨纶和正海扩建等5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20亿元,增长28%。
  (四)下大气力抓好“三农”工作,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一要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关键环节来抓,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向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兴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适销对路的特色种养业,特别是以食草为主的畜牧业和附加值高的海产品,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率和增值能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优势产区和产业带。二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农产品销售。继续强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推广,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争取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创建知名品牌。继续搞好以果品为主的农产品促销活动,促进农产品进城出境。年内,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13亿美元。三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培训,加快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善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环境。继续实施“双五○”工程,年内由第一产业转移劳动力20万人,由农民转市民20万人。四要增加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年内重点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村村通油路和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五要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并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调整粮食补贴政策,把对粮食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保护粮食安全。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严格土地保护政策,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办法,关心和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推进村务公开,搞好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损害农民利益的案件,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加快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突出服务业发展重点。以建设滨海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区(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打造“黄金海岸、人间仙境”的城市品牌,做大做活旅游业。积极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现代批发市场等新型流通业态,集中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集团,争取和建设保税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和发展国内外特色餐饮,提升餐饮业的风味特色和文化品位。引导商贸、餐饮、娱乐企业延长营业时间,繁荣发展夜间经济。进一步拓展金融保险服务领域,提高金融服务科技含量,完善保险保障功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快发展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培育人才、物资、土地、证券等要素市场。二是,抓好服务业载体建设。搞好港口规划布局,加强资源整合,以港口为依托,扩大集装箱规模,发展临港产业,完善机场、铁路服务功能,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专业物流服务网络,增强人流、物流承载能力。全面实施《烟台市市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抓好市、区两级商业中心建设,集中建设好十个重点服务设施项目。三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通过发展经济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努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信贷,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加快培育住房、汽车、旅游、文化、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切实降低门槛,消除价格歧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落实好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政府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发展服务业。年内,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完成55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六)继续加大有效投入,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入的重点要继续放在重大项目建设上,突出抓好1359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调度,建立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开工率,确保投资到位率。继续推进海阳核电、IGCC、渤海天然气供气、海水淡化、黄烟铁路、烟大铁路轮渡、国道206线烟蓬段、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和八角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前期工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建项目进度明显加快。精心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后备项目,搞好储备项目的论证和实施,为经济持续增长储备力量。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向重点园区、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投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拓宽资金融通渠道,争取政策性投入,扩大信贷投入,激活社会投入,吸引跨国公司战略投入。年内,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
  (七)创新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县域经济是我市最大的经济板块,要作为增强全市综合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一是,实施积极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扶弱促强,鼓励经济强县率先发展,中等县快速崛起,困难县跨越式赶超。集中力量抓好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建设,加强县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共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重要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信息、资本、物流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并通过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尽快实现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各县市区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选准发展方向,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大力培植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共同发展。三是,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建立健全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和完善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发展自主权。
  民营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促其膨胀规模、提升档次。一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扩大民营经济总量。消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凡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都要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二是,鼓励民企做大做强,提升整体素质。坚持大中小并举,重点扶持一批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进区入园,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进民营企业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促其向科技型、外向型、集团化方向发展。三是,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尽快健全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诚信评估、人才培训、法律服务体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问题,努力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八)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建设半岛城市群为契机,努力推动城市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迈进,争创“国家人居环境奖”,全面建设生态市。一是,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按照以人为本和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搞好规划编制,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细化建成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年内控规覆盖率达到100%。完善经济园区、重要风景带、历史文化街区等专业规划。理顺规划管理体制,依法加强规划监管,增强规划的控制力。二是,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在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同时,着力提高城市内涵。建设重点向标志性、公益性和旧城改造倾斜,向山岛开发和港口建设倾斜,抓好滨海广场、中心街区改造、体育公园等续建工程,抓好火车站、红旗路东拓、只楚路整治、二马路拓宽、胜利路延伸、区河整治等新建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三是,创新城市管理。尽快落实新的管理体制,加快市、区两级职能到位,形成完善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市区要加强市容市貌、市政公用设施维护,搞好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整治,不断提高整个城市的洁绿亮美水平。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强化环境保护,统筹城乡绿化美化,建设“生态城市、绿色烟台”。四是,加快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建设。鼓励有基础的县级市向中等城市迈进,规划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有条件的地方要同步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使现代交通、通讯、供电、供排水、信息网络逐步向农村延伸覆盖,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五是,搞活城市经营。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经营城市机制,加强城市资源综合开发。搞好土地储备,加大“招拍挂”实施力度,最大限度获取土地收益,年内全市力争实现土地纯收益25亿元。搞好城市无形资产经营,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对外出让,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九)全面推进科教兴市,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关键,以人才为根本,不断完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区域性现代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繁荣。一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学习型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均衡化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加大对科研人员和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搞好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密切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清华、北大等院校的合作,加快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和成果转化。抓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中俄基地和三校科技园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积极推进国产软件试点和“市民卡”应用。三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四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文化投入,改善公益性文化设施,创作更多的文化精品。推进经营性文化的市场化步伐,培育一批文化名牌产品、一批文化企业集团。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市疾病控制中心,改造市传染病医院。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院的合作。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筹办第6届市运会,努力申办第21届省运会。加强居民小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高度重视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工作,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气象地震等各项社会事业。
  (十)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健全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积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转刑案件和群众上访事件。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深化严打整治斗争,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抓好安全生产,努力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深入开展“诚信烟台”活动。深化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人防和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使各级政府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作风更实。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拓政府工作新境界。各级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持久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正确把握形势,客观分析自我,在全国、全省发展大格局中确立工作定位,始终保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进取动力。牢固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自觉用“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指导政府工作,更加重视结构调整、效益提高、产业升级,更加重视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政府各项工作真正体现群众意愿、符合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不断使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在城市,要重视解决好困难家庭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看病等基本生活需求问题,解决好下岗职工特别是“双下岗”家庭的再就业和生活问题。加大市直部门包帮生活特困户和就业困难户的力度,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的衔接工作。在农村,要重视解决好优抚对象、特困家庭、鳏寡孤独、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支持困难地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要逐步探索和建立帮扶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使扶贫济困工作步入规范化、长效化轨道。继续办好一批为民服务的实事,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
  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努力建设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主要职能,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政务公开水平,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程序,完善群众建议征集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抓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铲除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加大行政监察力度,重点解决滥用行政执法权力、行政不作为、工作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广开参政议政渠道。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作用,凝聚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踏上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必须付出更大努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共烟台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努力夺取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