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3&rec=196&run=13

区委书记于常青人大主任焦嫦娥
区长刘洪波政协主席史兴雨
纪委书记徐学金

【区名由来】因境内有莱山而得名。

【政区人口】全区总面积258平方公里。辖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共118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11个社区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18.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6万人。男女性别比102∶100。人口出生率4.94‰,人口自然增长率-1.69‰。

【经济概况】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3%。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3亿元,下降1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77亿元,增长3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比重为4.2∶59.6∶36.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实现财政总收入2.9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4.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7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5亿元,比年初增加2.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2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75亿元,下降11.9%。农业增加值1.53亿元,下降14.2%。粮食总产2.2万吨,比上年下降6.3%;油料总产3500吨,下降7.8%;水果总产1.1万吨,增长17.5%;蔬菜总产7.8万吨,增长6.3%。肉类总产2705吨,禽蛋总产3067吨,奶类总产3333吨。水产品总产2.82万吨,下降6%。全年造林44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31.7%。全区农机总动力18.1万千瓦,下降1.8%。

【工业】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48.2%。产品销售率达98.85%,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8亿元,增长58.6%;实现利润2.6亿元,增长96%;实现利税4.3亿元,增长9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62%,比上年提高12.39个百分点。

【建设环保】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77%。房地产开发投资8.98亿元,增长70%。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2家,实现增加值40311万元,增长37.9%;实现利税17596万元,增长57.9%。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3个,完成投资额440万元。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168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787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143万元,增长10.8%;邮政业务总量1642万元,增长2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7000户。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城乡商品交易市场6处,与上年持平,成交额7300万元,同比增长32.6%。实现进出口总额4.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8%,其中出口2.48亿美元,增长46.1%。新签利用外资项目90个,合同外资额3.26亿美元,增长83.3%;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77.8%。主要旅游景点有体育公园、黄海游乐城、岱王山庄、凤凰山公园、竹林寺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其中外汇收入32万美元。

【教科文卫】有高等学校2所,在校生3.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生2000人;普通中学11所,在校生1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7600人;小学23所,在校生8000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8500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70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2项。专利申请量52件,比上年增长46%;授权专利26件。拥有公共图书馆3个。拥有卫生机构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6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1张,卫生技术人员396人,其中医生192人。有体育馆3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8枚,其中金牌2枚。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32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171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0元,比上年增长6.8%;生活消费支出2776元,增长6.4%;人均居住面积27平方米。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753人,比上年增长7.4%;其中城镇467人,增长10.5%;农村286人,增长2%。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6个,床位510张,收养300人。社会福利企业9个,安置残疾人员247人。

【对外开放】继续实施大开放战略,把引进投资规模大、预期效益好的项目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成立了大项目招商办公室和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全年引进外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达到362万美元,比上年提高122万美元;在谈过千万美元和过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达10个以上。在重点区域招商方面,继续把对韩招商放在突出位置,争取市里在莱山区设立了韩国工业园,先后多次组织或参与市里组织的对韩招商活动,引进韩资占全区引进外资总量的70%以上。在重点产业招商方面,把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项目的引进作为重点,与韩国产业公团签署了在莱山区建设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的框架协议,为下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外贸出口再上新台阶。完成出口2.4亿美元,增长44%,绝对值由上年的第6位跃居全市第1位。

【园区建设】按照建设南部工业城区的总体规划,着力加快道路、地下管网等设施建设。三园路等道路工程、南部工业城区污水处理工程等已竣工,110KV盛泉变电站基本完工,根本解决了园区污水排放不畅、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园区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总投资1500万元的生态广场和两园路绿化工程基本完工。全年投入园区基础设施资金达2.7亿元。加强了对《土地法》的宣传,对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规划布局、用地管理等进行了重新调整理顺,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上下依法用地的意识。南部工业城区被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内园区新开工项目102个,新投产项目65个;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2.7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市、区两级重点工程29项,投入资金2.8亿元。一是配合市政府抓好区内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了山海路、连城路、初黄东路、银河路、滨海南路、东路以及中国农大、烟台大学、滨州医学院、体育公园等新建续建工程的征地、拆迁和绿化工作。完成拆迁改造面积10万多平方米,其中连城路改造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二是抓好区级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抓好双河西路、机场东路、两园路、清泉南路改造等工程建设,总投入达1.8亿元。三是开展了加快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双月会战”活动。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加大了对农贸市场、户外广告、乱搭乱建的整治力度,烟大市场被评为全市市场整治两个最佳市场之一;以狠抓“绿、美、亮”为切入点,加强了市政设施维护和管理,增加了对美化、绿化工程的投入,城区新增绿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双月会战”期间,共完成市、区两级重点整治项目近300项。抓好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岱山小区、黄海城市花园和绿色家园达到省级优秀小区标准,全区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达到10个。

【农村农业农民工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新增高效经济田560公顷,新发展无公害蔬菜170公顷。初步完成了辛安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并开始分步实施,上游7.8公里清淤筑坝工程基本完工;莱山镇东庄高效节水基地微喷和管灌工程基本完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并在全市检查评比中获第2名;“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建设村级公路12条、33公里;完成植树造林667公顷,同时加强了护林防火工作,连续3年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扎实开展了“包村扶贫”工作,投入14个贫困村的资金达340万元,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难事、急事;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将农业特产税改征为农业税,停收了乡村公益金,农民负担进一步下降;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由原来的650元提高到800元,从2004年开始实施。对城乡居民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应保尽保。广泛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募集捐款332万元,发放165万元,使2231户困难家庭和504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

【抗击“非典”】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全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效杜绝了疫情输入,保障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和科普宣传活动,广大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显著提高;健全和完善了公共卫生管理和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提高了全区公共卫生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姜志东)

滨海路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书记刘锡寿主任曲双汝
概况总面积26.65平方公里。辖9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180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5人。2003年经济总收入12298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6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869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6.9∶67.1∶26。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89人,实现利税60万元,利润30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952人,实现利税7010万元,利润4255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63人,实现利税599万元,利润543万元。进出口总值922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5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47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万美元。
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大樱桃种植面积200公顷,大樱桃观光农业科技园正在建设中。园林花卉基地形成一定规模。海上养殖、观光旅游特色明显。工业经济发达,主要有电子、服装、机械加工、精细化工、塑编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建筑、建材、餐饮、旅游、商贸等初具规模。

初家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书记王嗣强主任刘颖
概况总面积24.9平方公里。辖9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1805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98人。2003年经济总收入7641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6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9509万元,一、二、三产业比例1∶64∶35。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292人,实现利税408万元,利润321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338人,实现利税8368万元,利润3854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55人,实现利税215万元,利润167万元。进出口总值7658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4986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5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0万美元。
特色产业工业经济较发达,麦芽厂、精密铜管等企业是莱山区纳税先进企业,产品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友秀服装、真荣制衣、东悦服装等大型服装加工企业,年出口创汇均超过千万美元。农产品特色突出,大樱桃种植面积260多公顷,建有大樱桃批发市场5处。拥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研所各1处。

黄海路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书记孙海山主任王莉莉
概况总面积17.41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年底总人口5.3万人。2003年经济总收入1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5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6.7亿元,二、三产业比例64∶3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800多人,实现利税6000万元,利润4000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600多人,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利润2000万元。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39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43万美元。
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黄海游乐城、岱王山庄等旅游景点远近闻名。宾馆、酒店40余处,形成了集居住、餐饮、游乐、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档次的旅游服务体系。拥有工业企业60余家,形成了电子元件、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医药器械、建筑建材、包装6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园区建设,征地48万平方米,按照国际化标准规划建设生态式、人性化、花园型工业小区。已建成飞龙、岱山等6个工业小区,成为招商引资和发展经济的重要载体。

莱山镇
党委书记姜卫东镇长李金涛
概况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20人。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2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1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13.5∶54.4∶32.1。粮食平均亩产356公斤,总产85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200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300万元,林果业总产值16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200万元,渔业总产值100万元。进出口总值44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3916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4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1万美元。人均纯收入3997元,人均居住面积21.2平方米。
特色产业农业形成了以蔬菜、果品、特色养殖为主的3大支柱产业。工业形成了以服装、工艺品、木制品、机械、建筑建材、机电为主的6大骨干行业和以天圣橡胶坝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解甲庄镇
党委书记刘文家镇长宋文轲
概况总面积96.5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3.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10人。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14.8∶66.7∶18.5。粮食平均亩产344.6公斤,总产220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5400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216万元,林果业总产值604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847万元,渔业总产值1733万元。外贸出口总值784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762万美元。人均纯收入3640元,人均居住面积30.1平方米。
特色产业全镇现有大樱桃种植面积330多公顷,年收入3500万元;黄金梨27公顷,年收入80万元;美国大李子27公顷,年收入40万元。无公害西瓜基地800多公顷,并引进特小凤、嘉华等新品种8个。扇贝养殖面积100多公顷,年创收400万元;海参养殖27公顷,年创收800万元。工业以机械制造、冶金、铸造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初步形成,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显现。以旅游、服务、餐饮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兴起。

莱山经济开发区
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吴军源
概况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5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年底总人口7760人。经过3年多的开发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8亿元,区内总建筑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道路通车里程50公里,雨污水管网120公里,铺设人行道板2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80盏,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立了独立的供水和供暖系统,具备了较强的项目承载能力。累计引进项目200个,总投资49亿元;其中外资项目90个,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内资项目110个,合同利用内资30亿元;已投产企业达到113家。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14.8亿元,销售收入14.2亿元,利税6370万元,利润3438万元。财政收入1600万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特色产业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三尼电子、耕宝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北方奔驰客车、福达音响等企业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东方海洋、允恒食品等企业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以三亚服装等企业为代表的服装加工业;以澳柯玛(烟台)商贸中心等企业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业;以清泉自来水、盛泉供暖等企业为代表的能源和基础设施产业。区内投资额过千万元的内资企业78家,过亿元的7家,外资项目过千万美元的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