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烟台2003年度人物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3&rec=190&run=13

王德生2003年5月12日,烟台港务局防疫站党支部书记王德生,在作为非典协查组专家被派驻大连执行任务期间,为了从源头上堵住非典传播的海上渠道,恪尽职守,劳累过度,以身殉职。
  2003年5月,针对全国非典疫情的严峻形势,为了把好防控非典的关口,烟台和大连两地政府决定互派协查组。王德生不顾亲属的再三劝阻,自告奋勇参加了协查组,他和协查组的同志一到大连,顾不得海上旅途的疲劳,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5月5日上午,协查组来到大连造船新厂客运站检查,王德生发现,3名体温超过标准的旅客混过检票口,强行登上了轮船。王德生快步跑向检票口,提出亲自登船查找这3名旅客。这时离开船只有几分钟时间了,心急如焚的王德生马上找到船长和客运站领导,反复陈述理由,他认真的态度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同志,于是大家一齐上船,逐一查对,终于找到了那3名旅客。在12天的时间里,王德生参与检查了200多艘次班轮、35000多名旅客,没有出现过一起发热病人流入烟台的事故。
  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使王德生的身体极度疲劳。2003年5月12日傍晚,因突发心肌梗塞,晚上8点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55岁。中央组织部追授王德生“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宋作文2003年,宋作文主持兼并的周边8个穷村中最后一批村民,搬进了上下两层、独门独院的别墅小楼。至此,这8个穷村总共1547户农民,全部迁入每户每栋面积166~200平米的别墅楼,由“小农”一步迈入“小康”。
  与此同时,宋作文个人放弃了几十亿元的承包收益。按照那份经过国家公证机关正式公证的承包合同,宋作文完全可以得到这本应属于他个人名下的几十亿资产。
  宋作文力主200多户的南山村兼并的这8个穷村,其所欠数百万元债务由南山村偿还,数千农民到南山企业就业,教育、卫生、股份、社会保障等也享受南山村的“国民待遇”。通过福利再分配的方式,南山村总共为其贴入2亿多元。2003年他们人均现金收入将超过1万元。许多农户买上了小轿车。不少穷村人说,这是“沾了宋作文的光”,宋作文说,“不,你们沾的是共产党的光。”南山村集体资产已达106亿元,每户平均580万元。
  2003年中国社科院在南山村召开专题研讨会。专家、学者们赞扬宋作文带领8个穷村建成中国第一小康村“不只是一个巨大的成绩,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称宋作文是继吴仁宝之后中国的又一农民企业家新人。还评价:“全国2000多个县,每个县都能出一个南山集团,全国的‘三农’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宋黎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航天驻烟513所所长宋黎定,从“神一”到“神五”,完整地参与了研制工作,成为中国航天系统“五送神舟入太空”为数不多的功臣之一。
  10月15日上午9时,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射太空时,在指挥大厅观看实况的宋黎定顿时喜极而泣;16日,航天英雄杨利伟安全着陆的消息传来,宋黎定高度紧张的神经这才彻底放松,鲜红的鼻血滴到了雪白的衬衣上……
  为了这一天,他与513所全体科技人员栉风沐雨11个春秋,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载人航天,宋黎定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难题苦思冥想数昼夜,期间不回家、不会客、甚至茶饭不思……神舟五号飞船上有宋黎定带领所里的航天专家研制的30多台套设备,就是这些设备为杨利伟遨游太空提供了可靠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首次载人飞行事关重大,万一因为513所的原因出了问题,我岂不成了历史的罪人?”目睹杨利伟迈出太空舱的那一瞬间,宋黎定兴奋得像个3岁的孩子,又蹦又跳!
  随后,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专门致信513所,感谢513所为神舟5号飞船所做的卓越贡献。11月7日上午,代表航天513所全体科技人员,宋黎定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参加盛大的中国载人航天庆功会。

房绍坤1962年,房绍坤出生于辽宁康平。1981年,他进入辽宁大学法律系。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房绍坤来到了烟台大学,从助教开始做起,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等职,1991年晋升讲师,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现任烟台大学法学院院长、民商法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03年,他荣膺首届全国百名“教学名师奖”。
  房绍坤教授参与了国家基本法《合同法》(草案建议稿)的起草。这部《合同法》与由郭明瑞教授共同编著的《继承法》,被列为国家“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教材;由房绍坤任副主编、郭明瑞任主编的《民法》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作为民商法学科的带头人,房教授还参与了《物权法》、《继承法》、《侵权行为法》等3部法案建议稿的起草,并承担了一些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988年以来,他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研成果有20项获得奖励。中国民商法律网的“法律学人”荟萃了该领域国内一流学者,房绍坤赫然在列。在全国名师奖颁奖会上,房绍坤荣幸地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

于军福山区蒲湾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姑娘。自1996年以来,现年33岁的她累计无偿献血6200CC,挽救了10多个生命,被当地人们称为“献血状元”。
  自1996年始,每隔3个月,她都会在大雨或大雪天到采血站无偿献血。为什么每次都选一个不好的天气?于军温婉地回答说:“这样的天气,我经营的理发店顾客少,我才有空出来啊!”原来她一边坚持着无偿献血,一边在为自己的生计忙碌。
  于军1999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无偿献血金杯奖,也就在这次颁奖大会上,她认识了现在的夫婿--“献血状元”李孔吾。共同的爱心把这对年轻人紧紧地拴在一起,他们于2000年3月喜结连理。婚后,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可他们感到很幸福。“一想到自己的鲜血可以救助他人,就感到生活很充实。”于军欣慰地说。非典期间,首都血站告急,于军带着两位姐妹来到采血站,“无偿支援首都北京,我们义不容辞!”于军爽朗地说。在于军的带动下,当地许多人加入了支援首都的献血行列。
  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于军无偿献出自己的宝贵鲜血。但于军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至今一家人住着简陋的农家小房,看的是黑白小电视,家里甚至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但于军却认为,只要能为别人的生活安宁和幸福做出自己的奉献,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

王成强“2·22”海难中,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砣矶镇党委书记王成强,率领200多名渔民冒着惊涛骇浪,火速赶往援救,从死神的手里夺回了70多名旅客的生命。
  2月22日下午2点30分,“辽旅渡7”轮遇险的消息传到砣矶岛。王成强跳起来,一边呼喊着下达抢救命令一边冲向码头。10多分钟后,200多号渔民全部到位,6条大马力渔船冲向狂涛。王成强所在的3045船第一个赶到海难现场。海况恶劣,救援船只靠近难船和掉头,随时可能船毁人亡。但是,面对遇险旅客,王成强毅然决定:“其他船紧密靠拢围成‘船墙’,为难船挡风镇浪,3045、3046船靠近救人!”靠近,再靠近,王成强和渔民们用尽全力把缆绳抛上难船。难船放下2个救生筏,人们战战兢兢不敢上。王成强站在颠簸的船头大声呼叫着:“有我们在,你们就是安全的!”他们又把缆绳抛到救生筏上,被救者紧紧抓住,王成强和渔民一起,把大绳拴上腰间,一脚跨出船帮,把遇难者一个个拉上来。5点40分,难船沉没,20多人落入寒冷的水中拼命挣扎。精疲力竭的王成强跪在船头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怕,保持体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他指挥船只进一步靠拢,一次次甩下缆绳,伸出手臂,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条条生命……

董雅娟夫妇2003年10月8日,在莱阳农学院动物胚胎中心,世界上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冻保存的体细胞克隆牛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犊牛“蓓蓓”呱呱坠地时,董雅娟和丈夫柏学进情不自禁地相拥而泣。2003年10月29日,中国体细胞克隆牛首例自体繁殖后代“健健”出世,也让两人热泪盈眶。
  董雅娟和柏学进夫妇于1986年从黑龙江省畜牧专业毕业,后来分配到省畜牧研究所,一直从事胚胎移植研究工作。1996年,两个又赴日本山口大学研修。2000年,他们加盟莱农后,在日本学习的董雅娟不停地奔波于国内外两地,既要学习国外先进克隆技术,又要负责供核体细胞的准备,还要不时归国和柏学进一起参与其它的科研活动。柏学进负责受体牛的准备工作,在为牛清洗子宫时,膀子的一半进入牛体,一半露在外面,处于半冷半热之间,久而久之就患上了肩周炎。在实验室和气味难闻、蚊蝇成群的牛舍里,董雅娟和柏学进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枯燥和呆板的重复动作中度过。14岁的儿子从小就跟着外婆,一年只有几天才能和父母团聚。从2001年11月3日我国首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康康”降生,至2003年10月29日我国体细胞克隆牛首例自体繁殖后代“健健”出世,他们已经携手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两个中国第一。

孙渤他是国家通报表彰、年轻有为的外交官,冒着战火勇救受难同胞300多人;他遭遇现代化战争武器的伤害,是中国公布的第一位海湾战争综合症患者;他7次大吐血,靠吸氧维持正常生活,却坚持在全国各地作反战演讲,呼唤世界和平,引起国际关注。他就是饱受战争之痛、呼唤和平的使者孙渤。
  孙渤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患上了综合症。由于病情不断恶化,孙渤于1993年告别了他非常喜欢的外交工作,回到家乡当老师。孙渤已无法生育后代,为了不拖累妻子,他于2001年与结婚7年的妻子离了婚。为了治病,他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当,住着毛坯房,破旧的沙发露着几个大洞。孙渤至今还是吐血不止,两天用一瓶氧气袋。他身体极度虚弱,却从没因病耽误一节课。站着上课无法坚持,他就坐着上。他先后到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大、大连理工学院等几十所高校进行反战演讲,以自己的战争之痛呼唤天下和平。就在讲课时,他经常病情发作,呕吐在报告厅里!
  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前后,孙渤在中央电视台、新浪、搜狐、凤凰卫视等百余家知名媒体上向世人宣传和平。其事迹不但在国内引起强列反响,也引起国际关注,科威特驻华大使先后5次召见孙渤,称:“孙渤身患重病仍然宣传和平,令人感动。”

王世香这位82岁的耄耋老人,是招远市张星镇上院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自费在村里的小河上垒起一座长13米、宽约4米、高2.5米的石头桥,以方便村民通行。
  过去,这条小河给村民进出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在小河上垒桥,从2001年开始,他每天早晨6点就推着小车上山,在山岭上捡一些石头,一次推个五六块,每日往返数十次,老人的双手经常被石头磨破,但他从没有停止上山搬运石头。修桥,光有石头还不行,老人开始用编织袋装泥沙。他每天用两只胳膊端着泥沙袋,一趟又一趟地行走在山坡泥水间。为了将石头垒得整齐结实,老人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实在累得不行了,他就索性坐在地上,一点一点地挪着干。就这样,这位平凡的老人用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在这条小河架起了“便民桥”。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底,两年的时间里,这位82岁的老人先后搬运土石180多方,磨损工具20几把。桥修好了,村民们不必再沿着山坡走到河底,爬上20米的陡坡回家了。感激之余,村民们在桥头为老人竖了一块碑,碑上有诗云:“杏花飘落桃花开,小小河桥迎春来。过桥莫忘修桥人,世香八一展风采。”

李斌34岁的李斌是西大街派出所刑侦探组的探长,长年战斗在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第一线。从1990年当武警开始,他已经与“警”字打了13年的交道。
  搞刑侦工作,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每当这时,李斌总是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彰显了人民警察的铁血本色。2003年5月份以来,市区停车场连续发生多起摩托车被盗案件。西大街派出所派出警力,在案件频发的大润发超市门前停车场架网“伏击”。李斌和民警隋志杰一身便衣,耐心地守候在停车场周围。13日下午三点,一个体形强壮、形迹可疑的青年出现了,他一边在停车场溜达,一边四处张望。一会,他挪到一辆摩托车的旁边,迅速蹲下身,动作敏捷地撬锁。“不许动,我是警察!”李斌一个箭步冲上去,牢牢抓住歹徒的衣领。歹徒目露凶光,掏出一把匕首朝李斌胸部捅去。李斌躲闪不及,匕首斜插进他的胸膛,留下一道4厘米长的口子,鲜血喷涌而出。李斌强忍着钻心的疼痛,一拳打掉歹徒的匕首,歹徒被眼前这位不怕死的警察吓傻了,当即瘫倒在地。
  就是在这样的险情频发的“刀光剑影”中,李斌带领全组探员破获了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2002年,李斌带领全组探员共破获案件280起;2003年1~11月,已经破获案件220多起,名列芝罘公安分局各派出所第一名。

曲连君开发区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从1996年开始,她在丈夫下岗、生活拮据的情况下,连续资助5名贫困学生,并将一名贫困学生送入大学。
  曲连君兄弟姊妹多,母亲患病早逝,生活的窘迫让她只念完初中便离开了校园。“书没念够呀,以后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升入大学我就掉泪。”有了这样一种情结,帮助贫困孩子上学,就成了曲连君最大的愿望,不管生活多么艰辛。1996年,曲连君丈夫下岗,就在这一年,她通过希望工程结对帮助了海阳市的刘海燕。随后,她又资助了临沂市的王庆忠、栖霞市的刘洪福。
  曲连君的义举感动了她近70岁的婆婆,她对曲连君说:“我替手套厂勾缝,一只可以挣一分钱,一年也能资助一个孩子。”就这样,婆媳俩又共同资助了海阳市的张秀蕾。
  1997年,曲连君得知海阳市初中生陈立柱父母双亡,面临失学,带上钱赶到了海阳。她拉着孩子的手说:“我一定帮你读完大学。”就这样,已经拿起锄头的立柱又返回了校园,曲连君的家也就成了立柱的家。2000年,陈立柱考上了大学,曲连君东凑西借准备好6000多元学费,带着立柱上了火车。来到学校,曲连君为立柱买衣服、被褥、蚊帐、挂衣架、内裤……当她返回火车站时,才知道兜里的钱已经不够回乡的路费了。

砣矶岛渔民2003年2月22日,“辽旅渡7”客货滚装船,在长岛县砣矶岛西北约10海里处遇险。在海上抢救的同时,砣矶岛码头上,镇政府机关干部和几百名渔民抱着棉被自发聚集在这里守候。当晚7点20分,渔船载着首批获救人员抵达码头后,在寒风中翘首等待的人们立刻一拥而上,把从寒冷和惊恐中获救的遇险人员“抢”到了渔民的热炕头上。
  64岁的孙华年给旅顺乘客李阳、刘立铭烫上了老酒,叫来儿子媳妇帮忙给他们换洗衣物。老两口还腾出了热炕,自己靠着沙发睡过了下半夜。范月合把3名安徽女青年“抢”回家后,先把电话交到她们手里,让她们向家里报个平安,又和70岁的婆婆一起给三人熬姜汤、包饺子。安徽妇女曹敏在营救中与不满周岁的儿子马博文失去了联系。茫茫夜色中,砣矶岛的渔民焦急地帮她打探消息。晚上11点多,小博文从磨石嘴村抱到了北村,交到了曹敏手里,母子二人泪如雨下。75岁的叶永茂愤怒地将获救乘客掏出的钱扔下,“别寒碜人,咱还是讲良心的!”岛上的一些渔民因为没能抢到遇难旅客照料,就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大堆食品送到了抢救伤员的卫生院……人生患难见真情。当23日下午2点获救的人们和砣矶岛渔民依依话别时,几乎每个人的眼中都噙满了泪水……

2003年获奖作品一览表

┌──────────────┬───┬───┬────┬──────────────┐
│题目            │作者 │编辑 │作品类型│获奖名称          │
├──────────────┼───┼───┼────┼──────────────┤
│《刹车盘“刹住”美国反倾销》│杨松涛│滕岳 │消息  │山东省好新闻奖一等奖    │
│              │   │   │    │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     │
├──────────────┼───┼───┼────┼──────────────┤
│《碰撞技术壁垒》      │滕岳 │胡泽太│通讯  │山东省市地报好新闻二等奖  │
│              │仲惟勋│   │    │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     │
├──────────────┼───┼───┼────┼──────────────┤
│《龙口粉丝:内战何时休》  │刘志一│王舒倩│通讯  │山东省市地报好新闻一等奖  │
│              │   │   │    │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     │
├──────────────┼───┼───┼────┼──────────────┤
│《正确比较才能进步》    │赵铎 │邹海东│言论  │山东省好新闻奖一等奖    │
│              │   │   │    │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     │
├──────────────┼───┼───┼────┼──────────────┤
│《一位学者的醒世启示录》  │吴殿彬│袁丰雪│特写与报│山东省副刊作品二等奖    │
│              │   │   │告文学 │山东省新闻奖三等奖     │
│              │   │   │    │中国新闻奖副刊类三等奖   │
├──────────────┼───┼───┼────┼──────────────┤
│《两个人的影院》      │徐绍磊│王舒倩│散文  │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铜奖 │
├──────────────┼───┼───┼────┼──────────────┤
│《愧对鸟岛》        │孙为刚│   │散文  │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
├──────────────┼───┼───┼────┼──────────────┤
│《空巢》          │孙为刚│胡文君│散文  │山东省副刊作品二等奖    │
│              │   │   │    │山东省新闻奖三等奖     │
└──────────────┴───┴───┴────┴──────────────┘

2003年发表作品一览表

┌──────────────────┬───┬─────────┬──────┐
│题目                │作者 │发表报刊名称   │时间    │
├──────────────────┼───┼─────────┼──────┤
│《烟台日报公布新闻从业人员自律公约》│吴殿彬│《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11.27 │
├──────────────────┼───┼─────────┼──────┤
│《锻造区域化报业品牌》       │张作生│《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6.5  │
│                  │吴殿彬│《中华新闻报》  │2003.5.14  │
├──────────────────┼───┼─────────┼──────┤
│《让百姓与新闻零距离》       │丁和生│《中华新闻报》  │2003.9.26  │
├──────────────────┼───┼─────────┼──────┤
│《让报纸走向开放型》        │丁和生│《城市党报研究》 │2003年第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