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3&rec=152&run=13

【概述】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完成551744万元,占预算的107.31%,比上年增长26.73%;全市财政支出完成755238万元,占年度预算的94.22%,比上年增长16.46%。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财政收入加中央税收返还24556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和各项结算62223万元,总计859527万元。扣除按体制上解省99878万元和结转下年支出4051万元,与支出相抵,当年结余360万元,累计结余2260万元。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0195万元,加上级专项补助、体制结算,总计48341万元。基金支出实际完成4273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5611万元。
  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国家、省支持非典防治、促进经济发展的16项财税油惠政策,对交通、旅游、餐饮、服务等行业给予了重点扶持。出台16项支持对外开放政策,建立出口退税专项借款资金,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全年用于对外开放补助、奖励等资金636:万元,拨付出口退税专项资金8503万元,完成出口退税18.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安排“三农”资金6000万元,重点用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业标准化工程、农业良种开发和果品销售。安排资金1330万元,扶持34户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统筹预算内、外资金7.6亿元,国债基建资金1.2亿元,用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出台财政收入超收奖励、税收收入上台阶奖励办法,建立税收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和发票开奖专项资金,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会议费、接待费、差旅费、燃修费等一般性支出,增加涉及全局、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重点支出。全市生产建设性支出达到22.6亿元,增长22.68%。市级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分别达到7064万元、8462万元、4460万元,分别增长18.27%、15.59%和17.81%。财政贴息、贷款担保、转移支付等调控性、引导性支出比重逐步提高。安排困难县补助资金1500万元,缓解了栖霞市、长岛县财政困难。拨付26个“双增工程”乡镇无偿资金1160万元、有偿资金6300万元,引导社会投资3.6亿元,增加了乡镇财政和农民收入。拨款4000万元,吸附社会资金2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安排资金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基金,促进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
  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全力支持“非典”防治工作,拨付资金1200万元,对“非典”防治设备、物资等支出实行24小时不间断审批,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认真落实“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全市用于抚恤救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特困企业离休干部“两费”、军转干部生活保障和弱势群体救助等社会保障支出达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全市停止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5个市、区进行了农业特产税改革,直接为农民减轻负担1.7亿元。安排资金6000万元,对民生、厚安两个居民小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拨款1500万元,筹措资金1.5亿元,建设100套廉租房和1000套经济适用房,有效缓解了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投入资金2.1亿元,改造学校1215处,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拨款1010万元,解决和改善了84个村庄人畜吃水问题。村村通油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也得到进一步解决。

【财政管理和监督改革】全市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稳步推进,市级将公安、法院、计生委等10个部门纳入了试点范围,财政直接拨款单位由上年的159个增加到203个。预算外资金征收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批重点收费项目和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全年纳入财政收支计划管理的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达到7.3亿元,增长46.4%。全面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市级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及材料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对公务车辆的购置、保险、加油实行“一条龙”管理,办公用纸实行定点供应,全市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4亿元,节减率16.4%,业务量继续位居全省首位。市级取暖费和通讯费等机关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正式实施。对政府重点工程从概算、预算、决算审查到日常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管,全市共审查重点投资项目85个,总额60.6亿元,审减4.6亿元。先后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接待费、会议费、办公经费使用,会计信息质量,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了检查,深入开展了会计诚信年活动,规范了财经秩序。

(孙同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