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烟台市同省内各市经济发展比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1&rec=173&run=13

烟台市政府办公室督查科烟台市统计局综合科

“九五”期间,全省各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都保持了稳定发展。但由于
情况不同,发展的步伐有所差异。我们搜集整理了全省17市的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
增长情况,通过比较,用以反映我市经济的优势、特点和不足,并提出促进经济发展
的建议。
一、烟台市经济发展与省内各市的比较
(一)经济总量
五年间,各市经济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德州、济南、威海分别以15%、14.7%、
13.3%的年均增速列前三位;泰安、滨州、日照、青岛、临沂、聊城、莱芜随其后,
年均增速高于全省11%的平均速度;其他各市低于全省平均速度。烟台的GDP平均增速
为10.7%,在17市中列13位。由于各市五年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市国内生产总值
总量位次有所变化。到2000年末,青岛市仍以绝对优势稳居第一位;烟台由于速度相
对较慢,导致GDP总量位次比1995年后移一位,被济南超过位置互换,居第三位;五
年间,GDP总量位次比1995年前移的市还有枣庄、德州、日照、滨州四市均上升1位;
下降的市是聊城下降一个位次;荷泽下降三个位次;其他市持平。
从人均GDP水平看,五年来各市都有较大提高。东营、威海两市继续名列前矛,
到2000年末分别达到27139元和22746元;济南、淄博、青岛、烟台四市的人均值在1
.7~1.3万元之间;其他市人均值不足万元,最少的荷泽市仅为2473元。各市位次变
化情况是:济南由原来的第五升为第三;淄博、青岛各后移一个位次,由原来的第三
、四位降为第四、五位;烟台保持第六不变。五年中位次上移的市还有日照三位;泰
安、德州一位。位次后移的还有枣庄、济宁两位;临沂一位。其他市持平。从发展速
度看,德州、泰安、东营、济南最快,四市2000年的人均GDP比1995年增长一倍左右
。烟台五年年均增长9.8%,排名十四位;威海11.5%排名第七;潍坊10.7%排名第十;
青岛10.4%排名第十二。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市间强弱差距愈加明显,例如:
1995年东营市的人均GDP分别是荷泽、聊城的6.8倍和4.6倍,而到2000年拉大为
11倍和5.4倍。烟台与东营、威海人均GDP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拉大,1995年我市是东营
的60.8%、威海的64.4%;而2000年仅为东营的一半、威海的59.6%。
(二)产业结构调整
从GDP三次产业构成看,五年来各市第一产业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三
产业的比重上升。一产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的市有滨州(15.4点)、威海(14.0点)、临沂
(13.9点)。三产比重上升较大的市有滨州(7.4点)、济宁(7.3点)、莱芜(7.3点)。从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九五”期间下降的有莱芜(-3.6点)
、淄博(-2.8点)、济南(-2.5点);二是其他各市比重逐渐上升。总体而言,大部分城
市GDP三次产业构成都显现出由低度产业向高度产业转移的特征,所不同的是由于产
业结构高度化发展阶段不同,有的城市偏重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有的则偏
重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烟台的情况是,GDP结构由1995年的23.5∶47.3∶
29.2调整为2000年的14.3∶51.8∶33.8(百分比)。第二产业发展由于基础较好发展稳
健,增加值总量全省排名第二,比重排名第四;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增加值总量
全省排名第三,比重排名第七。二、三产业比重五年分别增长4.5和4.6个百分点,比
全省平均增速高2.4和1.4个百分点。
(三)宏观经济效益
“九五”期间,各市经济效益指标明显看好,增幅较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表
现在宏观指标上主要是财政收入、工业利税等呈较大幅度的增长。全省地方财政收入
五年平均递增21.0%,有12个市的递增速度超过20%,其中,德州以平均递增28.4%的
速度名列第一;威海、滨州、济南、东营各市的年均增速均在23.5%以上;烟台的平
均增速21.4%,高出全省平均速度0.4个百分点,居第八位。
从财政势力看,青岛的地方财政收入已超过80亿元,济南接近50亿元,两市稳居
第一、二位。烟台由1995年的第四超过潍坊升为第三与潍坊位置互换;济宁超过淄博
位置互换居第五、六位;威海超过临沂位置互换居第七、第八位;泰安保持第九;德
州由原来的十四位升为第十;东营由第十降为第十三;聊城保持十二;枣庄由十一降
至十二;滨州由十五升为十四;荷泽十三降到十五;日照、莱芜保持十六、十七。
200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指标
的对比显示(1999~2000),东营市受油田的影响较大,2000年比1998年平均增长137
.3%,速度居全省之首,对全省速度带动较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年平均递增31
.9%,荷泽、聊城两市平均速度分别为64.1%和34.1%居第二、三位;青岛、淄博、枣
庄、济宁、德州、滨州六市增幅均超过20%;济南增幅最低仅为5%。烟台市的速度较
慢为17.5,排位第十二,从而总量位次由1998年的第一位降为第三位。2000年东营、
青岛、烟台三市利税完成额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247.87亿元、115.96亿元和100.3
亿元,居前三位;利税实现60~85亿元的城市有威海、济宁、潍坊、淄博、济南五市
;其他各市的实现额均在40亿元以下。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之一,投资增长的波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经济
增长的波动。“九五”期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
一定的推动作用。分市看,济南、滨州、德州、荷泽、临沂、聊城、东营、日照力度
较大,年均增长分别为22.1%、20.8%、19.1%、18.2%、17.2%、16.6%、15.1%和14.3
%;其他各市年均增幅均小于10%。烟台市年均增长9.8%,比全省平均速度低4.2个百
分点,排名第十。
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看,2000年,青岛、济南两市规模超过300亿元;烟台为21
9.28亿元,居第三位;其他市在65~200亿元之间,其中枣庄、日照、荷泽最少在65
~70亿元之间。
从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率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看,东营最高为42.5%;济南、
莱芜、济宁、日照、临沂、德州、荷泽超过30%;其他市在30%以下。烟台为24.9%,
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低。
(五)国内外贸易
“九五”期间,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差距不大,基本呈现稳定发展的态
势。到2000年末,除威海超过泰安位次互换、日照位次上移两位与滨州位置互换外,
其他市位次均保持不变。2000年烟台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6.11亿元,在全省各
市中排名第四,比居前三名的济南、青岛、潍坊分别少98.6亿元、51.59亿元和3.9亿
元;五年平均增长11.3%,排名十三位,低于全省平均速度0.7个百分点。
各市出口情况相差悬殊,2000年青岛市从82.69亿美元的出口总量遥居第一位,
比位居第二、三位的烟台、威海两市分别多63.03亿美元和69.57亿美元;其他各市出
口额均低于10亿美元,枣庄、东营、聊城、荷泽四市最少不足1亿美元。1998~2000
三年间,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济南保持前五名不变,其他各市位次有较小的变
化。
“九五”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全省有53%的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出现负增长,各城市
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较突出。1995年位居第一的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额与第二位的烟台
市仅差0.6亿美元,而到2000年仍保持前两位的青岛(12.82)、烟台(4.95)两市差距扩
大为7.87亿美元。总体看实际利用外资东部地区较强、西部地区较弱。2000年实
际利用外资排在第三到第六位的城市是济南(3.2亿美元)、威海(2.4亿美元)、潍坊(
1.32亿美元)、淄博(1.1亿美元)、日照(1.1亿美元);其他各市外资额均在0.5亿
美元以下。
(六)人均指标和居民生活水平
人均水平的高低和居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九
五”期间各市主要指标的人均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差较大。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
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排在前几位的基本是威海、青岛、东营、济南四市。200
0年人均财政收入青岛为1169元,五年位次保持不变稳居第一;威海发展较快,由19
95年的第四位升为第二位,与东营位置互换;济南保持第三位;淄博、烟台分别保持
第五、第六位不变。烟台五年平均增长速度在全省排第八位,居中游。农民人均纯收
入威海、烟台分别排第一和第三,五年位次不变;青岛超过潍坊位置互换分别居第二
、四位。居民人均储蓄,强弱市高低差距近5倍。居前两位的东营、威海两市已经超
过万元;最低的菏泽仅为2134元。烟台市由1995年的第一位降为2000年的第三位,与
东营位置互换;济南、淄博、青岛分别保持第四、五、六位不变;其他各市变化不大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强市、弱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1995年强弱市比相差1.8倍,
到2000年差距扩大为2.7倍。稳居第一位的东营市2000年已高达15325元,最低的荷泽
市仅为5733元;济南超过青岛位置互换居第二、三位,总额分别为10422元和10072元
;烟台市为8892元,由1995年的第七位升为第六。五年间变化最大的是枣庄下降九位
;泰安下降五位。其他变化不大,在1~2位之间。
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
从以上对比中看出,烟台的经济规模、指标位次在全省各城市中除人均指标外均
居上游水平,说明烟台在许多领域都占据一定优势。但是也应该看到,烟台市经济的
总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速度相对不快,制约了经济的有效增长,同时也影响了烟台
市人均水平的提高。要在“十五”时期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在这方面,我们建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兼顾短
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着眼于中长期,着力于短期;二是内外需并重,近期以内需为
主;三是扩大投资与拓展消费并举,以拓展消费为重;四是扩大需求与改善供给能力
结合,注重改善供给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处理好速度、效益、结构的关系
经过“七五”年均增长13.2%的上升期,“八五”年均增长19.0%的高速发展期后
,烟台经济开始进入平稳调整期,“九五”年均增长10.7%。客观地讲,在目前国际
国内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整个世界经济正处在调整期,国内经济环境由“短缺经济
”向“相对过剩经济”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情况下,11%左
右的增速已是比较高的速度,因为这是在较大的经济规模上实现的增长。因此在确保
经济适度增长的前提下,应将提高效益和调整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由
“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
势头,当务之急乃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体制创新上迈出更大的步伐。一是继续抓
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要解决“减员增效”与下岗分流的矛盾,打开国有企业存
量调整和制度创新的通道;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
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国内竞争能力,为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条件;三是全面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建立以大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为社会依托,
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本途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
机制。
(二)加大产业调整步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烟台应抓住当前经济运行较为平稳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调整的步伐,按照规模
经济、专业化、高技术的原则,创造新的产业优势,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为主向集约型为主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发挥烟台是胶东半岛较大的人流、物
流、资本流、信息流交汇的综合性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快发展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教育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新兴
工业为先导,对现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建材、机械、电子、冶金、纺织、化工、轻工、
煤炭、食品、医药等门类的工业行业要重点扶持,使其成为带动烟台工业发展的龙头
行业;同时把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创立名牌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适
销对路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优势产品。高度重视技术进步,注重发挥已有的基础和潜力
,促进我市产品和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增加技术改造的投入。研究制定新形式下鼓励
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的政策,提高企业技改投入的积极性。力争2001年技改投资占全部
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9.2%逐步提高到15%左右。二是提高企业科研开发能力,推动
高新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政府应制定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增加投入,支持重点新产
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工业性试验,培育若干个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
力争“十五”末我市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三是抓紧技术人才
的培养、技术市场的培育和技术法规的建设,全方位地解决技术进步慢和技术产业化
、商品化程度低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国有经济仍然是烟台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直接关系到烟
台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要加大对长期严重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的破产、兼并的
力度,促进国有资产有序重组。抓紧做好债转股试点企业的组织实施,努力创造条件
,力争更多产品有市场、脱困有希望、发展有潜力的企业能够列入实施债权转股权单
位之列,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培育高新
技术产业集团,联系烟台目前实际,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应
用等入手,加快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根据中小企业分布广、数量多
的特点,按照不同情况,进一步放开搞活。另外对国有经济进行财政、银行、企业之
间的债务重组,加快人、财、物、科技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政府职能的转变,住
房、失业、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实现“市场、企业、政府、社会保障”四位一位
的配套改革。
(四)努力扩大社会需求,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目前烟台经济的外向度相对不高,2000年全市外贸依存度为29.5%,目前在力保
传统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新兴外贸市场,下大力气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
术含量商品的出口,走出一条科技兴贸的路子。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全
面启动市场消费应是当前大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城镇,应迅速建立健全各项法
规,推行个人收入和储蓄帐户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使居民在住房、汽车、个人
通讯等万元级产品消费方面形成热点。国内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在农村,应进一步减轻
农民负担,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力度,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为农村市场的拓展创造
条件。通过改造农村电网,积极开发和生产与农民、农村需求相适应的工业品,扩大
家用电器、农业机械、农用运输车的销售。1998年以来,政府主导型的单位投资增势
迅猛,但城乡集体、个人自主型投资增长低缓,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投资对经济增长
的带动作用。今后应在信贷、财税政策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发展,
加快贷款发放,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城乡电网改造、道路
建设、城镇建设为契机,逐步放开高收益的垄断性行为,让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参与
公平竞争,并注意清理各种不合理的税费,调动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促进城乡集体
和个人投资的增长。
(五)营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据有
关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本世纪初的5%~20%上升到90
年代的70%~80%。由此可见,知识经济将初步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烟台作为沿
海开放城市和胶东经济强市,必须把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知识经济是
以创新为基本动力的,营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将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一是建设好硬件,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通信、信息网络的建设,改善服务设
施和服务手段等。二是改善政府职能,做好宏观调控和政策投入。政府职能应从过去
的直接组织创新体系项目、干预企业技术创新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创造
环境和提供服务为主。借助财政金融政策,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创造宽松的资金环境
。三是采取措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未来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烟台应充分利用经济硬件基础,通过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及合理的用人政策,吸引
高级人才来烟投资创业,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大量
人才。四是搞好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吸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的
转化应用。以优良的服务和一流的环境吸引国外的企业财团以及国内外的高技术人才
在烟投资、创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更好地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