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暨“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0&rec=9&run=13

【综合经济】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烟台
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
、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拼搏,奋力进取,在扩
大开放、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
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提前实现了现
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0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比1995年
增长66.1%。“九五”时期的五年间,全市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10.9亿元,是“
八五”时期2.2倍(现价),年均增速达到10.7%。
经济结构逐步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6.24亿元,增长1
.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5.7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
增长13.7%。三次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23.5∶47.3∶29.2变化为2000年的14.3∶51.8
∶33.9,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九五”时期的五年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
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1.9%、13.4%和12.3%,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逐
步完善。2000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户数达25.64万户,增长5.2%;个体私营经
济税收6.23亿元,增长2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2000年全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
进企业改革改制,认真落实鼓励上市、技改贴息、增资减债等政策,企业改制步伐明
显加快。全市实行各种形式改制的企业1.06万户,改制面达94%,其中国有企业改制
面达85%,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83%,大多数国有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现
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工作全面展开
。2000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3.78亿元,增长8.5%;实现利税19.41亿元
,增长16.2%;实现利润8.54亿元,增长19%。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脱困“三年两目标
”全面实现。
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为一体的
社会保障体系,全市54.3万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10.9万名企业
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68.7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征缴率达96.
26%,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职工达63.4万人。有2.51万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
保障,城乡社会互助对象达6.1万人。年内制定并试行《烟台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实施办法》,努力推进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的联动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配
套措施确保医保改革方案平稳出台。
但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较多,企业机制转换远未真正到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
一些新的瓶颈制约着进一步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第三产业比重低、城市化水平
低、民营经济比重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社会不安定因
素增多,维护稳定的压力加大等。

【农业】2000年,全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两大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林、牧、渔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村牧渔业
总产值230.26亿元。农业内部各业所占比重为,农业为49.9%,林业为1.9%,畜牧业
为14.0%,渔业为34.2%。
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55.21千公顷,下降3
.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1.66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13.97千公顷,分别比
上年下降6.5%和3%;蔬菜播种面积56.82千公顷,增长11.9%。受种植结构调整和
遭受持续干旱的双重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98.6万吨,比上年减少20.3%;油料产量
29万吨,比上年减少8.4%;水果产量233.6万吨,比上年减少1.2%;蔬菜产
量243.39万吨,增长5.1%。
林业生产有较快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767公顷,育苗面积862公顷,年末
实有林地面积427.46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7%。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年末生猪存栏98.34万头,比上年增长8%;牛存栏30.45万
头,比上年增长2.8%;羊存栏28.62万只,比上年增长9.7%;家禽存栏2814.3万
只,比上年增长5.6%。全年生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122.37万头、6.41万头、2
0.51万只、5136.5万只,分别增长8.7%、8.3%、14%、11.4%。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
0万吨,增长9%;禽蛋产量23.7万吨,增长10.6%;奶类产量9.05万吨,增长18.6%。
渔业生产保持平稳。渔业生产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在加大对近海渔业
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执行海洋捕捞“零”增长控制措施的同时,加大名优产品的养
殖和远洋捕捞,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56.42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其中,海水产品1
54.56万吨、淡水产品1.87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0.5%和1.6%。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00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70
.46万千瓦,增长5.7%。农村用电量28.93亿千瓦小时,增长7.4%。全年化肥施用
量(折纯)31.39万吨,增长0.2%。年末耕地面积443.9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8.
15万公顷,占63.4%。2000年底,通电的农户数达到164.96万户,比重达到100%;通
电话村数达到6599个,比重达99.97%;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4514个,比重达68.4%
。

【工业】2000年,全市各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
以抓大放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加快技术创新,
加大扭亏增盈力度,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回升,企业竞争力逐步提高。全市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2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九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3.7
%。其中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
增加值27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加值53.78亿元,
增长8.5%;集体工业增加值119.55亿元,增长11.2%;股份制企业33.59亿元,增长1
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8.69亿元,增长15.3%;其他经济类型12.
55亿元,增长11.9%。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幅略高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实
现增加值118.31和161.6亿元,分别增长12.5%和11.9%。
工业产销基本衔接。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84%,比上年提高0.76个
百分点。国有及大中型工业产销率高于非国有工业。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9.17%,
大中型工业为97.4%。轻、重工业产销率分别为96.17%和97.36%。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市场需求较旺的生活用品稳定增长,其中,饮料酒6
5.71万吨,增长16%;软饮料4.95万吨,增长1.76倍;食用植物油8.28万吨,增长
57.2%;水产加工品6.78万吨,增长25.9%。纺织行业通过几年的调整已取得初步效果
,主要纺织产品生产有所加快,其中,纱3.18万吨,增长29.4%;丝织品230.62万米
,增长23.3%;轻革337.41万平方米,增长38.3%。能源重工产品中,发电量为76.04
亿千瓦小时,增长6.3%;原煤342.2万吨,下降0.3%。主要原材料产品仍保持较快增
长,其中,钢材14.87万吨,增长34.4%;水泥889.54万吨,增长17.4%;硫酸42
.2万吨,增长8.6%;支农类产品下降较大,其中,农用化肥8.77万吨,下降37.
7%;化学农药562吨,下降79.3%;合成氨10.08万吨,下降21.3%;小拖拉机492
5台,下降52.6%。投资类机电产品增幅较大,其中,工业锅炉585.9吨,增
长43.4%;内燃机489.43万千瓦,增长14.2%;金属切削机床8239台,增长1.4倍
;锻压设备680吨,增长46.6%。
工业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全市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实现利润60.93亿元,增长20.7%
;实现利税100.3亿元,增长21.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3.11%,比上年提高4.97
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97%,提高0.54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109.4
4%,下降2.2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7.29%,上升0.1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
.1次,加快0.0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06%,提高0.2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
率39090元/人,增长11.96%。亏损面为1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43亿元。
大中型工业企业骨干作用增强。全市294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现利税62.7亿元
,占限额以上工业的62.5%,增幅为2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
37.52亿元,占61.6%。市属10户重点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74.26亿元,增
长26.4%;实现利润10.23亿元,增长38.1%;实现利税15.95亿元,增长36.
1%,均高于市属及全市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市继续贯彻实施扩大投资
、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强劲。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2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九五”时期全市累计投资859.25亿
元,年均递增7.6%,比“八五”累计增加359.25亿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
完成投资80.85亿元,增长27.6%;城乡集体和个体私营投资完成112.03亿元,增长
19.6%;其他投资完成26.4亿元,下降30.7%。
更新改造投资增幅明显提高。城关镇以上完成投资127.94亿元,增长15.3%。其
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9.11亿元,增长0.4%;更新改造投资20.09亿元,增长23.8%;
其他投资21.29亿元,增长67.9%。
重点骨干建设项目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在城关镇以上投资中,全市356个总投
资1000万以上的投资项目共完成投资102.5亿元,增长17.3%,占城关镇以上投资的比
重达80.1%,烟栖、栖莱、疏港高速公路以及城乡电网改造、烟台港、莱州湾供水和
市区供水应急工程、500供热工程等一大批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均在亿元以上。国债项
目投资建设有较大进展,全年利用国债项目开工建设的有22个,完成投资17.7亿元,
增长38.3%,有5个项目建成投产。本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改建公路525公里、合
成氨2万吨、柴油机制造5000台、高等学校席位7391个。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在城关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8
亿元,增长110.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4.77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2
.37亿元,增长25.4%,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2000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45亿元,增长31
.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2.05亿元,增长33.6%,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9.1%。房
地产本年施工面积达39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0.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330
.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9.4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本年竣工面积137.5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16.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1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5万平方米。全市
销售商品房99.8万平方米,其中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占商品住宅销售总量的91%。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共完成增加值33.3亿元,比上年增长8%,“九五”
时期年均递增8.5%。全市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91个,净增34个。完成建筑业总
产值60亿元,增长13%。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1.9万平方米,增长20.2%;完成房
屋建筑竣工面积495.1万平方米,增长4.3%。建筑质量意识提高,招标投标工作进一
步规范,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工程优良品率达37.4%,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运输邮电业】交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200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5743公
里,比上年净增250公里,比1995年增加820公里。栖莱路、烟台疏港路等高速公路的
通车,使全市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175.6公里。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6355.7万人
,增长17.9%。其中,公路发送量5974.4万人,增长18.7%;水路发送量119.6万人,
下降1.9%;铁路发送量228.2万人,增长9.5%。各种运输方式货运总量7566.6
万吨,增长8.5%。其中,公路运输量完成6628.6万吨,增长7.7%;水路货物运
输量完成470.7万吨,增长12.4%;铁路运输量完成466.5万吨,增长16.2%。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656.1万吨,增长38.6%。其中烟台港完成1566.8万吨,增
长19.5%。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比1995年增长54%。航空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
航线35条,每周有127个航班。旅客吞吐量66.2万人,增长9.2%;旅客发送量
33.5万人,增长9.8%。
邮电通信业持续高速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总量25.75亿元,增长39.7%,比1995年
增长2.7倍,“九五”时期年均递增30%。年末全市电话机装机容量201.46万门,增长
80.1%;全市拥有电话131.63万部,比上年增加55.6万部,比1995年增加85.11万户;
电话普及率达到20.4部/百人。移动通讯增长迅速,年末移动电话户数已达42.76万户
,当年新增20.4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0.15万户。

【国内贸易】2000年,商业企业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做好开拓消费市场的文章,努力促
进市场销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11亿元,增长10.2%。“九五”时期
年均递增11.3%。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城市零售额和农村零售额分别为166.4亿元和8
9.7亿元,增幅均为10.2%。
各种所有制商业企业零售额全面增长。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43.6亿元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7%;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分别达20.5亿元
、113.7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8%和44.4%;其他经济零售额为78.4亿元,所占比
重为30.6%。个体、私营经济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发展速度加快,份额上升。
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较快。全市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57.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8%;餐饮业零售额达23.1亿元,增长20.7%;农业生产者零售额27.2亿
元,增长18.3%。
大中型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市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
净额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盈亏相抵净亏损0.02亿元,减亏0.8亿元。毛利率
为6.79%,降低0.36个百分点;费用支出总额10.5亿元,比上年增加0.8亿元,总费用
率比上年下降0.85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市场稳中有升。随着国家启动需求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生产资料市
场也出现了积极变化。钢材、石油等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回升,建材物资需求有明显增
加,销售量扩大,销售日趋活跃。全市大中型批零贸易企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达到1
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完成进出口
总值31.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进口11.73亿美元,增长42.6%;出
口19.66亿美元,增长34.2%,分别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1
3.63亿美元,增长37.4%;生产企业完成3.3亿美元,增长52.5%;外经贸公
司完成2.7亿美元,增长5.8%。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10.3亿美元,增长34%;
加工贸易完成9.33亿美元,增长34.5%;其他贸易完成92万美元,下降25.8%。出口市
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发展。对亚洲市场出口12.6亿美元,增长29.7%,占出口比重
64.1%,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对日本出口6.73亿美元,增长24.7%;对韩国
出口2.95亿美元,增长32.7%;对香港出口6917万美元,增长54.8%。对北美
洲市场出口4.36亿美元,增长53.6%,其中对美国出口3.98亿美元,增长53.8%。
对欧洲市场出口2.05亿美元,增长31.6%。对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市场出口分别
增长55.6%、15.9%和3.8%。出口商品结构趋于优化。工业制成品持续增长,机电
产品增幅较大。2000年度,全市初级产品出口6.49亿美元,增长25.7%,占
出口比重为33%,下降2.3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13.17亿美元,增长38.8%,
占出口比重为67%,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99亿美元,增长41%
,占出口比重20.3%,上升1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0年,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额7.03亿美元,增长8
1.7%;实际利用外资额4.95亿美元,增长48.4%。从项目构成情况看,大项目和增资
项目增多。在新批的371个利用外资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5个,合
同外资额3.37亿美元,增长375.7%,占总额的47.9%;三资企业增资项目143个,增资
额1.35亿美元,为去年同期增资额的1.3倍。“九五”时期,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6
92项,协议外资金额31.67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18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九五”
时期累计达23.9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4.1%。利用外资在形式上更
加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定增长。2000年度,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03亿美
元,增长5.9%;完成营业额7217万美元,增长15.9%;外派劳务人员3407人次,增长
6.2%;期末在外人数4869人,增长36.3%。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8.72万人,增长13.1%,其中过夜旅游
者7.53万人,增长15.3%。全年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094万美元,增长6.2%
。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746.94万人次,旅游收入52.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5%和13%。年末全市共有旅游涉外饭店91家,客房数达9067间、1.88万个床位,其中
星级饭店28家,客房数达2881间、5800个床位。

【财政金融保险】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0年,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74.97
万元,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3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7%。“九五”累计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9.13亿元,年均递增21.44%。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
)比上年增长16.86%,营业税增长23.76%,个人所得税增长20.47%,企业所得税增长
32.65%。在财政支出上,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运筹资金,压一般,保重点,
集中资金办大事,财政保障能力提高。全年共完成财政支出44.41亿元,增长16.62%
。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8.93%,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17.69%,教育事业费增长
15.88%,科学事业费增长22.35%。
金融业稳健有序发展。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61.45亿元,比年
初增加7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4.83亿元,比年初增加37.58亿元;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余额591.05亿元,比年初增加18.56亿元,比“八五”末增加274.47亿
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5.02亿元,比年初增加61.7亿元。比贷款期限
看,短期贷款415.28亿元,比年初增加47.3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8.79亿元,
比年初增加3.03亿元。
证券交易量大幅增长。至年底,全市证券营业机构12个,股民开户21.42万户,
比上年增长70%。全市上市公司达到8户企业、9只股票,累计募集资金41亿元。全年
证券交易机构实现股票交易额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1.26亿元,增长19.5%,比1995年增加7
.8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26.6%;全年保险理赔总额2.66亿元,下降23.9%;综
合赔付率23.6%。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年内投资7000多万元的只楚
路拓宽工程、投资近千万元的只楚立交桥配套建设、投资650万元的滨海中路管线改
造工程全部完工;“500”供热二期工程完成投资近1.6亿元,已完成大部分主管网工
程,新建二级站、二级网等工程11月完成;完成了门楼水库至宫家岛水厂输水管线更
新改造和宫家岛水厂反冲水回收利用,保证了市区的正常用水。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果。2000年,全市圆满完成“一控双达标”目标任务,在
保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部分区域、流域、海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市区及各县城区
空气环境质量、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地面水水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均达到或
符合功能区划要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污
染物的排放量下降,全市化学耗氧量(COD)、二氧化硫(SO2)、烟尘、工业粉尘排放
量分别为6.13万吨、9.73万吨、2.13万吨、7.27万吨,均在省政府下达烟台市的总量
要求以内;914家工业污染源通过治理、停产、依法关闭等措施全部达标排放,已建
成投运市区套子湾、蓬莱、龙口、莱州、招远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管网日
臻完善。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6.24%,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有了新进展。“九五”时
期,累计实现环保投资62.2亿元,完成各类环保项目2000多个,关停并转重污染源1
43个。积极开展大规模和高标准绿化工作。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绿地平整10万平方
米,播种草坪7万多平方米,栽植或移栽各类树木6万多株。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224项。其中
,“氨纶纤维产业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8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颁发
市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97项。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900件,比上年增长8.4%;专利
授权量702件,增长8.3%;专利产品产值8.2亿元。高新技术和星火计划成绩斐然,至
2000年末,全市累计有301家企业经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6家企业被省认定为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个项目被科技部列为863计划示范项目。至年末,
全市已累计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处,省级中心15处。新列国家级攻关、863、火
炬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合计达51项,列省各类科技发展计划共1
40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5所普通高等学校共招生1.33万人,在校生3.1万人,比1
995年增加1.74万人;2所成人高校招生0.26万人,在校生0.62万人。中等专业学校8
8所,在校生6.43万人。其中,成人中专32所,招生0.64万人,在校生1.34万人。普
通高中51所,招生2.75万人,在校生7.69万人;普通初中332所,在校生40.9万人,
招生11.44万人;小学1511处,减少194所,在校生40.68万人,减少4.78万人;学龄
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初中升高中段升学率分别为99.37%、99.04%、77.
43%。
全市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互配
套、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
机构1490所,比上年增加260所,比1995年增加405所;医院床位数1.69万张,比上年
增长1.1%。卫生技术人员2.44万人,增长3.6%,比1995年增加0.37万人。农村卫
生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实行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的村数有2240个,设置医疗点637
2个,甲级卫生室4163个,乡村医生数8100人,卫生员1264人。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
2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公共图书馆1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个,文化站191个
,艺术教育机构1个,博物馆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文物店1个。全年共出版各
类报纸9877.1万份,计178922.5千印张;期刊217.09万册,计5794.15千印张。全市
有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1座,对国内广播节目4套;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发射功率49
千瓦;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6.3%。电视台1座、节目9套,有线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
播电视台8座;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发射功率21.65千瓦;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1%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市举行较大规模的群众性体育活
动千余次,成功地举办了2000年烟台市全民健身展示月活动,体育锻炼成为人民“科
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全年共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3人
,市航海运动学校和蓬莱市、福山区、烟台体校分别被评为全国帆板、赛艇、田径高
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功地承办了全国男排、男篮的甲A、甲B联赛。在第27届奥运会
上,中国奥运代表团有5名烟台籍运动员入选,夺得金牌1枚,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物价人民生活】价格止跌回升,通货紧缩趋势得到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
.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零售价格指数为99.2%,下降的幅度大大减小。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6%,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892元,比上年增加1146元。根
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731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9%,“九
五”期间实际年均递增4.5%。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6163元,实际增长9.2%,“九五”
期间年均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3454元,比上年增长5%,“九五”期间年均增长
6.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978元,比上年增长1.4%,“九五”期间年均增长3
%。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2.75万人,增长0.6%。其中第一、二
、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61.17万人、101.07万人和120.51万人,第三产业成为吸纳
就业的重要领域。全市在岗职工人数66.2万人,比上年减少2.1万人,下降3.1%。年
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57.9%。
社会福利与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实现了
社会救助帮困制度化、网络化和经常化目标。到2000年末,全市敬老院183个,村办
敬老院16个,床位6664张;福利院2个,床位265张;年内福利企业达到293个,安置
残疾职工0.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