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0&rec=3&run=13

市长杨金镜在烟台市第十三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2月26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
划纲要(草案)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
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九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
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总揽全局,深入贯彻中央各项
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解放思想,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任务,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
二步战略目标,开创了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88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3710.9亿元,年均增长10.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
加值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9%、13.4%和12.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69亿元,五
年累计完成139.13亿元,年均递增21.44%,连续11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做到
县县平衡。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3.5∶47.3∶29.2,
调整到2000年的14.3∶51.8∶33.9。第一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水果、水产、畜牧、
蔬菜等蓬勃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第二产业,主导
地位进一步突出,形成了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医药、建材、食品等优势产业和
一批拳头产品;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较大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
金融保险等日趋活跃,旅游、房地产、信息服务、证券等蓬勃兴起,成为拉动经济增
长的重要力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五年累计完成投资859.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递增11.3%。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市实行各种形式改制的
企业1.1万户,改制面达到94%,大多数国有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国
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企改革发展“三年两个目标”基本实现。200
0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00.3亿元。乡镇企业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其工业增
加值五年平均增长14%。培植了一批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达到8家,骨干企业带动能力
进一步增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到2000年底,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户数达到25.
6万户,个体私营经济税收6.2亿元,所有制结构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证券、
信息、技术、人才、劳动力等新兴市场迅速发展。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就业和再就业成效明显,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投资、金融、财税、住房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等,也都迈出新步伐。
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经济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创办了一批三资企业,引
进了1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对外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际经济技术合
作有了新发展。成功举办了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产品展览
会、两届果蔬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等大型国际经贸活动,辟建了A
PEC工业园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烟台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园区,全
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1.39亿美元,占
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30%,出口总额19.66亿美元;五年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692项
,协议外资额31.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9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4.1%。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完成了轸
八高速公路、莱潍高速公路、疏港高速公路、栖莱高速公路、蓝烟铁路复线一期以及
烟台西港池二期等重点工程项目,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743公里,比1995年增加820公
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656.1万吨,五年增长54%,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5个
,新增12个;烟台民航开通国内外航线35条,每周航班最多达132个,年旅客吞吐量
66.2万人次,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民航全面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市交
通运输货物发送量7566.6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52.4万千瓦。电话装机容量20
1.5万门,电话机拥有数达到131.6万户,五年增加85万多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0.
4部/百人,所有行政村都通上了电话,移动电话户数达到42.8万户;城市信息化发展
迅速,烟台卫星地球站连接9个长途对端城市,国际互联网用户已达10.2万户。建设
改造了滨海北路、机场路、只楚路、环海路、污水处理场、500热力网、国际会展馆
等一批关系群众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城市形象明显改观,获得了“中国优秀
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科教兴烟”取得实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五年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
291项,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1家,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到4处
和15处,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迈入了“全国技术创新
示范城市”和“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行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强了普通教育
,健全了职业教育体系,劳动者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考升学率保持了全省领先地位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老年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等事业取
得新成就,我市运动员在第27届奥运会上勇夺金牌,实现了我省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我市获得了振兴山东体育特别贡献奖。可持续发展受到广泛重视,人口自然增长已
达到零增长边缘,人口素质逐步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
,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水质和声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污染物排放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生态环
境保护初见成效。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秩序保持稳定。重视加强了思想政治
工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
市”称号。“三讲”教育取得明显实效。坚持依法治市,民主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批大要案。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了良好
的社会秩序。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工作又上新台阶。支援西藏
、新疆、三峡库区、菏泽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小康目标,正在向富裕型迈进。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73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4元,扣除价格变动因素,“九五”期间年均增长
4.5%和6.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63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4.1%。城镇居
民和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9平方米和26.1平方米。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9.9%。各项
存款余额达到861.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1.1亿元,比“八五”末增加
274.5亿元,人均达9100多元。
各位代表,“九五”期间,我们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了国
家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等几次大的发展机遇,争取了一批政策,上了一批
项目,培植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第二,始终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烟台实际相
结合的文章,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工业骨干、名牌、外向带动战略,包装
启动旅游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经济
国际化和城市化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效果。第三,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程度,加强改善
宏观调控,强化社会保障力度,积极化解不利因素。第四,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
都要硬”的方针,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第五,
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
、办实事,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六,始终坚持发挥政府调控管理服务职
能作用,重视加强软硬环境建设,营造发展新优势。政府工作,注重转变职能,提高
效率,抓重点、抓大事、抓落实,注重树立求是、务实、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九五”成就的取得,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
策是完全正确的,全市各级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工作是扎实、得力的,为烟台的改革
与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全市人
民的辛勤劳动,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及社会团体给予
政府工作的支持监督,对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烟部队、中央和省属驻烟单位、港澳台
同胞、海外侨胞及其他海内外朋友们,给予烟台各方面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面临
许多困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
,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瓶颈;高层次科技人才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经济
结构优化升级进展不快,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
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地方财力相对不足;体制创
新能力和企业经营活力不强,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有的地方和部门工作人员群
众观念、法制观念淡薄,存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有少数人
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
真加以解决。
二、“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与战略重点
“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
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
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精
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为保障,深入实施科教兴烟、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实现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十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05年达到1550亿
元左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10.5%和13.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72.5亿元,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优化产业结构。到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为11∶51∶38,高新技术产
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
--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实际利
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25亿美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出口
创汇总额年均增长16%;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期末达到35%以上。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6%和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
3平方米,农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达到30平方米;电话普及率达到25部/百人以上;人
均期望寿命75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660万
人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工业“三废”保证达
标排放;林木覆盖率达到30%。
在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0年,建立起完善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成为经
济实力雄厚、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地区,
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进一步拉开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框架。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加大投入,改
善条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基本保证有效供给。到2005年,全市粮油总产分别稳
定在280万吨和45万吨左右。发挥我市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巩固壮大
林果、水产、畜牧、蔬菜等支柱产业,培育开发食用菌、花卉、种苗等新兴产业,扶
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鼓励发展流通服务业等农村第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构筑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新框架。坚持不懈地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
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科技兴
农力度,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基本
完成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任务,推进农业良种化工程、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农业
标准化生产,发展精准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到“十五”末农业机械化综合水
平达到85%以上。引导乡镇企业加快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步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十五”期间,乡镇企业
增加值、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2%和10%。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健
全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和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
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减负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
民利益。
(二)实施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主导地位,按照“改造一批、壮大一批、培植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总体思路,
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和名牌开发力度,把改造传统产业同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实现支柱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推
动整个工业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调整的重点是:壮大电子、汽车、机械、纺织、建
材、医药、食品和黄金8大支柱行业,鼓励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及软件产品、电子信
息产品及新型元器件、特种化纤、聚氨酯及深加工、植化生化药物、数字化和网络化
产品、大型船舶及水面超大型构件设施、高档乐器等8种新兴导向产品,改造提高酒
类、有色金属、制冷设备、内燃机、锁具、黄金、钟表、机床工具及通用基础件等8
种传统优势产品,培育壮大150户左右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扶持发展一批中小企业
。“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全部国有工业及限额以上非国
有企业利税年均增长14%。
(三)培植新的投资和消费热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确立旅游业的龙头产业地位
,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加大旅游投入,开发旅游精品,完善旅游管理,搞好旅游宣传
促销和区域协作,开拓国内外市场,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
点。“十五”期间,重点抓好烟台山、崆峒岛、东炮台公园、塔山和南山旅游景区、
开发区金沙滩旅游度假区、蓬莱阁旅游景区、长岛旅游景区、养马岛、昆嵛山、牟氏
庄园、云峰山、龙口南山等旅游景区建设,使烟台成为有特色、高品位的中国旅游名
城。到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改组改制步伐
,培育骨干商贸集团,抓好综合批发市场和果品、海产品、蔬菜、畜禽、石材、汽车
交易、旧货调剂等专业市场建设。培育发展房地产业,搞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高
档住宅和写字楼建设,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满足各层次居民住房消费需求,把房地
产业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烟台作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
城市的优势,借助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
业、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会展业,发展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兴第三产
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充分发挥烟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发展果蔬产业,建设中国北方
果蔬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稳定果园面积,提高果品质量,优化果品结构,扩大高
档精品果和加工专用果生产,搞好果品产后处理和深加工,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
树立“烟台苹果”、“莱阳梨”品牌形象,发挥好烟台果品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
质、抗病、无公害蔬菜生产,提高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比重,增强市场均衡供应和出
口创汇能力,加快我市果蔬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海洋经济,建
设海洋经济强市。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拓宽“海上烟台”建设领域,全面实施海洋经
济发展战略,着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药物业、海洋化工和盐业、海洋机械制造业、
海上交通运输和工程服务业。到2005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1%。
发展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建设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加快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建设,适
度发展鲜食葡萄生产,加大葡萄酒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力度,发展壮大张裕、威龙等
骨干企业,建设各具特色的葡萄酒庄园,弘扬葡萄酒文化,把我市建设成为名副其实
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围绕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明确县市区
功能定位,加强政府调控指导,引导各县市区打优势仗,走特色化、多元化和城乡一
体化的发展路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增长点,增强县市区经济综合实力和发
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五)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国有(集体)经济布
局,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制步伐,积极做好企业上市
工作,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国家所有、分级
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机构
--营运机构--经营主体”三个层次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化投融资
体制改革,有效启动社会投资,实现“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
、发展资本市场、完善服务体系”的目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尽快建立个人信用体
系。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财政分
配关系,加大依法治税力度,积极推进财政支出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改进财政
监督管理,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提高财政调控能
力和资金使用效益。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
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综合保障能力;积极发展社会福
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
提高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积极发展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事业,保障其基
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问题与经济结构和城乡布局结构调整
结合起来,多渠道扩大就业岗位,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并
轨,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职业培训工作,健全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提高就业率,
调控失业率。加大打假治劣力度,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搞好政府机构改革
,深化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
(六)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努力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深入研究、积极运用世贸组
织规则,做好加入WTO的应对工作,处理好按世贸组织规则办事和自我保护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冲击,把握“入世”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
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推进投资国际化。以大企业
集团和上市公司为主要载体,开展与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合作,提高
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拓展利用外资渠道,通过企业境外上市、境内外企业的联合
兼并、BOT以及高科技类企业的风险融资等,多方面吸引外资。扩大利用外资领域,
争取在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方面实现突破,积极争取引进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
提高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境外投资业务和加
工装配业务,扩大国外市场份额。主动参与西部大开发,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发挥比
较优势,发展国际贸易,推进市场国际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亚洲传统市场
,综合开发欧美市场,全面开拓拉美、非洲、中东及中东欧等市场。实施科技兴贸战
略,加快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努力提高农产品、服装
纺织品等大宗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以烟台出
口加工区为龙头,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增加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十五”期
间,全市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18%以上。积极发展进口贸易,增加高新技术和急
需设备的进口,扩大紧缺原材料进口,做好进出口结合文章。加强对外开放软环境建
设,推进经济运行和管理方式国际化。按照国际通行规划,规范经济行为,努力创建
符合国际惯例、国际标准的政策、法制和服务环境。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护外
商的合法权益。建设仿真外商居住区,办好国际学校,为外商提供安全、舒适、便利
的生活学习环境。办好APEC有关会议和果蔬加工与产业化国际研讨暨展览会等大型国
际经贸活动,扩大烟台的国际影响。加快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出口加工区、A
PEC工业园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建设,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使之成
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十五”期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28%,出口额年均增长40%以上。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烟战略,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
施科技创新工程。“十五”期间,全市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
,市财政科技经费占预算内财政支出的2%以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
系,重点培育东方电子、张裕、正海、氨纶、冰轮、万华、三环、荣昌、绿叶、皮革
研究所等企业(院所),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和省内一流水平的科研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建立以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创新
服务体系,发展技术中介机构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发展5处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10
处市级技术推广示范中心。加快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俄基地、留学人员创业
园区、烟台省级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争取在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
物与制药、工厂化种养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上取得突破。重视发展软件产业,
扶持培植软件骨干企业,开发生产特色软件产品,使软件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
的先导产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产业、信息化领域中的支柱产业。坚持把教育事业
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加强义务教育,提高学前三年
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优化高中段教育,坚持
普、职协调发展,适度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规范发展职业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段
教育;扩大提高高等教育,发挥驻烟高校作用,抓好烟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提高高
等教育普及程度;重视发展继续教育,推动技能和知识更新;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
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进一步加大教育投
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实施高层次人才开发工程,进一步放宽政策,提高待
遇,优化环境,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高精尖科技人才和高素质领导人才等方面实
施突破,建设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结构优、效益好的人才队伍。
(八)加快城市化进程,构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一是
壮大中心城市。“十五”期间,膨胀发展莱山区,完善提高芝罘区,加快建设福山现
代化工业城区,强化牟平综合发展区,壮大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五区融合步伐
,提高中心城市整体功能。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整治。加快城市道
路、广场和其它标志性工程建设,搞好市区环境整治和城市燃气、集中供热、污水处
理、垃圾处理、环境绿化等工作,提升城市形象和档次。三是调整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按照“控制规划权、下放管理权、强化监督权”的思路,探索完善“两级政府(市
、区)、三级管理(市、区、街道)、四级网络(市、区、街、居)”的新体制,开展城
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调动各级建设、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完善社区功能,改进社区
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切实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四是探索经营城市新路子。积极吸纳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形成多元化的
城市建设投资机制;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益。五是发展中小
城市,建设小城镇。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
切实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坚持节水、拦蓄、补源“三为主”水利建设方针
,实行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依法治水,努力缓解水资源供求
矛盾。在继续搞好市区供水资源合理挖潜的同时,加快实施胶东地区应急调水工程。
切实保护水资源和水源地,鼓励使用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搞好小流域治理,努
力涵养水源,探索海水淡化和海水冲污。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农业”、
“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搞好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引入市
场机制,搞好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探索社会化、商品化、产业化的新路子。二
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立烟台在整个环渤海经济圈和国家南北大通道中交通枢
纽城市地位。加大港口改革力度,合理确定港口功能与分工,推进烟台港三期第二阶
段建设,实施西港池航道加深工程,形成以烟台港为龙头、连贯全市沿海的港口群,
充分发挥航运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整体活力和竞争能力。全面完成蓝烟铁路复
线、德龙烟铁路及烟大铁路轮渡工程建设任务,确立我市辐射省内、连接长江三角洲
至东北地区间陆海铁路通道枢纽地位。加快主干线公路高速化和县乡公路网络化建设
,基本实现公路现代化。完善配套烟台机场,适度增加国内航班密度,争取开辟烟台
至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新航线。三是加强能源建设,积极配合国家抓好海阳核电一期
工程,建设好烟台发电厂IGCC项目,争取建设龙口电厂35万千瓦燃气调峰机组,抓好
海岛风力发电项目,完成城网改造项目。信息化建设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
业,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提高设备智能化、柔性化水平,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现代化。积极发展信息制造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
提高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加快企业上网步伐,积极开展网上贸易和网上
招商活动,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应用。抓好政府上网工程,推进政务活动信息化。
普及信息化知识,促进社会和家庭生活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
桥、金关、金卡、金税等工程,形成开放式的信息资源交互网系统。
(十)优化政策环境,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我市经济
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培植财源的重要举措,实行领导抓、舆论推、政策引、
典型带、服务帮,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放开市场
准入范围,解决土地征用、贷款融资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改善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环
境。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城市建设和
小城镇建设;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争当对外开放的生力军;支持个体私
营经济进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科技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引导私营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体制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各级商会的作用,引导和监
督个体私营企业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强化“爱国、敬业、守法”观念,正确处理好国
家利益、职工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实现健康发展。到2005年,全市个体私营经
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30%。
(十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
不懈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
人口结构,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节约和保护淡水、土地、矿产、海洋、旅
游等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完善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环境保
护力度,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推行工业清洁生产和IS014000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实施污染总量控制,逐步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效治理废气、废水和废渣造成的污染。
加强生态保护,优化生态环境。搞好封山育林,消灭荒山荒滩,完善提高沿海防护林
,抓好干线公路绿化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遏制生态环境破坏,促进生态环境系统良
性循环。加强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搞好减灾工作。
(十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事业。以邓小平理
论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培养
“四有”公民为目标,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致富思
源、富而思进”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信念。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水准。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强文化教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烟台博物馆等工程。繁荣文艺
创作,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努力营造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加快
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史志、档案等事业。全面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民
健康水平。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和调整卫生资源的总量、功能、层次和
布局,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完成市体育中心各项
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抓好竞技体育,建设
全国体育强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监督,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全面贯彻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侨务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
选举制度,抓好农村民主理财,提高村民参政议政水平;切实加强国有(集体)企业经
营、用人、财务等民主管理,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民主管理形式;坚持依法治
市,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
犯罪,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坚决打击各种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和
社会政治稳定。继续搞好“双拥共建”和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的宏伟目标,首先要抓好今年的工作。今年的工作,要进一步突出加快发展主题,牢
牢把握结构调整主线,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城市化和个体私营经
济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着力解决增加农民收入、深化企业改革、
繁荣第三产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优化发展环境等重大问题,确保“十
五”计划顺利起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0.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5‰以下。今年工作的具体安排,市
政府还要向大会作计划和财政报告。
三、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十五”计划,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
政府要进一步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创各项工作
新局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始终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大局观念、法制观念以
及以知识、技术、信息、人才为基础的新经济观念,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创新,带
动体制、科技、管理和人才的创新,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把解放
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论述,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知识,研究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科学划分部门职能,规
范与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
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宏观管理上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
调控经济,管理社会。要改革政府审批制度,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努力提高办事效
率和服务质量。
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
制度,对关系全局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建设项目,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进行
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集中群众的智慧,进行民主科学决策,减少随意性,避免因
决策不当造成损失。努力学法用法,严格执法,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
核制,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强化政府内部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
度,严格按法律、法规履行职责,按国际规则办事,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决不允许超越法律、法规滥用职权。
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
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
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摆脱文山会海,减少公务应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多到基层去,到困难和问题多的地方去,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进一步
健全抓大事、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第一责任人到位,加
大跟踪督查力度,树立高效作风,浓厚协作氛围,维护决策权威,推动工作落实。
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清正廉洁本色。深入持久地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认真落实反腐
败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从严治政,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
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重点工作,强化监督机制,改革
体制,完善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要求,并管好
自己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完成“十五”计划的宏伟目标,争取到20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烟台市委的领导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统揽全局,把
握重点,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实现“十五”计划的宏伟目标、开创烟台改革与发
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尚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