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烟台市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48&run=13

【政协烟台市历届委员会】 1983年8月,原烟台地区改为烟台市,实行市管县(市、区)体制。11月,政协烟台市第六届委员会(延续原烟台市政协的届次)成立,由6个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和各人民团体等22个界别或方面组成,共有委员333名,非中共党员的委员占委员总数的60%。他们来自市、县、区、各个系统、各个界别、各个方面。六届市政协(1983年11月~1987年12月)共召开4次全体委员会议,每次会议都听取审议了本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市人大代会,听取讨论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在六届一次会议上选举常务委员47人。选举王浩为主席,宋有亮、刘韶亭、张承先、刘毅安、刘新、许善文、章宗江、邱铁铠、温思本、周新颖为副主席,徐善梅为秘书长。
【政协烟台市第七届委员会】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部署,市政协于1988年1月提前进行换届。1月3~8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烟台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听取了六届常委会工作总结报告,审议通过了今后的工作任务报告;列席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并听取了有关报告,选举曲元显为主席,许善文、刘延凤、虞俊鹤、温思本、周新颖、李皆荣、王仲哲、郑开友、刘菩按、史百祥、姚孟彝、方广威为副主席,王晓昆为秘书长。选举72名常务委员。委员总数394名,包括各民主党派的地方组织、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民族宗教、台湾同胞、归国华侨代表等26个界别和方面。。非中共党员的委员245人,占62.18%;知识分子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是历届政协委员中最多的,并吸收了一批在四化建设中作出显著成绩的、比较年青的代表人物。此外,还聘请各界人士和专业人才30多人为各专门委员会成员。
市政协换届时,根据实际情况,遵循民主协商与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组成了5个委员会、14个工作组。为适应新形势和工作的需要,经市政协七届五次常委会议通过,对机构的设置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除市政协办公室外,设6个专门委员会,即:学习文教委员会、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三胞"联谊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社会政法委员会。市政协办公室下设3个科。
【1989年政协工作综述】 1989年,市政协的各项工作都有较大的发展,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履行了协商监督职能,为党政领导进行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稳定局势、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作了大量工作。主要是:积极投入制止动乱、稳定局势的斗争,坚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春夏之交发生的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期间,及时组织委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和省、市委的有关指示,深入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使大家明辨是非,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平息暴乱以后,认真抓了对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文件的学习,结合清理清查工作,深入进行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反思,从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加深了理解,提高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政议政。通过各种例会,参与全市政治、经济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全年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有:烟台经济发展战略及规划,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年度财政预、决算,重要人事安排,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以及统一战线内部的重要事宜等等。3月,讨论了市委向第七次党代表大会的报告(征求意见稿),还组织委员讨论了国家《集会游行示威法(草案)》和山东省《依法治省的规划(草案)》,认真负责地提出了50多条修改意见。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先后对农业、教育、科技、医药卫生、压缩基建、企业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等,进行了专题调查或专题协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共计开展各类协商监督活动70余次,完成专题调查20项,写出专题报告17份,提出建议100多条。有的已经得到采纳并付诸实施。重视了委员提案处理工作。共收到委员提案240件,截止年底全部办复结束。许多提案已产生了实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经济建设。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和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开展经济技术联络和咨询服务活动。市政协已与省内外100多个兄弟市政协和60多个经济科技咨询部门建立了横向联系,先后为政府有关部门传递了经济技术信息100多条,通过委员牵线搭桥引进经济技术lO项,为有关单位排忧解难,先后完成了37个咨询服务项目。
【重要会议】 1989年,市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委员会议,6次常委会,12次主席会议。
3月30~4月1日,市政协举行七届五次常委会议。会议着重协商讨论了中共烟台市委提交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本届常委会提交七届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草案)及其它事项;增补19名政协委员;通过了关于调整充实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和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市政协主席曲元显就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做好几项工作讲了话。
5月2l~27日,召开了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出席和列席人员486人。会议听取并审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其它有关报告。决定补选了17名常务委员。通过了本次大会政治决议。会议还列席了市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它有关报告,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6月9~lO日,市政协会同市人大、市政府召开全市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市县两级政协、人大和政府办公室以及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市政协副主席郑开友、市人大副主任栾聚茂、市长杜世成分别在会上讲了话。
6月8日,市政协举行第十二次主席(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并决定发出《致市政协委员的一封信》,要求市政协委员坚持正确的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支持平息反革命暴乱,积极做好各界人士的工作,为稳定全市局势作出贡献。
7月14~16日,市政协召开了七届八次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并作出了贯彻执行的决议。会上,还通过了《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市政协主席曲元显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和各界爱国人士认真学习四中全会文件,把思想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抓好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件大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完成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贡献力量。
9月25~28日,市政协召开了七届九次常委会议。市委书记陈建国到会通报了全市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情况。会议根据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烟台市的实际,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12位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负责人和各界人士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学习体会。市政协主席曲元显就进一步深入学习四中全会文件,努力做好政协工作讲了话。
11月27~28日,市政协召开了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文件,就进一步治理整顿和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进行了学习讨论,结合政协的实际,通过了贯彻执行的决议。市政协副主席许善文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市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用五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
【开展调查视察活动】 市政协紧紧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全年组织调查、考察、科学论证等活动70多次。其中,先后完成了对农村经济发展、企业技术改造、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西医药的生产管理和流通情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侨务、民族、宗教等20个专题的调查任务,提交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受到了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办理委员提案】 政协烟台市七届二次全委会议以来,共收到委员提案240件。其中经济建设、体制改革方面的105件,科技文教卫生方面的66件,统战、政治、法律、人事福利方面的69件。到年底,已经办理了238件,占提案总数的99.2%。有些提案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刘菩按等12名委员"关于治理水泥厂污染问题"的提案,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多次亲临现场调查情况和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决定水泥厂于11月25日前停产,然后逐步搬迁。现已按期执行,使周围居民结束了多年遭受严重污染之苦。李丰厚委员“关于应扎扎实实抓教育’的提案,经市委、市政府领导与有关部门研究后决定,从1989年开始,用5年时间完成公办校舍改造任务;对民办教师全部实行退休制;强化措施,足额征收城乡教育附加费,保证民办教师工资按月发放;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款用于建设教师宿舍。
【加强"三胞"联谊工作】 年内,对烟台市儿个县市区的政协委员和市各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三胞"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门别类建立了档案,使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联络工作。针对广大"三胞"不了解发生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真相的实际情况,在对外宣传中,坚持了内外并重、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原则,采取少说多看、让实事说话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共接待来烟探亲、旅游、洽谈贸易的“三胞”87人,还为各经济组织牵线搭桥6个项目,正式签定合同的l项。在调查研究方面,先后两次组织部分委员对烟台市侨汇建房、华侨公墓建设和侨汇物资供应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文史资料工作】 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全年共征集史料46件,37.4万字,征集图片66幅,编辑出版《烟台文史资料》两辑,与栖霞县政协合作,完成了省政协的协作重点专题《牟氏地主庄园》资料的征集编辑任务;与龙口市政协协作,完成了《牟中珩专辑》的征集出版任务。海外文史资料征集有所发展,全年共征集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等地文史资料7件,15.2万字。海外文史资料的征集还促进了海外联谊工作。1989年7月,为我们提供稿件的加拿大朋友带领有15名外籍人士组成的芝罘校友参观旅游团来烟台,成为北京平暴后第一个来中国的外国旅游团,《人民日报》海外版做了报道。
(封毓锦 韩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