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44&run=13

【历届人民政府】 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于1941 年2月6日在栖霞诞生,隶属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办事处设秘书、经建、武装等9个处科和东海、西海、北海专员公署、南海行政联合办事处。1942年7月,撤销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直属山东省战工会。1944年4月1日,根据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的训令,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更名为胶东区行政公署,辖东海、西海、南海、北海4个专员公署和烟台市人民政府。烟台市人民政府于1945年8月成立,1950年9月升格为省辖市。1950年1月,根据党中央、政务院的决定,撤销了胶东行政区及所辖海区,组建文登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莱阳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5年3月改称为山东省文登专员公署和山东省莱阳专员公署。1956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区划的意见,将文登专员公署撤销,合并到莱阳专员公署。1958年4月,省辖烟台市由莱阳专员公署代管,8月26日,莱阳专员公署迁驻烟台市,省辖烟台市改为县级市,划归莱阳专员公署直接领导。11月13日,莱阳专员公署改称山东省烟台地区行政专员公署,辖莱阳、莱西、招远、栖霞、蓬莱、长岛、黄县、掖县、福山、牟平、文登、乳山、荣成、海阳、即墨15个县和烟台、威海两市;内设27个直属部门和事业单位。到1966年底,内部机构达到50多个。1967年2月12日,部分"群众组织"夺取了烟台地区党政大权,成立了由"群众组织"代表、驻军代表和机关干部参加的临时权力机构--烟台地区红色造反者大联合革命委员会,2月17日改为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隶属山东省革命委员会,行使地委、行署的全部职权。1971年重新成立中国共产党烟台地区委员会,党的工作部门从烟台地区革委会中分出,革委会仍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继续存在。1978年7月10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第34条的有关规定,将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烟台地区行政公署,仍辖15个县、两个市。1979年1月,即墨县划归青岛市。1983年8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烟台地区行政公署,组建烟台市人民政府,实行市管县体制,辖12个县、2个区和1个县级市。10月,烟台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市长、副市长。到1985年,市政府共设置45个直属委、办、局,6个直属事业单位,9个直属经济组织和13个省市双重领导以省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为主的单位。1987年8月20日,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原烟台代管的威海市升格为地级市,文登、乳山、荣成划归威海市。烟台市政府辖蓬莱
、招远、栖霞、海阳、牟平、长岛6个县,芝罘、福山2个区和龙口、莱阳、莱州3个县级市。
(于培超)
【市政府常务会议】 1月6日,市长俞正声主持召开第25次常务会议,研究了计划、城建、行政监察及成立香港万芝兴财务投资有限公司等问题。
1月29日,市长俞正声主持召开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关于在烟台市推广"华北地区小麦优化灌溉"科技成果、救灾、市区居民生活用煤供应等问题;审议了《烟台港港口治安管理暂行规定》、《烟台市禁止商品交易活动中不正当竞争的若干规定》、《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地方性规章制定工作的若干规定》。
2月15日,市长俞正声主持召开第27次常务会议,研究了昆嵛山林场建设防火设施、加强地产重要生产资料管理、地方外汇管理、企业产权转让、防止狂犬病、体育工作、机构设置等问题;.审议了《烟台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施行办法》、《烟台市城市建设房屋拆迁安置试行办法》。
2月22日,市长俞正声主持召开第28次党务会议,研究了评选全市林业劳动模范和优秀乡镇企业家问题。
3月3日,市长俞正声主持召开第29次常务会议,研究了科技、城建和地方性规章制定等工作;审议了《烟台市人民政府行政监察举报中心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
3月16日,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0次常务会议,研究了财政、物价工作、城市管道煤气建设、副食品生产供应、教育基本建设及市长、副市长工作分工等问题。
4月7日,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1次常务会议,研究了组建城市治安巡逻大队、社会治安、城管、劳动工作、华联商厦建设、机构设置等问题。
4月17日,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了拟提交市十一届二次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4月22日,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了拟提交市十一届二次人代会的关于烟台市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关于烟台市198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5月20日,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4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外贸、民政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莱山机场建设、夹河橡胶坝建设及干部任免等问题。
6月4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市长、副市长的工作分工。
6月13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6次常务会议,研究了1989年大中专招生工作和西牟水厂管理权属、机构设置等问题;.审议了《烟台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烟台市大沽夹河管理试行办法》。
6月21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农村商品流通、卫生工作、推荐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问题;审议了《烟台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施行办法》、《烟台市职工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7月26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8次常务会议,研究了贯彻省政府工作会议精神问题。
9月8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开第39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市区开发水源、供水、节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抗旱秋种、救灾、农副产品收购、副食品供应等问题。
9月12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40次常务会议,研究了教育工作、压缩平价粮油、工交生产、清理计划外用工及贯彻全省政府系统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座谈会精神等问题。
10月20日和22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41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市区供水、在芝罘岛建渔业码头、城市管道煤气建设、人口普查、机构设置等问题;审议了《烟台市土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烟台市企业股票发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烟台市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11月4日,副市长周训德主挣召开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了《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11月25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43次常务会议,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防止狂犬病等问题。
12月14~15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44次常务会议,研究了造林绿化、学校与企业开展共建共管文明学校活动、争取将烟台列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清理整公司、体育、计划生育、征收水资源费、调整自来水价格、机构设置等问题;审议了《烟台市关于加强节能管理的若干规定》、《烟台市森林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市长办公会议】 1月3日,市长俞正声主持召开第17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全市财税、物价大检查工作和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问题。
1月13日,市长俞正声主持第18次市长办公室,研究了春节期间市场供应、社会治安、文化娱乐、安全生产、学生假期生活、农村困难户生活安排、计划生育等问题。
3月9日,市长俞正声主持召开第19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开通烟台至香港民航包机问题。
3月29日,杜世成主持召开第20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全市教育建设项目资金的安排问题。
4月4日,杜世成主持召开第21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外贸和物价工作。
4月11日,杜世成主持召开第22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环境保护工作;审议了《烟台市私房管理暂行办法》。
4月24日,杜世成主持召开第:3次市长办公会,审议了《关于实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暂行办法》、《烟台市农业发展基金征集使用管理试行意见》。
7月1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24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林业工作、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宿舍建设、解决粮食超亏补贴负担等问题。
8月14日,副市长周训德主持召开第25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市区开发水源、节约用水问题。
8月16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26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财政收支、粮食收购、副食品生产供应、工交生产、水利建设、机构设置等问题。
9月7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27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秋虾收购问题。
10月12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28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粮油收购、压销平价粮油、救灾等问题。
10月11日,市长杜世成主持召开第29次市长办公会,研究了推销地产工业品问题。
(刘铭伟)
【市政府全体会议】 1989年共召开了2次市政府全体会议。
第一次即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4月16日在毓璜顶宾馆举行。会议由杜世成主持,讨论了提交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次:即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7月4日在毓璜顶宾馆举行。杜世成市长主持了会议。
各分管市长总结通报了上半年的工作情况,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
(于培超)
【1989年度重要会议】 1月23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市府礼堂召开,副市长杜世成主持会议,市长俞正声讲话。
4月16日,市政府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毓璜顶宾馆举行,会议讨论了提交市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6月29日,市政府在招远县召开全市流通工作会议,副市长刘国栋到会并讲话。
7月4日,市政府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毓璜顶宾馆召开。会议主要是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会议由市长杜世成主持,各副市长分别在会上讲了话。
8月8日,全市工交工作会议在虹口宾馆召开,市长杜世成、副市长王树建到会并讲话。
9月14~16日,市、县两级干部会议在市府礼堂举行,市长杜世成主持会议,市委书记陈建国讲话。
9月29日,全市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在市府礼堂举行,市委、市纪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负责同志、驻军首长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共120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市长杜世成主持,市委书记陈建国讲话。
(于东杰)
【1989年市政府重要决策和部署】 (1)组织实施市区供水工程,缓解供水紧张矛盾。全年共实施5项供水工程,即西埠庄和邱家庄农用机井向市区供水联网工程、官庄和陌堂村打井工程、宫家岛二水厂与烟台电厂换水工程。这5项工作完成后,日增供水3.8万立方米。在抓好市区供水工程的同时,各行各业大力节约用水,市区日供水量由11.9万吨压缩到8万吨。
(2)压销平价粮油供应,减轻财政负担。lO月16日,以烟政发[19893]110号文发布了《关于压销平价粮油销售的实施意见》从11月1日起实行。主要措施:一是压销糕点生产用平价粮,在1988年实际用量基础上压销40%;二是压销饮食业用平价粮,只保芝罘区早点用平价粮;三是压销部分农村统销粮,在芝罘区只保菜农、库区和移民的统销粮供应。
(3)组织财税物价大检查,整顿流通秩序。全市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241起,罚没款406万元;物价部门查处违价案件3535起,罚没款780万元;财税审计部门查处违纪案件4500起,金额7694万元。
(4)组织推销地产工业品,扶持发展地方工业。市成立了市属企业推销地产工业品工商联谊会。提出相应的鼓励推销地产工业品的政策和措施。全年共推销地产工业品价值9.37亿元,其中,商业系统推销4.93亿元、供销社系统推销4.2亿元、物资系统推销 O.24亿元。
(5)加强副食品基地建设,保证市场供应。市区新发展蔬菜基地3207亩,总面积达到25335亩;蔬菜年总供应量达到7122万公斤,日人均菜达到494克,比上年增25克。
(6)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扶持发展农业生产。6月2日,以烟政发[1989]56号文发布了《烟台市农业发展基金征集使用管理试行意见》,从10月1日起实行。全年共筹集资金5454万元,支出4140万元,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粮食补贴、蔬菜生产、土壤改良、农技推广、农机购置、畜牧生产、林业生产、水产养殖、粮食生产奖励等。
(7)大力组织外采粮油,实行抗旱自救。在1989年特大旱灾面前,全市一方面积极进行抗旱斗争,一方面大力组织外采粮油渡荒。全年共外采粮食2.0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2.3%;外采油料折4297.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54.5%。
(8)加强对外经贸工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共派出224个经贸团组、844人次到30多个国家和地
区考察、洽谈经贸项目。先后参加了青岛小交会、春秋季广交会、天津环渤海经贸博览会、大连经济技术合作研讨会、深圳经贸洽谈会、北京外商投资企业成果展览会、意大利米兰国际博览会和洽谈会、香港经贸洽谈会等十次国际性对外经贸洽谈活动,参加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次。1989年,全市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28个,合同总成交额1.33亿美元,合同外资额7346万美元;外贸收购完成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7%。
(9)集中力量进行中小学校舍改造,改善办学条件。1989年,全市筹集4500万元资金,当年完成投资350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4万平方米,已竣工6万平方米。其中芝罘区筹集1500万元,当年完成投资140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3.1万平方米,已竣工1.9万平方米。
(刘铭伟)
【信息调研工作】 1989年,烟台市各级政府大力强化信息调研工作,促进了各级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一是进一步加深了对信息调研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信息调研工作会议和调研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政府办公部门参政意识。二是明确信息调研工作的重点,牢固地确立了为领导服务的指导思想。在领导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积极搜集信息,分析预测,制定方案,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决策后,大力汇集信息,跟踪反馈。市政府还及时明确把政府调研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近期研究和应急研究上,紧紧围绕着政府决定的经济和社会重大发展方针和政策,围绕领导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做到紧跟形势,围绕中心。三是重视加强了信息调研队伍的建设和对信息调研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室都设置了相应的机构,配备了专职的信息调研工作人员;市政府各部门也都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各地各单位积极学习莱州市的经验,聘用兼职信息调研人员,尽快形成工作网络。各地注意挑选参政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强、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文字水平的人员从事信息调研工作。并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调研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年内,全市共撰写调查报告120篇,采写信息2250条, 编发《经济调研》12期,《烟台政务信息》750期。市政府办公室信息调研科被评为全省政府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有5名同志被评为全省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于培超)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情况】 市十一 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以来,市政府系统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356件,截至1990年2月底已全部办结。建议已被采纳、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占39.6%,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占36.8%,因目前条件限制和其它原因不能解决的占23.6%。
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以来,市政府系统承办政协委员提案205件,截至1990年2月底已全部办结。所提问题已经解决的占57.6%,基本解决的占22.7%,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占13%,给予说明留作参考的占6.7%。
6月,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联合召开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经验交流会,
这是建国以来全市在这方面召开的第一次专门会议,对于促进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巨大作用。11月,市政府办公室设立秘书一科并安排专门人员担负起与人大、政协有关事宜的联络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具体办理工作,使这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办理回复的效率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
(周 旦)
【办公自动化建设】 烟台市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从1987年9月起步到1989年12月,初步建成了全市政府系统传真通信专网。目前,市政府办公室已沟通了与省政府、'所辖11个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的专线通信,沟通了与全国其他省市、驻外地办事机构、部分新闻单位以及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真通信网络。
烟台市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从1987年9月~1989年上半年,主要是购置设备,培训人员,并开通省、市专线通信网。在这期间,共筹措资金13万多元,先后购置传真机两台,保密机一台,调度汇接机一台,微机打印系统一套,复印机两台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并安装国际直拨电话一部,初步具备了对上、对外开展传真通信业务的条件。第二步,从1989年8月到年底,重点抓了市通县市区政府的二级通信专网建设。在这期间,筹资33方多元,租用长途线路10对,市话中继线22对.完成了线路基础建设,为各县市区政府购置所需设备12台套,培训专业人员20多名。完成了传真一发多收、会议电话两项功能的开发任务。第三步,从1989年11月~1990年底。主要是开发专网的第三、第四功能,即1990年上半年开通市与省的微机点对点通信,开发计算机远程传输、翻印文件功能,下半年开发接待长途电话功能。
(刘固强)
【无线电管理工作】 烟台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自1985年由部队移交政府以来,全市无线电管理工作进展很快,11个县市区相继建立了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加强了管理工作,促进了无线电事业的发展。截至年底,全市有8名专职、22名兼职管理人员,无线电监测设备15部,监测车2辆,设置无线电台767座、各类无线电设备6200余部。
为加强无线电频率资源管理,对烟台港口和水产系统使用的频率进行了规划,避免了抢占乱用现象。为严格执行准产、准销、准购的"三证"规定,对全市生产和经销通信设备市场进行了整顿,重新核发了生产、销售许可证。为进一步加强无线电管理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9月,发布了《烟台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通告》,采取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印发各种宣传材料6200余份。为适应工作需要,对各单位申请设台手续及办公程序进行了改革。年内,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80余次;帮助用户设计组网45个;建立无线管理服务话台1个,为设台单位24个小时值班服务;设置各类无线电台设备1700部,设备数量比1988年增长9%。全市无线电管理工作,基本形成了行政、技术、经济;法律等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
(时洪启 周友谊)
【市政府驻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办事处】 市政府驻北京、上海、广州办事机构建于1985年,驻深圳办事处1988年春组建。
市政府驻外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代表市政府与驻地人民政府联系处理公务;协助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开展与驻地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协作;搜集、传递、反馈有价值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按规定做好市公务出差人员的接待服务工作等。
驻京联络处:内设办公室、信息科、物资协作科,现有人员15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甲14号;电话3062348;主任吕余宪。
驻上海办事处;内设办公室、经贸科、信息科,现有人员16人;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一路1250号;电话5427637,主任姜在泽驻广州办事处:内设办公室、信息科,现有人员11人;地址,广州市广源路景泰路段1091号西栋;电话676709;主任张和平。
驻深圳办事处:内设办公室、外经信息科,现有人员8人;地址,深圳市沿河东路15号;电话252336;主任张维山。
(吕志国)
【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任免】 1989年,市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山东省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任免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依法任免了87名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领导干部的职务。其中任命56人,免职31人。在任命的人员中,提请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副市长1人,局长、委办主任6人;市政府决定任命了副秘书长、副局长、委办副主任和政府非序列职能部门的正副县级领导、县级事业单位及大型(二)企业的正职49人。在免职的人员中,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足免职的局长、蛋力、王仕7人;市政府决定免职的副秘书长、副局长、委办副主任和政府非序列职能部门的正副县级领导、县级事业单位及大型(二)企业的正职24人。另外,烟台市人事局代政府办理了61名正副县级事业单位和大(二)中(一)型企业领导干部的行政任免手续。
【干部调配与录用】 市人事局按照十三大关于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精神和人事部《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精神,在总结1988年考试选调机关干部的基础上,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定了《烟台市党政群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选制的暂行办法》。在机关内部调整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全市64个部门考选工作人员123名。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补充干部实行聘用制暂行规定》的精神,在市直农业系统试行事业单位补充干部聘用制,采取因事设岗,以岗定员,公开条件,自愿报名,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的办法,从农业系统全民所有制工人中择优聘用了59人到干部岗位工作。按照省编委、农业厅、人事局、水产局转发《农业部、人事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1988]11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对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聘用干部实行了职位目标选聘。采取公开范围、公开条件、公开报名、考试考核、择优聘用的办法,为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聘用干部182名,其中农业技术推广站29名,农村经营管理站9名,种子站46名,果树站15名,畜牧兽医站16名,农机管理服务站51名,水产技术推广站16名。
各级人事部门坚持干部调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干部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和保证重点、解决急需的原则,为各部门、各单位调整、调配、交流干部2232人。其中从市外引进专业技术干部925人;为经济综合部门和经济监督调节部门调配干部460人;为"三资"企业和外向型企业调配干部700人;为市以上重点工程项目选调干部43人;.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361人;安置西藏内调干部45人。在干部调整调配工作中,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急需的人员,下达指令性计划,限期选调;.对批准随军的家属、解决知识分子夫妻两地分居和照顾老干部身边无子女、基层单位急需的中级以上业务骨干等方面的调动,积极联系,及时审批,对干部从企业向机关事业单位调动、从县向市区调动、从乡镇向县市区调动严格审查,从严控制。
按照省人事局、财政厅、编制委员会《关于继续做好增加农业税编制和调配、招收干部工作的通知》和下达的招干指标,严格掌握标准条件,采取公开政策规定,公开招干指标,公开招收办法,公开报考名单,公开考试考核成绩,公开录用结果的办法,在乡镇从事农业税助征工作的人员中,择优录用了32名干部,其中担任所长、副所长职务的7人,从事助征工作8年以上的业务骨干14人。
【人才交流工作】 1989年,市县两级人才交流机构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以完善内部人才交流机制为重点,开展了多形式的人才交流工作。据统计,为乡镇企业聘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60人,为农业生产第一线补充科技干部38人,以各种形式从外省市招聘引进专业技术干部3112人,其中调入1276人;市内调整交流1774人,组织科技人员业余兼职服务1761人,技术咨询2621人。
为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结合实际情况,市科技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规定》。市人才中心市场每月定期举办一次人才交流洽谈会。年内,通过人才市场发布供求信息600多条,有83个企事业单位到市场设摊招聘人才,315名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了不同形式的流动。蓬莱县、龙口市、莱州市也分别建立了人才智力市场。为进一步充实加强科技力量,坚持搞好市外人才引进,适应全市经济治理整顿的需要,对招聘引进科技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等标准条件和引进方法、步骤作出了新的规定.蓬莱、芝罘区等8个县(市)区派出20多个工作组到全国14个大中城市招聘人才。对引进人员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技术水平严格考察考核,保证了质量。此外,进一步加强了乡镇企业人才的管理,莱州、莱阳两市分别在所属的44个乡镇建立了人才交流服务站。
【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工作】 1989年,各级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了目标责任制工作,围绕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认真进行了各级机关部门年度目标的制定、与分管领导签定责任书、部门内部层层分解和考评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目标管理体系,促进了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向深层发展。一是进一步充实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考核内容。市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各级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县市区也根据各自的实际,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政治思想工作、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等目标考核内容,使目标管理与机关建设紧密结合,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对考核办法进行积极探索。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市直机关实行全方位"三位一体"年度考核工作的意见》,对市级机关年度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考评、年度工作考核、民主评议干部"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考核制度。组成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人大、市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为副组长,组织部、人事及有关部门的政工干部为成员的10个考核组,计50多人。经过考核,市级机关102个部门中,综合评价为好的、较好的87个,占85.3%,一般和较差的15个,占14.7%。334名部门领导干部中,评价为优秀、称职的312人,占领导干部总数的 93.4%,基本称职、不称职的22人,占6.6%。考核结束后,进行了评选先进活动。共评出市级机关先进集体28个,先进个人839人,分别授予晋级、记大功、记功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奖励。市委、市政府确定召开了机关总结表彰大会,市委书记陈建国、副书记副市长周训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仁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滕文林、市人大副主任王效、市政协副主席李皆荣出席会议并发了奖,张仁家主持了会议,周训德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与培训】 1989年,烟台市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475名。其中师职干部6名,团职干部73名,营职干部165名,连排职干部128名,专业技术干部103名。随调随迁家属子女211名。根据国发[1989]52号文件和省军转安置工作会议精神,烟台市各级人事部门积极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这批军转干部主要是充实各行各业的基层单位。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安置办法上进行了适当改革。在芝罘区范围内,对市直和中央、省属驻烟单位试行了指令性计划分配与推荐选用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军转干部的具体接收单位。指令性计划分配、推荐选用各占安置计划的50%。8月11日市召开了推荐选用会,向87个单位推荐了166名军转干部。会上根据市下达的安置计划,有123名军转干部与接收单位实现了"双向选择",占推荐总数的73%。市军转办对被选用的军转干部进行了平衡审定,确定了接收单位。对未被选用的转业干部,统一进行了分配。海阳、栖霞、龙口等县市也采取了推荐选用的办法。安置过程中,各级军转部门将转业干部接收数量、预分计划、安置政策、分配原则、推荐选用办法及分配结果实行了"六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分配工作的合理性和透明度。安置中,各级人事部门及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克服困难,对军转干部住房、家属工作、子女上学入托等及时做了妥善安排。并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置了军转干部中转站。
全市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领导,采取按系统分专业编班集中培训的方式,对1988年度606名军转干部进行了三个半月的上岗前专业培训。培训结束时,对考试合格的605名军转干部颁发了结业证书。1989年度的321名军转干部岗前培训工作正在进行。
(贺 宇 李国友 迟加强 王仁顺 郝忠禄 王吉明 陈庆舜 李瑜)
【市党政群机构设置情况】 1989年,市委序列工作部门8个,非序列工作部门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72个,其中序列部门46个,非序列县级行政机梅4个,低半格机构8个,县级行政性事业单位5个,低半格行政事业单位4个,派出机构5个;我国8个民主党派在烟台设立地方组织7个;群众团体组织8个;按党章和宪法设置的机构6个。
【市属事业单位、经济组织、省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为主单位】 1989年,市属事业单位303个,编制27205人,实有22922人。其中副厅级单位1个,即:市委党校;县处级单位37个,即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市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烟台市支会、烟台日报社、华夏酒报社、烟台教育学院、烟台广播电视大学、烟台职工大学、蓬莱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烟台艺术学校、莱阳卫生学校、烟台工业学校、烟台体育运动学校、烟台二轻工业学校、烟台农业学校、烟台商业学校、烟台公安干部中等专业学校、烟台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烟台第二中学、烟台商业技工学校、烟台劳动技工学校、毓璜顶医院、市卫生防疫站、莱阳劳改支队、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市政工程公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公路管理段、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昆嵛山林场、市政府驻海口办事处、市政府驻厦门办事处、市供水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国家蒸汽流量烟台检定站、国家计委烟台计划干部培训中心、国家物资部烟台培训中心。市属经济组织7个,即市煤炭工业公司、市电子工业公司、市化学工业公司、市黄金工业公司、市纺织工业公司、市建筑材料工业公司、市农业机械管理公司。省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为主的单位13个,即市邮电局、市电业局、市气象局、烟台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烟台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烟台分局合署)、中国工商银行烟台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烟台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烟台市分行、中国银行烟台分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烟台市分公司、省出版总社烟台分社、省烟草公司烟台分公司。
【市地方各级党政群机关的编制和实有人数】 1989年,烟台市各级党政群机关编制总额22494人(含政法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实有在职24392人,其中,党政群机关编制16712人,实有在职16930人;政法系统编制5502人,实有在职7199人;人民武装部编制289人,实有在职263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市级:编制3420人,实有在职3915人。其中,党政群机关编制2405人,实有在职2402人,政法系统编制1015人,实有在职1513人。
县(市、区)级:编制11842人,实有在职13983人。其中:党政群机关编制7075人,实有在职8034人;政法系统编制4487人,实有在职5686人;人民武装部编制280人,实有在职263人。
乡镇级:党政群机关编制7232人,实有在职6494人。
【市级党政群机关和市属事业单位机构调整变动情况】 (1)党政群机关。县(处)级单位增设了市新闻出版局、市人大常委会侨务外事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市政协社会政法委员会;市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经济技术联络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分别更名为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经济技术委员会、学习文教委员会。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1989]68号文件《关于烟台等市地矿产管理体制问题的通知》精神,烟台市矿产资源管理局作为市政府的职能部门,业务上接受省地质矿产局的指导。比县(处)级低半格的单位增设了市职工教育办公室,同时,撤销市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恢复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
(2)市属事业单位。新增设了市供水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华夏酒报》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烟台市支会、市税务局稽查大队、烟台对外图书交流中心。
(3)省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为主的单位。撤销省出版总社烟台分社。
【颁布《烟台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根据原劳动人事部《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几项规定的通知》精神,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编制委员会于1月3日颁布了《烟台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事业单位的性质、管理原则、规格、审批权限和定编原则等,从而使全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完善人员编制与工资基金统一管理办法】 根据山东省劳动局、山东省编制委员会《关于部门分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计划的通知》要求,烟台市从1987年开始,运用经济手段制约人员膨胀,实行人员编制与工资基金统一管理。市编委、劳动局、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等部门于1988年8月10日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与劳动工资计划统一管理的通知》,各部门和所属事业单位统一使用市编委和市人民银行制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工资基金管理簿》,登记人员编制和劳动工资计划的增减变动情况,记录支取工资数额。组织、人事、劳动、财政、银行、编制等部门,以《人员编制、工资基金管理簿》作为调配人员、核拨经费、支付工资和检查编制及工资基金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以而解决了编制管理与劳动工资计划管理分离的问题。
【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增员计划审批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防止超编、超人员结构比例进人,市编委于4月22日发出通知,市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自5月1日起实行增员计划审批制度。《通知》指出,市级机关、事业单位调入人员均须事先填写《增员计划审批表》,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编委办公室审批。调入单位持市编委批准的《增员计划审批表》到有关部门联系调动事宜。超编和人员结构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不准进人。自实行增员计划审批制度以来,共控制不合理增员141人,杜绝了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超结构进人的现象,人员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审定市属事业单位人员结构】 对事业单位实行了人员结构管理,主要包括干部与工人的比例,业务人员与行政服务人员的比例,各层次干部之间的比例。凡已有编制标准的,依照标准规定的人员分类和结构比例审定。对没有人员结构比例标准的单位则根据其工作性质,参照业务相近,有结构比例标准的单位进行审定,行政服务人员一般不超过15%。凡独立单位,均审定其领导职数,年底统计,已确定226个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占全部事业单位的74.6%。
(姜仁奎)
【推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 年内,在总结市税务局、审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标准计量局和农业银行推行"两公开一监督"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市监察局帮助市劳动局、交通局、电业局、招生办公室等部门先后实行了政务公开。各县市区直部门、乡镇和行政村也都积极推行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他们利用新闻媒介、设立公开栏、印发"明白册"等形式,提高了政务活动的透明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实行政务公开的县市区行政机关达50%以上,乡镇(街道办事处)达90%以上,行政村达60%以上。政务公开约束了行政行为,强化了行政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消除了工作的随意性,改善了党群关系。在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深化和巩固廉政建设成果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栖霞县在税务系统实行基层税务人员流动换岗制、调离审计制、征查分工制、减免税集体审批制和廉政考评制,使廉政建设由"无形"变为"有形",由"软约束"变为"硬约束"。蓬莱县监察机关积极探索政务公开的延伸和扩展,帮助县建筑公司、化工总厂等企业进行廉政建设试点,在政府机关廉政建设与企业廉政建设的结合上,在行政行为与企业行为的相互制约上,初步摸索到一些经验。
【行政监工作打开局面】 烟台市各级监察机关的组建工作于198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现有工作人员169人。1989年初步打开了行政监察工作的局面。全市各级监察机关把开展反腐败斗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查处了一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违反财经纪律和奢侈浪费等方面的案件。年内,共受理信访举报2773件,已查办1064件,其中立案查处159件。给予行政处分的有;00人,其中警告22人,记过13人,记大过21人,降级9人,降职2人。撤职20人,开除留用察看8人,开除5人;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的15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53.4l万元。"两院一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的两个《通告》发布后,各级监察机关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加强了信访举报工作,对违法违纪者形成强大攻势。在《通告》规定的时限内,有6人主动到监察机关交待问题,涉及金额8万余元。
执法监察和专项检查取得成绩。各级监察机关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建立了工作交流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执法机关的工作汇报,分析廉政形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诸如招工、招干、招生、"农转非"等政策性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监察机关均派员参加.共同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和监督办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工作中的违纪行为。1989年,全市招工1.7万名,招干131名,芝罘区办理"农转非"1000多人,尚未发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违纪的现象。在贯彻实施《统计法》检查、整顿建筑市场检查、进口机电设备检查、农用生产资料专营检查、粮食基地投资使用检查、定购粮油挂钩物资检查、夏粮收购政策兑现情况检查等15项检查中,监察机关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使这些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廉政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级监察机关加强和完善监督检查工作,使廉政制度落到实处。1989年,在政府各部门实行了党的纪检机关兼做行政监察工作的体制,以及乡镇政府配备专职监察员的体制,并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设置了监察科(室),建立了监察网络。在此基础上,对市委、市政府《关于涉外活动中收受礼品问题的规定》、《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接待中外来宾时不准使用香烟和名酒的规定》、《关于禁止党政机关干部吃请受礼的规定》的执行情况,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违犯规定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监察机关还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了清查党员干部违纪建私房、违纪装修住宅和在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中弄虚作假问题,收到了实效。仅清查违纪装修住宅一项,就追缴违纪金额43645.38元,给予11人以党纪敢纪处分,从而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推动了廉政建设。
【市行政监察举报中心】 1988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并对外办公。到1989年上半年,11个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举报站。各级举报中心(站)依据《烟台市人民政府行政监察举报暂行规定》,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本着"认真、及时、公正、高效"的原则,主动展开工作。为取信于民,使信访举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市举报中心制定了《关于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几项规定》和《举报中心工作人员保密制度》,并对信函举报、当面举报、电话举报的受理和回信回访、转办督办、立案呈报、处理和答复时限均作出明确规定。并与检察院、纪委等部门建立了定期联络制度;从人大、政协及民主团体、群众组织和新闻单位聘请了信息联络员。年内,共受理各类举报1490件,属于监察业务范围的1072件。其中,以权谋私341件,贪污受贿232件,违反财经纪律和国家政策183件,徇私舞弊和弄虚作假122件。实践证明各级举报中心(站)的设立和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魏庆顺)
【清理整顿公司】 198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公司2035户。1989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对各类公司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撤销公司199户(其中包括合并的12户,改为营业登记的69户);取消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批发业务的公司262户。在党政机关办企业的240户中,被撤销的41户,办理脱钩手续的192户。党政干部在企业中兼职者共111人,除4人在外资企业暂时留任外,其他兼职者基本得到解决;政企不分的公司共69户,其中取消行业管理权的14户,取消经营权的5户,撤销的3户。全市共查处公司违法案件70起,罚没款金额43.3万元。全市清理整顿公司主要采取4个方面措施:一是各地普遍成立了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别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全市共抽调120名干部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二是进行宣传教育,发动企业自查。全市共印发清理整顿公司宣传材料7000余份,所有公司全部进行了自查。三是突出重点抽查:抽查重点是党政机关开办的公司和商业性综合公司。抽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党政干部兼职、是否政企分开、倒卖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注册资金是否落实及开办条件等。全市重点抽查832户,占公司清理整顿总数的50%。抽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无证经营、转手倒卖重要生产资料、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四是掌握政策界限,避免公司发展大起大落。清理中坚持标准、坚持原则、不搞一刀切,同时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凡符合规定者积极支持发展,违反规定者坚决撤销。
(王树松)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年内,全市治理整顿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整个经济形势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全市社会总产值29.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21.4亿元,国民收入103.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61.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3.8%、4%和16.9%。各级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在土地投入、水利建设、科技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全年共完成水利建设项目2.48万个,恢复和增加水浇地108万亩。全年农业生产除粮油受旱灾影响减产外,其它主要指标均完成较好。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6元,比上年增加2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29亿元,比上年增长9%。
年内,通过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增加有效供给"的指导思想,大力挖掘内部潜力,广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使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乡镇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保证重点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压缩和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2.33亿元,比上年减少32.5%。
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和信贷规模。进一步压缩开支,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挖掘潜力,大力增产节约。全市财政收入完成 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当年赤字2735万元。
金融系统,狠抓了控制贷款、增加存款、调整信贷结构的工作,全市银行储蓄增长较大,重要方面的资金需求有所缓解。年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90.6亿元,比年初增加1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07.3亿元,比年初增加17.6亿元。
严格控制物价,稳定市场,安排好人民生活。全市各级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菜篮子"建设,扩大日用工业品的生产和采购,使市场供应比较丰富,物价涨幅逐渐回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55.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市区零售物价指数上升16.7%,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增加出口创汇。1989年,对外贸易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通过利用各种形式,多条渠道,广泛宣传我国对外开放方针及烟台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贸易环境,积极扩大对外经贸往来,取得了新的成果。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28个,合同外资额7346万美元。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
【计划工作】 全市计划工作着重抓了9件事:
(1)坚定不移地清理和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1988年全面清理在建项目的基础上,1989年对确定停缓建的240个项目(其中1989年停35项),组织力量进行监督、检查和善后处理工作,既维护了计划的严肃性,又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国务院清理在建项目办公室先后两次派检查组来烟台检查,均表示满意。通过清理压缩在建项目,有效地调整了投资结构。在压掉的项目中,有楼堂馆所42个,压缩投资3.5亿元。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中,生产性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82.4%,提高到88.3%,氨纶、锦纶、西港池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均已达到或超过计划进度要求。
(2)充分重视工业结构调整,着力改变工业结构失衡状况,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针对烟台市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计划部门组织力量对全市工业主要行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和预测,初步制订了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并确定了调整的关键在于抓出具有一定特点和优势的名牌拳头产品,提高声誉,占领市场。然后从。七五"末、"八五"初拟建的基本建设项目中,选出12个项目,进行重点调度,每10天调度一次。这12个项目中,有2个能源项目,6个原材料项目; 2个高技术重点产品项目,2个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对于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提高烟台知名度和对内对外辐射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外汇外债的管理和监控,努力实现外汇收支平衡。计划部门专门组织力量对全市1979年以来,外汇债务情况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调查,对“八五"期间外汇债务情况进行了初步预测,修订了《烟台市地方外汇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对外汇实行市县分级管理,挂帐赤字和外汇债务分级承担,谁创汇谁用汇,谁借汇谁还汇的原则。根据全市已形成的外债情况,计划部门提出控制外债规模,不使用商业性贷款,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双边政府间长期低息贷款,市级外汇集中用于重点建设的建议。为把全市外债纳入长期的计划管理,建立了全市外汇债务预测和监控系统,输入计算机,随时备查。现在全市挂帐赤字已抵补完毕,大量借债的现象基本得到控制,在全年外汇收入下降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了收支基本平衡。
(4)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的争取工作。为促进创汇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计划部门积极汇报和宣传烟台市的农副产品优势,在1988年已争取5个农副产品出口基地项目的基础上,1989年又争取了7个项目列入国家农业商品基地建设计划。另外,为了解决市区供水问题,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计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向国家和省汇报争取支持,在经济紧缩和压缩建设规模的情况下,已基本落实国家和省投资3000多万元。
(5)认真组织中长期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烟台市综合国土规划》几经修改,全面完成,共lO万余字,已通过了国内有关专家评审,并经省政府批准下达实施。根据市委和市政府的部署,于下半年提出了全市“八五"计划初稿。在制订中长期规划的过程中,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个中心,两级轴线”的经济发展构想,强调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着重提高中心城市功能的观点。这些观点已经被采纳。如全市选定的12个重点项目,绝大部分安排在市区;
(6)加强调查研究,分析经济发展形势,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1989年下半年,由于受动乱和暴乱的影响,加上严重干旱,全市经济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计划部门及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8月~11月,先后4次向市委、市政府写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提出一系列建议,如抗旱治水,救灾扶贫,稳定农村形势;强化销售,集中力量保大中型企业,制止工业滑坡;抓紧重点项目建设,调整工业结构;抑制消费基金不断膨胀,有效地控制物价上涨;改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出口战略,扶持出口企业生产。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形势的作用。
(7)加强控制市区人口的工作。针对市区机械增长过快的状况,经过长时间的广泛调查研究和协商,制定了控制市区人口增长办法,并做出相应的规划。按规划中的分年度指标,每季调度一次,以促使市区人口增长与城市承受能力相适应。
(8)加强上下联系,为基层和企业搞好服务。通过邀请国家计委、省计委来烟台举办学习班和召开会议等机会,扩大与上级领导的接触,使之了解烟台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存在的某些实际问题,、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如电视荫罩和合成革项目在全国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定点在烟台。计划部门还始终把帮助基层解决困难,为经济建设服务做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首要的位置抓紧抓好。针对烟台市外贸承包第一年经营所面临的困难,协助外贸部门落实承包计划,解决承包中的困难。协助有关部门,在钢材市场开办了钢材期货业务。积极帮助解决重点利用外资项目的资金困难,为氨纶等重点项目落实配套资金。为企业解决原材料、资金等方面的供应。为抗旱治水争取柴油1万吨。帮助基层部门培训外汇管理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等。
(9)充分发挥综合部门的衔接协调职能。计划部门始终坚持以较多的精力抓好经济协调工作。主要抓了农用生产资料专营,加强地产化肥和废金属的计划管理,组织原材料串换、生产农地膜,从计划上协调市场敏感小商品的生产等工作。另外,在1989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毕业生、用人单位各方面的工作,对分配来烟台的4700名大中专毕业生按规定作了妥善安排。
(张洁非)
【统计工作】 1989年,我市统计工作紧紧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充分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统计服务、监督水平,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了统计信息的作用。
(一)统计服务和监督水平不断提高。
l、全面、及时、准确地完成了工业、农业、农经、固定资产投资、商业、外经外贸、物资、劳动工资、城市物价、居民生活、国民收入、综合平衡等各个专业的月季、年度统计调查任务,准确及时地反映了国民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速度、规模、效益等成果,较好地反映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进展成就和新问题、新情况。有6个专业获省先进奖励。
2、编印《烟台辉煌四十年》、《烟台统计年鉴》、(1989年国民经济提要)、《烟台市1988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汇编》、《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统计资料汇编》等15种统计信息资料。这些资料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数字翔实,达到数、文、图并茂。同时,编写统计分析报告106篇。这些分析报告有情况、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有针对性地反映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受到领导和有关方面的欢迎和重视,其中,由市委、市府领导批示和被市委《今日信息》,市府《烟台政务信息》和新闻单位采用65篇次,采用率达60%以上,3月份发表了《烟台市一九八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月份举行了"198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形势新闻发布会"。这对研究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制定计划和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3、全面完成了1988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人口统计管理是好的,计划生育成绩显著,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
4、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基本完成。对全市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工农业生产的自给能力,经济效益等方面基本搞清,编表,调查等技术水平先进,有9个基层单位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市局被评为全省投入产出调查工作一等奖。
5、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展开。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已经建立,进行了调查试点工作。
6、开展了统计学会工作。在全省第六次统计科学讨论会上,我市有6篇论文收入论文集,其中两篇作为大会书面发言材料。在市社联优秀论文评选中,统计学会有两篇论文获三等奖。
(二)统计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进一步加强。
1、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创建乡镇优秀统计站的评比竞赛活动。10月下旬在莱州市、招远县召开了全市优秀乡镇统计站经验交流会,对评选出的34个优秀乡镇统计站进行表彰,颁发了奖状。
2、加强了对各县、市、区统计工作的评比考核工作。采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县市区各个专业年报、定期报表、统计分析、基础工作等进行综合评比,对前6名进行了表彰,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统计干部的积极性。
3、为充分反映全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一些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发展情况,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烟台市综合平衡统计基层报表制度”,使分县市区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资料来源渠道畅通,为系统整理全市三大历史指标和宏观经济效益的考核工作打下了基础。
4、加强了基层工业企业统计工作,重点抓了全市乡镇以下工业企业整顿工作,与市乡镇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3期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分析学习班。收到良好的效果。
5、不断完善外经统计方法制度。在与外经委联合制定的《烟台市利用外资基层统计制度》(试行本)的基础上,又重新设置了新的利用外资统计制度修订本,保证了利用外资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及时陛和全面性。
(三)统计法制建设有新的起步。
l、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市里成立了由市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统计、监察、法制办3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11个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和外地驻烟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全市共召开动员大会1637次,参加动员人数32227人,重新印发《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宣传材料2万多册,声势之大、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共检查出错误2941笔,都进行了改正,对错误严重的进行了通报批评。在全省统计法规大检查中,我市被省评为先进单位。
2、各城统计执法机构逐步加强。市县两级统计部门已配备专、兼职统计检查人员27人,市直各部门和市县主管部门配备专、兼职统计检查人员172人,并办理了统计检查员证书。
(四)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初具规模。
1、微机数量增加,市县两级新增微机6台,加上原有的各种型号微机已达到22台,计算机专业人员已增至21人。
2、自动化网络管理、维修咨询服务逐步走上正规,网络建设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3、加强了微机技术培训工作,除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外,举办了县市区微机人员和专业人员上机培训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达到了能够编制应用程序和数字模型的水平。
4、积极开发和应用微机。统计年报基本达到了用微机汇总,其中工业、劳动工资等专业实行了超级汇总。
(五)统计教育和职称评聘工作取得新成绩。
1、统计教育成果显著。通过3年的自学考试辅导,全市有400人获大专毕业证书; 190人获大专专业证书,占现有学员的65%,居全省前列。在岗位培训方面,除了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种培训外,市局还举办了物资、基建、工业等专业培训班。
2、统计干部职称评聘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共评聘高级统计师22人,统计师360人,初级职称2600多人。
3、统计档案工作不断正规化、标准化,统计年报资料、会计资料等全部纳入综合档案管理的内容。
(六)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各级统计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拥护党中央反对动乱和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的英明决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展为政清廉和创高评先活动,保证了统计工作不断发展。
(周 鲁)
【巩固和完善企业改革】 完善企业承包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一九八八年国营、集体企业承包兑现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和《烟台市企业承包经营者风险抵押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同时,对承包企业进行全面考核,完善了承包合同。对合同到期企业进行了续包和中止合同企业重新承包的工作。另外,在虹口宾馆进行了事业单位承包试点,总结推广了福山区电业局等单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经验。到年底,全市县属以上工、基、交、财贸企业承包面达到96%。与承包相配套的一些内部改革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据统计,企业实行优化劳动组合的达到1435个,占企业总数的64%;实行工效挂钩企业占适合挂钩企业的76%;实行全员风险抵押的占50%;实行厂内银行的占32%;实行资金分帐的80户,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的1l户。(2)巩固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试点。跟踪调查了华联、冷冻、氯碱3个企业股份制试点情况,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为引导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下发了《关于禁止在股份制试点中将企业资产折股划归个人的通知》,转发了国家体改委《关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股份制健康发展的通知》,还举办了一期股份制学习班。为股份制试点配套,起草了《烟台市企业股票发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3)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调查论证,完成了聚氨脂、制冷设备两个集团的组建方案。调查了市直5个企业集团的内部机制。按照全市产业政策,推动完成了市水泥厂兼并牟平第二水泥厂工作,并对1988年企业兼并中的遗留问题进行了协调处理。
【推进宏观调控方面改革】 (1)健全经济活动规则。年内起草了《烟台市禁止商品交易活动中不正当竞争的若干规定》和《烟台市严格控制向企业集资、禁止向企业摊派的暂行办法》。(2)清理整顿市场秩序。全面审查、清理、整顿批发企业和1986年以来成立的各类公司。(3)对果品产销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理顺全市苹果、葡萄产销体制的方案。(4)推出了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拟定了《烟台市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5)研究探讨继续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等项工作。
(王卓辉)
【经济研究工作】 市经济研究中心1989年,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紧紧围绕市经济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应急研究和超前研究。完成了《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菜篮子"难提,出路何在?》、《关于同苏联东部地区进行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的建议》、《烟台市工业结构分析和调整意见》、《烟台经济的形势、困境与出路》、《关于在治理整顿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如何走出工业结构存量调整的意见》、《关于牟平西关试行股份制情况的调查》、《一手抓整顿,一手抓发展》等lO余篇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被纳入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绝大部分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二是承担了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省经济研究中心和环渤海经济研究会下达的一些重要研究课题。全年共完成上级下达的研究课题12个,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走向世界--山东半岛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研究》系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该课题经省内外专家鉴定后, 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马世忠副省长为该书作序。山东半岛开放区协调指导小组听取汇报后,高度评价了课题成果,其中一些主要内容被吸收进"山东半岛对外开放发展规划"中。该书还被市社会科学评选委员会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三是推动全市经济研究工作的开展。经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正式批准,创办了全市第一份经济综合性刊物《烟台发展与改革》,创刊号11月底出版发行。这为决策部门、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人士提供了一个论坛和园地。7月份筹建了"烟台市城市经济学会",使全市经济研究和企业界有了自己的群团组织,对推动全市经济研究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组织条件。8月份与市府办、烟台港务局共同筹备召开了"港口与沿海经济学术研讨会"。通过研讨与宣传,全市各界进一步明确了烟台港与烟台市区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烟台港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曲为民)
【新编地方志工作】 1960年,烟台地委、行署曾根据上级要求,统一部署各县市开展修志工作。后因"左"倾错误和"十年动乱"干扰中辍。1980年8月,在贯彻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时,地委书记路升云再度提出组织修志。至1981年11月,全区已有9个县市成立起修志专门机构,并正式展开工作。1982年8月,烟台地区史志办公室成立(1983年11月改称烟台市史志办公室)。同年成立烟台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后改称烟台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首届编委会主任为行署副专员宋有亮,委员共58人。1984年,烟台市政府120号文公布烟台市史志办公室为副局级事业单位,系常设机构。这期间,全市各县市区均建立起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史志办公室,专职编志人员102人。此后,全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省志编委会领导多次亲莅烟台检查指导工作。为适应形势需要,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先后3次调整编委会组成人员。主任依次为副市长李皆荣、姜代晓和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周训德。并多次发出文件部署、规划、督促、检查地方史志工作。
到1989年,市政府先后3次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全市编志工作迅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扎实的准备,扎实的基础。市及各县市区均建立起专门修志机构,市志行业志承编单位都建立了编志班子。各个系统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干部走上编志工作岗位,部分退居二线和离退休老干部也加入了修志行列,全市共有专职、兼职修志人员2000多人,为修志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来,全市先后举办3期方志业务研究班,2次专题学术报告会,6次篇目设计研讨会,1次资料工作会,8次志稿评议、经验交流会,1次协作攻关会;4次向兄弟地市取经,4次参加省及全国方志学习班、研讨会;培训修志人员1615人次。全市2000余名编志人员,绝大多数熟悉业务,从确立篇目、搜集资料到剪裁取舍、具体编写,都能较熟练地完成任务。
辛勤的劳动,动人的事迹。全市专、兼职编志入员怀着庄严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夜以继日精心编写,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全市累计搜集资料2.1亿多宇。全市先后涌现出34个先进集体、130多名先进工作者;其中有33名被山东省史志编委会授予1986、1987、1988、1989年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烟台市、龙口市、长岛县和栖霞县史志办公室,被授予全省地方志先进集体称号。市丝绸公司、水产局、农业局、一轻局等许多行业志编写单位被评为全省本系统先进集体。1987年有7人取得高级技术职称,30人取得中级技术职称;全市29人次在全国及省级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7篇,8.5万多字。
艰苦奋斗,成果显著。一、市志106个行业志承编单位,全部按规定完成了志稿编写任务,不少单位还铅印成书,总数3180多万字。龙口市1988年5月率先正式出版了百万字的《龙口简志》。海阳、长岛、栖霞、福山等县(区)的志书也陆续正式出版。招远、牟平、蓬莱、莱阳等县(市)先后完成了送审稿和初稿。《烟台市志》初稿业已撰成。二、许多地方和单位在修志的同时,还努力为现实服务,编写了一批有价值的专著。烟台市志办的《烟台工业企业大全》、《烟台概况》、《烟台四季游》,烟台港务局的《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烟台一轻局的《名优土特产品》,龙口史志办的《龙口乡镇企业》、《芝阳游子》、《历经战火的人》、《屺坶风光》,蓬莱史志办的《蓬莱阁志》,海阳史志办的《海阳简志》、《海阳游子录》,招远史志办的《金城游子》,福山史志办的《福山游子录》,长岛、栖霞史志办的《概况》等。此外,全市许多编志人员还参加了大型资料书《烟台市情》编写工作,撰稿80多万字。为全国各类大型年鉴、各种宣传导游读物撰稿10万多字。
(林 松)
【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得到加强。把县直部门设在乡镇的分 支机构下放给乡镇领导和管理,是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到1989年底,牟平、芝罘两县区的放权工作已在面上全部推开,其他9县市区也各在1个乡镇搞了试点。全市共在31个乡镇下放分支机构551个,其中,三权全放的427个,部分权力下放的124个;共下放职工10158人;下放固定资产折价及流动资金2585.7万元。各乡镇政府加强了对下放单位的管理,有效地促进了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按照省、市的文件精神,全市11个县市区还普遍开展了包建模范乡镇政府评比活动,共评选出县级模范乡镇政府22个,占总数的1l%。这项活动的开展,为把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和充分调动基层政权组织的积极性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乡镇长的培训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年内共举办两期乡镇长培训班,培训174人。
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在城镇居委会建设工作方面,到1989年底,全市除芝罘区外,在福山、招远、栖霞、长岛、龙口、牟平、蓬莱、莱州8县市区新建居委会62个。芝罘区还制定颁发了《居委会干部退养的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居委干部的退养条件,退养的标准。这个办法的实行,保障了退养居委干部的基本生活,解除了居委干部的后顾之忧,为解决居委干部的退养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另外,民政局还会同城建部门,议定了解决居委会办公用房问题的初步方案,为尽快改善居委会办公环境创造了条件。全市还评出儿个县级模范居委会,占总数的5%。
在村委会建设工作方面,1989年,全市抓了337个村的贯彻实施《村委会组织法》试点工作,并推广了龙口市大陈家镇等单位的经验。年底全市共有6077个村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占全市村委会总数的92.2%。年内,全市共调整充实村委会班子225个,健全了辖属委员会529个,充实和重建了村民小组2628个;各村委会普遍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有3800多个村庄还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全市共治理整顿后进村539个,其中后进变先进的218个,变化明显的194个,占治理整顿总数的76%。通过对村委会的治理整顿,提高了村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化了村委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年底,全市评选出模范村委会唱59个,占总数的5.4%。
(张华亭 于 江)
【台胞接待工作】 1989年,烟台市接待台胞3583人次,是1981-1987年间接待台胞总人数的4倍,比上年增加7%。接待的台胞中,工商经济界人士和退役老兵人数为多。工商经济界人士1214人次,占总人数33.8%;退役老兵755人次,占总人数21%;台籍二、三代台胞761人次,占总人数21.2%;文教、卫生、艺术、体育界(含记者)等人士244人次,占总人数6.8%;党政军公职人员74人次;台湾船员、渔民55人次;宗教界人士2人次;多次赴烟台的台胞478人次,占总人数13.3%。全市接待台胞以芝罘区为最多,达905人次。其它县市区分别是:莱阳市321人次,牟平县284人次,龙口市233人次,福山区227人次,蓬莱县206人次,长岛县190人次,栖霞县170人次,招远县102人次,海阳县88人次,市直属各大单位接待台胞717人次。
充实加强了接待力量。1988年7月烟台市设立了“烟台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管理烟台市的涉台事务。9月设立"烟台市台湾同胞接待站",编制3人,隶属台湾事务办公室,主要负责接待到烟台的海上台湾船员、渔民以及从事经贸等活动的台湾同胞。各县市区设有专职或兼职接待台胞的工作人员。1989年,市台湾同胞接待站,由三人增加至五人。全市11个县市区,在原有接待人员的基础上,固定并增加了接待人员,配备了接待用车。
注意改善接待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市台湾同胞接待站与市交通、民航、铁路、旅游等服务部门配合协调,努力为台胞提供旅行方便。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民航、客运站设有台胞售票窗口,台胞购票优先,非特殊情况,台胞购票都能得到保证。市政府指定设备条件好的毓璜顶宾馆、华侨宾馆、芝罘宾馆、烟台山宾馆、虹口宾馆、东山宾馆为市区接待台胞定点宾馆,并要求各县市区选择1~2处设备条件好的宾馆定点接待。帮助台胞排忧解难,是全市各台胞接待单位的服务宗旨。年内为台胞订购车船机票1131张,出租车辆331次,帮助台胞寻找亲人297人次,解决食、宿、病、购物等困难442人次,协助台胞处理家庭纠纷30起。使台胞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人情谊。
(张 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