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204&run=13

【"微笑杯"大赛】 市区"窗口"行业"微笑杯"大赛活动,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组织举办,其总要
求是,以搞好治理整顿、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进一步
提高市区"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步伐的新环境。
竞赛内容包括: 班子建设、服务质量、外向型工作、企业精神、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店堂"三化"
(绿化、美化、净化)、经营管理、职工素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个方面。该项活动自4月开始至
年底结束。市区20多个行业、500多个单位和近3万名职工参加。通过竞赛取得明显效果:一是促进了
治理整顿,稳定了人心;二是提高了服务水平,改善了市风;三是提高了职工素质,锻炼了队伍;四
是促进了经营管理,提高了效益。年底,评出5个参赛先进单位、20个优胜单位和30名服务明星。
(于中杰)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年内重。萦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围绕文明单位
建设的总体要求,全市城乡踊跃开展了"春在莱州"、"满意在梨乡""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好事"等活动,
为文明单位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强化基础工作。各基层单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评先创优活动,
优化单位"细胞",带动全面发展。全市上下普遍开展了评选服务明星、优秀民警、文明职工,争创文
明车间、文明楼院、文明户等活动,文明单位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加强管理监督。各级大都修订完善
了文明单位的管理办法,使文明单位的评选、考核、命名表彰和日常管理、组织领导等,都纳入科学
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保证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全市有59个单位跨入了省级文明
单位的行列,有554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有4424个单位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年内,莱阳
动力机械总厂、莱阳绢纺厂、烟台钢厂、烟台造锁总厂、蓬莱县蓬莱阁管理处、莱州市台钳厂、栖霞
县桃村供销社、招远县河东金矿、海阳县化肥厂、烟台塑料六厂、烟台钢管厂、烟台自来水公司等12
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王进)
【学冒锋送温暖活动】 全市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包户服
务。全市共成立送温暖小组(队)4300多个,为11.2万户离退休老干部、烈军属、老工人、老教师、五
保户等进行服务。二是节日期间,各级团组织统一开展送温暖活动。三是社会服务。开展"为您服务
一条街"活动850多次。这项活动充分发挥了服务社会、传播新风、培养新人的作用。全市送温暖服务
队(组)共为服务对象送水210万担,送粮180万斤。收到表扬信3265件(封),有1100多名青少年受到了
县以上党团组织的表彰。
(段大伟)
【捐献救灾】 因特大干旱,全市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面临较大困难。市委、市政府发动市直机关党
员、 干部和职工开展捐钱、 捐粮票慰问灾民活动。 参加这一活动的有268个单位, 约2万人共捐款
223791.5元,捐粮票156044.7斤。各县市区发动机关干部、党团员、工商个体户向灾区捐款154.96万
元,捐粮27.7万斤,粮票2690斤,捐小农具1962件、衣被1945件,供平价化肥1881吨(其中捐献53吨),
贷款500万元、供平价煤3900吨、供平价柴油690吨、供水泥50吨。龙口、牟平等市县由机关党委、总
工会、团县委、民政等10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动员县(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受灾贫困户捐款,捐
款数额都在30万元以上。
(任庆镁)
【群众捐款捐物支援北京戒严部队】 6月,北京平息反革命暴乱后,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支援北京戒
严部队。长岛县南长山镇、大钦岛乡、北隍城乡山前村、大钦岛乡东村、南长山镇乐园村5个拥军优
属先进单位联合率先向北京戒严部队捐款3万元。莱州市民政局向戒严部队赠送了5000瓶莱州产优质
马山泉牌汽水。市医药采购供应站全体职工为"共和国卫士"刘国庚烈士的家里捐献了2000元。龙口市
北马镇发动妇女、青年为戒严部队写信2180封,并赠慰问品261包。海阳县东村镇民兵向戒严部队捐
款4000多元。毓璜顶小学的学生把家长给的零花钱收集起来共捐款2000余元。芝罘区税务局干部姜玉
莱个人捐款200元。蓬莱县大季家镇捐款4000元、南旺乡捐款5000元,蓬莱县委、县政府党员干部捐
款4000元。芝罘区共青团、妇联、民政局捐款3000元。据统计,全年各县市区向北京戒严部队捐款共
403285元,捐物折款155700元。
(唐英明)
【婚姻登记走上规范化轨道】 市婚姻登记工作,自1988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全面改革,到1989年共
建婚姻登记处200个,配备婚姻登记员202名,代办员178名,建立了审查、登记、档案等制度。婚姻
登记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1989年全市申请结婚登记60440对,其中经过审查不符合婚姻法规
定未批准登记4197对,准予登记结婚56243对,占申请总数93%,比上年结婚登记减少4149对。结婚
登记率达98%。结婚登记合格率达99.8%。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2540对,比上年减少134对,
调解不离婚的1617对。另外,经法院办理准予离婚2024对,比上年增加1001对。清理违法婚姻1084对,
已处理1031对,占95.1%。采取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多种手段,对违法婚姻进行综合治
理,维护法律尊严。全市11个县市区局建立婚姻档案室。婚姻证件全部立卷归档。1986~1989年,婚
姻档案立卷4410卷,长期保管。婚姻登记工作法制化,促进了全市"两个文明"的建设。
(王永朋)
【移风易俗婚事新办】 全市各级团组织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一是推
广运用多种婚礼形式。年初,团市委在《烟台日报》上介绍和推广了新闻婚礼、晚会婚礼、旅游婚礼、
舞会婚礼、电影婚礼、团日婚礼、植树婚礼、集会婚礼等8种形式。5月,团市委与《烟台日报》社联
合为44对青年举办新闻婚礼。二是层层举办集体婚礼。年内,全市各级团组织共举办集体婚礼857次,
有2300多对青年参加。三是发挥青年迎送亲服务队的作用。全市4760支青年迎送亲服务队共为5200对
青年提供了服务。
(刘兴林)
【殡葬改革稳步发展】 全市共有殡仪馆10个, 殡葬火化职工132名, 运尸汽车18部,固定资产达
386.8万元,殡仪馆盈余达73.6万元 ;是承包前1984年的5倍。全市多数殡仪馆改造更新房屋和火化
设备,实现文明化尸,9个殡仪馆已建成县级文明单位,其中,芝罘区殡仪馆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
誉称号;年内火化率达98.3%,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共取缔经销旧葬迷信用品摊点119个,收缴烧
毁迷信品14680件,平除坟头8140多个。丧葬迷信活动和骨灰乱埋乱葬得到有效制止。
(姜宗

人 口

【建国后人口发展概况】 建国40年来, 全市总人口由1949年末的380.75万人增加到1989年末的
619.9l万人,净增239.16万人,增长62.8%,平均年递增1.23%。其中,农业人口由361.79万人增至
531.52万人, 净增169.73万人, 增长46.9%。平均年递增O.97%,占总人口的比例由95.O%下降为
85.7%。非农业人口由18.96万人增加到88.38万人,净增69.42万人,增长3.7倍,平均每年递增3.92
%, 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O%增为14.3%。 全市人口密度由1949年的每平方公里282人增至1989年的
459人,增长1.6倍。其中,市区人口密度由410人增至952人,增长2.3倍。芝罘区人口密度由755人增
加到2161人,增长2.9倍。
40年来,烟台人口大致经历了盲目自发发展和计划增长两个过程。1949~1970年,全市人口增长
基本上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状况上下波动,起落幅度较大。人口生育处于自发的、无计
划状态,先后出现过2次生育高峰和1次增长低谷。第一次生育高峰期是1949~1957年。经过3年恢复
和"一五"时 期,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有了保障,人口生育率随之提高,出生率直线上升,人口增长
速度较快。这一时期的出生率由1950年的26.73‰上升到1957年的36.17‰,自然增长率由14.88‰上
升到22.25‰,平均年增长率为18.53‰。9年共出生112.14万人,死亡44.65万人,自然增加67.49万
人。1958~1961年,由于"左"倾错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国民经济遭受挫折,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死
亡率回升,自然增长率锐减。这一时期的出生率由1958年的28.18‰下降到1961年的21.54‰,死亡率
由13.06‰上升到21.35‰,自然增长率由15.12‰降为o.19‰。形成建国后全市人口发展史上的增长
低谷。第二次生育高峰期是1962~1970年。3年调整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人口发展出现了"补偿性"生育。1962年出生17.14万人,为1961年的1.9倍,1963年又增加到21.儿万
人,出生率高达46.83‰,自然增长率高达33.54‰,为建国后最高年份。从1964年出生率逐步 下降,
但幅度不大。1970年仍为30.79‰。9年共出144.23万人,死亡45.3l万人,平均年自然增咖10.99万人,
比第一次生育高峰期年自然增加人口高46.6%:7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全市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深入宣传发动,将人
口发展纳入计划管理轨道。人口增长得到控制。1971~1974年,人口出生率由25.98‰下降到16.66‰,
自然增长率由17.79‰下降到9.27‰。1976~1989年,虽然由于2次生育高峰期的影响使育龄人群大量
增加,但人口出生率一直在15‰上下,波动幅度仅为2.2个千分点。1971~1989年共出生177.5l万人,
死亡73.96万人,自然增加103.55万人,平均每年出生9.34万人,自然增加5.45万人。人口结构发生
变化,1964年和1982年2次人口普查资料比较,年龄构成由"年轻型"过渡到"成年型",人口再生产由"
增加型"趋于"稳定型"。社会负担系数明显下降,由87%下降为56.1%。
40年来,全市积极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努力提高人口素质。首先,文化水平显著提
高。 据1964年和1982年2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中受小学教育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由42.3%提高到
71.8%, 其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由0.1%提高到0.3%,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由0.7%提高到
7.8%,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由3.2%提高到24.1%,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由42.8%下降为16.1%。
1982年,每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396人,初中241人,高中78人,大学3人。占全市总人口56.2%
的各行业劳动者中,大学文化程度占O.39%,高中文化程度占12.33%,初中文化程度占35.01%,小
学文化程度占41.33%。其次,死亡率下降,人口寿命延长。全市人口死亡率由50年代、60年代的12
~2l‰下降到1989年的6.31‰,1981年全市人口平均寿命达71.4岁,比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30~35岁
提高1~1.4倍。第三,劳动技能大幅度提高。1989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894元,按可比价计算
(下同)比1949年增长11.5倍,人均国民收入1671元,增长10.9倍。
(李金泉)

计划生育

【历史概况】 1957年始,各县市相继建立节育委员会。1963年5月,烟台专区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
成立,下设计划生育办公室,由卫生局具体负责。1971年12月,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计划生育领导小
组办公室建立,正式列入政府部门序列。1979年4月,建立烟台地区行政公署计划生育办公室。1981
年9月改为烟台地区计划生育局。1983年11月改称烟台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到1988年末,先后设立了
烟台市计划生育宣传站和烟台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2个事业单位,实有工作人员25人。
1953年,各级卫生部门开始向群众进行避孕节育知识宣传,在城市和少数农村开展节制生育的试
点工作,公开销售避孕药具,动员多子女群众采取节育措施。1957年,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在全区推行。
专区第一、二人民医院,各县医院和部分区卫生所设立了避孕门诊。1958年5月,山东省计划生育现
场会在福山县召开,推广福山县积极落实节育措施的经验。1963~1965年,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
动。1966~1970年,人口生育处于无政府状态。从1971年起,人口出生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倡
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经过几年的宣传教育,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日益提高,人口生产逐步
走上有计划发展的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人口和物质资料两种生产一起抓,总结推广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的工
作方法,工作不断向深、细、实和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1979~1984年,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
孩子,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1984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4.44‰,计划生育率达99.66%。
1984年后,面对10年人口生育高峰,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
指示和山东省《关于二胎生育政策的暂行规定》,既稳妥地实施了二胎生育政策,又主动地平抑了生
育高峰,为人口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6月,全面实行"农村只有一个女孩的育
龄夫妇,经批准,可以按照规定的年限生育二胎"政策。贯彻从严掌握精神,较好地完成了人口生育
计划。1985~1988年。年均自然增长率为8.54%o,计划生育率为99.76%。以1970年已婚育龄妇女总
生育率水平为基数推算,全市从1971年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18年累计少生235.3万人。1980
~1988年,烟台市连续5次被评为山东省计划生育红旗单位。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计划生育红旗
单位称号。所辖县(市、区)均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1989年综述】、全市围绕实现人口计划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积极推广先
进典型,在狠抓人口计划管理、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搞好后进转化、继续缓解人口
生育高峰上下功夫。在基层广泛开展!三为主"文明达标活动,各级领导的人口忧患意识和人均观念不
断增强,出现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全市累计有37万多对一孩育龄夫妇报名领取"独生子女优待
证",有近1.1万对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自愿退掉生育指标。基层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市建立了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1个县(市、区)和199处乡镇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站,4220个村建起服务室,积
极开展宣传、药具、技术服务工作。全市为361名乡镇农民身份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评定了专业职称,
将143名乡镇计划生育临时人员招用为农民合同制工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4.72‰,比省下达的指标
低2.7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2‰,女性初婚晚婚率达80.2%,晚育率达82%,符合政策生
育率达9&95%,完成全年计划指标。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在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活动,对计划生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9月5日,莱州市、芝罘区黄务村计划生育协会
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称号。
【计划生育纳人法制轨道】 《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颁布实施后,全市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
法、懂法、抓法、护法活动,积极强化计划生育法制建设,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受教育者达210多
万人次。不少县(市、区)修改和完普了适合当地情况和特点的贯彻落实《条例》的细则或规定。市人
大常委会听取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条例》执行情况的专题汇报。海阳县坚持正面教育疏导与依
法执行相结合,依法受理计划生育案件,有力地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其经验被国家计划
生育委员会转发推广。全市初步形成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有关部门配合抓、计生
干部具体抓的新格局。广大育龄群众开始懂得用《条例》来约束和指导婚育行为。依法治理计划生育,
已得到人民群众广泛理解和拥护。
(刘昌奎)

人民生活

【城乡就业门路拓宽就业者负担系数大大降低】坚持"低收入,广就业"用工原则,全市城乡就业门路
不断拓宽,人数大量增加,就业者负担系数明显降低,从而相对增加了居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1989年,全市共有职工67.45万人,比上年增长2.1%;比1978年增长90.5%;比1972年增长1.26倍,
平均每年递增7.2%。 全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共有职工45.36万人, 比上年增长1.7%; 比1978年增长
91.4%,平均每年递增6.1%;比1949年增长12.5倍,平均每年递增6.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
11年间,共从城镇招收各类待业人员10.4万人,子女顶替2.4万人,安置转复军人1.5万人。全民职工
人数增加总量是前29年增加总量的106%。 由于就业人员增加, 每一就业人员负担人口由1958年的
3.88下降到1.55。城市居民生活水平31年相对提高1.5倍,农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民专靠种地维
持生活晦状况基本结束。 1989年末,全市乡村劳动力共257.34万人,比1978年增加31.48万人,增长
13.9%;比1949年增加112.77万人,增长78%。1978年前,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投在农林牧副渔业,
1 989年投入农林牧副渔业以外的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33.5%。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和职业的
多样化,每一农村就业人员所负担的人口由1958年的2.65下降到1989年的1.75。农民生活水平31年相
对提高51.4%。
【城乡居民收人显著增加 收人结构有新变化】1989年,全市全民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2049元,按可
比口径(下同)计算,比上年增加195元,提高10.5%;比1978年增加1443元,提高2.38倍;比1949年
增加1803元,提高7.33倍。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638元,比上年增加130元,提高8.6%;比
1978年增加1123元, 提高2.18倍。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924元,比上年增加176元,提高10.1%;比
1978年增加1368元,提高2.46倍。
据对芝罘区100户城市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表明,1989年城市居民年人均生活费收入1645元,比上
年增加344元,提高26.4%;比1980年增加1220元,提高2.87倍;比1952年增加1528元,提高13.06倍。
据对195个乡镇729个村7289户农户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66元,比上年增加2元;
比1978年增加605元,提高3.76倍;比1956年增加685元,提高8.46倍。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89年全民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比上年下降4.8%,比1978年提高66.4%,
比1963年提高2.7倍;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1989年比上年提高8.9%,比1980年提高97.6%,
比1963年提高3.3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除1989年职工平均工资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有所下降外,呈连年上升趋势。
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据城市抽样调查,1989年在生活费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
比重由上年的77.66%,下降到73.77%,职工从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由上年的4.6%上升到6%,职工
单纯依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据对农村抽样调查,由于种殖业严重减产,在1989年
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性纯收入中,从统一核算单位分配的收入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2.8%上升到13.86%,
从乡村企业直接得到的收入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5.93%上升到17.71%,人均家庭经济纯收入所占比重
由上年的69.7%下降到67.29%。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保证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
【城多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989年城市居民年人均生活费支出达
1491元,比上年增加201元,提高16.6%;比1980年增加1076元,提高2.59倍;比1956年增加1361元,
提高10.47倍;比1952年增加1384元,提高12.93倍。农民年人均生活费支出571元,比上年增加13元,
提高2.3%;比1978年增加446元,提高3.57倍;比1956年增加508元,提高8.06倍。扣除物价上涨因
素,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比上年下降0.38%,比1980年提高83.5%,比1963年提高3.31倍。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1962年以前
为吃、穿、烧、用、文化娱乐,1963年变为吃、穿、用、烧、文化娱乐,1980年变为吃、穿、用、文
化娱乐、烧,1989年变为吃、用、穿、文化娱乐、烧。在吃的方面讲究营养,讲究高蛋白,低脂肪。
在用、穿、文化娱乐上追求中、高档,讲究时髦、新颖、丰富多采。吃的商品性支出占生活费总支出
的比重由1963年的59.6%、1980年的54.5%、1988年的43.9%下降到1989年的39.7%;穿的商品性支
出所占比重由1963年的11.2%、1980年的19%、1988年的16.1%下降到1989年的ll%;用的商品性支
出所占比重,1963年为6。4%,1980年为9.4%,1988年为20%,1989年为13.7%;文化娱乐用品支
出所占比重,1963年为1.6%,1980年为4.3%,1988年为8.4%,1989年为8.3%;烧的商品支出所占
比重,1963年为4,8%,1980年为3.4%,1988年为1.1%,1989年为O.97%。农民消费重点由1978年
以前的吃、穿、用、烧、住、文化娱乐变为~1983年的吃、用、穿、住、烧、文化娱乐,1989年的吃、
住、穿、用、.文化娱乐、烧。吃的支出占生活费总支出的比重,1978年为61.6%,1983年为51.1%,
1988年为45.7%,1989年为48.5%;穿的商品支出所占比重,1978年为16%,1983年为14.4%,1988
年为13.6%,1989年为12.8%;用的商品支出所占比重,1978年为9.6%,。1983年为14.8%,1988
年为12.7%,1989年为11.4%;文化娱乐用品支出所占比重,1978年为1.6%,1985年为3.7%,1988
年为7.9%, 1989年为8.4%;烧的商品所占比重,1978年为6.4%,1983年为4.9%,1988年为3%,
1989年为3.2%; 住房支出所占比重, 1978年为4.8%,1983年为13.1%,1988年为17%,1989年为
15.8%。农民的生活由吃得饱、穿得暖、住得上发展到吃要吃细吃好,住要宽敞舒适,穿用要质量高、
款式新颖,文化生活要丰富多样。
【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可观】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在
消费方面,1978年以前讲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3大件等中档消费品,逐步发展为追求电视机、收
录机、电冰箱新3大件等高档消费品。据抽样调查,1989年末每百户城乡居民拥有主要耐用消费品情
况如下:
┏━━━━━━┯━━┯━━━━━┯━━━━━━━━━━━━━━━━━━━━━━━━━━━┓
┃ │ │ │ 城 市 农 村 ┃
┠──────┼──┼─────┼─────┬────┬───┬──────┬─────┨
┃ 名 称 │ 单 │ 计 │比1988年士│比1980年│ 计 │ 比1988年士 │比1983年±┃
┃ │位 │ │ │士 │ │ │ ┃
┃ │ │ │ │ │ │ │ ┃
┠──────┼──┼─────┼─────┼────┼───┼──────┼─────┨
┃ 电视机 │ 台 │ 123 │ 7 │ 103 │ 7l │ 3 │ 50 ┃
┃ 其中:彩电 │ 台 │ 64 │ 14 │ 64 │ 21 │ 3 │ 2; ┃
┃ 收录机 │ 台 │ 79 │ 2 │ 73 │ 28 │ .2 │ 24 ┃
┃ 电冰箱 │ 台 │ 70 │ 23 │ 70 │ 2 │ 0 │ 0 ┃
┃ 电风扇 │ 台 │ 95 │ 4 │ 87 │ 36 │ 2 │ 31 ┃
┃ 洗衣机 │ 台 │ 83 │ 3 │ │ 17 │ l │ 14 ┃
┃ 沙发 │ 个 │ 289 │ 7 │ │ 83 │ 4 │ 72 ┃
┃ 摩托车 │ 辆 │ 2 │ │ 2 │ 3 │ l │ 0 ┃
┃ 手表 │ 只 │ 335 │ 5 │ │ 211 │ │ 42 ┃
┃ 自行车 │ 辆 │ 226 │ 6 │ 36 │ 172 │ 6 │ 38 ┃
┃ 缝纫机 │ 架 │ 84 │ 2 │ O │ 80 │ 1 │ 14 ┃
┃ 照相机 │ 架 │ 25 │ 5 │ 25 │ │ │ ┃
┃ 中高档乐器 │ 件 │ 32 │ 3 │ 32 │ │ │ ┃
┃ 电炊具 │ 个 │ 13 │ 5 │ 13 │ │ │ ┃
┃ 录像机 │ 个 │ 4 │ 4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宽敞、明亮、美观、舒适是80年代城乡居民在住房方面的追求,
并有相当部分的居民已达到这一标准。建国40年来,共完成住宅面积686.34万平方米。按1989年末职
工人数计算,平均每一职工10.18平方米。由于新建住宅不断增加,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据抽样调查,1989年城市人均房屋居住面积7.9平方米,其中人均6平方米以上的占80蹦。1989年农民
人均住房消费支出90元,比1978年增加14倍,比1957年增长44倍,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
的4.8%上升到15.8%。在农民生活费总支出中所占位次,由1978年第五位,上升到仅次于吃的第二
位。农民更加讲究住房高质量、高标准、美观、宽敞、明亮、舒适。现有农村住房60%左右是1978年
以后新建或改建的。1989年末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6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1.45倍。房屋造价也不断
提高。1989年建造一栋4~5间新房,一般需l万元左右。有小部分农民还建起了漂亮的小楼房,从根
本上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猛增】 1989年末,全市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达63.39亿元,比上年增加
33.7%,户均存款3570元,比上年增加817元,增长29.7%。全市人均储蓄1023元,比上年增长32.9
%。存款绝大部分是居民个人存款,另有个体户经营资金、企事业单位小金库。居民储蓄存款相当于
当年实现社会购买力的1.14倍,即相当于13.7个月的购买力(尚未计算手头存款),若释放1/4,足以
把现有的国营和供销合作社的全部商业库存购光。储蓄存款增加,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
提高,有余钱储蓄,另一方面又是影响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或隐患。
【人口素质、文化生活、社会福利获改善】 近几年,各级党政领导重视职工的智力开发和培训工作,
1984~1989年全市办起职业性学校173所,招生1.84万人,在校生3.3万人。全市各级劳动服务公司开
办培训班1564期,培训学员6.09万人,就业前培训率达100%。在职学习蔚然成风。1989年末,成人
中等学校36所,当年招生7043人,毕业生7776人,在校学生17487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3555人,毕
业生869人,在校学生8664人。1984年以来,各行业在职职工52176人踊跃参加自学考试,至1989年末
有2531人取得大专毕业证书,3457人取得中专毕业证书,1989年有327名自学者正在攻读本科专业。
全市67.45万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25万人,占4.82%,每千名职工中拥有大专文化程
度的48人,中专文化程度的68人,技校毕业学生15人,全市职工中共有大、中专及技校文化程度职工
8.8万人,占全部职工的12.9%。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据抽样调查,1989年城市居民年人均用于文具、
书报、杂志、学费、文娱用品的费用达124.2元,比1980年增长5.9倍。农民年人均文化生活服务支出
48元,比1978年增长23倍。大量的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高档乐器进入城乡居民家庭。
社会福利扩大。1989年,城镇福利院收养182人,农村敬老院收养3348人。全市社会福利企业351
个,安排残疾人就业6331人。使其自食其力,为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部分居民实际生活水平比上年有所下降】 据对芝罘区抽样调查,1989年城市零售物价指数比上年
上升16.7%,增幅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16.1个百分点,增幅
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人们对物价的恐惧心里基本消除,但物价仍然偏高,致使部分城乡居民特
别是旱灾严重的农民和停产、半停产、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职工实际收入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农
民纯收入下降幅度更大一些,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部门、企业间,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较大。从12
个部门职工平均工资比较分析,扣除涨价因素后,除建筑业和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及农林
牧渔水利业3个部门仍有不同程度增长外,其他9个部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
元以上的农户仅占18.19%; 500~1000元的占56.99%; 200~500元的占23.75%; 200元以下的占
1.07%,生活更加困难,他们的温饱问题尚末得到彻底解决。
(肖 雷)

社会福利

【生产救灾工作扎扎实实】 年内,全市遇特大旱灾,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给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困难。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把生产救灾、安排群众生活作为加强农业、稳定农村形势的大事来
抓,先后召开10多次市委常委和政府常务会议,4次听取民政局负责人关于开展生产自救的情况汇报,
研究部署开展生产救灾工作。市、县(市、区)及重灾乡镇均成立生产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
构,落实责任制,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以副补农,提高灾民的自救能力。全市从事艺品生产妇女达50万
人,艺品生产收购额2.2462亿元;组织灾民以工代赈,扶持救灾项目2346个,安排灾民就工21.5万人;
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筹集安排群众生活款578.5万元。发动社会各界发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风格,广泛开展富乡帮穷乡,富村帮穷村和富户帮穷户活动。全市34对贫富乡,
1112对贫富村,17702对贫富户结成对子,帮助解决粮食145.16万斤,款53.4万元,支援化肥695.3吨,
衣物19320件。市政府安排救灾款340万元,各县市区安排358.9万元。这些措施,保证了灾民的基本
生活和农村形势的稳定。
【社会救济迈出新步伐】 年内,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大力开展社会救济工作,做到救济与扶持相结合,
有偿扶持与无偿救济相结合。对有扶持条件的8439户、29016人,因地制宜地进行有偿扶持,实行有
借有还。共投放各类资金442.3万元,年底脱贫5467户,18867人,脱贫率分别为64.8%和65%。对特
殊困难户,采取定期定量无偿救济办法,保证特困户的基本生活。全市有特困户4488户、13910-人。
已实行定期定量救济的3285户、9934人,分别占总数的73.2%和71.4%,年用款由上年的26.58万元
增加到36.58万元,增长37.6%。
(任庆镁)
【烟台获全省敬老院评比第一名】 至年底,全市基本完成一乡一院任务,共有乡镇敬老院185处,
占应建乡镇敬老院的95%;占地1077亩;房屋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有床位4429张;入院五保对象
3348人,占五保对象的39.6%。狠抓敬老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开展以副补院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敬老院
的五保养老功能,逐步形成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养老服务网络,促进了五保工作的深化改革。
多位中央领导来院视察,20多个国家的外宾来院参观,对敬老院的管理给予充分肯定。11月22日,山
东省民政厅在烟台召开全省敬老院管理经验交流会,芝罘、莱州、招远、牟平、长岛5县(市、区)被
授予全省敬老院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5处乡镇敬老院被省民政厅、省老龄委授予文明敬老院称号,
有14名敬老院长和服务员被授予优秀院长或优秀服务员称号,全市受表彰单位和个人居全省各地市首
位。
【社会福利产值突破5亿元】 全市大力加强企业管理,开展横向联合和技术改造,福利生产在治理
整顿中稳步发展。至年底;社会福利企业发展到351处,从业人数14542人,其中残疾职工6331人,占
生产人员的53%; 拥有资金总额1.8亿元; 完成产值3.6亿元,实现利润33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7.2%和24%;其中15处外向型福利企业年创汇4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7%。全市福利生产达历
史最高水平,居全省前列。在全省评比中,莱州市等3个单位、2名厂长被评为"全省社会福利生产先
进市"、"优秀福利企业"或"优秀福利企业厂长",获奖单位和个人总数居全省首位。
(鲍寿庆 武忠善)
【烟台SOS儿童村】 1984年11月, 民政部与国际 SOS儿童村,组织达成建设烟台SOS儿童村协议。
1985年4月破土动工,1987年5月举行落成典礼,成为我国仅有的两个儿童村之一。占地3.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村内建有16户家庭住房、村部、接待室、幼儿园、锅炉房等设施。是专门收养
1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和父母双亡孤儿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以户为单位,每户家庭配备一名"妈妈",
与来村的孤儿组成家庭,以体现母爱和兄弟姐妹的情感。1989年拥有14位妈妈,收养来自山东、河南、
黑龙江、新疆等4个省区26个县市的98名孤儿,每户家庭抚养7名儿童。村内儿童的生活费、水电洗理
费、服装费和学杂费均由儿童村拨给家庭支付。儿童村的兴办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得到国际SOS儿
童村总部的援助和社会各界支持。国际SOS儿童村组织主席库廷先生5次来访,国内社会捐助折款2.8
万元。村内孤儿正健康成长。
(王慎奎 鲍寿庆)
【市钱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1月12日,烟台市残疾人联合会召开首届代表大会,同时
成立烟台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1个县市区、开发区、市直机关、解放军、福利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
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共229人参加了会议。省残联群工部领导到会祝贺。会议通过了两会
各自的章程,选举了各自的理事会。市残疾人联合会主要职责和任务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残疾
人工作的方针、政策,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组织开展残疾人教育、康复、劳动就业和文体、宣传等
工作,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要任务是为残疾人事业筹集、管理和使用残
疾人福利基金,兴办残疾人福利事业,开展残疾预防的宣传教育。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到年底已筹集福
利基金2.3万元。市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成立,使全市32万残疾人有了自己的组织,
标志着市残疾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吴东波)
【收容遣送工作有新发展】 年内,全市共收容各类外流人员920人次;对外流人员集体上大课教育
48次,个别了解教育720人次;对长期不劳动、好逸恶劳人员,市收容遣送站规定了严格、正规的起
居、作息、卫生和劳动制度,使其改掉恶习,安心回乡劳动;对初次外流人员,积极与家庭联系,让
家中来人领回,并对家庭提出要求;对长期外流人员,边教育、边与当地政府联系安置,为其提供回
乡后参加劳动生产的条件,经教育改造遣送回乡外流人员359人,家中来人领回151人,自挣路费返乡
155人,协助县、乡妥善安置14人,为不明地址痴呆人员找到家16人。属犯罪分子送公安部门处理138
人,挽救自杀轻生7人,解救被拐骗妇女18人,妥善遣送越南籍妇女16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安定。
(刘洪志)

优扶安置

【长岛县"双拥共建"受表彰】 几年来,长岛县"民拥军,军拥民,共建两个文明"的"双拥共建"工作,
成绩显著。6月28日,市委、市府授予长岛县"双拥共建模范县"称号,并在长岛县召开命名表彰大会。
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对长岛县"双拥"工作取得的成绩非常重视。7月18日隆重召开"双拥共建"命名
表彰大会。授予长岛县以"拥军优属模范县"称号;授予长岛县南长山镇乐园村党支部书记、驻军特务
连兼职指导员蔡大禹以"爱国拥军模范"称号;并对南长山镇乐园村、太钦岛乡东村、北隍城乡山前村、
南长山镇、大钦岛乡给予通报表彰。
【学习"共和国卫士"刘国庚活动】 为表达全市军民对刘国庚烈士的敬意和向刘国庚烈士学习的决心,
市五大班子主要负责人会同驻烟师以上部队负责人,亲自到烈士家里慰问。7月3日,市委、市政府、
烟台警备区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刘国庚烈士学习活动的决定》,并于7月6日召开向刘国庚烈士学习
动员大会,邀请了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政治处主任田康宁介绍了刘国庚烈士的事迹。市委书记陈建国和
烟台警备区政委杨聚庆围绕开展向刘国庚学习的活动分别作了讲话。烈士的父亲刘志荣在会上也作了
讲话。大会号召全市军民学习刘国庚捍卫共和国、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献身精神;学习他忠于职
守、坚决完成任务的顽强作风;学习他奋不顾身援救战友的高尚品质,为夺取平息反革命暴乱的彻底
胜利,为全面完成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市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以"
学英雄义务奉献"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刘国庚的家乡莱阳市及蓬莱县、
莱州市、牟平县、芝罘区的党委和政府分别作出"学习刘国庚的事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决定。机
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党员义务为群众修路、运土、抢收小麦,为军休所老干部办公益事业。长岛县、
龙口市掀起"学习烈士、爱我长城、多做贡献"的热潮。各地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群众团体及教育系
统组织了"学英雄、见行动、争贡献"的活动。向刘国庚烈士学习活动的开展,使群众受到了一次爱国
主义教育,对稳定社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唐英明)
【提高烈军属、 复员退伍军人待遇】 全市优待优抚对象77917户,全年优待款3421.83万元,户均
439元, 较好地保障了优抚对象的生活。根据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要求,12月全市对12671户"三属"
(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抚恤和35038名复员军人定补标准进行了调整。农村"
三属"在原享受抚恤的标准上每人每月增加15元, 烈属和因公牺牲军人家属达到35元,病故军人家属
30元,孤老的按上述标准再加5元。城市"三属"在原享受抚恤的标准上,每人每月增加20元。烈属和
因公牺牲军人家属达到50元,病故军人家属达到45元,孤老的按上述标准再加5元。在乡复员军人在
原享受补助的标准上,每人每月增加lO元,达到25元,其中抗日时期入伍和孤老的达到30元。同时又
为2900多名享受三等伤残抚恤的复员军人补助了差额。共增加调整款640万元。市和各县市区财政解
决156.8万元。
(王君生)
【烈士褒扬取得新成绩】 全市1处市级管理的烈士陵园(英灵山陵园)和9处县级管理的陵园加强对烈
士纪念建筑物的修建、管理、保护工作,逐步完善了褒扬烈士的基础设施。龙口、海阳、长岛3处陵
园新建了展室。市民政局制定了《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暂行办法》。搜集整理了460多名著名烈士的210
万字的事迹材料和一些斗争史料,其中展出150多名烈士的7万多字史料。烈士陵园重视做好宣传教育
工作,坚持以清明节期间为重点,平时对社会开放,全年接待来陵园受教育的干部群众25万多人。为
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市民政局烈士事迹编纂办公室10月编辑出版了第一集《永垂千古》。
(刘维河)
【妥善安置退伍军人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 年内,全市圆满完成4835名退伍军人的接收安置任务。
其中,接收转业志愿兵502名,退伍义务兵4333名。退伍义务兵中,农业户口3633名,非农业户口700
名。内有二、三等残废102名,二等功臣47名,对越防御作战荣立三等功者260人。转业志愿兵的安置
实行了"政策公开,双向选择"的办法,增强了安置工作的透明度,使退伍军人和用人单位达到"双满
意"。城镇退伍义务兵实行了"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办法,并根据义务兵在部队的表现,实
行"区别对待";对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对越参战荣立三等功的退伍义务兵,在分配单位时给予
优先照顾;对在部队犯错误的、中途退伍的,给予安排工作,但不享受固定工待遇,按合同制工人安
排;对150名有技术专长的退伍军人进行对口安置,102名伤残军人,根据本人身体状况,安排了适当
工作。全市共接收退伍军人两用人才1186名,开发使用1120名,开发使用率为96.5%.
(于云健)
【强化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 lO月,市民政局制定并印发了《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服务管理
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暂行办法》l为加强工休人员团结,调动工休人员的积极性,在全市开展了"双向
尊重,相互信任"活动;对12个干休所所长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政治、业务素质。为活跃军休干部
的晚年生活,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全市组织了象棋、门球等娱乐性比赛。为促进服务管理工作,改
善工休人员的福利生活,广泛开展了生产经营活动,开办服务性生产经营项目36个,年盈利34.8万元。
12月底,全市有12名军队离退休干部和1名工作人员分别受到民政部和总政治部的通报表彰。
(由玉祥)

民 族

【少数民族概况】 全市有26个少数民族,1453人,散居在各县市区,通用汉语。除回族外,风俗习
惯大体与汉族相似。全市有少数民族干部21.8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15%;大中专毕业生152人,
占10.46%;党员7人,占5.44%;农业人口244人,占15.42%。少数民族以回族、满族、朝鲜族为主
体,占80.8%。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依次为:满族564人,回族467人,朝鲜族143人,蒙古族69人,
藏族65人,壮族43人,土家族26人,苗族21人,彝族7人;高山族、达斡尔族各6人;锡伯族5人;白
族、拉古族各4人;布依族、哈尼族、僮族各3人;维吾尔族、傣族、佤族、布郎族、水族各2人;黎
族、侗族、土族、普水族各1人。
【1989年民族工作综述】 市民族事务处本着"平等、团结、进步、繁荣"的宗旨,积极宣传贯彻党的
民族政策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政策。在全市范围内普查各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等
情况,会同有关部门考察、推荐少数民族优秀干部,为深入贯彻民族政策打下了新的基础。在国家、
省、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投资近20万元人民币兴建烟台市清真寺,5月7日竣工,实现了穆斯林群众
多年的愿望。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民族自养项目,下半年以承包租赁的形式,协助清真寺管委会创办
了清真屠宰店。贯彻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和对少数民族适当照顾的方针,对少数民族子女在升学方面,
照顾一个分数段。
(郑学农)
宗 教

【宗教概况】 建国前,全市有职业宗教者(道士、和尚、尼姑、主教、神甫、修女、牧师、长老、
阿訇等) 349人,寺观教堂343处,信教群众约2万人。1989年,全市有职业宗教者200多人,寺观教堂
16处,农村"三定点"宗教活动场所117处。有道、佛、天主、基督、伊斯兰五大宗教。市级宗教组织
有5个: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伊斯兰教清
真寺管理委员会。
晚唐至五代时期,道教"正一派"在烟台兴起。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抵达宁海州,在昆嵛山
创立"全真道",先后收马钰、谭处端、邱处机、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7人为徒(后称北方
七真人),并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传
教组织,在胶东各地布道。后来七真人竞相创派,以邱处机的"龙门派"最为有名,邱也成为总领全国
道教的一代宗师。昆嵛山成为全真道圣地,可与佛教的五台山、普陀山、落伽山和
道教南宗的龙虎山相媲美。建国前,有道士40余人,道徒众多。建国后,道士所剩无几。1985年不完
全统计,全市七八十岁左右还俗道士数十人,道观10余处(目前作为旅游场所开放),全市境内道教活
动终止。
佛教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烟台,唐代为兴盛时期,知名的寺院有16处。至明末时期,全市有寺庙
37座。解放初期,烟台市有寺庙173座,僧、尼128人,信徒169人。建国以后,寺庙大部分倾圯,佛
教活动渐趋停止。1989年,芝罘区新有居士1人,善男信女30余人,但未见有聚会性的宗教活动。、
天主教于1858年传入烟台,1886年建烟台山教堂,1894年设立烟台教区,辖青州、莱州、登州3
府30余县,教徒人数最多时达2.5万人。建国前,烟台教区共设堂点372处,教徒12630人,设修道院4
处,修女院5处,办中学2所,小学、幼稚园近80所,医院(诊所)7处,孤儿院、残老院5处,印书房1
处,工厂、园艺院等7处。1989年底,全市有教徒2000人,开放堂点3处。
基督教于1851年后由美国传教士郭士腊传人烟台,1860年美籍传教士花穆兹、海雅西人携眷来烟
设点传教,1862年在蓬莱建教堂。同期,美国长老会、英国内地会等相继进入烟台。烟台解放时,境
内有教堂90处,信徒6824人,教牧人员221人,开办的社会福利事业有中小学、商专、医院、孤儿院、
幼稚园:图书博物馆等。1989年底,全市约有教徒0.7万人,开放堂点128处,全市有9个县市区建立
起宗教爱国组织,实行了"定点、定片、定负责人"的管理制度。
伊斯兰教约在清末光绪年间随德州籍居民的迁入而传入。建国前,烟台市有清真寺1处,阿訇1人,
回民三四十户。1989年底,全市有回族467人、维吾尔族2人信奉伊斯兰教。
【1989年综述】 全市各级宗教事务部门围绕安定团结、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加强宗教管理工作,
基本实现宗教活动正常化。全市宗教界上层人士定期学习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宗教政策和有关
法律条文,带领广大教徒爱国爱教、荣神益人,较好解决了思想、行动上的一致性问题。一年来,全
市教徒没有一例违法犯罪的,特别是在"6.4"暴乱时期,宗教界无一人上街游行或围观支持。基督教
农村"三定点"基本实现,除二县外均成立了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市基督教为蓬莱基督教按立长老1
名,全市共施洗教徒501人;开放了蓬莱纪家天主教堂,修建了蓬莱基督教堂和烟台清真寺。广大教
徒在各级爱国组织的带领下,有力地抵制了地下非法组织和国外宗教反动势力的渗透。11月,在市宗
教事务处的协助下,清真寺管委会创办了清真屠宰店,天主教旭东饮食店、基督教恩光拆洗店进一步
发展。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附属事业全年可为教会提供自养经费近2万元,部分补偿了教会
自养经费的不足,为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打下基础。
【神职人员下会,加强教会管理】 为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抵制外来地下势力的渗透和干扰,市
天主教和基督教会多次组织宗教职业人员下基层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巡查。基督教会先后组织3批3人讲
道团到栖霞、招远、福山12个教堂和活动点巡回讲道,并施洗教徒501人;天主教神甫到龙口、莱州
两个堂点各做一台弥撒,并为部分教徒办了圣工。10月中旬,基督教罗牧师、天主教李神甫、伊期兰
教金阿訇参加市政协社会政法委员会,视察了牟平、海阳两县的宗教工作。至年底,全市已有9个县
市区建立了"三自"爱国组织,基督教活动进一步正常化。
【市清真寺落成】 烟台市伊期兰教清真寺,系由政府拨款、市建筑公司七处承建。该寺位于原清真
寺南侧,占地约700平方米,为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470平方米,可容纳教徒200人做礼拜。整个建
筑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是全市唯一的一座清真寺。5月7日,清真寺主体建筑正式落成,时值伊斯
兰教开斋节,300余名穆期林群众聚集清真寺欢庆节日。山东省民委主任许焕新、省统战部李树印副
部长、烟台市、区两级政协、统战、民族宗教等部门领导到寺表示祝贺。会后,党政部门领导与穆期
林群众一起品尝油香等清真食品。
(郑学农)

旅 游

【历史概况】 烟台市国际旅游业始于1978年, 当年接待来烟旅游的外国人及港澳台胞和外籍华人
500多人。1980年111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市外事办公室设置了旅游科,负责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规划和服务等工作。1984年4月,烟台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后,旅游业迅速发展。同年1月,中国国际旅
行社烟台支社成立。9月,"烟台市旅游总公司"成立。12月,烟台外事、旅游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
发展烟台旅游业的总方针。1985年9月,烟台市旅游局成立(同时撤销旅游总公司)。市国内旅游业正
式起步。1986年1月,市旅游局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市风景名胜进行了全面考察,经过专家论证,制订
了"烟台市(七、五)旅游发展规划"。自1980年以来,各级政府在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方面投资约1.9
亿元, 已建成7大旅游区、50多个旅游点。到1988年底,全市经营国内外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或公司有
12家,其中二类旅行社4家、三类旅行社8家。拥有大、中、小型旅游车近百辆,基本可以满足旅游用
车的需要;涉外宾馆10处,床位2500多个。旅游接待人数持续稳定增长。自1979年8月接待瑞典林德
布雷德第一艘国际环球游船"探险家"号以来,到1988年底,共接待来自美国、英国、瑞典、丹麦、希
腊、日本6个国家的旅游船128个航次,游客36585人,居全省各市(地)之蓖。1986~1988年,接待外
国游客人数分别为2.3万、2.7万、3万,年均递增13.5%;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235万、464万、560万
外汇人民币,年均递增59.1%;接待国内游客1400多万人次,收入3000多万元。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
对外宣传推销工作。几年来,先后输送10多名在职人员到旅游大专院校及国外学习深造。烟台第一职
业中学旅游班已培养出毕业生120多名,陆续分配到旅游行业工作;还采用轮训方式,培养了一批翻
译、导游、旅游统计等人员100多名。自1985年以来,先后派出7批近20人的团组,到日本、美国、澳
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性博览会和展销会,进行推销和招徕业务。同时还印制了大量
对外宣传材料在国外发行,大。大提高了烟台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国内旅行社也与北京、上
海、广州、杭州、哈尔滨等城市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增强了烟台旅游的知名度。
【1989年旅游事业综述】 由于受北京风波的影响,年内,全市旅游人数和经济效益有较大下降。全
市共接待外国游客及港、 澳、 台胞2.1万人次, 比上年减少9000多人次,其中自联团退团不来的有
1500多人次。 创汇628万元外汇人民币,经济损失100万美元。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50万人次,收入
700万元。
面对旅游滑坡的不利形势,市旅游部门在翻译陪同人员中开展了"一人一封信"活动,要求每个翻
译、陪同人员给自己最熟悉的国外亲朋好友、旅行社老板和领队写一封信,向他们解释和说明北京发
生的反革命暴乱真相,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贯性和长久性,让他们了解真情,帮助我们进行宣
传。抓紧对职工进行全面培训,以提高职工业务素质与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景点及旅游服务业的建设、开发,主要有:莱州市云峰山魏碑石刻第二期保护工程,新
建国内 现代书法家碑林,刻有刘海粟、赵朴初等著名书法家手迹20多处,蓬莱县重建的太平楼、振
阳门、田横山风景区以及登州古市已建成并开放,在城里的戚继光祠堂和基督教堂,经过修缮整理也
向国内外游客开放,牟平县新建观澜阁、风云园林等景观。宾馆服务设施档次逐步提高。新建的毓璜
顶宾馆开业;中外合资的烟台大酒店、国家旅游局烟台培训中心、蓬莱八仙居别墅群、蓬莱阁宾馆等,
都先后开始营业接待客人。
9月,举行首届旅游系统文艺会演和"旅游之声"文艺晚会;11月,成立烟台市旅游协会,为发展
全市旅游事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市旅游协会成立】 11月成立。该会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执行党和各
级政府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团结联合全市旅游部门及社会各界名流、专家和热心旅游事业
的人士,开展广泛的学术研究和旅游宣传等活动,以促进全市旅游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其主要任务是:
开展旅游业务、资源开发、旅游宣传、旅游服务等专题研究,发挥咨询和参谋作用,促进决策的科学
化和民主化;组织社会诟查,对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进行宏观指导;促进旅游部门和各有关部门
之间的联络、交流;收集编印旅游资料、互通信息、广泛开展旅游宣传。该会的成立,对开展旅游业
务、资源开发、对外宣传、互通信息,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等将起到积极作用。
【蓬莱被定为省历史名城】 蓬莱城是登州府衙所在地。汉代以来,就被列为军事重镇。明代著名抗
倭将领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军,并以此为基地,领导山东一带的抗倭斗争,肃清了倭患,保卫了祖国
的东部边疆。由于该城历史悠久、文化古迹多,具有城市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并且有闻名中外
的蓬莱仙阁及水城等文物,成为烟台市主要旅游胜地之一,8月被省政府定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海阳、蓬莱出现海市】 5月30日下午4时左右,海阳县阎家乡土埠岛和虎脚山西南方的海面上,出
现了海市奇观。一道宽约3米左右的整齐雾状光带,使平常很低的土埠岛脱离了海平面,几分钟后,
便出现了两座连绵的山峰,峰顶各有一个建筑独特的小凉亭,约1分钟后,小亭开始变化,时而由大
变小,时而又由低变高,时而小山又变成了一个立方体。右侧的山峰顶部小楼呈平面状,隐隐约约有
人影在其间晃动,紧接着,景物又变成了一根根电线杆似的物体,并时常伴有闪烁的亮光。大约到19
时半左右, 整个光带由东到西, 出现了几十座时断时续的小山,持续一会儿后,逐渐模糊起来。有
100多名群众目睹了这一奇观。
8月14日早7时,蓬莱阁西、庙岛西南海面上出现海市。有一条巨大的似雾非雾、似光非光的弧形
光带,并出现一南北走向的岛屿,岛屿的北端有一巨大的白色悬崖,颇象南长山岛的断头崖,悬崖以
南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两边是墨绿色的森林。山峦与大陆上的栾家口村相接。山峦翠柏,渔村炊烟,
海光天色,融为一体。悬崖以北的海面,又有几只船影,随波逐流,岛上的景物在运动、变幻。岛屿
边缘林间,闪现出十几幢平房,白墙、红瓦。忽然,岛屿的山顶,又冒出一座白色灯塔,半山腰又浮
现深山寺院中多层塔楼。7点35分,海市消失。
【主要旅游区简介】芝罘旅游区烟台山,位于市区东北端,面积约8公顷,海拔42米。因三面环海,
亦称"海洋岛"。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设奇山所,在临海北山巅设烟墩备倭,故名"烟台山"。烟台由
此得名。
毓璜顶,又称"小蓬莱",是耸立在市区偏南处的一座小山,海拔70余米。山顶有玉皇庙,原名"
玉皇顶"。玉皇庙始建于元代,经历代拓修,增建,形成了一个布局协调、风格独特的建筑群。建国
后辟为园林区,现辟为毓璜顶公园。
烟台市博物馆,坐落在市区新世界商场西侧,是一座封闭式的古典寺院建筑。原为福建会馆,又
称"天后圣母宫"。清光绪十年(1884),由福建船商集资建造,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成。解放后经整
修为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的匾额,为郭沫若题书。
芝罘岛,又名芝罘山,位于市区西北部9公里。三面环海,一径南通,是一个伸进海里的陆连岛。
岛宽4.5公里,长15公里,围岛一周约25公里,主峰芝罘山俗称"老爷顶",海拔约300米。
南山公园,位于市区南郊,是一座海拔百米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建于1975年,面积千余亩,主要
建筑有门楼、人工湖、花卉区、文化憩园、儿童乐园、动物团等。公园随山而建,布局自然。
烟台第一海水浴场,位于风景优美的烟台山公园以东、玉岱山以西的宽广海域。岸上沙质松软柔
细,海水清澄,具有得天独厚的游泳条件。蓬莱旅游区蓬莱阁,座落在蓬莱县城北一公里的丹崖山巅,
层楼重阁,凌空而起,苍松翠柏掩映其间。山下碧波万顷,烟水浩淼,向有"人间仙境"之称。这里是
烟台市吸引中外游客最多的地方。蓬莱阁创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代扩建,清代重修,占地面
积为3.28万平方米。由龙王宫、天后宫、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和弥陀寺6个建筑群组成,每个群
体又由许多别具风格的楼、殿、亭、阁所簇拥,犹如众星捧月。各亭、殿、廊、壁之间,楹联、碑文
琳琅满目,名人遗墨比比皆是。其中有宋朝苏东坡的手迹,有"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石刻肖像,有爱国
志士冯玉祥先生所题的"碧海丹心"和"蓬莱十大景"刻石等。
水城,又叫备倭城,位于丹崖山东麓,蓬莱阁下,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负山控海,形势险要,
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海军基地之一。
戚继光父子总督坊,俗称戚家碑坊。位于蓬莱县城戚家祠南侧。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朝廷为
褒扬戚继光父子功绩而建。坊为四柱三间式出檐多脊面雕坊。高9.3米,宽8.3米,深2.7米,饰鱼龙
鸟兽纹,雕镂精细,构图丰满,富有立体感。
登州古市,设在蓬莱阁下、水城东岸的一条约一公里长的街道上,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古市前门建在"迎仙桥"上。门两侧书有对联"供饷十洲三岛客,欢迎五湖四海人"。在"振阳门"上,站
着8名手持刀枪、明代装束的武士,门旁有十几名身着古装的乐手吹着长简号,鸣锣开道。古市长街
上,有各式各样的茶馆、酒家、传统小吃等店铺。店铺服务员一律着古装,店铺的装演、出卖的商品
以至交易习惯,也都是仿古的。古市北头有按古代神话传说编演的高跷秧歌"八仙过海"和舞蹈"水中
飞怪",还有一支别具一格的僧侣吹打乐队。来此一游,既可体味古人的生活,又可买到暮王硒所需
的物品。云峰山旅游区云峰山位于莱州市东南7.5公里处,又名文峰山、寒同山,俗称笔架山。林壑
优美,山青水秀。山上保留的20多处石刻,为南北朝北魏光州(今莱州市一带)刺史郑道昭手迹,是我
国书法艺术的稀世珍宝。养马岛旅游区位于牟平县城北部,距烟台市区3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岛
前碧波如镜,岛后惊涛拍岸,山光水色,浑然天成。据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建
立牧马场,养马岛由此得名。从1984年起,牟平县政府采取内引外联,集资上亿元,先后在岛上兴建
了跑马场、观澜阁、听涛馆、海水浴场、宾馆、饭店等多种旅游服务和娱乐设施20多处,初步形成了
一个以体育旅游为重点的多功能的旅游度假区。昆嵛山旅游区昆嵛山古称姑余山,位于文登、牟平两
县交界处,方园百里内,山势盘回曲折,林深、谷幽、水碧,历来有"仙山之祖"的称谓。主峰泰礴顶,
海拔923米,峰顶还有三皇宫神龛,峰南有无染禅寺,峰东南有甘泉寺,寺前有龙碑,泉水从龙口里
喷涌出来,使龙口里的珠子"嘎啦"作响,峰北坡烟霞山有岳姑殿、神仙观,亭舍幽蔽,飞泉激湍,雅
秀异常。昆嵛山北麓的九龙池,水清如镜,池池相连,每至夏季,池水激湍,飞瀑奔泻,如喷珠撒玉。
长岛旅游区长山列岛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由唐岛、南北长山岛、大小竹岛、南北隍城岛等
20多个海岛组成。长山列岛风景秀丽,自然景色巧夺天工。长山岛北端有半月湾,是一/f.闪烁着珠
光宝气的球石世界。球石五彩斑斓,光怪陆离,有的洁白如美玉,有的鲜红如玛瑙,有的碧绿如翡翠。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还专为珍藏长岛美石的朋友写了一篇《北海十二石记》的文章,盛赞长岛球石。
庙岛上有宏丽壮观的福建会馆(也称天后宫),建于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整个建筑呈"品"字形,有
大殿3间,戏楼l处,山门3间,钟、鼓楼各1座,东西两廊有12祠,祠内有神象60多尊。凤城旅游区。
位于海阳县,有较多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有天然万米海滩浴场,还有5个风景旅游点。"千里岩"
仙境,奇峰怪石,鳞次栉比,奇花争艳。有仙岛旭日、西阳豹洞、天成石屋、东阳仙洞、天桥吞舟等
9大景观;有"百鸟朝凤"、"海豚群嬉"、"山菊黄岛"、"耐冬傲雪"等奇观。"招虎山"主峰海拔549米,
为全县群山之冠。山上松林浓密,涛声阵阵,如龙吟虎啸;奇峰嶙峋,怪石蹲伏,形成独具风韵的景
象。如"龙门峡谷"、"白龙湾"、"垛崮峰"和几百亩的竹林等。深山古寺"丛麻院",始建于唐朝,奇石
耸立,山景优美,绿树成荫,还有胶东罕见的大面积翠竹。一道高50余米的断崖,清沏的泉水凭势而
下,活象一条越潭的"白龙",是为胶东最大的瀑布"平岚瀑布"。瀑布周围的"黑石龙潭"、"火龙洞"、"
石街"等都是令人流连忘返的天然奇景。大辛家镇,是一个群山环抱、一壑濒海的秀美山村,是著名
的"世外桃园"。此地方圆10公里,奇峰绿树,异石怪礁,珍岛锦滩,碧海霞光,交相辉映,美如图画。
这里有如参天巨笋百米园,锥光滑石,有幽雅静谧的小岛,有如锦绣彩带的金花沙滩,有碧波万顷的
海景,还有水稳浪平的天然良港。景观之多,传说之妙,令人陶醉。
(张在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微笑杯"大赛】 市区"窗口"行业"微笑杯"大赛活动,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组织举办,其总要
求是,以搞好治理整顿、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进一步
提高市区"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步伐的新环境。
竞赛内容包括: 班子建设、服务质量、外向型工作、企业精神、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店堂"三化"
(绿化、美化、净化)、经营管理、职工素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个方面。该项活动自4月开始至
年底结束。市区20多个行业、500多个单位和近3万名职工参加。通过竞赛取得明显效果:一是促进了
治理整顿,稳定了人心;二是提高了服务水平,改善了市风;三是提高了职工素质,锻炼了队伍;四
是促进了经营管理,提高了效益。年底,评出5个参赛先进单位、20个优胜单位和30名服务明星。
(于中杰)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年内重。萦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围绕文明单位
建设的总体要求,全市城乡踊跃开展了"春在莱州"、"满意在梨乡""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好事"等活动,
为文明单位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强化基础工作。各基层单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评先创优活动,
优化单位"细胞",带动全面发展。全市上下普遍开展了评选服务明星、优秀民警、文明职工,争创文
明车间、文明楼院、文明户等活动,文明单位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加强管理监督。各级大都修订完善
了文明单位的管理办法,使文明单位的评选、考核、命名表彰和日常管理、组织领导等,都纳入科学
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保证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全市有59个单位跨入了省级文明
单位的行列,有554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有4424个单位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年内,莱阳
动力机械总厂、莱阳绢纺厂、烟台钢厂、烟台造锁总厂、蓬莱县蓬莱阁管理处、莱州市台钳厂、栖霞
县桃村供销社、招远县河东金矿、海阳县化肥厂、烟台塑料六厂、烟台钢管厂、烟台自来水公司等12
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王进)
【学冒锋送温暖活动】 全市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包户服
务。全市共成立送温暖小组(队)4300多个,为11.2万户离退休老干部、烈军属、老工人、老教师、五
保户等进行服务。二是节日期间,各级团组织统一开展送温暖活动。三是社会服务。开展"为您服务
一条街"活动850多次。这项活动充分发挥了服务社会、传播新风、培养新人的作用。全市送温暖服务
队(组)共为服务对象送水210万担,送粮180万斤。收到表扬信3265件(封),有1100多名青少年受到了
县以上党团组织的表彰。
(段大伟)
【捐献救灾】 因特大干旱,全市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面临较大困难。市委、市政府发动市直机关党
员、 干部和职工开展捐钱、 捐粮票慰问灾民活动。 参加这一活动的有268个单位, 约2万人共捐款
223791.5元,捐粮票156044.7斤。各县市区发动机关干部、党团员、工商个体户向灾区捐款154.96万
元,捐粮27.7万斤,粮票2690斤,捐小农具1962件、衣被1945件,供平价化肥1881吨(其中捐献53吨),
贷款500万元、供平价煤3900吨、供平价柴油690吨、供水泥50吨。龙口、牟平等市县由机关党委、总
工会、团县委、民政等10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动员县(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受灾贫困户捐款,捐
款数额都在30万元以上。
(任庆镁)
【群众捐款捐物支援北京戒严部队】 6月,北京平息反革命暴乱后,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支援北京戒
严部队。长岛县南长山镇、大钦岛乡、北隍城乡山前村、大钦岛乡东村、南长山镇乐园村5个拥军优
属先进单位联合率先向北京戒严部队捐款3万元。莱州市民政局向戒严部队赠送了5000瓶莱州产优质
马山泉牌汽水。市医药采购供应站全体职工为"共和国卫士"刘国庚烈士的家里捐献了2000元。龙口市
北马镇发动妇女、青年为戒严部队写信2180封,并赠慰问品261包。海阳县东村镇民兵向戒严部队捐
款4000多元。毓璜顶小学的学生把家长给的零花钱收集起来共捐款2000余元。芝罘区税务局干部姜玉
莱个人捐款200元。蓬莱县大季家镇捐款4000元、南旺乡捐款5000元,蓬莱县委、县政府党员干部捐
款4000元。芝罘区共青团、妇联、民政局捐款3000元。据统计,全年各县市区向北京戒严部队捐款共
403285元,捐物折款155700元。
(唐英明)
【婚姻登记走上规范化轨道】 市婚姻登记工作,自1988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全面改革,到1989年共
建婚姻登记处200个,配备婚姻登记员202名,代办员178名,建立了审查、登记、档案等制度。婚姻
登记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1989年全市申请结婚登记60440对,其中经过审查不符合婚姻法规
定未批准登记4197对,准予登记结婚56243对,占申请总数93%,比上年结婚登记减少4149对。结婚
登记率达98%。结婚登记合格率达99.8%。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2540对,比上年减少134对,
调解不离婚的1617对。另外,经法院办理准予离婚2024对,比上年增加1001对。清理违法婚姻1084对,
已处理1031对,占95.1%。采取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多种手段,对违法婚姻进行综合治
理,维护法律尊严。全市11个县市区局建立婚姻档案室。婚姻证件全部
立卷归档。1986~1989年,婚姻档案立卷4410卷,长期保管。婚姻登记工作法制化,促进了全市"两
个文明"的建设。
(王永朋)
【移风易俗婚事新办】 全市各级团组织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一是推
广运用多种婚礼形式。年初,团市委在《烟台日报》上介绍和推广了新闻婚礼、晚会婚礼、旅游婚礼、
舞会婚礼、电影婚礼、团日婚礼、植树婚礼、集会婚礼等8种形式。5月,团市委与《烟台日报》社联
合为44对青年举办新闻婚礼。二是层层举办集体婚礼。年内,全市各级团组织共举办集体婚礼857次,
有2300多对青年参加。三是发挥青年迎送亲服务队的作用。全市4760支青年迎送亲服务队共为5200对
青年提供了服务。
(刘兴林)
【殡葬改革稳步发展】 全市共有殡仪馆10个, 殡葬火化职工132名, 运尸汽车18部,固定资产达
386.8万元,殡仪馆盈余达73.6万元 ;是承包前1984年的5倍。全市多数殡仪馆改造更新房屋和火化
设备,实现文明化尸,9个殡仪馆已建成县级文明单位,其中,芝罘区殡仪馆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
誉称号;年内火化率达98.3%,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共取缔经销旧葬迷信用品摊点119个,收缴烧
毁迷信品14680件,平除坟头8140多个。丧葬迷信活动和骨灰乱埋乱葬得到有效制止。
(姜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