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153&run=13

【历史概况】 解放前烟台市没有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屈指可数。1959年,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成
立,县级科委也相继成立。1960年,市制定和实施了第一个科技发展年度计划,科技管理工作开始走
上正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市科技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先后建立了40多处全民
所有制科研所及一大批厂办科研所和集体、民办科技机构,形成了一支15万人的专业技术队伍。随着
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人员进入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
起点上,开展科技开发攻关,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并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专家人才,不断把全市工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专利制度的实施,技术市
场的兴办,科技情报的汇集与发布,软科学课题研究的开展等,加快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取
得了可喜的成果。改革开放10年来,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300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60多项,国
内先进水平的800多项;获国家级奖励的24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达85%以上,科技进步在经济
增长中的比重达38%,科技工作居全省、全国先进行列。
【1989年综述】 市科技工作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开展科技"
双放":促进了科技与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结合,取得明显成效。年内共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星火奖
5项,是烟台市获国家奖最多的一年。科技工作向农业倾斜,科技兴农取得很大进展。实施"50万亩吨
粮田"等10大农业技术开发项目,获得显著成绩。"科技兴厂"示范企业和企业科技进步指标体系的制
定与推行,推动了工业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大力加强了科技外事活动,引进
外国专家来烟指导技术,派出人员赴国外考察培训,全国引进国外智力综合试点等均取得一定成效。
实施了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经国家科委批准,建立"烟台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
情报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农业、工业和科研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科技信息、实物情报和咨询服
务。开展软科学课题研究,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科委部门的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全市普遍
成立了乡镇科委,村民委员会中配备了科技副主任,各级科技服务网络得到完善。全市科技水平有了
较大的提高,科技进步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依靠科技进步新增产值9.6亿元,新
增利税1.7亿元,节、创外汇6539万美元,增产粮食4.1亿公斤。市科委再次被评为至省科委系统先进
集体和市政府先进集体。
【科技工作向农业倾斜】 全市科技工作从政策、课题安排、科技投入等多方面向农业倾斜。全年安
排良种选育、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科研项目62项,经费401.3万元,分别占年度科研
项目总数的53%和70%。以粮油为重点实施了10大农业技术开发,促进了生产发展。40万亩吨粮田当
年达标,15万亩旱薄地比开发前增产11.3%,大面积苹果栽培技术获得新突破。围绕粮、油、畜、菜、
果、渔生产安排了126项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年获经济效益5.78亿元,利税8963万元,节、
创外汇277万美元,增产粮食1.87亿公斤。
【"科技兴厂"示范企业】 年内,市、县科委确定103个"科技兴厂"示范企业,优先安排科技项目、
成果鉴定、评审、推广应用、引进国内外专家和技术、组织国外科技考察培训、提供科技情报咨询和
专利服务等。科委与示范企业互设联络机构和联络员。示范企业全部建立了科研所或开发机构,科技
投入4636万元,开发新产品352项,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132项,申请专利87项,实施专利59项,依
靠科技进步新增产值1.2亿元,新增利税1800万元,促进了总产值和总利税的稳步提高,对全市工业
企业的科技进步起到了指导带动作用。
(钟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