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145&run=13

【历史概况】 建国前,烟台市没有专门劳动管理机构。建国后,当时的莱阳专员公署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先后设立劳动局(科),管理劳动业务。主要是建立劳动工 作规章制度,改革旧的工资制度和学徒制度,办理失业人员登记,组织失业人员生产自救,以工代赈,介绍就业,组织转业训练和技工培训,调解并处理劳资双方的争议等。1958年11月,莱阳专员公署劳动局改为烟台专员公署劳动局。1967年4月,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办公室接管烟台专员公署劳动局。这期间劳动工作重点转向安置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和精简职工。1978年7月,烟台地区行政公署设劳动局。
1983年11月,改为烟台市劳动局。劳动部门的业务不断增加,开始全面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管理职工工资,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依法监察和管理安全生产,统筹和管理使用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基金。
烟台市在国家统筹指导下,通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扩大就业渠道,较快地解决了城镇待业问题。1979~1988年,全市共安置城镇就业159155人。1985~1988年,全市城镇待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O.4%以下,比全国城镇待业率最低年份1988年的2.1%还低1.7个百分点。
(邹建夫)
【1989年综述】 烟台市劳动部门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调整职工队伍结构,加强工资管理,治理就业环境,整顿用工秩序,统筹规划职业技术培训,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和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稳妥推进劳动、工资、保险三大制度改革,均取得显著成就。上半年,在认真调查摸底和福山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市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清理计划外用工的通知》,并下达压缩职工人数计划。经严格组织实施,截至10月底,全市共清退全民集体企事业单位农民临时工20689人,完成了省下达的压缩职工人数计划。同时,将全民单位集体所有制职工9300人转为全民固定工,并对外地职工调入实行了严格的计划指标控制。
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劳务开发服务中心,80处乡镇、街道建起了劳务服务站。全年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17500人,协助企业新招和转招合同制工人34300人。全市城镇待业率持续稳定在0.4%以下。
进一步完善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浮动办法。全市已实行“挂钩”的全民企业增加到665户,占全民企业总数的81%。职工增加到21.55万人,占全民企业职工总数的90.22%。已实行"挂钩"的集体企业增加到690户,职工增加到16.9l万人,分别占集体企业和职工总数的74.76%和87.68%。为搞活企业内部分配,年内先后在530家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在117家企业进行考工晋级扩大试点,并在个别企业实行“达标工资制”试点。
扩大完善社会劳动保险。通过对全市1459户企业检查,狠抓了以企业职工病假、医疗待遇为主要内容的保险福利制度的落实。进行职工退休养老制度的配套改革,全市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统筹收缴率保持在97.5%以上。
统筹规划职业技术培训。全年共完成技校招生3071人,分配技校毕业生2064人。在推动现有技校教学与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开办了烟台市高、中、初级培训三结合的服务技术学校。10月,国家劳动部批准烟台筹建高级技工学校。
在全市11个县(市、区)、25个行业部门、17个中央和省属单位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同时,狠抓了对安全生产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整顿治理,开展了“三同时”检查、苯作业和电掉作业环境治理、5吨以上起重机械建档和电梯安装竣工验收工作,全面推行矿山《安全生产合格证》制度、锅炉房挂牌制度、运行锅炉安全阀铅封制度和在用固定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制度。
(邹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