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139&run=13

【历史概况】 烟台市供销合作商业,创始于30年代后期,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胶东合作总社——文登、莱阳专区分社——烟台专(地)区供销合作社--烟台市供销合作社--烟台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历程。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日军的经济封锁,合作社认真贯彻党的生产自救政策,开展生产和运销,支援战争,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尤其是在发展纺织,解决被服等方面成效显著。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合作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1946年底,胶东合作社已发展到2987处。1947~1948年,因土地复查中"左"的错误和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合作社受到严重摧残,胶东区3462处合作社,仅剩下1512处。1948年8月,胶东合作贸易会议明确了“整理恢复合作社,开展供销业务”的方针。到1949年2月份合作社基本得到恢复。
建国后,供销合作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积极向农民供应生产、生活资料,帮助群众克服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据1956年统计.莱阳专区供销社全年供应总额达22918万元。1958~1978的20年间,供销合作社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阶段。1958年县以上供销合作社被并入国营商业,基层供销社下放为人民公社的供销部。1961年8月,国家决定恢复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在当地党政领导下。大力开展农民生产自救运动,疏通农村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城乡间、地区间物资交流,改善城市供应状况,支援了农村
的生产发展,对恢复农村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1970年3月供销合作社再度被并入国营商业。1975年再度恢复。此后,始终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在扶持农村多种经营、当好农业生产后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农村商品流通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烟台市供销合作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1983年供销合作社开始了全面的体制改革,1988年6月,商业部在全国县以上供销社主任会议上对烟台市供销社体制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改革为市供销社带来了可喜变化,1988年,全市供销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46亿元,比1982年增加7500万元;自有资金总额达到3.45亿元,比1982年增加2倍,其中社员股金8700万元,比1982年增加7.9倍;全系统职工总数35000人,比1982年增加10600人;经营机构总数830个,经营网点3700处,各类学校10座。全市供销社系统国内纯购销总额达到28.5亿元,实现利润3358万元,分别比1982年增加182.3%和45.5%。1988年11月,全市供销合作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烟台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吕建思)
【1089年综述】 年内,烟台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搞好供应,稳定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市供销社国内商品纯购进额11.79亿元。纯销售额17.3亿元,实现利润2189万元。商品零售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深化改革又迈出了新步伐,全市供销社进一步强。化改革揩施和民主管理,充实完善农村商品生产系列化服务体系,努力在“联合”上大作文章。实行社务管理委员会的基层供销杜达到117个,占全市基层供销社总数的65%;社员股金和集资总额达到8658万元,占全市基层社自有资金的36.6%。经营服务设施有较大发展。全市供销社拥有营业建筑面积70.6万平方米,库房79.8万平方米,货场64万平方米,冷库、冷风库23座,容量32710吨;机动车辆1150台。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系统有1200人获得了大中专文凭;参加职工中级技术培训的达8800人,已合格的占60%;涌现出全国商业系统劳动模范2名,全省供销系统劳动模范12名,并有4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全市供销社有179个基层供销社、11个县市区联社和19个市联社直属企事业单位,拥有商业经营机构3832处,仓储运输企业20处,生产加工企业117处,职工36278人,其中合同制职工13156人。另外有农村代购代销店833个。
(吕建思)
【体制改革】 市供销社系统重点进行了市县两级联合社“政变企”的改革和整顿批发秩序。年内有3个市县区联社进行了工商登记,领取了营业执照,由原来的行政管理部门变为经济联合实体。全系统组建了农副产品、工业品、废旧物资等企业集团7处,促进了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强了供销社系统内部的联合。按照治理整顿流通秩序的要求,市联社自觉理顺批发秩序,明确各专业公司的经营范围,将一些综合经营公司分专划细,先后成立了副食品、贸易货栈及陶瓷等5个专业公司。市县两级供销社积极探讨了按经济区划调整基层社规模的改革,并组织各基层社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为按经济区调整基层社打下了基础。
(盖永久)
【农资专营】 1989年是国务院决定对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第一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专营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全市供销系统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总值达4.6亿元,较上年增长15.3%。年内供应化肥48.2万吨,农药7079吨,农地膜3053吨,中小农具152万件,基本上达到了“数量增加,供应及时,价格稳定,服务周到”的要求和“治乱、治涨、治假”的“专营”目的。一是联系实际,认真落实专营政策。针对全市主要农资缺口大,进货难的特点,与市计委、工商、物价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委托代购问题的通知》,激发了专营单位外采的积极性,有效地缓解了农资的供求矛盾。二是积极组织货源,搞好农资供应。全市各级供销社在搞好计划内物资调拨的同时,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狠抓计划外采购。全年调进化肥11.1万吨,农药500吨,分别占计划的97.4%和120.5%,供应农民奖售化肥6.5吨,占应兑现的103.2%,外采化肥17万吨,农药5500吨,农地膜900吨,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安排的外采任务。三是加强物价、计量管理,维护农民利益。为解决价格上涨和假冒伪劣问题,各级供销社从加强管理入手,完善物价核批和商品检验制度,严把进货质量关,农资商品价格稳定,质量有明显提高。四是广泛开展农资系列化服务。各级专营单位变单纯的经营型为经营服务型,采取举办培训班,提供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开展测土施肥和科学用药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提供多层次的农资服务。全市举办培训班、技术讲座126次,培训人员3500人,提供技术咨询服务2.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6万份。年末,烟台农资分公司、牟平县生资公司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先进单位。
(姜立华)
【综合服务】1989年,全市各级供销社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流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广招远县“商农合作,以商促农”的经验,积极为农村商品经济提供综合服务。一是强化以果品为主体的农副产品推销,通过开展“抓质量,创名牌”活动,提高了果品质量,拓宽了销售市场。全市供销社推销果品总量为25万吨,其中葡萄3.34万吨。同时,积极扩大粮油、畜产、水产品的销售。年末,农副产品推销总值完成4.6亿元。二是组建合作服务组织。到年底,全市已建立专业生产协会、合作社162处,入社(会)总户数达20.5万户,发展果品、蔬菜基地30万亩,畜禽196万只。三是为乡镇企业服务。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建立为乡镇企业服务的专职机构134个,为乡镇企业提供原材料总值2.05亿元,推销产品总值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第3.7%和81.4%,并积极提供信息、技术、管理咨询服务。四是扩大对集体、个体商业的批发。各级供销社普遍建立了批发机构,批发额达3.6亿元,比上年增长7.3%。五是为农村提供加工服务。通过兴办小磨房、小油房,小粉房,服装加工、食品加工等项目,促进了社办工业的发展。1989年全市供销社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较上年增长18.5%,在商业部优质产品评比会上,全市有6个品种获部优,占全省获奖总数的50%。
(姜立华)
【外向型经济】 全市供销社认真实施"一头在内联结农民,一头在外联结国际市场”的战略思想,积极开拓对外经贸领域,重点抓好对外合资合作项目的落实,开展了商贸联营与协作,扩大了对苏边贸业务,加强了出口农副产品的收购,并继续发展了同日本“生协”的民间友好合作关系。全系统已发展外贸合作项目5处,其中年内新增2处--烟台市社辖属的烟台华光铜线厂与美国加州希莱斯超级市场在烟台开发区共同兴办了“烟台华光电磁线有限公司”,总投资70万美元,合资期限15年;烟台市社与海南省外贸公司、香港海达有限公司三方在海口市合资兴办了“海南海丰工贸有限公司”,总投资150万元,年内实现进出口总额达180万美元。全市供销社组织加工蒜苔、芋头、花生、对
虾、肉食鸡、玉米笋罐头等出口产品1500吨;利用外贸部门代理出口土特产品创汇93万美元;对苏边贸成交额600万元。年收购、出口产品总额达95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
(姜立华)
【向管理倾斜】 针对资金紧张,费用加大,市场疲软的新情况,市联社理事会先后3次召开全体会议,统一 思想,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把工作重点放在努力开拓挖潜,向管理要效益上。一方面调整经营结构,改进经营方式。努力扩大购销业务。另一方面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经济核算,强化资金定额管理,压缩各项费用开支,千方百计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市平均银行贷款比上年减少1300万元,减少率为3.6%;共拆借融通调剂商品资金达1.2亿元;清理收回有问题资金900万元;处理有问题商品1400万元,全市商品库存总额较上年下降5393万元,下降幅度为12.4%;业务应酬费支出898万元,较上年节约开支232万元,减少幅度为20.5%。
(姜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