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118&run=13

【历史概况】 建国至1957年,专署不设一级财政,作为省财政的单位预算,所属各县(市)的财政收支也直接列省预算内。1950年起,全区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经济得到恢复。1952年,财政收入比1950年增长84.55%,财政支出增长18.7%。1953年,各县开始建立县级财政。由于经济稳定发展,财政收入每年递增12.7%,支出每年递增0.5%。1958年专署始建立一级财政,正式设财政局,省分配给一部分财权。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财政收支有所增加,收入每年递增13.4%,支出递增2.4%。1963~1965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烟台及时纠正了经济工作中的错误,经济状况全面好转。1964年出现工农业总产值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新局面。但由于受企业上划的制约,财政收入增长不大,年仅递增2.1%,支出递增11.4%。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后,烟台百货站等8家企业上划归省,财政收入减少;1970年省将招远金矿、莱州镁砂矿等13家企业下放给地区,财政收入增加。"三五"期间的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5.4%,支出递增12.1%。1971年,省又下放一批企业,财政收入又有增加;1974年物资公司等3家企业上划,再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煤、电、原材料严重不足,地方工业产值下降9.3%,财政收入相应减少。"四五"期间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0.1%,支出递增4.6%。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企业上划、县办工业利润实行"五五"分成、改变企业基金提取办法、商业企业增加利润留成、农村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原因,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减慢,年仅递增5.3%,财政支出递增11.5%。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虽然也有企业上划下划及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但由于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财政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0.7%,支出递增17.4%。进入第七个五年计划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大部分企业都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经济效益普遍提高;外向型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三资"企业改善了全市的工业布局,推动了技术进步,国民经济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1988.年财政收入达到84561万元,比1985年增长43%;财政支出达66626万元,比1985年增长66%。
【1989年综述】 1989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9339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8.85%,比上年增长10.45%;支出7900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5.71%,比上年增长18.58%;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收支相抵,当年出现赤字1235万元,其中市级970万元,县级265万元(除莱阳市出现赤字391万元外,其余各县市区均有结余)。
财政出现赤字原因主要是预算收入任务没有完成。几年来,由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少雨干旱,水供应紧张;再加资金困难,市场疲软等,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木钟厂和张裕葡萄酒公司两个利税大户,1989年利润计划只完成1.6%并亏损400万元,共欠缴利税1190万元。另外,主观上对困难估计不足,预算盘子打得过满,余地留得太少,也是造成预算赤字的一个原因。
年内尽管财政出现赤字,但为克服困难,财政部门仍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积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遏止财政收入大幅度滑坡。由于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许多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有的企业即使勉强生产,产品也销售不出去,实现不了价值。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财政收入受到影响,到7月底只增长4.88%,比上年同期减少4.64个百分点。财政部门及时转变理财思想,用财政信用资金向重点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2亿元,解决了部分企业的燃眉之急。还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推销地产品,避免了市场疲软带来的部分损失。从而,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也使财政收入逐步回升,基本上完成了预算指标。二是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在预算内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管道煤气工程、中医院、审判厅、口腔病医院等项公益事业建设。地方国营工业职工工资总额和由财政直接负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性支出,在上年较高基础上,又分别增长19.51%和19.44%;财政用于粮油及肉蛋菜等方面的补贴也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向农村发放救灾款432.5万元,减免农业税657万元,帮助灾区人民解决了生产和生活困难。三是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比例由1%提高到3%,比上年多征收280万元;对基本建设单位征收3%的教育费,收入373万元;对集团单位购买专控商品征收5~30%的附加费,收入235万元。这三项费用全部用于教育,计888万元,缓解了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四是合理运筹,减轻财政负担。在认真调查研究,反复测算的基础上,拟出了"完善征收补粮基金办法"和"压销平价粮油办法",并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全市共征收补粮基金3300万元,其中市级1400万元;全年可压销平价粮油1.2亿斤,减少财政补贴5000多万元。五是筹措资金抗旱治水,全年为抗旱治水筹措资金2550万元。其中,争取省资金650多万元,中央资金1200万元,市财政筹集资金700万元。六是加强财政监督。上半年重点检查44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查出违纪金额256万元,发现并严肃处理了私设"小金库"问题。下半年开展了物价税收财务大检查,查出违纪金额5523万元,应补交入库2614万元,已交库2352万元。为了制止滥收费、滥罚款现象,对7796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整顿,清理收费项目181314个,取消206个,调整315个,并统一了收费票据。
【1988年预算执行情况】 1988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4561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07.17%,比1987年增长18.77%,扣除以港养港收入1254万元和耕地占用税增加的934万元后,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5.69%。分项目情况是:工商税收完成72030万元,占预算的104.60%,比1987年增长15.75%,企业收入(抵减拨补亏损后)完成4006万元,占预算的69.75%,增长3.22%;农业税收入完成2421万元,占预算的100.04%,下降6..34%;耕地占用税收入完成1095万元;农林特产税收入完成505万元l排污费收入完成1432万元;城市水资源费收入完成241万元。 .
1988年全市财政支出66626万元,占预算的94.24%,比1987年增长16.27%。几个主要支出项目情况是:城市维护建设支出5437万元,比1987年增长38.17%;环境保护支出1329万元,增长27.26%;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支出4795万元,增长32.35%;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20297万元,增长26.15%,其中教育支出12160万元,增长31.57%;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支出701万元,增长lO.74%;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支出4357万元,增长10.70%;公检法支出2488万元,增长43.04%;粮、油、菜、肉、煤等价格补贴12100万元,下降13.01%(主要是上级拨付粮油加价款减少)。全市收支相抵,当年出现预算赤字1464.1万元,其中市级赤字423.3万元,县市区赤字1040.8万元(其中6个县市区赤字1160.1万元,5个县市区结余119.3万元)。虽然1988年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新出台的政策性增支因素太多,如增发副食品补贴、调整中小学教师工资、实行技术职务工资、增发奖励工资等,全市共增加支出4530万元,加上收入抓得不紧,支出控制不严,尽管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仍然没有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承包制试点】 为了进一步深化这项改革,年内进一步完善了承包方案,主要有在社会公开招标,多方位引进人才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同发包,在本系统内部招标两种承包方式。4月在虹口宾馆进行了"发包"试点。虹口宾馆是市直一个较大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由于同行业竞争激烈,管理措施不严格,经济效益一直不理想。市财政局会同市政府接持处组成发包主体,本着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在系统内部实行招标。最后,以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的形式签订了承包合同。这个办法有效地调动了承包单位的积极性,制定了严格的内部管理措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增强了竞争能方,当年实现利润75万元。与此同时,还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在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年底,全市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已达450个,全年可获利2140万元,抵补财政经费150万元。
【全面完成推销国债任务】 1989年,省分配给烟台市各项国债任务12810万元,比上年增加7587万元,增长145.26%。-其中,国库券3561万元,特种国债2914万元,保值公债6335万元。经全市各级国库券推销委员会的认真组织发动,各项任务均超额完成。到8月底,全市共认购国库券3713万元,占任务数的104.3%。到9月底,全市共认购特种国债2914万元,占任务数的100.1%。到12月底,全市共认购保值公债6384万元,占任务数的100.8%。三项任务均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社会集团购买力有所控制】 全市实现县以上集团购买力全年总额28134万元,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加606万元,增长2.2%,如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则下降15%,接近省规定的当年社会集团购买力实现数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压缩20%的指标。控购工作主要突出抓了以下几点:一是严格审批各种专控商品,加强专控商品附加费的征收管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压缩各种专控商品购置额4549万元,其中仅小汽车即达215辆;共征收专控商品附加费235万元。二是配合全市物价税收财务大检查,开展社控专项检查。共查3379个单位,占单位总数的36%,查出违纪单位1453个,查出违纪金额624万元,收缴罚款1098万元。三是建立社控指标帐。由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统一印制专控商品辅助帐,督促各单位迅速建帐,加强指标管理,从而有利于及时反映社会集团购买力执行情况。
【财政投资重点向农业倾斜】 为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全市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主要方式有三:一是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制度,保证农业投入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根据市政府烟政发[1989356号文件规定的农业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全市共征收农发基金5461万元,当年支出4138万元,结余1323万元。其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2254万元,开垦土地、土壤改良141万元,农业技术推广109万元,农机购置97万元,蔬菜生产300万元,粮油补贴577万元,畜牧生产60万元,林业生产51万元,水产养殖48万元,其他501万元。二是合理安排预算,挤出资金重点增加农业专项支出。全年地方各级财政用于农口事业费支出和支农支出6391万元,比上年增加1596万元,增长33.3%,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3289万元,增长94.96%。三是发放使用支农周转金。全年累计发放支农周转金2803万元,投入水利建设及粮油生产414万元,水产、畜产养殖750万元,蔬菜生产300万元,其他1339万元。全年农业发展基金和地方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共计1052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用这些资金新建续建小型水库,扬水站158座,兴修水渠283公里,铺设地下管道203公里,打机井和机井配套1147眼,改良土壤和改造中低产田123000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354345亩,农业新技术推广122520亩,植树造林27930亩,林木病虫害防治207180亩,新建扩建蔬菜基地15810亩。【坚决压缩财政支出】 年内为争取当年预算收支平衡,大力压缩了财政支出。主要做法有四:一是除农业、教育、科技支出、价格补贴和人头费外,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一律压缩5%,当年全市共压缩开支450万元,其中市级50.3万元。二是完善行政事业经费包干办法,重点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在前几年对行政经费实行'单项包干"办法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全额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按比例奖励"的办法,压缩了会议费、印刷费、燃修费、设备购置费,全年共节约经费73.7万元。三是严格行政经费控制指标管理。年内省分配给烟台市行政经费控制指标7039.8万元,要求不得突破。市财政局把这些指标如数分配各县市区,建立了动态分析制度,及时掌握支出变化情况,发现问题,马上纠正。由于管理措施得力,扣除新增因素后,全市行政经费支出没有突破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四是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新增人员。前几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新增人员4000人以上,加重了财政负担。1989年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了清理,对超编人员、借调人员及非计划用工人员,按照政策进行了处理。在此基础上
,严肃预算管理制度,各级政府必须按人员编制核拨经费,超编人员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解决。各级政府的人员编制得到有效的控制,节省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刘士龙 董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