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107&run=13

【历史概况】 建国前,烟台市的水利设施落后,全市仅有机井7眼,水井14.6万眼,水车10485部,灌溉面积54.79万亩。建国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一直把根治水害、兴修水利作为振兴农业、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从1958年开始到1988年底,各级领导带领广大群众,先后兴建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2座,小型水库1102座,总库容17.5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1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44.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9.75万亩。1963年,各地开始了塘坝工程的兴修,到1988年底,共修建塘坝5672座,总库容1.5亿立方米。70年代,在平原丘陵地区进行了大口井、机井的开挖,到1988年底共挖4.5万眼,年提水量6.5亿立方米,机电提灌面积达344万亩。围绕流域开发,在大小河道上兴建了固定拦河闸坝近干处,年提引拦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从1974年以来,全市又先后引进了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1988年底,全市喷灌机具达到8176套,喷灌面积20万亩,滴灌面积1.75万亩,半固定式低压管道灌溉面积40万亩。到1988年,全市水利工程发展到5万多项,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30多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为1949年的7倍多。 在水土保持方面,1963年,市县两级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并颁布了水保地方性规章,开展除涝改碱工作,并治理盐碱地、易涝地57.26万亩。此外还进行了闸山沟、修谷坊、植树造林等水土保持工作。到1988年,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56平方公里。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市县两级于1985年先后成立了资源管理委员会,普遍推行用水许可制度与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全面推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把各项水事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建国以来、全市共解决了8个县城、100多处乡镇、1100多个村庄、近百万人的吃水问题。福山区门楼水库向市区平均年供水50万立方米,为市区的用水提供了保证。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也普遍开展了水利综合经营。1988年全市综合经营总收入6754.8万元,纯利润870.1万元。
(梁庆春 倪文良)
【1989年综述】年内,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同干旱进行了顽强斗争。2月,市政府召开会议,要求'各县市区做好抗旱保墒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6-7月,广泛开展了抗旱抢种保苗活动。9月,市政府颁发了《关于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意见》,确定了治水方针,指导全市的抗旱治水工作。《意见》颁发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在全市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全市共有6374个村、130多万人参加,完成水利建设项目24786项。
在大搞抗旱治水的同时,加强了水法宣传和水政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依法治水和节约用水,受教育者约263万人次。各级水政机构也建立起来。
水资源和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水资源实行统管,加强了规划。水土保持累计治理面积达3094.1平方公里(据1984年水土保持普查数修改)。一年来,全市水利工作成绩突出。市水利局被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水法宣传和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
(梁庆春 徐晖)
【干旱缺水困扰烟台市】 1989年,烟台市在连续13年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又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出现了春旱连夏旱、夏旱连秋旱、雨季少雨、汛期无汛、河道断流、库塘干枯、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城乡水资源全面紧张的局面。特别是在春播、夏播、秋播3个播种季节都遇到严重干旱,在大秋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遇到长达1个多月的"卡脖旱"。全市受旱面积达684.8万亩,重旱面积达464万亩,成灾427万亩,地下水可利用量仅有5000万立方米,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比上年下降1.7米,平均埋深达7米,最深达30多米,全市地下水位负值面积达450平方公里,海水侵染面积360平方公里,水库塘坝干枯5733座,占总数的84.3%;2046处扬水站无水可提,占总数的70%;还有15162眼机井、大口井无水可提,4000多条大小河道干涸断流。因旱情严重,全市1800多个村庄、130余万人饮水困难,14.4万头大牲畜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不少村庄需要往返10多公里担水吃。全市11个县城普遍缺水,市区日供水能力不足8万吨,不到正常供水量16万吨的一半,有37家县属以上企业停产、半停产,lO多家宾馆停业,60多个建筑工地停工,影响工业产值达10亿元,利税1.3亿元,外贸收购额1.5亿元,减少创汇3000万美元。
【抗旱救灾成绩显著】 面对严重干旱,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与干旱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党政一把手亲临抗旱第一线,带领干部下基层,包县、包乡、包村、包重点工程。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长赵志浩、副省长王乐泉、国务院副秘书长李昌安先后来烟台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开发水源,节约用水,广泛开展"千里百担一亩田"和"一瓢水一棵苗"的活动。全市投入抗旱劳力达130多万人,抽水提水的各种. 机械车辆8.3万部,完成各类水利建设工程项目24786项,利用工程35000多项,引、提水8亿立方米,
农田灌溉保苗造墒1938万亩次,果树灌溉93.4万亩,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据统计,挽回将要丢失的粮食6.5亿公斤,油料O.95亿公斤,水果2.3亿公斤,保住稳产高产田59万亩,其中吨粮田40万亩,总产达5.85亿公斤,平均亩产达994公斤。全市还出现了一些大幅度增产的村镇,其中有11个乡镇粮油双增产,有40个乡镇粮食大幅度增产。为了解决市区供水矛盾,市府抓了4项应急工程建设,即西埠庄调水工程、陌堂补源工程、套口改造扩源工程,电厂与宫家岛水厂互换水工程,年底基本完工,日供水量增加3~3.5万吨,缓解了市区供水矛盾。
【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发展】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抗旱治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蓬勃兴起,不少县市区还开展了"大禹杯"、"节水杯"、"优胜杯"等劳动竞赛。全市共有6374个村的130多万劳力参加,投入施工机械1.35多万台,投资2.17亿元,开工水利建设项目31818项,完成24786项,扩大水浇地18.5万亩,改善恢复水浇地82.3万亩,完成整地78万亩,累计完成土石方4500万立方米,完成工日4322万个,增加蓄水能力1607.7万立方米,增加引水、提水能力97.5秒立方米。全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有5个突出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市县乡3级普遍成立了治水指挥部,各级行政首长任指挥,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实行领导干部包县、包乡、包村、包重点工程责任制,把水利建设搞得如何作为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方针明确,根据烟台地理、水情特点,确定以拦蓄为主、节水为主、补源为主的治水方针,千方百计拦蓄地表水,减少入海量;大力发展节水型工程,建设粮田管灌化、果园滴灌化、渠道防渗化。在海水倒灌和地下水位负值区的地方建拦河闸、橡胶坝、挖回渗井渠、修地下水库、搞水土保持等办法进行补源。三是重点突出。市县乡都有自己的重点工程:市26项,县122项,乡560项。以重点工程为主,带动了面上小型工程建设和整地改土。四是落实政策。每个农村劳力每年承担水利建设义务工30~50个,不能出工的以资顶工,以料顶工。在资金投入上,规定7条集资渠道,全年共投入劳动积累工2822万个;投入资金2.17亿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拨款2130万元,乡镇自筹资金1410万元,各村自筹9930多万元,群众自筹4100多万元。五是协同作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行各业全面发动,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大打水利建设总体战。
(王兴建 徐晖)
【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经市府批准,1985年lO月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规划、调配、管理全市水资源。1989年,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各级水利部门抓紧制定了市县两级水资源管理地方规章,普遍实行了取用水许可制度,共颁发了1000多个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570多万元,全面推行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二是制定了全市粗线条的水资源总体规划。对开发外夹河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以及黄水河流域规划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完成了国家“七五”期间重点科研任务——57项的子课题规定的任务;审批了3项较大规模的水源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是依法管理水资源。市水利局成立了水政科,有8个县市区成立了水政机构。全市共配备了80名专职管理人员,其中技术人员占70%多,全市水资源管理得到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魏振宗 徐晖)
【水利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工作以安全、效益为中心,以依法管理为重点,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全市水利管理单位已建立公安派出所4处,有5座中型水库配备了公安特派员,13座水库配备了渔政管理员。按照正规化、规范化的要求,普遍推行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各项规章制度,大中型水库(河道)防汛岁修工程继续实行计划申报、施工合同和竣工验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1989年,省、市共安排烟台市岁修渡汛工程29项,国家投资117.5万元,工程量7.7万立方米,年内已基本完成。根据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防汛岁修工程创优评优活动,共评选并推荐出4项工程参加省级评选。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标准,对全市3座大型水库1987~1988年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了测算考核,促进了大型水库的管理。为加强大沽夹河的管理,市政府批准成立大沽夹河管理处,具体负责大沽夹河管理工作,并制定了《烟台市大沽夹河管理试行办法》,以烟台市人民政府第7号令发布实施。1989年主要抓了管理机构建设,在沿河设置了河道管理所,对河道进行管理,依法收取管理费和水费,初步改变了大沽夹河河道水、砂资源乱挖乱采的混乱状态。
(宋修波 徐晖)
【水利综合经营】 本着巩固、调整、提高的指导思想,发展重点放在巩固原有项目上,并自力更生上了一些经济效益较好、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新项目。全市11个县市区465个单位的水利综合经营,总收入7683.4万元,上缴税金209万元,税后利润587.9万元,栖霞县和龙口市成为利税超过百万元的县市。综合经营工作以工程为依托,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及勘测、设计、安装、咨询等项目,还组建了一系列勘测设计服务单位,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通过进行水利综合经营,各级水利部门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减轻了国家、集体负担,有18个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经费达到自给,并且涌现了一批懂业务、会经营的人才,提高了干部和职工的素质。
(郝允碧 徐晖)
【依法治水初见成效】 各级水利部门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水法宣传,共培训法制骨干1000多人,举办广播讲座20期,摄制电视专题片6部,为普及水法起到了推动作用。加紧制定水法配套法规,全市共制定地方性法规31件,占计划的119%。在水政工作方面,抓紧了查处水事案件及调解水事纠纷工作。共查处水事案件86起,挽回经济损失44.1万元,调节水事纠纷67起。市局发动下属部门制定了水土保持实施细则与水土饵持检查制度,配备了水保检查员,负责监督水保法规能贯彻落实。全市水保预防管护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省水土保持办公室在招远县召开全省水保监督管理现场会,市水土保持办公室和招远县、栖霞县、芝罘区政府介绍了经验。
【黄水河补源工程】 是烟台第一个大型补源工程。龙口市成立了黄水河补源工程指挥部,龙口市副市长王崇林任指挥,9月27日~lO月29日开始施工。参加黄水河补源工程的有5个乡镇的上万劳力,有300多名干部参加。共挖人工渗井2170眼,总深度1.3万米,挖集水沟420条,总长度32公里,挖集水盆750个。共完成工程量42万立方米,用工日35.8万个。完成高标准长效机钻渗井40眼,年可增补地下水3000多万立方米。
【下丁家水利建设】 龙口市下丁家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持常年治水不停步,全村累计建成库塘2l座,扬水站25处,大口井50眼,拦河坝8道,总蓄水能力达140万立方米,粮田、果园全部实现了水利化,促进了生产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他们的做法一是修建蓄水工程,修库塘,截潜流,梯级开发,重复利用。二是搞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采取修水平阶、建谷坊和拦沙坝、植树种草等办法,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三是利用调水入库,使所有库塘常年有水,做到“零存整取”,集中使用。四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推行先进灌溉技术,年节水总量40万立方米。五是加强工程管理,使全村水利工程的完好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该村近10年来共向水利投入资金达225万元,投入工日达50万个。
【水政机构建设】 年内,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市水政工作会议,提出了争取年底前将机构普遍建立起来的要求。市水利局于9月设立水政科。龙口、栖霞、牟平、招远、莱州、蓬莱、莱阳、长岛等8个县市区也相继设立了水政办公室或水政科(股),并配齐人员,开展了工作。海阳、芝罘、福山3个县区水利局也正在筹建水政机构。
(梁庆春 徐晖)
【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 全年水土保持工作,从"防治并重,治管结合"转到"预防为主,重点治理",全市已有芝罘、福山、蓬莱、龙口、招远、莱州、莱阳、栖霞、海阳、长岛10个县市区根据《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烟台市水土保持试行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水土保持实施细则,由政府颁布实施;芝罘、福山、栖霞、招远、莱阳、蓬莱等6县市区,实行了水土保持检查制度,有水保检查员265人,由政府发证,持证负责监督执行水保法规的贯彻落实,芝罘、福山、招远、栖霞4县区制定了征收水土流失费的标准,办理了收费许可证,开征水土流失费。一年来,征收防治费21.1万完,赔偿费2万元,处理违反水保法规事件408起,办理采石、开矿许可证47个,全市水土保持预防管护工作初步纳入法制轨道。一年来,全市重点抓了省、市资助的2l条典型小流域治理,治理面积86.3平方公里,经检查验收,全部按合同规定,保质保量完成了治理任务。据统计,全市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6.2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治理面积81.69平方公里,建水平梯田2万亩,改造顺坡地1.27一万亩,植树造林18.03万亩,育林育草293.85万亩,建谷坊3672道,建塘坝39座,扩大水浇地面积6.97万亩,共完成工日806.7万个,土石方1476.8万立方米,投资1856.5万元。
(刁基昌 徐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