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106&run=13

【历史概况】 建国前,烟台市无现代农业机械,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958~1965年,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初级阶段。1958年,各地相继出现农用动力机械。后来根据党中央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全市县办和国有社营的拖拉机站相继建立,从此打破了几千年来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1966~1980年是大办农业机械化阶段。全市各公社、生产大队乃至生产队,为了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普遍采取少分配多积累措施,省吃俭用购置农业机械,全市很快建起了一大批公社拖拉机站。到1974年底,社营拖拉机达959台,26899千瓦,消灭了"无机村"。
1981~1988年是农业机械化进入国家、集体、个体一齐经营、竞相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激发了户营农机的积极性。1988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09.77万千瓦,名列全省第二,农机总值达lO.97亿元。其中拖拉机发展到59695台,80.66万千瓦;农用汽车8052辆,59,36万千瓦。村级集体所有拖拉机14248台,31.7771万千瓦;户有拖拉机4.5083万台,4 7.9964万千瓦。全市机耕面积53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72.9%;小麦机播面积354.2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0.9%。小麦脱粒、农田排灌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基本实现机械化。
(李人可 罗重贵)
【1989年综述】 1989年,全市农机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到年底,全市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1.27亿元,比上年增加2951.53万元。农机总动力达到322.7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j2%。其中,农用拖拉机达到6.398万台,83.11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7.2%和。3%;农用汽车达到8335辆,61.22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3.14%。
全市户营拖拉机继续发展,达到5.027万台,51.098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6.5%;村级集体所有机械呈下滑趋势,其中拖拉机的台、千瓦数分别:比上年减少929台、6885千瓦。全市大中型拖拉机持续递减,由上年的1.867万台、46.99万千瓦,减少到l;746万台、45.807万千瓦;拖拉机与机引农具配套比略有增加,由上年的lO.9增加到l:0.94,链轨拖拉机数量有所回升,全市新增139台、7639千瓦。
全市完成机耕面积S51.6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77.1%;小麦机播377. 31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75.5%;小麦机收159.64万亩,占小麦收获面积的36.4%:其它各项农机作业指标基本恢复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罗重贵)
【村级农机组织多功能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系列化的社会服务提出了追切要求。原农机队只提供机械服务已不能满足需要。1989年全市普遍推行了龙口市"建设以农机服务为龙头,农机、水利、技术、物资供应服务四位一体多功能农机组织"的经验。通过"增功改型",到年底已有3650个农机队做到了"一个组织,多种功能,综合服务"。多功能农机服务组织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农机手、修理工、电工、农林果技术员;在服务设施上,有配套的农业机械,并建有机械库、零件库、油料库、物资库、维修间、办公室;在工作范围上,开展农机、技术、生资和农副产品供销、水利灌溉、农民生活5项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实行机械作业统一进行、水利设施统一使用、优良品种统一选配、先进技术统一推广、重大生产措施统一实施、农用生产资料统一购置多功能服务组织适应了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需要,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省、部领导的重视。
【三四"型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为适应农村改革新形势的需要,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走"管理、服务、经营"一体化的路子,向实体型发展,1989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年末达到"三四"标准(管理、服务、经营三位一体;有服务项目、服务场所、服务人员、规章制度)的站162个,占总站数的83.5%。全市有偿服务总收入1975.5万元,实现利润212.6万元。"三四"型农机站的普遍建立,使农机站实现了从单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方便了农民和农机户,同时也增强了农机站自我武装、自我发展的能力。
(林焕书)
【农机维修管理】 1989年,农机维修管理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各县市区对全市维修点和维修工进行全面年度审验,以县、市、区农机维修年度审验小组为主,会阿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逐步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各点的维修设备、维修质量、服务态度、技术理论、操作技能以及收费标准等,同时填写技术档案。对超过原定等级标准的,就地办理升级手续;对不合规定的,或限期整顿改进,或降低原定等级,或撤回证书、吊销营业执照。全市全年共审验农机维修点1594个,审验修理工3503名。其中合格的维修点1342个(包括13个晋级点,2个降级点),关、停、转的252个;合格维修工2620名(包括153名晋级212),受到清理的883名。二.是推行农机包修制。采取两种形式:①甲乙双方签订经济合同,即有机户每年按机型向维修点交纳预约金,维修点实行包修。维修费和配件费优惠15~20%。预约金每年结算一次,余额转入下年使用,超者补交。②由县市区农机维修部门指定维修网点实行包修,维修价格同样优惠15~20%。全市1989年实行包修制的乡镇共59个,占乡镇总数30%。
(梁洪国)
【以训为主综合服务】 1989,年烟台市在农机人员培训中,采取"以训为主,综合服务"的办法,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9317万人,其中,新训拖拉机驾驶员5675人。人员培训和校办工厂总收入494万元,纯收入118.7万元。全市10处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以下简称农机校),普遍开展了以县校为主体、县乡联训的办法,坚持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在县校集中培训,小型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具操作手分散到有条件的乡镇农机管理站培训。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培训教材,并注重发挥县农机校师资和教学设备的优势,保证了教学质量。各县农机校还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点,广开培训门路。有的增设了汽车、摩托车驾驶员的培训;有的增设了修理工、农民技术员、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还有的增设了农机职业高中、专业证书班等较高层次的人员培训。10处县级农机校共设有电机、电气修理和拖斗、曲轴生产等有偿服务项目39项。服务收入既解决了农机培训事业费不足的问题,又增强了学校的后劲。全市10处县级农机校全部批准纳于成人教育管理渠道。莱州、牟平两校被评。为全省标兵农机校。莱州市农机校还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系统成人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姜培桓)
【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年内,烟台市农机新机具的推广,是在引进新技术的基础上同步进行的。全市共推广各种新机具1.23万台,其中玉米秸杆还田机821台;小麦精少量播种机934台;小麦沟播机749台;玉米套种耧7553台,花生播种机1423台;深耕犁404台。除推广原有的大中型玉米还田机外,由龙口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了泰山一12拖拉机的配套玉米秸杆还田机,造价便宜,适应性强,深受用户欢迎。三秋期间一次推广713台。莱阳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研制了玉米还田破茬机,既能使地上部分的玉米秸杆切碎还田,又能将地下的部分玉米根切碎,便于麦田的耕种和管理,现已通过技术鉴定。招远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在临沭产丰产沟犁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招远产新式 深耕犁,性能良好,完全满足了改造旱薄地的农艺要求,仅1989年冬季,该县就推广416台,深耕面积20万亩。大量配套新机具的投放,不仅保证了农时,而且满足了各种农艺和增产措施的需要,促进了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谷源之)
【农用柴油的"三化"管理】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鲁政发[1988]30号文精神和《山东省农用柴油管理办法》,1989年,全市对农用柴油实行了"三化"管理:一是正规化管理。市、县、乡三级一律实行公文分配,统一台帐格式,统一公文形式,彻底废止原乡镇农机管理站向下行文的随意性,使用全市统一铅印的“烟台市乡镇农机管理站柴油分配文件"。二是制度化管理。全市统一实行油料管理制度、定期报表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市对县一年一查;县对乡半年一查;乡对村一季一查)、节能奖罚制度以及"以机定亩、以亩定油"的机、油、田三挂。钩的农机作业合同制等。三是公开钳增理。市、县、乡、村年度柴油分配计划一次性下达,落实到用户,层层实行"一年供油计划早知道",张榜公布分配方案,做到"三公开":上级分配数量公开;本级分配原则和标准公开,对下级分配数量公开。农用柴油的"三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分配原则的贯彻落实,保证了农用柴油重点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油生产上。1989年,全市各县市区对乡镇分配的柴油指标占县(市、区)年度计划的98.4%,乡镇对各村分配的柴油指标占乡镇年度计划的95.7%。
(孙明建)
【农机化试点成效显著】 烟台市从1987年开始,进行了小麦、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配套试点,到1989年,收到显著成效。一是试点单位迅速增多,农工副各业协调发展。遵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稳步发展、逐步扩大"和"积极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全市的农机化试点由1987年的4县5村1467亩;发展到1989年的lO县(长岛除外)22个村15000亩粮田。试点面积占试点单位总耕地面积的34%。通过农机化试点,较好解决了工业争劳力的矛盾、促进了农村各业的协调发展。二是新机具投入增加,填补了全市高水平农机化的空白。全市22个试焦村,共自筹资金231.5万元,购置各种先进配套机械85台。1989年三夏期间,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14569
亩,玉米精量播种5200亩,麦秸还田9100亩,玉米喷洒除草剂10100亩。有5个村全部实现了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17个村实现了规模经营面积内的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三是土地规模经营效益显著,劳动生产率、替代效益提高。据1989年三夏10个村的统计,规模经营小麦面积7274亩,总产达到262.41万公斤,平均亩产360.7公斤,比未实行规模经营的每亩增产47.9公斤。投入规模经营劳力362个,占劳力总数的3.5%,而规模经营面积却占总面积的48.6%。另据招远县东良村600亩规模经营土地的考察,小麦、玉米两季作物规模经营共投入劳力3060个,比未实行全过程机械化以前,节省工量l万多个。这些劳力可全部转向非农产业,增加工副业收入。
(罗重贵)
【4YT一4型玉米联合收获机问世】 该机是在开封产1605型小麦联合收获机上加装玉米割台的的方法研制而成的。该机可一次完成玉米摘棒、升运、储存、秸杆还田等作业。每小时可收获玉米15~25亩。
原1605小麦联合收获机,只能收获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造价较高,使用时间短,综合利用率低。改制后,达到结构简单,一机多用,属国内首创。年内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前悬挂式玉米收获机研制成功】 该机系东方红一54/75或铁牛一55等拖拉机配套的两行前置式专用玉米收获机。能一次完成摘棒、装车、秸杆切碎等田间作业。是在原国家生产的牵引式玉米收获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原牵引式玉米收获机,既要拖拉机牵引,又要配挂拖斗,总长13米多。作业前,必须人工收割地头、地边,只适用大面积作业,不适合小地块收获,且工作期间稳定性较差。前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完全克服了牵引式玉米收获机的缺点,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玉米收获机同拖拉机变为一体,生产效率为8~12亩/小时。该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1989年获国家专利局实用型发明专利。
(刘岂厚)
【农用拖拉机的委托管理】 1989年,市农机部门与公安部门经过具体商讨,共同制订并发布了烟台市《关于农用拖拉机实施委托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除专门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及其驾驶员由农机部门负责管理外,凡上道路行驶的专门从事运输或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的拖拉机、有关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考核和核发全国统一的道路行驶牌、证等项工作,由公安部门委托农机部门负责管理。市农机监理机关根据委托范围规定,对拖拉机及其驾驶员核发新的牌、证。农用拖拉机新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理顺拖拉机的管理关系,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宋书广)
【利用系统优势搞好农机供应】 自1982年以来,农机市场独家经营格局被打破,个体用户不断增加。这些用户对新机具认识及接受较慢,选择慎重,对季节性机械随用随购,市场动态难以把握。为了搞好农机供应,方便用户,烟台市农机部门注意利用系统优势,发挥农机公司在农机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县农机公司、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上下结合,形成一条农机供应服务线,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农机公司的支持下,普遍设立了农机配件门市部,由于他们在生产第一线与用户联系广,信息灵,能及时反映农民的需求,又能开展售后服务,深受农民的欢迎。1989年全市乡镇农机管理站,农机配件销售收入达到1337万元,销售利润83.7万多元。县、乡开展农机配件供应服务,推动了农机公司销售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扩大了农机供应服务覆盖面,销售数量进一步增加。1989年全市各级农机公司,完成农机销售总值21126.5万元,其中国内纯销售(直接售到农民手中)16134.2万元。比上年增长4.9%,为历史最高水平。居全省第二位。

(孙吉章 林焕书)
【农机供应开展"双卡"活动】 烟台市农机供应部门在开展"双信"(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的基础上,1989年经过探索,又开展了农机商品"价格信誉卡"和"质量信誉卡"(简称"双卡")活动。首先是在海阳县农机公司开展起来的。在顾客购买农机商品的同时,发给"质量信誉卡",自购买之日起,3个月内发现质量伺题,可持卡到公司修理、调换。顾客购买标有"价格信誉卡"的商品,享受本辖区同样商品的最低价格。在1个月之内发现所购商品价格高于本辖区其它国营集体单位的售价时,可持卡到农机公司领取价格差价。"双卡"活动在广大消费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收到了很好效果。
(孙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