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101&run=13

【种植业概况】 年内,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戡群众,奋力抗灾救灾,同严重干旱进行了顽强斗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市粮田面积465.91万亩,比上年减少7.1万亩,粮食总产204.59万吨,比上年减产14.5%;花生播种面积228万亩,比上年减少13.6万亩,总产17.4万吨,比上年减产37.9%;果园面积157.8万亩,比上年减少10.8万亩,果品总产59.47万吨,比上年减少11.6%;蔬菜面积28.34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多亩,总产84.76万吨,比上年减产12.7%。全市各县市区在切实加强领导、稳定增加投工投资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重点抓了lO项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粮油覆膜栽培技术应用100万亩;夏玉米指标化高产栽培技术应用1 00万亩;推广各种作物新品种340万亩;新农药开发应用116万亩;推广应用增产菌35万亩,稀土开发6180亩;配方施肥38万亩;秸杆还田370万亩,沤制秸杆7.23亿斤;应用微肥110万亩;果树人工授粉43万亩,深翻扩穴29万亩,果园浇水53.5万亩,疏花疏果67万亩;蔬菜保护地栽培lO万亩。
【全国小麦专家座谈会】 11月15~18日,由全国小麦专家顾问组组织在烟台市召开。余松烈、刘应祥等20多名全国著名小麦专家参加了会议。专家们针对麦苗生长情况和特点,提出了4条麦田管理技术意见。一是分类指导,科学管理。根据高、中、低产田和旺、壮、弱麦苗的不同情况,明确主攻目标。二是合理灌溉,经济用水。根据小麦需水规律,苗期和后期供水量要少,孕穗期、开花灌浆期供水要充足。一般,高产田要浇好越冬、起身拔节、孕穗和开花水;有条件的中低产田要浇好越冬、起身拔节和孕穗水。三是合理增施肥料,加强中耕保墒。要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苗肥,普施起身拔节肥,看苗补肥。"在追肥上,要针对不同地力和苗情,适时适量。旱地要及时趁墒追肥,保墒防旱。无论是水浇地还是旱地麦田,都要进行中耕松土保墒,以利根系发育,保证麦苗稳长早发。四是立足抗灾夺丰收。小麦生长时间长,生长期间,各种自然灾害随时都可能发生,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信念。会议对全国小麦生产起了积极引导作用。
【旱薄地开发】 年内全市在搞好招远县大吴家乡和莱阳市马岚村旱薄地开发试点的基础上,运用土肥水综合措施进一步开发旱薄地200多万亩,增产粮食 3750万公斤,增产花生150多万公斤。在早薄地开发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的作用。对2年3作区,采取了冬前大犁深耕、夏季蓄水、春季施用的措施,全市冬前深耕面积达50多万亩;对1年2作区,改革种植方式,扩大了小麦大、小沟和小麦、玉米丰产沟种植。保证了沟底宽松一条沟,夏季蓄水,春季施用。二是采取节水技术,充分发挥土壤已有水分的作用。小麦生产采取国庆节前后适期播种,精播、匀播,种稀长密,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无效消耗,充分发挥小麦本身分蘖成穗的增产作用。选用优良的科红一号、中144等抗旱品种,减少了土壤中大量的已有水分的损耗。莱阳市冯格庄乡马岚村,实施旱薄地开发措施之前,小麦平均亩产只有125.5公斤, 经过采取措施得力,到1989年,小麦单产提高到375公斤,比开发前增长198.8%,全年亩产达到750公斤,相当于全市一般水浇地的平均生产水平。三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每毫米降雨的生产效率。大吴 家乡和马岚村,通过大力发展畜牧生产,每亩每年施优质圈肥4000公斤以上,每年土壤有机质增加10%左右,粮食每亩增产25斤左右。
(刘宝革)
【夏粮丰收】 1989年全市夏粮喜获丰收,小麦实收面积420.63万亩,单产达到229公斤,比上年增产30公斤;总产达到9.62亿公斤,比上年增产O.88亿公斤。单产和总产分别是历史上第三和第四个丰收年。全市11个县市区有7个比去年增产,其中海阳、牟平、莱阳3县市总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栖霞县总产比上年增加两成以上。全市总产增加的乡镇有132处,占乡镇总数的67%;总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乡镇有67处,占乡镇总数的34%。烟台市之所以能在大旱之年夺取小麦大丰收,其原因: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了领导。为抓好小麦生产,市委、市政府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连续召开5次现场会议,及时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县市区、乡镇,也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层层召开会议,督促检查。全市出现了多年来所没有的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各行各业支持农业、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农业的新局面。二是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其主要表现为:①资金投入增加。市、县、乡3级财政,1~5月投入农业资金6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0万元,增长70.8%。集体和农民投入的治水自筹资金达1.02亿元,比上年增加5870万元,增长135%。②水利建设有了新发展。1988年冬至1989年5月底,全市累计开工水利项目1.78万项,完成1.46万项,恢复改善水浇地45.8万亩,扩大水浇地13.6万亩,比上年增加了4.8万亩。同时发展喷灌、滴灌、管灌面积达7.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3.6万亩。③增加了肥料投入。全市小麦平均亩施标准氮肥53.7公斤,比上年赠加5.1公斤;磷肥33.4公斤,增加了2.6公斤。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大面积增产。1989年全市运用综台配套措施开发吨粮田50万亩,实施"丰收计划"41.99万亩,吨粮田小麦平均亩产407.7公斤,超额完成了首季开发任务,"丰收计划"共增产小麦2780多万公千。通过实施吨粮开发和小麦"丰收计划",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带动了大面积小麦丰产丰收。
(马京波)
【王树钿创芋头高产栽培新技术】 芋头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至今国内外生产上一直采取大行距(70~85厘米)、深开沟浅播、低密度(每亩2500株左右)的栽培方法,生长中期多次培土压儿芽儿叶。市农科所王树钿经过连续4年的研究发现,这种裁培方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出苗晚、长势弱,绿叶面积小,造成光能的极大浪费;根量少不抗旱;芋头球茎处于过深的土层内影响膨大,球茎块数少,形状细而长,产量低而不稳。生长中期培土并不能促进根系的发展,相反会伤断大量根系,而且因通透性差而影响球茎膨大,违背其生长发育规律。根据芋头的高产特性,王树钿在芋头栽培时采用了芋头儿芽平垄双行不培土栽培新方法。为了促使早出苗,充分发挥儿芽儿叶的作用,播后倘能覆盖地膜,其增产效果更为明显。经市农业局、科委验证:芋头高产栽培新方法通过4年试验和经3年在5个县5242万亩土地上大面积推广,产量均增加1倍。一般亩产均达到2500公斤左右,每亩增加经济收入872.89~937.86元,总开发推广面积增加经济收入2884.27万元(已乘O.6的系数)。1989年福山区采用芋头高产新法栽培,利用当地分芋类型品种,创出亩产4500公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47亩,其中1.1亩亩产达5035公斤。烟台市农科所采用新法栽培,亩产达到5717.95公斤。
(梁先斌)
【耕作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 全市各地围绕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进行试验,迈出了新步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般套种大幅度增加。由于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选育成功,促进了一般套种方式的发展。在小麦、玉米集中产区,改“二、四”畦等宽条带种植为一般套种的面积不断扩大。一般套种是实现小麦玉米高密度种植、获得小麦玉米双高产的理想种植方式,是精种高产的重要途径。与宽条带种植方式比较,它不仅能够增加玉米密度,使单株分布合理,以满足紧凑型玉米品种丰产栽培要求,而且可以适当扩大小麦的实播面积。据考察,玉米亩株数一般增加1000株左右,单产提高200斤左右;小麦单产可增加100斤左右。1989年,全市小麦宽条带种植面积为101万亩,比上年减少38.7万亩,降低27%;一般套种面积188.6万亩,比上年增加30.6万亩,增长了20%。二是大小沟种植有新突破。近几年,由于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变下降,使种植业内部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发展不够平衡,花生面积扩大,粮田面积减少,粮、油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适当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解决油挤粮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普遍认为采用大小沟种植方式是一项成功的经验,沟底播种小麦,沟背套种花生,在花生产量基本不受影响或略有减产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可达到200公斤左右。1989年全市推广大沟麦85.6万亩,小沟麦37.8万亩,共计123.4万亩,比上年增加22.5万亩,增长了21.6%。
(马京波)
【立体种植成效显著】 烟台市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研究推广了农业高效立体种植技术,包括6大类23种模式200多个组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市间套复种面积共计3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4.7%,其中亩经济效益在500元以上的粮、油、菜(瓜、果)立体种植面积为50.96万亩,平均每亩经济效益866.6元,比对照田常规种植亩效益增加364.8元,全市共增加经济效益1.859亿元。从中筛选出的5大类13种最佳结构模式100多个优化组合,推广面积达到14.96万亩,平均亩产粮油739公斤。蔬菜(瓜、果)3918公斤,亩经济效益911.3元,比对照田增收521.4元。在高效立体种植取得大面积高产高效益的同时,还涌现出一批尖子田,每亩产量和效益达到1吨
粮1000元或500公斤粮2000元。莱阳市大吕瞳村土地承包户迟云峰,在1.5亩土地上采用"小麦一菠菜一 大头菜一春玉米一夏玉米一大白菜"一年6种6收种植模式,亩产粮食1168.3公斤(其中小麦406公斤,春玉米482.3公斤,夏玉米280公斤),菠菜1350公斤,大头菜900公斤,大白菜8000公斤,亩纯收入1017.8元。该村王乃宁在2亩地上采用"大蒜一春玉米一夏玉米一大白菜"一年4种4收种植模式,全年亩产粮食779公斤(其中春玉米505公斤,夏玉米274公斤),大蒜3733.5公斤(鲜),蒜薹500公斤,大白菜500公斤, 亩纯收入2481.9元。另外,在蔬菜产区实行菜、菜间套作立体种植,经济效益更高。龙口市北马镇西刘家村农民李恒泰采用大蒜套种生姜种植模式,1亩地产大蒜1000公斤(干),蒜薹150公斤,生姜3000公斤,亩纯收入7500元。
(孙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