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60&A=1&rec=100&run=13

【历史概况】 建国前,由于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加上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烟台农村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水平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全市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由于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搞活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农村经济空前繁荣和活跃。改革农业经济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自然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改革流通体制,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988年,全市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43.45亿元, 比1978年增长5倍,农业总产值25.25亿元,比1949 年增长5倍。其中,种植业产值150622万元,林业产值5030万元,牧业产值38950万元,副业产值27167万元,渔业产值30745万元。林牧副渔业产值占农业 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4%,比1978年增加19个百 分点。
1988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市粮食总产达 239.34万吨,平均亩产506公斤,分别比1949年增长2.97倍和7.8倍;花生总产28.04万吨,比1949年增 长2.6倍;果品总产67.26万吨,比1949年增长37.4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有林地面积509万亩,比1949年增加2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l%。水产 品总产34.9万吨,比1949年增长12.1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09.77万千瓦,比1953年增长119141倍。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29.O专万千瓦,农用拖拉机59695台,农用载重汽车8052辆,排灌机械88.58万千瓦。全市农村用电量89028万千瓦小时。到1988年底,全市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127座,塘坝5672座,机电井41958眼,有效灌溉面积达430.98万亩,比1949年增加376.19万亩,旱涝保收高产 稳产田达356.91万亩。
近几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已成为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1988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54606处,从业人员达85.18万人,乡镇企业总产值87.93亿元,实现利税12.15亿元,出口交货值4.13亿元。 1988年,每一农村劳力平均创农村社会总产值5552元,创农业净产值1449元。农业商品率达到67.1%。
【1989年农村经济工作综述】 年内,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全国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扭转粮油生产连年滑坡局面,从领导精力、政策措施、科学技术、资金投入等各个方面向农业实行倾斜,使全市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但由于特大旱灾的影响,粮油减产幅度较大。
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678875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业总产值513297万元,比上年下降10.1%。其中,种植业产值260243万元,林业产值9091万元,牧业产值124395万元,副业产值23158万元,渔业产值96410万元。林牧副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6%,比上年增加5.2个百分点。
全市年平均降雨432毫米,比常年少249毫米,重旱面积464万亩,绝产面积174万亩。在严重旱灾面前,各级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大搞以治水、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全市共投工3410万个,投资1.9亿元,完成工程2.48万项。扩大改善水浇地108万亩。减轻了特大干旱造成的损失。粮食总产204.59万吨,比上年减产14.5%。花生总产17.4万吨,比上年减产37.9%,果品总产59.47万吨,比上年减产11.6%。
全年造林11.9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508.8万亩,比上年增长1.5%,森林覆盖率达到25.88%。
肉蛋奶产量均比上年增加。但由于粮食减产,年末生猪存养量104.5万头,比上年下降6.5%。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水产品总产量4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8.2%,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50362处,从业人员79万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22.7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全年机耕面积551.66万亩,增长2.5%机播面积381.05万亩,增长6.51%;机收面积161.25万亩,增长11.99%。全年农村用电9653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4%。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145个村实行了土地规模经营,大部分村庄建立了以农机为龙头的农业综合服务组织,151个村进行了土地有偿承包制试点;全市对农村经济秩序进行了全面整顿,全面征收了农林特产税。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 1月11~14日在烟台召开。 市、县(市、区)、乡(镇)负责人,县(市、区)农工部长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共6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昌乐现场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了省委书记姜春云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昌乐现场会议上的讲话。市委书记董传周作了题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奋力夺取农业全面丰收》的重要讲话,部分农业先进单位交流了经验。会议讨论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意见》。会议认为,烟台农村10年改革成效显著,但同时粮食生产却连续几年徘徊、停滞、滑坡,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解决粮食问题已刻不容缓。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农业基础的重要性,下大气力切实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会议指出,要夺取1989年农业丰收,使粮油生产登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五是持续稳定发展乡镇企业。六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赵常春)
【农业基本建设蓬勃发展】 全市农业基本建设效果显著。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舆论声势之大,劳务资金落实之好,铺工项目之多,效益、质量之高,都是近几年来所没有的。因此,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增强。全市全年对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达6335万元,比上年增加13.2%,占市财政总支出的8%。其中,农林水气事业费307,4,万元,占48.5%,比上年减少l%。在罕见的特大旱情面前,各级领导克服了等、靠、要思想,广泛组织发动,迅速掀起了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热潮。坚持了"拦蓄、补源、节水"三为主的治水方针;加强规划;重点抓了区域及流域的综合治理、现有工程的配套挖潜和整修加固、节水工程、水利工程企业化管理。全市开工的村庄6374个,占行政村数的96%以上;投工3410万个,投资1.9亿元,耗用水泥56765吨,木材1634立方米,钢材2287吨,开工项目2.76万项,完工1.96万项;扩大水浇地18万亩,改善水浇地77万亩。其中国家投资117万元,进行了王屋水库扩建、勾山水库保安全、海阳东水西调三项基本建设。全市整地改土78万亩。开发建设吨粮田50万亩。开发旱薄地50万亩。林业发展较快,当年植树造林11.9万亩,四旁植树840万株。全市农业机械总值11.3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322.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2.9万千瓦,其中,拖拉机增加2.4万千瓦,农用汽车增加1.84万千瓦,农产品加工机械增加0.4万千瓦。全年渔业共投资1706万元,建成渔港码头l座,岸壁增长430米;商品渔业基地3处'冷库4座,库容376吨;冰库l座,库容1000吨;加工设备l套;购置机动渔船1116艘,网具134416盘(条、扣);扩大海水养殖面积8300亩。
(徐孟贤)
【土地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 1985年全市有20 多个工副业比较发达的村实行了集体土地规模经营。
1987年,市委、市政府在总结经验,搞好试点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强化专业分工、适度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了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应具备的条件掌握的原则及实施的方法、步骤,土地规模经营进入了有领导、有组织的发展阶段。1989年,市委、市政府把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列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决定在具备条件的村庄加快推行。7月;市委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又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走家庭经营加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实行主要生产环节上的规模经营。这是较低层次的规模经营,是推行的重点。二是土地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这是高层次的规模经营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应积极引导。1989年,这种高层次的规模经营形式的村达到145个,其经营方式一是全部农田生产专业化,将口粮田和责任田全部集中起来,或办农场,或成立粮油生产专业队,实行专业化生产。二是商品粮生产专业化;口粮田分户经营,全部或部分责任田集体耕种,统一完成国家定购任务。三是农工一体化,以村办企业为依托,将责任田划分给各个工厂,作为农业车间专业承包,或村集体统一耕、种、收,由工厂进行田间管理。四是种田大户经营,全市经营20亩土地以上的有499户,其中50亩以上的27户。实践证明,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的水利化、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据对全市100个实行土地规模羟营村的调查,粮食单产一般比实行规模经营前增产10%以上。
(宋协永)
【土地有偿承包制试点效果明显】 3月,市农委在牟平县高陵镇后沟和店子村试行土地有偿承包制。具体做法是:"两田合一"。打破口粮田和责任田的界限,所有粮田全部按统一标准承包给村民;农业税及土地提留和国家定、议购任务,全部由粮油实物取代;以质定级、以级定粮油任务。首先将全村的粮田按地质好坏程度,分别确定出地级数,然后用本村应缴国家的粮油定、议购任务的总和除以总地级,得出每级地应负担的实物提留,如果卖粮油款超过原来集体提留款,应返还.给农户;增加土地管理的规定,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对土地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即:保留土地原承包关系,村集体根据承包者的自愿对土地进行小的调整。试行土地有偿承包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严格了土地管理制度,增强了集体的权威和凝聚力。村干部既可以理直气壮地为集体收取实物提留,统一缴纳农业税和国家定、议购任务,又可以通过合同规定的土地管理制度,督促农民合理使用土地,增加投入,加强土地的管理。集体积累有了保证,集体搞农业生产服务有了资金,集体的凝聚力也随着增强了。二是调整了"两田制"的不合理负担,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实行土地有偿承包制,所有耕地按地级负担国家粮油任务,这就使原来只种口粮田的农户也有了合理的负担,使种责任田多的农户减轻了负担。三是统一了土地提留标准,解决了土地不能合理流动问题。一些地多劳力少的户,转让土地有了条件,地少劳力多的户也愿意耕种更多的土地,从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郭学道)
【整顿农村经济秩序】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队伍,普遍适应不了变化了的经济体制,导致农村经济秩序一定程度上的混乱。表现为积累与分配比例失调,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混乱,债权债务长期积留。因此,市委、市政府确定,1989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顿农村经济秩序的活动。这次整顿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从清理农村财务入手,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经营管理为重点,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的。各县市区着重抓了5个方面的工作。即清理好债权债务;依法完善承包合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整顿农村经济秩序同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起来;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措施。到年底,全市除牟平、莱州两县市外,其余9个县市区基本整顿结束,其中最早整顿的海阳县6月初已基本结束。在整顿过程中,各县市区从有关部门抽调了8300多名机关干部下乡蹲点包村,具体帮助指导。在方法步骤上一般采取分段进行的办法。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培训骨干;第二阶段,清理财务、回收欠款;第三阶段,完善合同、健全制度;第四阶段,制定规划、检查验收。通过整顿,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21万多份,完善合同金额29.5亿元,解决合同纠纷413起,清理回收各种欠款2.6亿元,清理回收上交提留粮食586万公斤、花生206万公斤,理顺了农村各种经济关系,巩固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姜开源)
【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几年来,国家采取中央、地方联合投资的形式,筹集资金,在烟台市建立了莱阳、莱州、龙口、牟平、招远、海阳6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及莱阳小麦生产基地、栖霞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海阳花生出口生产基地、海阳活牛出口生产基地、 莱阳瘦肉猪生产基地、招远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龙口长把梨生产基地、芝罘福山两个大樱桃生产基地,总投资达3550万元。一大批综合生产基地的建成,增强了全市物质技术基础。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打下良好基础。第一批商品基地用于水利工程的投资646.5万元,占商品粮总投资的53.47%。增建的许多水利设施,在抗旱夺丰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一批商品粮基地投资用于农业方面的款项56.25万元,占商品粮投资的46.53%。3年来,3个粮食生产基地县向全市提供粮食产品新品种34.02万公斤,提供商品粮776.6万公斤,新增商品粮761.6万公斤,起到基地应有的示范作用。莱阳小麦基地投资180万元,小麦面积比建基地前3年增加70万亩,增长7.7%;总产量比建基地前3年增加32.252万公斤,总产增长幅度达38.3%,居全省第一位;商品量比建基地前3年增加4680万公斤,增长8.8%。莱阳小麦基地已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夏粮高产达标单位,受到国务院表彰。牟平、招远、海阳3县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总投资1140万元。三是完善了农业推广和良种繁育体系。到1989年,全市新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5所,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新建乡镇农技综合服务推广站48处;新建种子库7350平方米,新增贮藏能力240万公斤;新建晒场10580平方米;新建种子精选车间、办公室、生活用房1944平方米;建立种子繁育基地2.2万亩。1988~1989年各商品生产基地县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万多人次,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13项。四是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贮藏加工能力。年末,栖霞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贮藏能力达300万公斤以上?产值达450万元,年创利润20余万元,有两种苹果被评为省优产品。招远红富士生产基地,新建1800吨次冷风库,建筑面积2990平方米,有3种苹果被评为省优产品,1种被评为部优产品。
(岳锡仁 徐合庆)
【农业科技成果】 1989年,市农科所进行的快中子诱发甘薯下胚轴表皮不定芽突变育种技术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奶山羊精液冷冻技术的研究,获省科委三等 l奖。此外,有6个项目获市科委三等奖。1989年结束课题并通过鉴定验收、正在申报请奖的成果有20项。
(郭尊乐)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 由原市农技站、种子站、植保站、能源站、土肥站、环保站组建而成,为正县级事业单位,内设6站1室,编制9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0人,行政管理人员14人,工勤人员9人,隶属市农业局领导。7月1日正式成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任务,主要是组织、协调全市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重大项目的协作攻关和"丰收计划"的实施;在宏观上加强对县级"中心"的工作指导;搞好试验示范、培训、经营和推广工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建成,把各业务站分散的技术力量统一组织起来,缓解了科技人员的不足,充分发挥了科技队伍的整体功能.力Ⅱ强了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三者之间及市、县"中心"之间的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协同攻关;为在经费上争取上级的支持创造了条件;加速了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张义海)
【8县市夏粮达标受国务院表彰】 3月,全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切实加强了领导,狠抓了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开始积极开展夏粮达标活动,克服了因干旱造成的播种面积不足、缺苗断垄严重、冬前苗情不好等不利因素,夺得了全市夏粮大丰收。在逐级抽选样本认真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经县市统计,审核部门核准,莱阳、海阳、牟平3县市的夏粮总产达到了标准,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其中,莱阳市小麦播种面积71.13万亩,单产227公斤,总产161640吨,比上年增产23%海阳县播种面积60.83万亩,单产262公斤,总产159605吨,比上年增产30.6%,牟平县播种面积51.33万亩,单产240公斤.总产123030吨,比上年增产11.6%。
(刘宝革)
【国际农发基金会派员来烟考察】 烟台农业综合发展项目是由农业部向国际农发基金会申请的长期优惠贷款项目。1989年1月8~26日,世界粮农组织的畜牧专家贝伯先生(美籍),林果专家安托尼诺先生(意大利籍)、资料分析专家白依丽女士(美籍)3人来烟台项目区蓬莱、招远、栖霞、海阳、牟平部分山区村庄进行考察,进一步了解项目中畜牧、林果方面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为下一步项目评估做好准备; 4月18日~5月10日,以世界银行投资中心的经济专家约翰逊先生(加拿大籍)为组长的评估组一行9人来烟台项目区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评估确认,总贷款额为2150万美元,项目受益范围共6县34个乡镇981个村,15.6万户农民。项目内容包括以兴修水利为主的深翻土地。选择花生良种,发展畜牧业、林果业,购置进口化肥,建立加工厂等。
【烟台农业综合发展项目贷款协议签约】 为达成山东烟台农业综合发展项目常款协议,中央、省、市有关部门1989年曾两次组团赴意大利罗马谈判。2月21日~3月7日,由国家农业部、经贸部、省农业厅、烟台项目办等单位组成的一行6人谈判组,赴罗马同世界粮农组织和投资中心负责人就项目准备报告和9个附件充分交换了意见。最后增加了投资额,调整了项目内容,为项目评估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10月14~23日,由国家农业部、计委、财政部、省农业厅、烟台财政局及项目办等单位组成的一行7人谈判组,再次赴罗马,同国际农发基金会亚洲处项目官员裴迪南.斯托切斯等人进行了5天谈判,最后双方对贷款协议进行了草签。双方一致同意,农发基金会为烟台项目提供1680万个特别提款权,相当于2150万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偿还期50年,项目建设期5年,从1990年起到1994年止。
主要项目工程内容是:①水利工程251项,扩大水浇地22.8万亩。②土壤深翻改良67677亩。③防护林37100亩,改良和新栽干杂水果32381亩。④发展羊19400只,牛2060头,肥猪17220头,母猪4330头。发展肉鸡饲养户6514户,每户每年200只。扩建乳品厂两处,新建肉鸡种鸡场2处,屠宰肉鸡车间l处,新建饲料厂5处。⑤选换花生良种59000亩,改建花生良种场2处,扩建和新建花生加工厂3处(其中新建l处)。⑥进口磷酸二铵化肥9000吨,三元肥4000吨,地膜原料1300吨。⑦进行技术培训200期次,1.6万人次。
(刘炳耀)
【农业教育】 烟台市从事农业教育的学校有烟台农校和农业广播学校。1989年烟台农校实验课的开课率达80%以上。在全省农业中专学校评比中获教学质量、体育达标两个第一名,160名应届毕业生全部顺利毕业离校。同时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普通中专学生160名,委托培养生76人,还举办了乡镇长岗位职务培训班和农业技工培训班,共培训乡镇长190人,农业技工120人。农校设有蔬菜、果树、农学、农经、农业商品化5个专业,在校生达到560人。农业广播学校1989年首次纳入全国成人中专招生计划,共招收学生1278人,其中农学390人,果树515人,农副产品贮藏加工601人,招生总人数居全省第二位。根据国家教委、农业部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市农业广播学校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县市区农业广播学校进行了评估,9个县市区分校在机构、编制经费、教学设施、仪器等方面全部达标。该校一年来认真组织了教学观摩、试卷批阅,加强了教学辅导、学籍管理工作,共征订教材6210套,发放教材12283册,复制各种专业录音带1080盘,录像带473盘,批阅试卷29270份。1989年共有916名学员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合格毕业。各级农业部门还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使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及时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达60万人次,印发技术材料46万份,提高了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
(郭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