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9&rec=96&run=13

【概况】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7户,比上年净增67户,完
成产值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完成增加值590亿元,增长29.5%,增幅
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12.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040亿元,增长
38.5%;实现利税352.9亿元,增长42.3%,其中利润261.1亿元,增长44.6%。利
税和利润总量稳居全省首位。其中,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420.1亿元,销售收
入516.2亿元,利税289.5亿元,利润217.7亿元,分别增长10.1%、22.4%、39.4
%和42%。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6户,完成产值536.5亿元,增长47.9%;
完成增加值170亿元,增长55.1%;实现销售收入524.4亿元,增长58.9%;实现
利税63.5亿元,增长56.8%,其中利润43.3亿元,增长59.4%。
在制造业的30个行业大类中,市地方工业涉及25个,其中石油化工、精
细化工、盐化工、造纸、纺织、橡胶制品、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
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49户,占全部工业总数的68%。八大行业发展加速,
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机械制
造、橡胶制品、盐化工四大行业效益增幅强劲,是拉动地方经济效益增长的
重要力量。

【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态势】 2004年,经济总量和效益指标同步增长,运
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市工业
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90亿元和1040亿元,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成
为全省第7个跨越千亿元大关的市,实现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全市工业经济
发展迈上新台阶,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与上年相比,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
净增311亿元和288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分别净增113亿元和95亿元,地方分别
净增198亿元和193亿元, 地方工业经济指标增长较快。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
500亿元,完成590亿元,直冲600亿元大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
地方工业销售总量首次超过中央企业, 实现销售收入524.4亿元, 占全市的
50.4%,超过中央企业8.2亿元,已占据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地方对全
市销售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7%,中央企业为33%,充分显示出地方工业经济
强劲的发展活力。地方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历史新高,经济总量两年翻
了一番。地方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四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
均超过55%,总量分别是2002年的2.4倍、2.4倍、2.2倍和2.3倍,完成量均实现
两年翻一番,增长速度均创历史新高,高于全省和全市增幅,是历年来发展
最快、成效最好的一年。全市利税、利润总量攀历史新高,工业经济整体盈
利水平攀升新高,利税、利润总量分别跨越350亿元和250亿元台阶,达到353
亿元和261亿元,分别占到全省的15.4%和18.9%,继续稳居全省首位,已连续
5年列全省第一,实现“五连冠”,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技改投入明显加大】 2004年,投入总量和项目水平均创历史新高,一批大
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共完成9个产业规划,论证、储备30个大石化、
大造纸、大纺织、大汽配、大盐化项目。地方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4亿
元,增长50%,其中完成技改投入93亿元,增长32.9%,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
投入均创建市以来最高水平。一是投入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投资70.9
亿元,增长63.5%,占总投资的76%,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
大项目多,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3个,其中3亿元以上的10个,5亿元以
上3个,累计完成投资70.8亿元。三是完工项目水平高,累计完工项目164个,
年新增产值能力180.3亿元,新增利税34.2亿元,其中华泰集团7.5万吨/年高档
文化纸、万达集团120万套/年全钢子午胎、大海集团1.5万吨/年锦纶帘子布、
利华益集团5000万支/年针剂、垦利石化40万吨/年延迟焦化等大项目的投产,
成为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技术进步步伐加快】 在技术创新上,全市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省级7家,市级16家。三阳纺织等4家企业通过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另有5
家企业的省级技术中心待验收评审。提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93个,有73个列
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中省重点23个,已实施87个,到位资金7.7亿元,
完工试生产64个。在制度创新上,全市乡及乡以上国有、集体企业787家,已
完成产权制度改革778家,占98.9%。其中,93%的改制企业公有资本全部退
出;实施破产的226家,已有218家终结,依法消除企业债务34.3亿元。改制企
业初步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在管理
创新上,推广扁平管理、比价购销等先进经验,27项成果获省、市优秀管理
创新成果奖,3家企业获省质量管理奖,4家企业入闱省食品行业百强企业,2
家企业产品入闱省食品行业10大品牌,14个餐饮品种获省名小吃称号。

【骨干企业蓬勃发展】 通过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
导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了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地方30家
重点企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完成产值381.5亿元,增长50.3%;销售
收入373.6亿元,增长50.5%;实现利税35.9亿元,增长51.3%;实现利润24.4亿
元,增长46.7%,分别占地方总量的71.1%、71.2%、56.5%和56.3%。销售收入
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7家,完成销售收入466亿元,占地方的88.9%,其中1~10
亿元的55家,10~30亿元的8家,30~50亿元的3家,过50亿元的1家,骨干企
业成为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2004年,成立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协
会,联合油田举办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培训班,印发《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政策
法规文件汇编》,开展了节能检测和散装水泥工作。37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全年实现产值6.15亿元,增长20%,预计免税3098万元。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
为0.93吨标煤,下降3.1%。总取水量为9650万吨,下降7%,工业用水重复利
用率达到88%,环保产业实现产值2500万元,增长2.5%,推广散装水泥50万吨,
增长38.9%,报废、拆解汽车1725辆,拆解率100%,天信等6家企业被省政府
表彰为资源节约先进企业。

【石油化工行业】 以成品油、沥青、润滑油等为核心产品的石化工业是全
市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三县两
区均有分布。市地方石化行业共有28家生产企业,主要有广饶石化、垦利石
化、利华益、华星公司、海科公司、石大科技、华联石化、中海石化等8家。
其中,广饶石化、垦利石化、利华益、石大科技已跻身全国化工行业百强企
业。石化行业原油综合加工能力1300万吨/年以上,其中常减压800多万吨,催
化裂化200多万吨,气体分离31万吨/年,聚丙烯9万吨/年,沥青15万吨/年,减
粘装置50万吨/年,加氢装置140万吨/年等多套石化装置;热电联产装置5.8万
千瓦;有20万套/年轮胎,3万吨/年硫磺,2万吨/年碳酸二甲脂丙二醇,3万吨/
年钢塑型材,20万米2/年门窗,100万吨/年白酒,10万吨精梳纱等生产装置。
共有员工9761人,技术人员500多人。主要产品有无铅车用汽油、柴油、液化
石油气、煤油、渣油、沥青、丙烯、聚丙烯、改性聚丙烯、苯酐、芳烃油等
石化产品。其他产品有碳酸二甲脂丙二醇,摩托车、农用车轮胎,钢塑型材、
钢塑门窗、离心玻璃棉,精梳纱、高档色织布,复方川芳胶囊、天丹通络胶
囊、全面清热颗粒、护肝片、达金消毒液产品。

【精细化工业】 以石油助剂、精细化工为核心产品的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
产业,主要集中在垦利县,代表性企业主要有胜通集团、东辰集团、渤海化
工、环宇化工、盛立化工、新地实业、卓越化工等,主要产品为石油助剂,
市场近乎百分之百在石油工业.随着胜利油田原油含水率的上升和三次采油技
术的发展、推广与普及,以及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精细化工工业必
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其它精细化工产品主要为层状结晶二硅酸钠、透明质酸、
壳聚酸、麦角固醇等产品。

【盐化工业】 以烧碱、氯气、溴、镁、钾深加工产品为核心的盐化工产业,
主要集中在广饶县、东营区和市开发区。有资料显示,市滨海地区浅层卤水
储量达74亿立方米,位于东营区境内的地下盐矿储量达5900亿吨,地表可建
设600万吨的盐场,如果建设100万吨/年的盐矿,开发年限可达130年。这种特
有的盐卤资源条件,为盐化工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市盐化工产业不断发展,金岭、华泰化工、胜利电化等盐化工企业
逐步壮大。至2004年底,市盐化工企业烧碱生产能力28万吨/年,其中离子膜
烧碱22万吨/年,隔膜烧碱6万吨/年,溴素加工能力1000吨/年,镁系列产品生
产能力10000吨/年,此外还有溴化钾、溴化钠等无机溴化物以及盐化工的后
续产品,如氯丙烯、环氧氯丙烷、双氧水等生产装置。

【纺织服装业】 纺织业骨干企业38家,纺织业现有棉纱加工能力80万锭,初
步形成以精梳纱、印染布、高档面料和服装为核心产品的纺织品加工产业链,
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利津县和市开发区,代表企业有大海集团、天信纺织、
三阳纺织、雅美纺织、宏远纺织等等。纺织业是市传统支柱产业,是市重要
的出口行业, 出口额约占全市30%。 大海集团、天信纺织入闱2003年度全国
1948户大型工业企业和山东省200户重点企业集团,支撑起东营纺织业的半壁
江山。

【造纸产业】 造纸行业是东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代表企业有华泰集团、
济军基地造纸厂、华鹏包装有限公司等。造纸行业总生产能力已达80万吨/年,
主要产品有:高档生活用纸、高档新闻纸、各种包装用纸、印花单纸等。其
中华泰集团是全国500家重点企业,山东省重点培育的24家大型骨干企业之一,
生产规模全国第二,经济效益全国第一,现有总资产55亿元,华泰品牌荣获
“山东产品质量奖”,华泰牌被评为“山东名牌”,争创全国名牌,2004年
销售收入达51.5亿元。主要产品有高档新闻纸、双胶纸、书写纸、生活用纸
等共计达80万吨。华泰商标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的造纸工业驰名商标。

【橡胶制品业】 全市橡胶制品已形成产业集聚地,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较
大关注和反响。市橡胶制品业共有14家生产企业,行业规模膨胀迅速,发展
势头强劲。通过项目改造,新上子午胎项目,企业技术水平提高迅速;通过
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装备水平和产业规模,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同
时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有西水橡胶集团、
永泰化工、金宇集团、永盛橡胶、恒丰橡塑、鹏程橡塑、昆仑轮胎、亚星轮
胎8家企业。这些企业均为近几年建立起来的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企业
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强。总资产35.3亿元。主要产品
有汽车载重轮胎、轻卡轮胎、农用车轮胎、摩托车轮胎、拖拉机轮胎等。这
8家企业的产能占全市橡胶制品业生产能力的80%以上,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占
全市同行业的95%以上。目前,全市橡胶制品业轮胎生产能力已达1220万条,
其中子午胎240万条,分别占全国的1/15和1/33,按全钢子午胎计算,产能占
全国的1/8。

【机械制造业】 全市形成以万达集团、信义集团、胜利高原公司、方圆有
色金属公司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全市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36家,是市工
业重要产业之一。该行业是从农业机械起步,利用石油机械发展起来的,是
以石油机械及其配件、电力电器、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化工机械及电子等
五大产品体系为主体的机械产业,其中石油钻采设备、燃气发电设备、刹车
总成、激光电子产品、电线电缆、电力电器、不锈钢铸件等产品有一定的行
业影响。2004年,万达集团和信义集团入闱全省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分别列
全省第12位和72位。

【食品加工业】 食品加工业是全市具有发展前景的主导产业,目前已形成4
条产业链和一个企业群,即以畜禽加工品为核心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链,代
表企业有华誉集团、驰中集团;以蔬菜制成品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
代表企业有凯银集团;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核心的大豆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代
表企业有万德福植物蛋白有限公司;以冬枣及制成品为核心的果品深加工产
业链,代表企业有冬映红枣业有限公司;以小麦粉和食用植物油为核心产品
的粮油加工企业群,代表企业有半球面粉有限公司和利津振利油料有限公司。
华誉集团、凯银集团、利福得食品、半球面粉、金翰林果、维可得食品已成
为全市食品加工业的重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