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9&rec=87&run=13

【概况】 2004年,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
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和全力推进农村小康社会为重点,积
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抓好“双十工程”建
设, 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全面较快发展。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1.6亿元(按可比价,下同),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业总产值38.9亿元,
林业总产值0.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19.1亿元,渔业总产值16.5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5.9%、2.1%、17.4%、6.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9亿元,比上
年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4033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市粮食总产49.7
万吨,比上年减少25%;油料总产0.59万吨,比上年减少26.2%;棉花总产10.7
万吨,比上年增长47.3%;瓜菜总产218.1万吨,比上年减少2.7%。完成造林
面积1.7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6%。肉蛋奶总产量快速增长。全市
肉类总产量16.1万吨,蛋类总产量9.9万吨,奶类总产量6.5万吨,分别比上年
增长20.7%、11.6%和61.4%。渔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全年水产品总量37.1万
吨,比上年增长11.2%。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83.2
万千瓦,农用拖拉机4.9万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0.34万台(套),全年共实现农
机服务收入12.4亿元。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0万吨,比上年增长7.4%。
农村用电量3.8亿千瓦时,增长13.1%。

【农村沼气建设】 市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列为2004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首。
采取“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的办法,市级财政扶持资金1000万元,县区扶
持154万元,全面完成1万户沼气池建设工程。全市年内建设户用沼气池7840
个(其中广饶县4140个,垦利县1900个,河口区840个,东营区720个,利津县
240个) ,小型沼气池70个(抵顶700个户用沼气池),大型沼气池3座(抵顶
1460个户用沼气池),完成“一池三改”(建一个沼气池,改厕、改圈、改
厨)7281户,使广大农民群众既用上洁净、方便的燃气,同时改善了村容村
貌。

【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
事之一。1月6日,市委、市政府在利津县陈庄镇召开全市千村万户农民科技
培训工程启动仪式,拉开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序幕。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健
全培训机构,初步形成市、县、乡三级农民科技培训网络。全市共举办培训
班2730期,培训农民26228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1.1%。其中市农业局举办培
训班602期,培训农民5080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4%;培训范围涵盖种植业、
养殖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农业机械、农村能源、无公害农产品、
蔬菜、食用菌、农村经济、市场经济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十几个门类、
50余个专业,是建市以来培训农民规模最大、专业最广的培训工程,在社会
上赢得广泛好评。

【32万亩荒碱地开发工程】 是市政府为民办的十大工程之一。坚持高起点规
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的原则,实行市级总规划、县区分规划制度,
进行分类规划。条田开发突出深沟大河,土地整平,灌排分设,大水压碱;
上农下渔开发突出灌排配套,规模经营,变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型开发。各县
区把机制创新作为项目发挥永久效益的关键,创出了“政府统一规划配套、
群众投资入股、公司化运作”的股份合作开发,村户联合开发,政府统一规
划、大户承包荒碱地自主投资开发,企业全额投资开发,对外承包经营的企
业开发机制等开发经营机制。至6月底,开发任务全部完成,全市完成荒碱
地开发2.346万公顷,完成计划的110%。其中,上农下渔0.753万公顷,深沟排
碱条田开发1.593万公顷。建成高标准荒碱地开发示范区11个,全市实现新增
有效耕地面积1.7万公顷、养殖水面0.3万公顷,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加收
入250元。7月13日至8月10日,市农业局、财政局联合组成验收组,对该工程
进行逐片逐项验收,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良级以上标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制定并实施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培育畜禽、
牧草、水产、瓜菜、花卉、冬枣、桑蚕、优质粮等生产基地。畜禽业重点发
展奶牛和肉羊,现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波尔山羊纯繁基地,到年底,存栏大牲
畜达到28万头,存栏猪45万头,存栏羊130万只;水产业重点发展文蛤、毛蟹、
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品种, 浅海贝类养殖面积达到3.4万公顷, 淡水养殖面积
2.89万公顷;牧草业重点发展以苜蓿为主的优质饲草作物,现已发展到1.73万
公顷;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 .5万公顷,总产达到204.7万吨;优质专用小
麦、优质玉米、优质水稻等生产基地面积分别达到2.33万公顷、3.33万公顷、
0.67万公顷。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广
饶县花官乡666.7公顷蔬菜基地等高标准生产基地严格按照国际有机食品标准
高起点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有机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农业综合开发】 全面完成200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并顺利通
过市级验收。共实施土地治理项目11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个,改造中低
产田7万公顷,完成投资6297万元。研究制定农业开发资金县级报帐制管理办
法及其实施细则,严格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业开发资金不被挤占、挪用。
完成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编制工作。2004年度全市共计
实施14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中土地治理项目12个,改造中低产田0.65万
公顷,建设多种经营项目2个,累计总投资5433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2631万
元。

【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培植壮大农业龙
头企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初步形成五大龙头企业集群:以
凯银、华誉、博大、万得信、力大王和维可得公司为主的畜牧龙头企业集群,
以驰中、万达、龙柏、环球工贸、利富得公司和北岭蔬菜批发市场为主的蔬
菜龙头企业集群,以半球、挪亚、万得福、华骜、振利、圣源和大码头棉花
物流中心为主的粮棉龙头企业集群,以海星、丰泽源、鲁东、胜安公司为主
的水产龙头企业集群,以金瀚、正和公司为主的冬枣和速生林龙头企业集群。
企业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34家。其中销
售收入过亿元的16家,过500万元的92家。200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
售收入85亿元、利税7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进一
步增强,全市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12家。龙
头企业带动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8.27万公顷,13万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全市22个农业龙头企业的23个重点
项目进行大力扶持,共扶持贴息740万元。至年底,23个市级重点扶持项目完
成固定资产投资16400万元,其中万得福公司大豆分离蛋白等8个项目已建成
投产。

【农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组织编写《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实施手册》,编录
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的141项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制定
2004~2006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农产品等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程规
划;完成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37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
的起草、审核、发布工作。二是强化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5月30日,市农产
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具备了对农业产出品、农业环
境要求和农业投入品等三大检测范围59种产品、22种方法、108个项目的检测
能力,能够对农业环境、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凯银集团、
驰中集团、万得福公司、利富得公司等龙头企业年内也建成或在建一批农产
品质量检测点(室),加快了全市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步伐。三是大力开展无
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龙柏公司、东联公司2家企业的西红
柿、黄瓜、芹菜、韭菜、芦笋等8种产品、0.38万公顷基地申报通过国家级无
公害农产品认证。凯银集团、驰中集团、万得福公司等5家企业的0.91万公顷
基地取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资格。建成广饶镇0.2万公顷蔬菜、垦利县黄
河口镇0.1万公顷薄荷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经过重新认证,全市新增无公害
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16个,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3.3万
公顷。

【棉花新品种示范工作】 市农业部门承担了由农业部下达、省农业厅统一
安排的棉花新品种展示与示范项目,在东营区六户镇胜大集团农业公司落实
示范区66.67公顷, 示范品种为鲁棉研21、 22、17号,其中鲁棉研21、22号各
26.67公顷,鲁棉研17号13.33公顷。因花铃期雨水过于集中而且太大,造成不
同程度涝害,外加气温较常年低3~5°C,20公顷涝灾较重。通过及时排涝、
加强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到位等措施,示范田生长转化较快。经田间测产,
6 6.67公顷示范田平均单产达到3436.5公斤/公顷,其中受灾较轻的46.67公顷
平均单产3855公斤/公顷,8.53公顷高产田平均单产达到4905公斤/公顷,受灾
较重的20公顷平均单产2460公斤/公顷。示范田的展示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周
边棉田0.33万公顷,平均每公顷增产籽棉300公斤,总计增加效益近500万元。

【小麦良种试验考察】 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及业务骨干,先后到市小麦新品
种试验点(东营区六户镇,由胜大种业有限公司承担)、广饶县大王镇、国
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滨州点)、滨州黑马种业有限公司良繁基地等处对超
级小麦(单产超过650公斤)、优质专用小麦、山东省区域试验等近百个试验
品种和十多个生产应用品种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果认为,济麦20属优质面
包面条兼用型小麦品种,其品质指标优于济南17,产量相当,抗逆性好于济
南17,商业开发利用价值高,中高肥水地块应加大该品种的推广力度。根据
考察结果及本市实际,合理规划全市秋种小麦品种布局,优质专用麦生产,
以济南17、淄麦12、济麦19为主,扩大济麦20号生产面积;普通小麦生产,
以鲁麦23、鲁麦21、邯6172为主,扩大潍麦8号生产面积;耐盐小麦,扩大德
抗961和济南18的生产面积。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一是东政办出台〔2004〕1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
农民负担的意见》,对全市2004年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制度和监督管理工
作进行了规定。二是实行减轻农民负担目标管理责任制,市政府分管领导与
各县区签定减轻农民负担责任状,严格落实涉及农民负担案件的责任追究制
度。制定出台《东营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票否决量化考核办法(试行)》,
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列入年度考评主要内容,与政绩直接挂钩。三是健全农
民负担监督卡和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制度,统一发放由省减负办印制的农民负
担监督卡和专用收据,全市共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33万份。四是实行减轻农
民负担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组织开展夏季和秋季两次农民负担大检查。
五是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信访制度,开通市、县两级农民负担监督
电话,完善来信来访解决办法,做到农民负担举报有专人负责处理,全市未
发生一起因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不落实引发的上访事件。六是继续落实减轻农
民负担“四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涉农税收、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全面推
行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的收费办法。七是认真清理“三乱”,全市所有
宣布取消的收费项目和达标升级活动,都得到全面落实,没有出现违反政策
出台增加农民负担的文件、项目和达标升级活动,没有下达涉及农民负担的
指令性考核指标,没有发生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等问题。农民负
担监督管理工作在全省综合考核中获第一名。

【落实农村政策】 取消农业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全部取消农业特产
税,继续暂停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2004年,全
市农民承担农业税及附加4506万元,其中,农业税3219万元,农业税附加1287
万元,人均43.75元,比上年减少44.68元,降低50.53%。
“一事一议”筹资管理制度。按照“民主议事、上限控制、专款专用、
群众监督”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一事一议”筹资工作。全市有两个县区
的67个村安排“一事一议”筹资9.13万元,安排“一事一议”筹资的村比上
年减少176个,筹资数额减少184.6万元。
“两工”使用管理制度。全市安排“两工”173.6万个,比上年减少188.9
个,减少52.1%,其中以资代劳工日133.6万个,收取以资代劳款1540.87万元。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保障体系。各级坚持“条件、依法、自愿、有偿、
规范”的原则,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规范有序。认真落实《农村土
地承包法》和山东省《实施办法》,积极开展第二轮土地延包的扫尾和完善
工作,依法、稳妥地清理整顿“两田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乡、村
四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组织及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
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病虫害综合防治】 2004年,先后制定各类综合治理技术意见12个,发至各
县区及重点乡镇用于指导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发生季节,市、县区植保技术
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现场讲座、发放明白纸、召开现场会等
形式,积极组织指导广大农民进行防治。全市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等农
作物综合防治面积累计达92.53万公顷次,统防统治面积累计46.44万公顷次。
累计挽回粮食损失107746.98吨, 棉花10585.48吨, 蔬菜152428.06吨, 水果3
1668.43吨。
东亚飞蝗防治。2004年,东亚飞蝗发生面积11.25万公顷,防治面积8.73
万公顷,其中飞机防治作业65个架次、5万公顷,地面专业防治3.4万公顷,
生物防治0.33万公顷。地面防治工作于6月10日开始,历时17天,飞机防治于6
月21日开始,历时13天,于7月3日全面完成。共投入作业人员450人,动用车
辆30部、药械330台、农药63吨。防治工作实现“一打双控”,实行飞机防治
与地面防治相结合,防治效果在98%以上。为提高防治效果,缩短防治时间,
使用了高效低毒、耐雨水冲刷的进口农药,所有防治区试用卫星定位仪导航
作业。对飞防区全部进行带药普查,及时补治。同时推广实施生物防治技术,
在发生密度低的河口区11号蝗区和10号部分蝗区,实施微孢子虫和绿僵菌生
物药剂防治666.67公顷,平均防效在95%以上。
治蝗专用机场建设。2004年,山东省黄河口治蝗专用机场建设工程进展
顺利,前期主体工程已全部按合同期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各项配套工程也
于12月1日全部竣工。
植物检疫。一是认真搞好产地检疫,把危险性病虫消灭在初发阶段。先
后进行小麦产地检疫面积0.13万公顷,棉花0.17万公顷,水果、花卉0.07万公
顷,芦苇0.2万公顷。二是严格控制种苗生产与经营。对全市种苗生产、经营
单位进行详细的资格审查,为210家单位办理《植物检疫登记证》。三是加强
调运检疫,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共检疫调运产品104吨。四是加强封
锁,加大对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甲两大检疫对象的查治工作。针对美洲斑潜
蝇的特点,抓好广饶县大王镇、利津县盐窝镇两个防治示范方,以点带面,
带动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植保站先后两次下发“稻水象甲防治技术意见”,
对传播疫情的秧苗,进行统一产地检疫,并进行消毒处理,严禁带虫秧苗传
播。在两大检疫对象防治上坚持统防统治,共防治0.42万公顷次,平均防效
在85%以上,有效减少了病虫危害,控制了传播蔓延。
东营市东亚飞蝗蝗区勘察研究项目。根据省农业厅的要求和部署,2004
年8~11月份在全市开展第二次蝗区勘察。主要内容:蝗区范围和面积、蝗区
的面貌、蝗区的演变、蝗区发生规律及原因和历史经验。通过本次蝗区勘察,
进一步查清全市蝗区现状,明确蝗区范围,核实蝗区面积,澄清蝗区生态。
全面总结出一整套治理蝗灾的经验和理论,为调整查治任务、科学规划并最
终根除全市蝗害提供依据。

【农业信息网络工程】 2004年,东营农业信息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并被省农
业厅评为全省“十大优秀农业网站”。加快县、乡、村、企网站的延伸,全
市95%的乡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有500多个村2万多户农民实现上网。充分
发挥农业信息网络作用,积极为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搞好信息服务。全
年共编报发布网上农业信息260多期,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了解市
场、掌握最新农业生产技术起到重要作用。在蒜薹销售旺季到来前,通过农
业部“一站通”及时发布蒜薹销售信息,吸引河南、天津等外地客户来收购,
使全市0.8万公顷蒜薹很快销售一空, 而且每公斤平均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
0.5元,仅此一项农民每公顷增收35元。2004年东营市农业信息化建设被省农
业厅确定为省级农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东营市农业局被农业部评为全国
农业信息化示范先进单位。

【农业行政执法】 2004年,市农业部门牵头制定下发《全市开展整顿和规范
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活动方案》《全市春季打假护农行动工作方案》《全
市秋季打假护农行动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与工商、技术监督、公安等
部门联合开展农资市场整顿规范工作。共检查农资经营点1300余家次,抽查
各类种子950批次,查处不合格经营业户360余家,查封、封存、扣押各类农
资产品90余吨,涉案值达58万元。其中不合格种子93批次、各类种子9.3吨、
肥料80吨、农药1.2吨,分别对其依法进行没收、封存、转商及销毁处理,农
资市场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9.87万公顷棉花一播全苗,年内没有出
现一起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
群众的欢迎和信任。
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成立。东营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于11月22日在东城
蓝海大酒店正式成立。市人大副主任刘玉良、市政府副市长周连华以及市工
商、公安、质监等17个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
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农药、种子、肥料、农用机械市场监督管理,负责跨
市域以及本市跨县区农资市场违法案件的查处,调查处理或参与调查处理重
大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负责市重点农贸市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
食品的市场监督管理,查处农村能源建设中的违法行为,对在城市道路和公
路外行驶或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农业、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
教育。

【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检测工作程序。建立职能有序、规范合理的组织机构,
使组织管理和人员职责能够在有效的监督下相互衔接。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
系,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表格》等10
万多字的质量体系文件,为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奠定了基础。二是抓
好仪器调试和人员培训。先后完成液相色谱仪、微波消解仪、原子吸收光谱
仪石墨炉、定氮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的安装调试和计量检定,并投入使用。
5月30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认证农业环境
(水、土、气)、农产品和肥料项目81个,涵盖138个检测参数。对所认证产
品和项目,准予使用CMA标志。三是积极开展检测业务。先后为冬映红枣业
有限公司、驰中集团、科远农林公司、福科多肥料公司、环净肥料厂等多家
企业产品进行检测;顺利完成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规划评价中350个土
样,铅、镉、铬、汞、砷等8种金属元素,2800个数据的检测任务,受到上级
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