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9&rec=3&run=13

——2005年1月26日在东营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东营市市长刘国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
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4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宏观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全市
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
础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
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干
事创业,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克服困难中加快发展,胜利完成了市五
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
步伐。
(一)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
值8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地方423亿元,增长25%。农业和农村经
济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8.5%,畜牧、水产、蔬菜、冬枣、粮棉等优势
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取
得阶段性胜利。石油工业稳步发展,地方工业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5%,其中地方增
长55.1%;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增长56.8%、59.4%。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投资力度加
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1%,其中地方增长53.8%。
消费稳中趋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4%。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个体工商户达到4.7万户、私营企业8914家,上缴税金增长33.8%。财政金融平
稳运行,境内财政总收入18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3亿元,按可比口
径增长27.5%;各项存款余额555.3亿元,贷款余额357.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
加59.5亿元、62.3亿元。
(二)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
资73.2亿元。对外经贸进一步扩大,完成进出口总额10.6亿美元,增长26.4%,
其中出口6.1亿美元,增长36.5%;实际利用外资40396万美元,其中吸收外商
直接投资39896万美元,增长51.5%。
成功举办了2004东营经贸洽谈会。东营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加快发展,
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科达股份成功上市。加大了对油田
存续企业改制的支持力度,有21家企业完成改制。农村税费改革深入推进,
全部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6865万元。
直接补贴种粮农民737.3万元。
投资、财税、价格、土地管理、粮食流通、户籍和农村信用社等方面的
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扎实
开展,食品、药品、农资、土地市场秩序和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专
项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
(三)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力度加大,编制专业
规划8项,完成了一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城市建
设改造步伐加快,绿化美化亮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较大成效,获山东省适
宜人居环境奖。中心城外环路全线贯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县城和小城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村庄规划和改
造取得新的进展。围绕构建交通、能源、防灾减灾等体系,实施了一批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支持
力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去年市财政支持基层和“三农”的资
金达4.6亿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科教兴市战略深入
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发展,教育
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创建山东省公共卫生安全示范区取得初步成效,疾病预
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
康发展,老龄、残疾人保障和妇女儿童工作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双拥共建、
国防教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无线电管理、气象、地震、史
志、档案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入,群众性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小康文明村”工作和“信用东
营”建设扎实有效。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市深入推进。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村
委会换届选举基本完成。加强“平安东营”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
为,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保持了社会稳定。
统筹区域发展,油地军校结合不断深入。油田工业园已确定入园项目23个。
油田帮扶乡镇工作取得新成效。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5.25‰。耕地得到严格保护,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防治力
度加大。林木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
(五)“双十”工程任务顺利完成。在为民办十件实事方面,通过实施
“一池三改”,1万农户用上了安全洁净的沼气;基本构筑起科技下乡服务
体系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培训农民26.2万人;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
养率达到95%,生活补贴由200元提高到400元,并建立了全部由财政负担的供
养资金筹措机制;粮食储备能力进一步扩大;基本建立起疾病预防控制和医
疗救治体系;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一批教学设备,扩建普通高中校舍12.8万
平方米,建设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1.9万平方米,救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学
生542人;改造城乡首集市场14处,建成了农产品市场肉菜粮检测体系;建设
了一批治安管理设施,改善了治安管理和案件侦破手段;开通了12319便民服
务热线;人力资源市场开工建设。在实施十大工程方面,东营港扩建工程已
开工建设;百公里灌区节水改造、百公里骨干河道排水改碱、百公里水域绿化
工程全部完成;开发荒碱地35.2万亩;农村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1.5万亩;建
成了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空间数据库和异地容灾系统;建设改造城市主次干道
90.2公里、干线公路128公里、农村公路418公里,硬化村内主街道212公里,
实施了一批市政设施配套工程,建成了市高新区孵化大厦和中试车间,编制
完成了300个村庄规划,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示范城通过了省级验收,汽车总
站开工建设;快餐店、海鲜城等服务业设施和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建设进展顺利;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97.4%、62.6%;黄河南
防潮堤建设完成年度计划;黄河河口物理模型已开工建设。
(六)人民群众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935元,
增长26.8%;农民人均纯收入4033元,增长14.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18356
元,增加2096元。新增就业3.7万人,其中再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制在2%。初步建立起以城乡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城乡医疗保险、农村“五
保”老人集中供养和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住房救助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解决征地、拆迁、
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和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
(七)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政府效率年”活动,加快转
变政府职能,大力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等制
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了法治政府建设。认
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规定和主体等进行了全面清理,精简审
批项目,规范审批行为,提高了审批服务水平。加强督查考核和行政效能监
察,开展社会评议市政府部门、单位工作,促进了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加
强廉政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
去年在矛盾较多、困难较大的情况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出了建市以
来的八个历史之最:全市经济总量增加最多,经济发展的质量最好,固定资
产投资规模最大,境内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最多,城镇居民可支
配收入增长最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最多,为民办的实事好事最多,安全
生产和社会稳定状况最好。在工作中,我们突出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
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加快膨胀经济总量。去年固定资
产投资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二是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
推进工业强市,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现有企业膨胀,壮大工业综合实力;
大力推进“三荒”开发,以增量促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服务业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三是坚持一心为民,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努力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事。四是坚持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稳定,针
对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较大的实际,不断加大对“三农”、弱势群体和困难
群众的倾斜扶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五是坚持严格依法行政,改
进执法方式,努力解决以权谋私、执法扰民、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等问题,提
高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水平。这些做法,我们要继续坚持,并在实践
中不断完善。各位代表,去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四年。到去年,我市
“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已提前完成。与“九五”末的2000年相比,
地方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了一番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外贸
出口、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两番多,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接
近翻番;地方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由37.2%提高到47.4%。这四年是我市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的四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
生巨大变化的四年,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四年,是人民群
众得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四年。四年累计实现的生产总值相当于
建市以来前十八年的总和,四年再造了一个“东营”。现在,我市经济发展
的水平已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列全国百强城市第37位。四年取得了辉
煌的成就。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结果,是油地军校、全市上下
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社会各
界,向所有为东营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
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
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有不少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还不强,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地方工业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大企
业和名牌产品少;城市功能还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差;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经济外向度不高,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城乡差距、贫
富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没得到根本改善,有些群众生活还很
困难,有些下岗失业职工还没得到妥善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还存在就业难
的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社会治
安形势不容乐观;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
扎实,脱离群众,有的甚至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
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现在,东营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膨胀总量、提高质量,
把全市经济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是培育产业集群,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
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是提高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城乡
互动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
期;是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总之,是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各种优势,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今年是这个关键时期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在提前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形势下继续
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要制定“十一五”规划、勾画好发展蓝图并为实施这一
蓝图奠定坚实基础,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综观今年面临的形势,我们
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国际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入世”进入后过渡期,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有利于扩大出
口和利用外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将使发展的宏观环境
越来越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好、后劲足,特别是全市上下发展的热情
空前高涨,并探索形成了科学发展的路子,为做好今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
础。同时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原油价格走向难以预测、建设用地紧张
和资金供应不足等,也将对今年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总体上看,机遇大
于困难,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坚定信
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加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统领发展全局,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快壮大工业实力,大
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城市品位档次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努力扩大开放,不断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地方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其中地方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20%;吸收外
商直接投资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
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7.9‰以内。实际工作中要乘势而上,加倍努力,力争发展得更快更好。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
宏观调控政策,善于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保持国民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对外开放和农民增收等
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区域
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统筹发展,化解社会矛盾,加
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强油地军校结合,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只要我们全市上下进一
步振奋精神,扎实苦干,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就一定能够夺取现代
化建设的新胜利!
三、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围绕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提高招商工作水平。要强化专业招
商,在继续调动全社会招商积极性的同时,组建行业招商队伍,加强各单位
专业招商力量。强化企业招商,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对外合资合作。强化油地
校联合招商。要进一步加大招商载体建设力度,加强招商项目的筛选论证,
搞好园区配套。合理确定园区配套标准和规模,降低开发成本;选准发展定
位,对同行业和关联度较高的项目适当集中布局,发挥聚集效应。继续办好
经贸洽谈会,丰富内容,提高实效。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落实力度,继续实
行责任制,特别是对重大项目要成立强有力的推进班子,确保尽快落地建设。
进一步加大投资软环境建设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严肃查处侵犯
外来投资者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高度重视产业配套、人才和劳动力资源
开发、融资体系建设等工作,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增强对外招商的吸引力。
二是提高外贸出口水平。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出口的扶持
力度,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支持外贸企业出口本地
产品,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
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出口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提高出口竞争力和效益。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引进高水平项目,促进加工贸易升级。三是提高利
用外资水平。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
档次,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产业龙头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东营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引进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提高发展的水平和带动能力。四是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引导企业强化
国际化经营意识,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勇于走出国门,拿资源、占市
场,积极到境外承揽工程、投资办厂。鼓励支持发展劳务输出。
(二)加快壮大工业实力。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财政增收的基础。要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培育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橡胶制品、
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造纸及林木加工、食品加工八大支柱产业,加快山东
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突出抓好“四大”。一是抓大规划。搞好八大产业的
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引导生产要素向八大产业聚集。二是抓大企业。
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骨干企业深化发展战略研究,推
进科技创新,培育知名品牌,加快膨胀发展,力争今年有17家企业销售收入
过10亿元,其中1家过50亿元、1家过70亿元。围绕大企业积极发展配套项目,
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三是抓大项目。引导企业围绕八大产业论证
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大项目,今年重点抓好5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建
设。四是抓大投入。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集中资金投向八大产业。
今年地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40亿元以上,其中投向八大产业的要达到
125亿元以上。同时,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教育,支持企业面向国内外聘请高
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
重中之重,按照城乡统筹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政策,加强
扶持,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壮
大。鼓励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发展高产高效粮食生产,发展
畜牧、水产、蔬菜、冬枣、棉花等优势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
施优势农产品推广提高工程,大力推广应用良种和先进技术,加快建设优势
农产品生产基地。继续搞好农业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实施好
10万亩“上农下渔”开发和20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二、
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继续
实行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搞活农产品流
通。制定推广地方农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网络,
切实搞好黄河三角洲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在国内外市
场的竞争力。三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现有资源特别是乡镇
一级资源,完善壮大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服务。
继续搞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
劳动力转移。四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继续抓好节水灌
溉、防洪排涝改碱和防潮、城乡清洁用水保障、城乡污水处理“四大体系”
建设,重点治理溢洪河、预备河、东营河,搞好灌区治理和田间灌排体系配
套,逐步实施乡镇集中供水。基本完成300人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继续搞好
村内道路硬化和农村沼气建设。五是推进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认真落实农
村土地承包政策,依法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落实好对种粮农民、良
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政策。取消“两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减轻农民负担,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加强
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在有条件的村推行规范化、公司化管理。
(四)积极发展服务业。继续搞好服务业设施建设,完善商品流通体系,
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档次和水平。
搞好规划,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实施黄河口生态旅游、滨海旅游、油
城旅游、文化旅游四大工程,抓好黄河口湿地生态园、生态农业观光园、黄
河河口物理模型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宣传促销,完善旅
游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
产业。抓住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机遇,引进服务项目。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引导居民扩大消费。
(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
强宣传发动,引导更多的人搞民营、办实业,壮大创业群体。放宽市场准入,
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引导现有民营企业不断增投入、上项目、扩规模,
积极推进机制、科技、管理创新,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发展壮大。坚持政府
引导、社会参与、规范服务、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建立融资担保、信用评
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等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坚持
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坚决治理“三乱”,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
法权益。
(六)加强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抓住建设山东
半岛城市群的机遇,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全面上水平,努力把
东营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发展、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一是提高规划设计
水平。今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中心城所有专业专项规划编制,深
化细化详规,高水平地搞好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二是提高城市
建设水平。围绕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增强辐射带
动能力,集中力量、集中资金建设一批重点工程;继续搞好城区道路建设改
造,配套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加快东西城对接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进一步
搞好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完善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广利河、东营河、五六干
合排等河道城区段。积极推行物业管理。继续搞好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示范
城工作。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建立管理
长效机制。加大执法管理力度,搞好城市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
市场秩序等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环境。四是提高经营城市水平。盘活城市存
量资产,吸引社会投资,推动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推
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交通大通道,加快推进“两港”、
“两路”建设。“两港”就是加快实施东营港2×3万吨码头扩建,搞好东营
永安机场建设并争取增加航线航班;“两路”就是推进环渤海高速公路和黄
大铁路建设。同时,搞好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做好大唐东营发电
厂一期工程、鲁能东营风力发电项目和东营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前期工作。
继续搞好“数字化东营”建设。
(七)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和审计工作。大力培植财源,扶持发展有利于增
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优势产业和项目。强化税收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把
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加强各种规费的征收管理,确保该减的
减到位,该收的收到位。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继
续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重点社会事业等的倾斜力度,逐步建立规范
的转移支付制度。今年市财政安排支持基层和“三农”的资金4.9亿元。牢固
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高度重视解决部分县
乡财政困难问题,认真落实促强扶弱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
县乡财政实力,并积极稳妥地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
强化预算约束,完善财政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管理规定。强化审计监督,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效益审
计和专项审计,坚决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积极支持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金融体系,改善金融服务,密切银企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要加
快发展必须不断地加大投入。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
保投入的增长与发展目标相适应。
(八)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行经营管理集团
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参股的股份制改造,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
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企业上
市,大力培植上市后备资源。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加强对国有
资产的监管。认真落实投资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保证企业的投资自主权,
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切实用好开发银行贷款。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粮
食流通体制改革。搞好价格等方面的改革。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
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规范市场中介组织,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积
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整顿和规范
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搞好专项整治。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
工程。
(九)努力推动科技进步。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
实用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推进工业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
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扶持企业建设和完善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
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产学研结合领域,搞好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大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发展关键在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的观念,切实加强行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实用技能人才、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劳动力资源开发,全面
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创造条件。
(十)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高举团结发展的旗帜,进一步深化油
地军校结合。大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积极支持油田“油气当量重上
三千万”、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职工生活水平,支持石油大学和济军生
产基地加快改革和发展,支持企业间合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认真
落实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制的政策措施,搞好油田工业园建设,促进油田存
续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做好油田帮扶乡镇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油田中小
学移交工作。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共同搞好重点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现在,油
地军校结合的形势越来越好,我们要倍加珍惜,倍加维护,倍加努力,共同
推动繁荣发展,共同建设幸福家园,共同创造东营的美好未来!
四、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美好追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
实现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建设健康、公平、和谐、稳定的社会。
(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坚
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措施、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
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让所有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通
过充分就业普遍增加群众的收入。规范完善用工制度,所有用工都要按照规
定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落实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
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按时发放的监督保障机制,严禁拖欠克扣职工工资。
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重点抓好“五保五救助”。“五保”即:扩大城乡
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所有劳动
者的养老保险机制;完善农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制度,建立城
镇其他居民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逐步
提高城乡低保、失业保险和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水平。“五救助”即:
完善教育救助制度,继续对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实施救助,免除城乡低保
户子女就学的各种费用,免费为盲、聋哑、弱智儿童提供上学机会,视情减
免其他贫困学生的上学费用;建立城乡老年人救助制度;继续搞好残疾人救
助、灾害救助、城乡居民住房救助。加强扶贫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步伐。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和防止征地、拆迁、改制中
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二)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谐、诚信、创新、卓越”的东营精神,营造平
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
进创建“文明城市”“小康文明村”工作和“信用东营”建设。加强民主法
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
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
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保证群众依法
行使民主权利。大力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
质。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义
务教育实施水平,积极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加快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公共
卫生信息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能力。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大
力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竞技体育水
平。全面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
做好老龄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建设,巩固扩大双拥共
建成果。进一步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无线电管理、档案、气象、对台、
地名、史志、人防、防震和减灾救灾等工作。
(三)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不懈地
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依法加强土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广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提高资源利用
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老污染源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
清洁生产。大搞植树造林,实施好千村绿化及公路、水系绿化等工程,加快
建设“绿色东营”。搞好土地次生盐碱化治理,改善生态条件。加强自然保
护区和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搞好湿地生态和地质遗迹保护。深入开展创建生
态县区和环境优美乡镇、村活动,改善城乡生态面貌。
(四)推进“平安东营”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打防
并举,标本兼治,建立完善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着重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做到各种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
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高度重视做好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
事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措施,落实责任,及时加以解决。大力加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集中侦破大案要案,依法
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各类“霸头”恶势力,搞好施工环境整治。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监督检查,
搞好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完善社会灾害
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各位代表,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将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完善“五保五救助”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二是继续建设“平安东营”;
三是继续搞好荒碱地开发及土地整理;四是全面实施农民增收工程;五是全
面取消农业税,让全市百万农民彻底摆脱负担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六
是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七是继续推进“小康文明村”建设;八
是实施水利三排及涝洼地治理;九是实施乡镇集中供水示范工程,提高20万
农民的饮水质量;十是建设电子综合服务应用平台和便民服务设施。同时,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十大工程:一是建设改造城乡道路;二
是建设环渤海高速公路,争取开工建设黄大铁路;三是扩建东营港;四是继
续搞好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五是建设观海栈桥;六是建设文化艺术中
心;七是建设会展中心;八是建设东营中心渔港;九是改造治理中心城水系
及城区河道;十是继续搞好黄河南海堤建设。这十件实事和十大工程,投资
数额巨大,对东营的当前和长远发展影响深远,我们将严格实行领导、承办
单位、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强化
督查调度,确保说到做到,按期完成,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是今年的一项重要
工作。我们将组织力量,深入研究论证,编制好规划,勾画好今后一个时期
的发展蓝图,以此凝聚和鼓舞全市人民向着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五、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努力
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
大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级政府都要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自觉维护
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管理
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
务。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转变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严格
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把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与热情服务有机统一起来。
强化执法监督,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公开
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
违法要追究。按照公开、便民、高效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
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等制度,规范工作程
序,加快发展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