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9&rec=26&run=13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8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42.9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720.2亿元,增长17.8%,其中工业
增加值645.2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28.8亿元,增长17.1%。人均
生产总值50155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6065美元,增长16.0%。三次产业结构由
上年的5.4∶79.4∶15.2变化为4.8∶80.8∶14.4。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
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以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全市完成农
林牧渔业总产值81.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业总产值38.9亿元,增
长5.9%;林业总产值0.9亿元,增长2.1%;牧业总产值19.1亿元,增长17.4%;
渔业总产值16.5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2亿元,增长20.6%。
全市夏粮播种面积47.2万亩,比上年减少33.3万亩,下降41.4%;总产量18.7万
吨, 比上年减产11.1万吨, 下降37.1%;夏粮单产397.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
27.2公斤,增长7.3%,创历史最高水平。秋粮种植面积79.5万亩,比上年下降
25.3%;总产量31万吨,比上年下降15.1%;秋粮单产389.3公斤/亩,比上年增
加47公斤,增长13.7%。棉花播种面积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48.1万亩,比上
年增加48.3万亩,增长48.4%;总产量10.7万吨,比上年增长47.3%。蔬菜播种
面积52.6万亩; 总产量205.0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
26.5万亩,其中用材林17万亩,育苗1.18万亩。森林覆盖率19.6%。肉蛋奶产
量快速增长,全市肉类总产量16.1万吨,蛋类总产量9.9万吨,奶类总产量6.5
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20.7%、 11.6%和61.4%。 猪存栏45.1万头,生猪出栏
81.6万头,分别增长17.8%和16.3%。家禽存栏1547.6万只,同比增长9.1%;家
禽出栏3145.8万只,同比增长21.5%。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60.3万亩,比上年增
加8.3万亩,增长5.5%。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16.9万亩,比上年增长6.1%;淡
水养殖面积43.4万亩,比上年增长3.7%。全年水产品养殖产量25.1万吨,同比
增长16.9%。捕捞产量12.0万吨,同比增长1.0%。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农用排灌动力
机械3.8万台, 计27.4万千瓦。 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0万吨,增长
7.4%。农村用电量3.8亿千瓦时,增长13.1%。全市1777个行政村中,1774个村
通电话,1773个村通汽车,1767个村通自来水。
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90.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增长33.6%。规模以
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90.2亿元,其中地方170.1亿元,分别增长29.5%和55.1%。
各种经济类型竞相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1亿元,集体工
业增加值8.0亿元,股份制工业增加值567.0亿元,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5.3
亿元, 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增加值4.2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5.3%、 13.6%、
29.9%、45.5%和31.7%,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0.6亿元,比上年下降66.7%。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542.2亿元,轻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27.6%和67.6%,重工业化水平达到91.9%。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越来越
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40.6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
地方524.4亿元,同比增长58.9%。实现利税353.0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
地方63.5亿元,同比增长56.8%。实现利润261.1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
地方43.4亿元,同比增长59.4%。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36.0%,其
中地方256.6%,分别比上年增加131.6和44.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对全市工业
的引领作用明显。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0.6亿元,同比增长33.8%,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5.6%;利税总额337.0亿元,增长40.5%,占95.5%,
其中利润总额250.7亿元,增长42.9%,占96.0%。
在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工业三大主流投资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创新高。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6亿元, 比上年增长33.1%。其中地方
335.7亿元,增长53.8%。从投资主体看,民间资本投入快于国有资本。国有
经济投资209.6亿元,增长12.1%;民间投资235.4亿元,增长59.8%。全市限额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3%。从投资种类看,基本
建设投资254.4亿元,增长49.4%;更新改造投资141.6亿元,增长17.2%;其它
投资9.5亿元,增长32.6%;房地产开发投资35.1亿元,增长73.0%。从产业结
构看,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0.3亿元,增长54.2%,增幅高于全社会21.1个百分
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9.7亿元,增长32.4%;其中工业投资274.3亿元,增
长31.4%。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6亿元,增长8.0%。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亿元,比上年
增长16.4%。其中市的零售额77.9亿元,增长17.8%;县的零售额16.7亿元,增
长15.8%;县以下的零售额22.5亿元,增长12.1%。
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双突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
元,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亿美元。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05613.7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26.4%。 其中出口60561.4万美元, 进口45052.3万美元,分别增长
36.5%和15.0%。在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超过一般贸易18948万美元,占总额
的63%,仍居主导地位;一般贸易增长较快,增速超过加工贸易9.8个百分点。
出口产品种类更趋多元化,结构更加优化。机电、纺织、轮胎、服装家具出
口总额均超过2000万美元。机电产品出口31922万美元,增长37.2%;轮胎出口
4653万美元,增长152%;服装出口2243万美元,增长121%。日本和香港仍是
第一大进出口地区。2004年从日本进口14061万美元,其次是欧盟、美国、韩
国和东盟;对香港出口额最大,为22428万美元,增长40%;对美国出口额增
长最快,增长72%。出口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出口规模有所扩大。2004年全市
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0家,比上年增加3家;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63家,
比上年增加22家。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批准外商投资项
目66个,合同外资金额4.0亿美元,同比增长35.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0亿
美元,同比增长51.5%。
社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 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
34.1万辆,其中汽车15.5万辆。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4688.7公里,比上年新
增25.3公里。公路密度59.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货运量4692万吨,货运周转
量528634万吨公里, 分别增长4.4%和13.4%; 客运量2436万人, 客运周转量
163929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1.4%和24.6%。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
成邮电业务总量17.4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3亿元,
邮政业务总量1.1亿元,分别增长45.5%和12.0%。全市拥有邮政局(所)87处,
邮政报刊图书销售亭(点)50处。年末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万门,电话
用户4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2万户。全市拥有
公用电话5万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0.5万户,小灵通用户9万户,互联网用
户5万户。 旅游业增势强劲。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8.9亿元,比上年增长
24.2%。 全市接待境外游客2450人次, 比上年增长23.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83.2万美元,增长23.8%。接待国内游客16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8%。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境内财政总收入18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
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8.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7.5%。财政支出35.5亿
元,增长23.5%,实现了收支平衡。金融运行平稳有序,信贷投放稳定增长。
2004年,全市金融系统积极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改善金融服务,不断
调整信贷结构,实现了全市金融平稳运行,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至年
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55.3亿元,较年初增加59.6亿元,增长12.0%。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8.3亿元,增长14.2%。全市人均储蓄额18356元,比
上年增加2096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大幅度增长。各项贷款余额357.4亿元,较
年初增加62.3亿元,增长21.1%。保险事业稳定发展。至年末,全市有各类保
险公司11家,比上年增加2家;承保额1590.9亿元,全年保费收入16.2亿元。
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7亿元,增长13.9%;寿险保费收入11.5亿元,下降10.1
%。全年赔付3.4亿元,增长19.2%。其中,财险赔付2.9亿元,增长19.1%;寿
险赔付0.5亿元,增长19.5%。价格水平总体平稳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为103.2%。从居民消费价格统计的八大类商品看,呈上升趋势的有三类:上
升幅度最大的居住类,价格上升14.4%;其次为食品类,价格上升7.9%;娱乐
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1.5%。 呈下降趋势的有五类:衣着类价格下降
5.2%;交通和通讯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家庭设备用
品类价格分别下降1.8%、1.7%、0.4%、0.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7%。
在商品零售价格统计的十六大商品类别中,价格呈上升的有七类,涨幅最大
的是燃料类、金银珠宝类和食品类,价格分别上升18.7%、10.6%和8.1%;中
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类、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类价格均上升0.8%;家具类价
格微升0.1%。价格呈下降趋势的有八类,降幅最大的是交通和通讯用品类,
下降6.3%。2004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0%。从轻重工业分类看:轻
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6.4%,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价格上涨7.4%,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价格上涨4.4%;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15.6%,其
中,采掘业产品价格上涨18.4%,原料工业产品价格上涨7.1%,加工工业产品
价格上涨12.5%。从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分类看:生产资料产品价格上涨14.4
%,生活资料产品价格上涨8.4%。2004年,全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上涨18.5%。所调查的九大类原料,全部呈上升态势,其中有八类涨幅在10%
以上。全年各类房屋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15.3%。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
水平上升15.1%,私房(二手房)销售价格水平上升16.2%。全年房屋租赁价
格水平上升5.9%。全年土地交易价格上升11.4%。
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改造城市主次干道90.2公里、干
线公路128公里,实施了自来水厂二期扩容、西城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城市绿
化等工程。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较大成效,新增绿地面积
122.5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围绕构建交通、能源、防灾等体
系,新开工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东营机场增加了北京航班,新开
了上海航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98.1%。全市建成各级环
境监测站6个,烟尘控制区7个,面积118.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
面积79.2平方公里。市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二氧化硫0.033毫克/立
方米,二氧化氮0.013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081毫克/立方米,饮用
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1%。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142项,其中省级43项,国家级29项;取得科技成果125项,其中7项达到国际
领先水平,1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科学技术奖励29项,居全省各市第
二位;专利申请量1488件,专利授权860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076份,技术
交易额7.6亿元,增长52.0%。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市、县两级科技三项经费
投入4744万元,增长18.3%;其中市级2020万元,增长13.5%,占同级财政预算
支出的1.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93
家,新增15家;其中国家级8家,新增1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4家,
新增2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740家,新增5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1.1%,较年初增长2.6个百分点。先后举办了10
次重点科技合作活动, 组织论证了2个重大工程项目。 全市引聘高层次人才
139名,企校联建科研机构8家,转化项目92项,其中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
全市建成各类科技创业中心6个,其中省级创业中心3个,国家级1个;总面积
14.22万平方米,新建成面积8.6万平方米,占60.6%;入孵企业127家,其中新
入孵企业34家。
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004年,全市有普通高校6所(含广播电视大学普通专科班),招生11810人,
毕业5318人,在校生33218人,专任教师3510人。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
生16290人。全市小学238所,招生24952人,在校生126959人,男女生比为52.1:
47.9,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职工7563人,其中专任教师6807人。普通初中
85所,毕业生27897人,在校生90128人,男女生比为52.3:47.7,初中毕业升
学率为82.9%,专任教师6941人。普通高中25所,招生15727人,毕业生9818人,
在校生43240人,男女生比为54.4:45.6,专任教师2686人。全市有幼儿园712
所,在园幼儿50751人,男女生比55.0:45.0,教职工4252人,专任教师2503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1170人。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1处,床位8825张,卫生机构人员11620人。其中,政
府办卫生机构69处,其中综合医院11处、卫生院33处、卫生防疫防治机构6处、
妇幼保健机构6处。卫生技术人员4333人,其中,执业医师1464人,执业助理
医师496人,注册护士1060人,综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894人,卫生院卫生技
术人员1846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8人,妇幼保健机构163人。69处医疗机构
实有床位3467张,其中,综合医院床位2019张,卫生院床位1297张,妇幼保健
机构床位107张。全市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共计1411人。全市全部建立起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为98.0%;初步形成17处县级医疗防保机构为
龙头,33处乡镇卫生院为骨干,200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274处村卫生室为网
底,功能较为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多层次、全方位地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
活。 共组织“平安之声” 、 “鱼水情”等大型文艺活动32场次,演职人员
4000多人次,观众20万人次。累计送戏下乡400余场,观众80万人次。戏剧文
学剧本《情天恨海》入选全国戏剧精品集。歌曲《永远跟随你》,在由国家
广电总局主办、山东电视台承办的中国原创歌曲奖山东选拔赛上获得十大金
曲奖。《东营民间流传吕剧精选》书稿编辑整理工作基本完成。《东营日报》
先后有100余件作品在省级以上获奖。其中,《社会信用机制建设的有益探索》
《文明的价值》入选山东省“精品工程”,《着眼长远办大事——实践“三
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系列综述》《我市为百万农民健康“保险”》等
7件作品获山东新闻奖二等奖,4件作品获山东新闻奖三等奖。29件作品获中
国地市报及山东省市地报新闻奖。市外宣传、对外宣传再上新水平。全年对
外宣传、市外宣传用稿200余篇,其中130余篇稿件在《大众日报》《人民日
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主要媒体刊用。部分稿件在新华社、中新社、
《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走向世界》等媒体发表。市电台全
年在省台发稿5583篇,列全省各市第一位,加入了山东半岛城市广播新闻交
流网,与济南、青岛等城市电台联办了《山东半岛城市新闻》节目。广播新
闻《好支书王友成》 、 电视理论片《走向文明》、歌曲《口碑》、广播剧
《连心锁》、电视剧《黄河入海的地方》等5件作品入选省第七届精品工程
评选。广播剧《连心锁》荣获全国广播剧评选二等奖。电视文艺栏目《综艺
黄金段》、商业广告《凯银乳业》等2件作品荣获全省广播电视政府奖一等
奖。全市现有5个广播电台、6个广播发射台,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现有6个电视台(含东营教育台),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市有
线电视用户达到37万户,其中地方用户达到24.5万户。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
和入户率分别达到97.4%和62.6%,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全市数字有线电视服
务平台,具备了开通数字电视信号的能力。成功举办“万达杯”东营市第七
届运动会、2004年“康力杯”庆“三八”市直女职工健美操比赛、“鑫都盛
佳杯”体育舞蹈大赛、第十个“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市直干部职工拔河
比赛。新批体育类民间组织22家,比上年增加3家。在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上,
共获金牌7枚、银牌10枚、铜牌5枚。参加全国系列比赛获金牌6枚、银牌3枚、
铜牌3枚。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935元,
比上年增长26.8%;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194元,增长17.4%。居民膳
食结构不断改善,肉、蛋、鱼、油、鲜奶消费均有增加,在外用餐支出增多,
全年人均食品支出2405元,增长12.7%,恩格尔系数为29.4%。全市城市居民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3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132台、电冰箱104台、洗
衣机92台、 组合音响21套、摩托车22辆、空调器104台、录放像机30台、电脑
55台、 微波炉38台、 移动电话175部。 农民生活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4033元,比上年增加523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59元,增长
19.9%。全年农民人均食品消费972元,恩格尔系数为35.2%。全市农村居民人
均居住面积26.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80
台、电冰箱20台、洗衣机31台、电脑1.3台、摩托车58辆、电话机88部、移动
电话39部。劳动就业形势稳定。至年末,全市在岗职工31.4万人,比上年增
长0.1%; 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5.1亿元, 增长14.5%。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3866元, 增长12.7%; 其中地方17242元,增长18.9%。全市共安置就业人员
3653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2574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22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841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