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8&rec=8&run=13

2001年,为实现东营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品位,市委、市政府决定,200
3年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并将其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计划。2003年,又将“创模”列入全市的十大工程,先后实施“创模”十大工
程,即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洁净工程、宁静工程、绿化工程、宣教工程、畅通工程
、健康工程、亮化工程、生态工程,并通过建立调度网络,完善综合决策机制,强化
奖惩考核措施,加强环境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2003年7月24日,东
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通过山东省环保局预审;8月28日,通过国家环
境环保总局的技术核查;10月15日,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
一、瞄准“三大”,落实“三高”,全力打造生态品牌城市。“大空间、大绿化
、大水面”是东营市的城市特色。近年来,东营市在城市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
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水
平达到52%,居山东省首位。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先后完成中心城总体规划调整方
案及道路交通、城市形象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调整、市场布局规划、环卫设施布局规
划、亮化规划等40多项规划,详规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切实提高规划水平,积极
引入竞争机制,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先后邀请省规划设计院、新加坡工程集团、同济
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市规划设计院、青岛园林设计院等高水平、高资质的国内外规
划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知名设计家,参与中心城总体规划调整、东西城对接区分区
规划、西城商业街改造规划设计,提高了城市规划的设计质量和品位。实行批前、批
中、批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改变了规划
滞后的状况,使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近年来,通过油
地共建、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用于城
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达30多亿元,其中中心城投入21.6亿元,先后完善道
路30多条,形成“十纵八横”的城市主干道路框架,道路面积达1043.6万平方米,城
市排水管网1042公里。投资1.2亿元建设成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中心城污水处理厂;
投资5600万元的中心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将完成防渗系统的建设,2004年11月
将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000万元的河口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经完成主体工程,
即将投入运行;投资1400万元的东营市卫生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场已经完成土建工程;
委托青岛环境卫生科研所制定了老垃圾处理场改造搬迁工程设计方案,计划投资314
.28万元对老垃圾处理场进行改造搬迁,工程完工后,60%的有机物全部降解,10%的
小颗粒无机物将随有机物作为肥料使用,约30%的无机物和废品作填埋处理,少量有
毒无机物运往新垃圾处理场做卫生填埋。东城水环境工程已建成16公里,仿建历史名
桥11座,利用外资3亿多元,建设了全省最大的城市公园--清风湖公园,一期工程现
已对外开放;新世纪广场、文化广场、胜利广场、东城水系、商贸城一大批精品工程
先后建成。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及“畅通工程”。近三年,投入近6亿元资金
新增绿化面积7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15%,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
了绿洲。三是坚持高效能管理。加强建设法制,先后出台规划监察、物业管理、房屋
拆迁等11个规范性文件,开通96111服务热线,聘请32名社会监督员,多渠道、多角
度接受社会监督。成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中心城范围内城市规划、市政工
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的执法监察及工商行政管理、环境保护、公
安、交通等部门的部分执法职能,变多头管理为综合执法,使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
规范化轨道,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东营市被授予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
市”称号,河口区仙河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获此
荣誉的乡镇。
二、严格执法,工业污染源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大力实施污染物再提高工程
。在“一控双达标”任务完成后,为进一步削减污染负荷,改善水环境质量,有效遏
制水污染,制定“碧水工程”方案,将采油污水的治理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先后投资83.5亿元,建起49个采油污水处理联合站,建设229个回注站和48
个污水处理站,到2002年底,采油污水回注能力每年达到4亿吨,回注率达到94%,有
7个采油厂的采油污水不外排,占总量的70%。2001年,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关停
了济军生产基地造纸厂,COD年排放量骤减5000多吨,2003年,关停45家土(小)污染
企业。对27家不能稳定达标的水污染源实施再提高工程,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2亿元
,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4万吨/日,减少COD1.55万吨/年,石油类66吨/年。二是加大
大气污染治理力度。2001年,对40家蒸发量在10吨/小时以上的生活采暖锅炉进行限
期治理,2002年,开始全面淘汰10吨/小时以下的民用燃煤(燃油)锅炉和茶水炉
。加强对饮食服务业的油烟污染治理。取缔关停锅炉271台,茶水炉50多台,减少锅
炉蒸发量1300多蒸吨,安装油烟净化器127余家。与1998年相比,2002年全市共减少
二氧化硫排放量2.07万吨,烟尘1.09万吨,工业粉尘0.047万吨。三是开展循环经济
试点,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建设了30万吨/年的粉煤灰水泥厂,年综
合利用粉煤灰10万吨,建设全省最大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年综合利用粉煤灰30万
吨,生产加汽粉煤灰砌块34万立方米,生产蒸压粉煤灰砖16万立方米,年节约土地4
7公顷,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四是严把新污染源产生关。坚持“三不上”原
则,即污染严重的项目不上,资源浪费严重的项目不上,社会和经济效益差的项目不
上,引导企业发展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等无污染和轻污染的企业。
2003年,全市共拒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项目6个,责令改建厂址项目4个,验收项
目140个,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三同时”合格执行率均达到100%。五是积极开展
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防止污染反弹。2000~2002年,全市共组织16次大
规模的查处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对全市100多家企业(其中29家废水重点污染
企业)多次进行明察暗访,对有问题的企业责成整改,对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
业进行处罚,共处罚款91.2万元,有效遏制了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和污染反弹的势头。
六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实行企业承诺制度,市政府责成占全市污染
负荷90%的重点企业签订《东营市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保证书》,让企业法人代表作
出承诺,保证实现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有效制止偷排偷放、污水超标排放等环境违
法行为。七是加大监控力度,发挥资源优势,减轻城市大气污染。
三、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高标准编制规划。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实
施的《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无偿援助项目的基础上,拟定黄河三角洲可持续
发展实验区规划纲要,制定并落实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二是认真落实《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三是加大禁磷力度,控制磷污染。2001年
底,已经实现全面禁磷的目标。四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成立东营市黄河
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投入,投资2246万元,
实施第一期湿地恢复工程,投资1078万元的二期工程也已开始实施。自然保护区的建
设已被确定为中国21世纪日程优先发展项目和国际UNDP项目的重点工程项目。五是做
好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六是加强石油勘探开发污染防治。油田采油污水回注率
保持在95%以上,井下无污染作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七是加强速生林建设。2003年建
设了10万亩速生林示范工程,大大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八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