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8&rec=78&run=13

【概况】2003年,全市农业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
定为目标,立足国内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战略,克服“非典”、雨涝、冰雹、风暴潮及病虫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确保全市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63亿元,
比上年增长8.7%(按不变价,下同) 。其中农业产值34.59亿元,林业产值0.71亿元,
牧业产值15.66亿元,渔业产值14.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49.8%、12.3%
和8.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3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351 0
元, 比上年增长10.8%。 全市粮食总产66.25万吨, 同比下降13.5%;棉花总产
7.28万吨, 比上年增长51.8%;瓜菜总产224.16万吨,比上年增长5.8%。农机总动力
达到174.7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保有量4.76万台,农机总值14.3亿元,分别比上
年增长6.9%、8%、5%。

【农业结构调整】2003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
展高效优质农产品,努力增加畜牧、水产两大优势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中的比
重,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一是粮经比例趋向合理。全市粮经比例由上年的48∶5
2调整到40∶60。粮食播种面积调减为186.98万亩,比上年减少51.17万亩,
瓜菜面积60.06万亩, 比上年增加1.94万亩。 棉花种植面积创历史最高记录, 达到
99.78万亩,比上年增加36.23万亩。冬枣种植面积18万亩,新增1.47万亩。牧草
种植面积28万亩,新增2万亩。二是林业生产跨越式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87万
亩, 比上年增1.08倍。 其中用材林13.78万亩,比上年增11.72倍。森林覆盖率
15.6%。三是畜牧、水产两大优势产业迅速壮大。大力发展食草畜牧,稳定鸡猪生产,
加快专业村建设, 努力扩大经营规模,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生猪累计出栏
70.18万头, 比上年增长17%;期末存栏38.32万头,比上年增长8.4%。家禽累计出栏
2590.06万只, 比上年增长9.7%;期末存栏1418.41万只,比上年增长12%。
羊累计出栏124.02万只, 比上年增长17.2%; 期末存栏97.79万只,比上年增长
16.7%。牛累计出栏18.04万头,比上年增长17.5%;期末存栏25.59万头,比上年增长
6.3%。肉类总产量13.37万吨,比上年增长14.5%;禽蛋产量8.89万吨,比上年增长4%;
奶类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99.4%。水产业着力抓名优特水产品养殖、贝类护养、
远洋捕捞和渔港建设。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51.95万亩,比上年增加16.65万亩;其中
海水养殖面积110.10万亩, 内陆养殖面积43.5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33.32万吨,比
上年增长7.5%。 畜牧水产两大优势产业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42.7%,比上
年增长4.4个百分点。 四是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在农业品
种和品质的调整上,开始从追求数量为主转向以提高质量为主、质量和数量并重上来,
结构调整的效益日趋明显。引进推广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新增绿色
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12.8万亩、达到39.9万亩。建成农业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18万亩、
有机农场一处,全市使用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产品达25个,有机食品、绿
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13个,11种农产品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全
国农业名牌产品,农产品优质率明显提高。

(戴树云)

【病虫害防治】2003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搞好病虫调查,超前掌握病情,准确
作出预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为领导决策和病虫防治提供准确依据。全年共为市政
府提供病虫害信息39次,向省站汇报虫情40次,印发病虫情报20期、200份,平均预
报准确率96%以上。
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病虫综合防治工作。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综合
防治面积累计达109.99万公顷, 累计挽回粮食损失127747.98吨、 棉花
11585.48吨、 蔬菜154428.06吨、水果51668.43吨。东亚飞蝗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东亚飞蝗发生面积18.62万公顷次, 防治6万公顷,动用人力520人次,机动车70
台次,药械380台,农药290吨,防治效果98%以上。在飞机防治中,全面应用GPS定位
系统导航作业,在全国为首家。
2003年,市农业局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通知》和《
山东省农业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东营市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
情普查方案》,认真搞好疫情普查,控制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全市共普查各类农作
物15种,发现有害生物43种。

【农村灭鼠】 为完成2003年度农村统一灭鼠工作计划,全市共举办秋季灭鼠班6期,
培训技术人员260人次;发放灭鼠技术、灭鼠知识问答等培训材料32800余份。全市确
定广饶县为灭鼠示范县, 并在每个县区确定一个灭鼠示范乡镇。示范县灭鼠面积2万
亩,住宅灭鼠24000户;每个示范乡(镇)示范灭鼠面积500亩、住宅灭鼠1500户。在农
村灭鼠工作中,结合秋种小麦拌种带动秋季农田灭鼠13万亩。

【建设山东省治蝗专用飞机场】该机场是国家农业部为支持黄河三角洲建设的一个救
灾性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00万元,山东省配套300万元,市财政配
套100万元。2003年6月15日,机场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12月5日,
综合服务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杨清臣)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
入”为主线开展工作。2003年8月17~18日,第五期(2000-2002年)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顺利通过省级总验收: 3年共实施土地治理项目37个、多种经营项目18个,建设高标
准水库2座, 总投资23930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10826万元。全面完成2004年农业综
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市两级年度验收:完成土地治理项目11个 (分
布于大王、丁庄、陈官、黄河口、垦利、北岭、盐窝、龙居、义和、新户等10个乡镇
和广北农场) ,共开发治理土地10.5万亩,扩建配套400万方水库一座,发展冬枣1.9
万亩、 桑园0.8万亩、 蔬菜2.5万亩、优质粮1.3万亩、小麦大豆轮作0.6万亩、果品
0.5万亩、 优质棉0.45万亩、水产养殖0.3万亩、苜蓿0.05万亩、速生杨1.8万亩、薄
荷0.3万亩,共计投资3074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2070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50
余元。 扶持多种经营项目6个,共计投资4848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1298万元,建设
花官乡华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万吨绿色蔬菜保鲜速冻深加工产业化龙头项目、利津
北岭乡金三角蔬菜购销有限公司蔬菜批发市场三期工程项目、垦利万德福植物蛋白科
技公司3000吨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线项目、河口仙河镇海星浅海有限公司万吨水
产品加工项目、东营区绵野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杜泊绵羊良种繁育项目、广饶金牧种
禽有限公司肉禽加工扩建项目。 全部项目投产后, 年新增产值1.2亿元, 新增利税
2300万元。

(张兴峰)

【32万亩荒碱地开发】 市政府确定,2003~2007年全市开发荒碱地40万亩。为此,市
政府出台东政发〔2003〕23号《关于进一步加快荒地荒滩荒水开发的意见》;市政府
办公室以东政办发〔2003〕55号文件转发《东营市农开办〈关于32万亩荒碱地开发实
施方案〉的通知》,制定给予贷款贴息(用自有资金开发的给予补助)180元/亩等优惠
政策。各县区相应出台扶持政策,形成企业、大户承包,集体、农户股份合作开发的
多形式开发机制。
32万亩荒碱地开发实行市级总规划、县区分规划制度。条田开发突出深沟大河、
土地整平、灌排分设、大水压碱,上农下渔开发突出灌排配套、规模经营、变粗放型
开发为集约型开发。建立荒碱地储备制度,把荒碱地由零碎分散开发的状态变为分片
规划、集中开发、科学配套、亩数不调、权属不少、规模经营。至2003年底,32万亩
荒碱地开发完成土石方2616万立方米, 建筑物820座,分别完成计划任务的56.3%和2
7.6%。

(万民)

【生态农业建设】 探索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6种模式。即“上农下渔”涝洼荒碱地
开发模式、生态经济林模式、草地畜牧模式、生态渔业模式、保护地栽培模式、农作
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2003年,全市新开发“上农下渔”面积11万亩,新增经济林面
积10万亩、饲料作物种植面积40万亩、保护地栽培面积24万亩、秸秆还田面积60万亩。
建设秸秆气化工程5处,户用沼气发展到4万户。
治理农业污染,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有机肥施用量;积极开展秸秆综合
利用,加大对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和回收力度。全年有机肥施用量每公顷31500公斤
,化肥施用量下降到每公顷534.6公斤;生物肥料施用面积10.67万公顷。人、畜、禽
粪便综合处理在90%以上,无公害处理75%以上,无害化处理84.15%以上。全市农作物
秸秆总量为153.3万吨,通过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和秸秆气化、食用菌生产等措
施,可利用秸秆54.6万吨;其他工业和作为燃料可利用秸秆51.3万吨。2003年综合利
用秸秆114.9万吨,综合利用率逾75%。全市棉花、大棚蔬菜等作物地膜覆盖面积124
万亩,地膜用量10680吨。蔬菜大棚用膜回收率在95%以上,棚内地膜拣除回收率在7
0%以上,全市回收利用率91.21%。
农业“三品”生产健康发展。2003年底,全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达到1
9家,其中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0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9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
产品达到17个,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产品达到16个。全市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
地达到40万亩。

(张国凤)

【农业标准化】开展农业标准制定工作,重点对现有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
际标准进行整理汇编。组织制定粮、棉、油、瓜菜、食用菌、水产品等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技术规程10余项。 申报省级2002~2005年农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14项,
其中3项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地方标准。 推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建成农业标准
化种养示范基地18万亩、有机农场1处,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8家、全市达
到18家,全市使用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产品达到26个。

(魏德刚)

【农业龙头企业】2003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 使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5家。其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过
亿元的13家, 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86家。半球集团、驰中集团、绵野公司、振利
油料公司、 海兴5家企业,2003年被列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使全市省
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家,国家级1家(凯银集团)。
年内, 全市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银行贴息贷款计18100万元, 贴息资金
961.11万元, 周转金500万元,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分两批对华誉集
团20 00万只肉鸡出口加工及养殖配套、阳光织业公司年300吨生丝加工等23个新上、
扩建项目进行银行贴息贷款和周转金扶持。2003年,华誉集团克服“非典”疫情影响,
形成年加工肉鸡2000万只、冷藏肉鸡6000吨、提供鸡苗1500万只、存栏种鸡20万套和
年产饲料6万吨的生产能力, 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 年创利税1810万元,出口创汇
224 0万美元。 随着华誉集团、凯银集团、冬映红枣业公司、驰中集团、阳光织业公
司、海星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其辐射带动能力也明显增强。2003年,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124万亩, 辐射带动农户13万户,户均增收
90 0多元。
2003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分别组织参加了第五届寿光国际果蔬博览会、雁来红杯
第二届山东省绿色食品及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洽谈会,全市共签订项目合同、协议1
8个,金额43583万元,签约金额列全省17市地首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第3次获
得全省最佳组织奖。

(毕研广)

【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2003年10月,市政府以东政发〔2003〕25号文下发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
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生产经营示范体系建
设,按照“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起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龙
头,市、县、乡和农业龙头企业质检机构配套联动,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
出入境检验检疫、林业、畜牧、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农产品质量
检验检测体系。
2002年3月,市编委正式批准成立东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隶属市农业
局,正科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地环境的检验检测工
作;负责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测和技术指导;承担市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验;承担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性检验检测
工作;负责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县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
站业务上受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的统一指导,负责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的抽
样和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测工作;承担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检
测任务;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及监督管理。
2002~2003年,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总投资1080万元,其中市农产品
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完成投资710万元(实验楼投资36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350万元);
市技术监督局综合实验室仪器完成投资280万元;市县畜牧局配备仪器设备完成投资
90万元。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已配有原子吸收仪、气相色光谱仪、液相色光谱
仪、定氮仪、微波消解仪等大中型仪器70多台套。2003年,中心多次派人到外地进行
培训,并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练兵,基本掌握所购设备的检测方法,能够满足对农产品
和农业投入品中重金属、农药、兽药、渔药、微生物和营养成分等指标的检验检测。

(刘东斌)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2003年,为了给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服务,对《
东营农业信息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开通农业生产、市场动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
、特别关注、农业招商等栏目,使市级网站更贴近服务于“三农”工作。农民可直接
通过市级网站对外发布信息和查询市场价格行情。同时,做好农业信息网络延伸工作
。广饶县农业局筹集资金20余万元,建设广饶县农业信息网和局域网,各乡镇、农业
龙头企业也加快建设信息网络。2003年,全市5县区95%的农业乡镇、50余家涉农企业
建设了网站或实现上网;举办信息网络知识培训班16期,培训农村信息员640名。年
内,全市共发布各类蔬菜批发市场价格行情32期,发布招商项目40条,下载、搜集、
发布各类信息技术资料3200余条,编报网上农业信息86期。

(毕研广)

【农民科技培训】2003年,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为加强对农业科技培
训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副市长周连华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农业科技
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全市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
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这一重点,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面对
农民,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3月20日,市农业局以东农发〔2003〕8号文下发《关
于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通知》,并制定《全市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实施意见》,成
立科技下乡活动领导小组,把全市农民科技培训作为重要工作。4月,市农业局组织
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市植棉重点乡镇,举办棉花生产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棉农10
00余人,发放实用技术资料500册,植棉科技明白纸1000余份;结合全市农村能源建
设工作,举办沼气职业技能培训班2期,109名农民获得沼气上岗证。
举办专题技术培训。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生产需要,全市农技推广部
门全年举办科技培训班250期, 涉及粮棉生产、蔬菜栽培、冬枣、速生林、食用菌、
桑蚕、畜牧养殖等21个专业,培训农民24780人。
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教育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宣传农业科技。
东营区、河口区相继在电视台开辟《农科园》农业科技专题栏目,根据农时播出农民
急需的农业科技知识;各县区农业部门与科协联合印发科技小报19期,发放10万余份;
利用农村集贸市场,组织农技人员赶科技大集。全年农技人员组织赶科技大集1 9期,
有160人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活动,制作科技展板36块,发放科技书籍280 0册、
明白纸165000份。
外聘专家开展培训。4月,垦利县在首届黄河口桃花节期间,聘请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果树研究所的多名专家,对果树专业户和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培训
300余人。为搞好冬枣标准化生产,聘请沾化县冬枣技术人员陈国良为常年技术顾问
,在十几个重点村巡回指导。
参与全省“致富早班车”下乡进村启动仪式。10月9日,全省“致富早班车”下
乡进村启动仪式在广饶县稻庄镇举行,中组部、中央农广校、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
的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于树健到会并讲话。“致富早班车”下乡进村活
动,通过专家现场授课、发放农业科技书籍和音像制品、建设农村科技书屋等形式向
广大农民传播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

(宋维强)

【减轻农民负担】2003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减轻农民
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各项清理和执法检查,减轻
农民负担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落实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
会议,安排部署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以东办发〔2003〕18号文制定下发《关于切实
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以东办发〔2003〕19号文制定下发《关于印发东营
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为切实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工
作的领导,落实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领导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委、政府签
订《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实行“一票否决”的
考核奖惩办法。对成绩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重点管理,取消该
单位及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减负办主任当年一切评先树优资格,该单位主
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在重点管理期间不能提拔重用;对出现涉及农民负担的案件,
依纪依法坚决查处。
落实专项治理部门负责制,对涉及农民负担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在省取消的8
8项收费项目和47项达标升级活动的基础上,又清理取消57项收费项目,降低6个项目
的收费标准,宣布取消的收费项目和达标升级活动,得到全面落实。
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税费负担
88.43元,比上年减少12.07元,比税费改革前减少72.92元。为保障乡村两级的正常
运转,对因税费改革减少的收入,以固定转移支付的形式给予弥补。2003年,全市转
移支付资金6045.2万元,按全市农业人口计算,人均58.13元;安排村级计划生育专
项补助经费280万元,每个行政村1500元。严格“一事一议”筹资和“两工”使用管
理。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村内发展各项事业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量力而行
,决不能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据统计,2003年,全市有243个村开展了“一事一议
”筹资,筹资总额193.73万元,筹资最少的村人均4.3元,最多的15元,严格控
制每人每年筹资不超过15元的限额。“两工”使用做到“两个严禁”,即严禁按人头
或地亩平摊“两工”,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更不准层层下达以资代劳指标。兴办乡村
公益事业,尽可能让农民出工,农民自愿以资代劳的,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按规定程
序申批,经批准收取的以资代劳款,必须专款专用,年终编制收支决算,并将使用情
况张榜公布。2003年,全市安排两工362.5万个,劳均7.4个,比上年分别减少1
72.5万个和2.6个。严格落实各项减免政策,对70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户、烈属、伤
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及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减免对象据实进行税前减免,全市落
实减免7.6万人,减免税费610万元。
全面落实各项制度、规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一是落实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
度。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东营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票否决考核办法》。按照办
法所列内容,对县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在年中和年末分两次进行检查,凡是发生否决
事项或考核分数低于70分的,予以否决。二是落实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统一印制3
0多万份农民负担监督卡,5月底前全部发放到户,到户率100%。三是落实农民负担监
测制度。市减负办在5县区选取10个乡镇、30个村、100个农户设立固定监测点,对其
承担税费及收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掌握第一手资料。四是落实农民负担信访举报制
度。在市减负办专门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将举报电话在农民负担监督卡上公布,做到
家喻户晓。明确专人负责来信来电来访工作。五是落实“四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涉
农收费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省市制定的有关农村中小学各项收费和代收费政策
,严格执行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落实对涉及农民负担案
(事)件责任追究制度。

【农村财务管理】全面实施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全市通过实行“村财乡管、集中
核算、会计代理”三位一体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确保村级财务收支合理,各项
经济活动运行规范。至年底,全市共成立乡镇农村财务管理结算中心37处,乡镇农村
会计人员达到219人。
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2003年,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的农村财务记录工作
已全部由微机完成,全部实现电算化,配备农村财务管理专用微机96台。
组织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市经管站制定下发《关于印发2003年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要点的通知》,对2002年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及重要经济活动、乡镇代管集体资
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专户存储资金
审计、代管资金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两工”审计、村干部离任审计、财务管理制
度审计等。

(王力)

【沼气利用】2003年,为促进农民增收节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发展优质高效
农业特别是无公害农业,并改变农村公共卫生状况,引导农民走向现代文明生活,在
农村积极推广沼气建设。(1)加大农村能源工作宣传力度,组织县区能源部门充分利
用广播、电视、报刊、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形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沼气生
产的好处及建池优惠政策。利用市电台《说新闻》栏目专业讲座1次,在市电视台《
田园风》栏目做节目3次,在市职业学院成人教育讲课4个小时,通过省农业厅《山东
生态农业》和《农业与农村工作情况》报道2次。(2)多次组织县区项目负责人到安徽
、江西、烟台、济南、青州、临朐等地考察学习,聘请外地技工指导建池工作,加快
建池速度,提高建设质量。(3)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举办沼气培训班2次,培训技术人
员538人,有109人通过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考核鉴定,取得沼气生产职业资格
证书。(4)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迅速形成建设高潮。组织县区有关人员,
在东营区和河口区召开2次沼气建设现场会。(5)做好沼气生产配件的政府采购工作,
保证质量,节约成本。由市政府采购办统一完成83万元的沼气配件及秸秆气化机组的
采购任务,节约资金4万元。(6)积极引进玻璃钢沼气池。2003年下半年,在工期紧、
任务重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果断决策,帮助河口区从安徽池州市购进玻璃钢沼气池
56个作为示范,从而加快了建池进度,同时也为明年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7)在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了全市农村用能状况。并建立沼气池用户档案卡,加强了对
沼气生产的规范化管理。
年内,按照“东营市农村能源项目2003年试点方案”的要求,共投资472万元(其
中市财政投资200万元),在全市8个乡镇的20个行政村,对2037户农民实施能源工程
。至年底,新建户用沼气池1170个,年末累计达到4750个,年总产气量130.05万立方
米,沼气综合利用达到0.41万户。沼液浸种8500公顷,增产粮食0.64万吨;沼液喂猪
0.96万头,节约饲料550吨。北方能源生态模式0.02万户,面积6.20万平方米。

(宋庆功)

【农业行政执法】2003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农业行政
执法水平,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草原法》和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为重点,开展农业
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共组织1900人次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小册
子、明白纸10万余份,制作和张贴标语、条幅、宣传画360多幅;通过农业“行风热
线”解答有关农民负担、农村土地承包等方面的咨询23起、求助5起、投诉8起。
实行打假与扶优相结合,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2003年,全市共组织出动执法
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点1200家次,抽查各类种子460批次、肥料390批次、
农药360批次, 查处不合格经营业户320余家,各类农资产品价值9.6万元,挽回经济
损失69万余元。 3月,广饶县、东营区分别开展打假、扶优活动,省内外24家农资生
产厂商和辖区内的200多家农资经销业户参加了该活动, 宣传农业法律知识,推荐优
质农资产品,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4月,由市农业部门牵头,
市工商、 质监、供销等部门参加,开展以棉种为主的农资市场集中整治活动,查处3
起影响恶劣、案值较大的大案要案,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不法行为。以查缴和处罚为
手段,加大对毒鼠强的专项整治。2003年9月3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毒鼠强专项整治工
作会议,制定《东营市2003年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共印发宣传材料
28000余分,张贴公告3000余份,发放公示牌490余个,公布举报电话96部;先后对全
市450个农药经营户、227个集贸市场进行检查,共收缴非法经营销售的杀鼠剂 (三步
倒、一闻死、气死猫)4000余包(支),共计48.5公斤。

(张树涛)